一說到 「肌肉車」,想必大家最先就會想到福特的野馬、道奇的挑戰者以及雪佛蘭的科邁羅。雖然從一開始它們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肌肉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一些大排量肌肉車的消失,這些原本的「小馬車」也逐漸的豎起美式肌肉車的大旗。這一篇文章就將介紹肌肉車是如何興起、以及如今肌肉車在全世界汽車市場的一些情況。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世界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的美國也憑藉著戰爭擺脫了經濟大蕭條,國力逐漸上升。上世紀六十年代,汽車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美國人民必不可少的一項生活工具,當時的美國本土幾乎達到了每兩個人擁有一臺車的保有量,要知道這還只是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對於當時很多的年輕人來說,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汽車就是他們的夢想——帶著自己的朋友,放著鄉村音樂,馳騁在那一望無際的州際公路上,仿佛就像擁有了整個世界一般。
在這樣的需求之下,全尺寸、搭載大排量V8引擎、後輪驅動,並且價格低廉的車型便出現在了當時的汽車市場當中,這也便是最初的一些肌肉車誕生的初衷。實際上,肌肉車不僅僅能夠代表美國的汽車文化,更是體現了人們對於生活那種無拘無束崇尚自由的追求。1960年,逐漸開始流行起直線加速賽,隨著肌肉車的誕生和直線加速賽的空前火爆,美國也迎來了有史以來罕見的全民賽車時代。從六十至七十年代之間十年中,美國各大汽車品牌猶如下餃子一般推出了各種經典的肌肉車,福特野馬、福特雷電、龐蒂亞克GTO、龐蒂亞克火鳥、雪佛蘭科邁羅、普利茅斯暴怒、道奇Polara等,都是在這十年中誕生的。但是當時人們並沒有稱這些車為「肌肉車」,直到經歷了八十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大家才開始逐漸統一「肌肉車」這個名稱(類別)。
七十年代初期,正當美式肌肉車們在美國人民的生活中大放異彩時,美國環保法案的頒布以及石油危機的影響,肌肉車漸漸的開始在美國市場降溫。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車型也都所剩無幾,福特野馬以及雪佛蘭科邁羅在那個年代也只是勉強沒有退出市場。儘管福特在八十年代末推出了新一代雷鳥,但仍然沒法改變肌肉車下滑的趨勢,最終隨著龐蒂亞克火鳥的停產,肌肉車的一個時代也宣告結束。
2005年,福特正式推出了自家的第五代野馬,這也宣告著肌肉車正式進入了「小馬車」的時代。嚴格來講,從1964年第一臺野馬誕生以來,它就並不算是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肌肉車,相較於那個年代的肌肉車們,野馬只能算是一個「弟弟」一樣的存在——它不僅擁有更小的車身尺寸,最重要的是它還擁有更加低廉的價格,而更低的價格也意味著能夠有更多的人買得起這款車。在種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巧合之下,甚至發生了全國開始排隊搶購野馬的情況。正因為如此,福特野馬也確實在美式肌肉車歷史上留下了最為經典的形象,福特野馬的推出也奠定了小馬車這一細分市場的地位。總的來說,小馬車擁有非常多經典肌肉車的車身元素,但在尺寸和引擎排量上都要更小,更便宜的價格以及更低的能耗也順應了時代的改變。
在福特野馬大火之後,克萊斯勒和雪佛蘭也坐不住了,2008年到2009年這兩家品牌相繼推出了新一代道奇挑戰者以及雪佛蘭科邁羅。自此,這三臺非常經典的小馬車正式報導完畢,在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它們成為了北美乃至全球市場公認的肌肉車圖騰。雖然很多肌肉車的死忠粉們並不承認它們是肌肉車,但我們依然不能小瞧他們的實力,這些車不僅僅只是在外觀上顯得更加的霸氣,動力系統也通過現代技術的加持實現了質的飛躍,甚至有些如道奇挑戰者惡魔一樣原廠就擁有800多匹馬力的變態版本車型,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車看作對於肌肉車精神的一種完美革新。
如今來看,不得不承認那些曾經在美國公路上咆哮的V8野獸們的保有量越來越少了,就算這些車還能在路上跑,但它們也跟性能沒有太大的關係了,即便很多車迷依然痴迷著原始肌肉車的那種大馬力、大扭矩、大車身的特點,但放在當今的市場中它們的確也終將被淘汰。如今歐洲的汽車品牌已經將小排量渦輪增壓引擎做到了極致,而日本品牌也通過混合動力技術讓市場得到了認可。當各種電動汽車充斥在全世界的道路上,當福特野馬以及雪佛蘭科邁羅開始用起四缸增壓引擎,那個狂暴的時代或許再也不會出現了。肌肉車最終成為老一輩車迷們的精神圖騰,或許我們該更加珍惜如今還能買到的小馬車,當然我說的是八缸的車型。
不管是整個人類歷史還是汽車歷史,每個時代都有著象徵那個時代的特徵,過去的興盛時代並不能代表如今,那些曾經讓大家興奮的車型終將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但我相信,經典的車型無論經歷多長的歲月,它終將是值得收藏的物品,汽車博物館一定會為這些車留下它們該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