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緊貼人民的情感去創作——訪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春風十萬裡》詞作者石順義
掃描二維碼 觀看歌曲視頻 二維碼製作:魏曉妹
問:《春風十萬裡》這首歌曲的創作緣起是什麼?歌曲主題和音樂形象是如何確立的?
石順義:2018年年底,央視春晚籌備期間,總導演劉真和歌舞組導演夏雨讓我根據國家當前形勢寫一首歌。那時我們馬上就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們的心情是高興的、自豪的,而且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咱們國家的好事、喜事、大事不斷,整個國家一片欣欣向榮。我想應該要有一首歌,能夠比較形象地、而不是空洞概念化地把整個國家形勢描述一下。因為是過春節唱的歌,肯定要和春天聯繫起來。春天來了,處處生機勃勃,給人一種嶄新的、美好的感覺,用來象徵國家的走向也非常合適。我就想到了「春風十萬裡」的主題。我跟導演們說了後,他們也都非常認可。
上世紀80年代,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開始流傳,描繪出了國家改革開放後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那我這首歌能否成為新時代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因此,在寫歌詞時,我想這個歌應該既是寫農村的又不是寫農村的,既是具體的又是概括的。實際上,這首歌的歌詞我寫了3段,因為春晚對歌曲時間有要求,最終用了1段。「一聲布穀啼,春風十萬裡/枝頭桃花紅,陌上楊柳綠/這方才播種,那邊又開犁/燕子飛來了,銜來滿嘴泥」,歌曲一開始,我從春天說起,為整個歌曲做了一個鋪墊,確立一個音樂形象。接著是「春風十萬裡,十萬好消息/春天是一幅溫馨的畫,綠油油鋪滿人們心底/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夢,蓬勃勃灑滿中華大地」,從「春天」主題鋪展開,講我們國家向上向好的形勢。
問:這首歌在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時,評委會備註了「2020版」。是還有其他版本嗎?
石順義:當初我寫完歌詞後,導演組都挺欣賞這個題材和語言風格,找了幾個人來譜曲。後來,劉真導演傳給我一版孟衛東譜的曲。那版很大氣,很有感情。但陰差陽錯地,這首歌沒有上成春晚。到了2020年央視春晚,管歌舞組的還是夏雨導演。她認為這首歌挺好,依然不過時,就把它推薦給總導演楊東升。楊導演聽過後,感覺歌詞很好,但他想要流行唱法,便找浮克重新譜了曲。這兩版各有優長,都很不錯。
問:「布穀啼」「桃花紅」「楊柳綠」「播種」「開犁」……這首歌詞就像一幅春耕圖。您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北京的人,為什麼能將優美的鄉村風光展現得如此細緻動人?
石順義:我覺得,這跟我對農村、對農民、對父老鄉親的那種一以貫之的感情是分不開的。它是我對過往生活的一種反哺。我在農村長大,又在黃土高原當兵8年,對農村生活有感情。而且我覺得這種生活是我們國家發展的一個縮影和代表。歌曲中,我寫開犁、寫燕子來了,這些都是春天農村生活的場景,我都比較熟悉。有不少人覺得我的每一首歌都像一幅畫;從《想家的時候》到《軍人本色》,它們都有形象,都給人一種畫面感。這個歌也是這樣。
問:春晚過後,有網友評價這首歌「充滿土地氣息的芬芳,卻一點都不『土氣』」。您如何理解這種評價?
石順義:這首歌有它自己的一些味道。我寫歌一貫不太喜歡那種曲裡拐彎的,我不願弄那些東西,老百姓說話也不是那麼說的。老百姓的語言,是既接地氣又很生動的。他們的語言都是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提煉的。這首歌的主題,要求它肯定是接地氣、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它寫的是客觀表現——國家越來越繁榮富強,是老百姓共同的情感和感覺,也是我自己內心的感慨和一種油然而生的感情。多年以來,我寫歌都是喜歡從小角度、人情人性化的角度寫。這首歌是主旋律題材的,主題也很宏大,講整個國家形勢的,但實際上它還是從小角度入手,落腳點還是一種真實感情的流露。
問:「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評選對文藝創作和文化建設有何意義?如何做得更好?
石順義:這項評選對宣揚主旋律、促進主旋律創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我覺得「主旋律」這個概念應該是比較寬泛的,凡是正能量的、健康向上的都是主旋律。我歌頌的是美好生活,即使歌詞中不出現「小康」二字,也是在宣揚主旋律。我們要更寬泛地理解「主旋律」,評選出更多積極健康的好歌。
問:「中國夢」主題創作歌曲有沒有反映出一些共同特點?對音樂創作者有何啟發?
石順義:有一點我覺得需要總結,就是不要刻意去追著某句口號創作。我們要緊跟形勢、緊跟時代,但跟的不是「理念」「概念」,跟的是人民的心聲和情感,跟的是生活。有時候,不是說有新提法出來了,我就馬上寫首歌。老百姓不會因為這首歌有政治性、有宣傳要求,就喜歡唱它。只有那些寫出了人們深層次情感寄託的歌曲,大家才會喜歡。主旋律歌曲創作也應該儘量和老百姓的情感貼近,要符合藝術創作規律。一些經典歌曲,為什麼能流傳這麼多年?喬羽寫的《一條大河》,是在電影《上甘嶺》裡唱的,但歌詞沒有寫戰鬥、上甘嶺,沒有空喊口號,而是真摯樸實、親切生動地寫家鄉、寫人們愛國的情感,反而更能鼓舞人。這些東西,值得我們現在寫主旋律的人去思考。2021年要慶祝建黨100周年,我們肯定要創作一批歌頌黨的歌曲。如何把歌寫到人們心裡去?我個人覺得還是兩句話:儘量抒真情、注重寫人性。
石順義,著名詞作家,1949年11月出生,1970年入伍,原空政文工團創作室主任。作品曾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解放軍文藝獎等,其中《說句心裡話》《父老鄉親》《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時候》《兵哥哥》《軍人本色》等多首歌曲,在軍內外被廣為傳唱。(■ 袁麗萍 通訊員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