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創作只用了半個小時 讓整個民族一起沸騰

2020-12-22 中國網文化

徵途激蕩英雄戰歌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創作始末

■周振華

鴨綠江畔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內,陳列著一張信箋:紅格豎排,藍黑色墨水字跡,在已經發黃的左上角,標註著「稍快,雄壯有力,充滿信心」。

這件珍貴的文物,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

這是一首為英雄譜寫的歌曲,是伴隨勇士們奔赴戰場的鏗鏘旋律。談起抗美援朝,人們都不由得會想起、甚至唱起這首排山倒海、響徹雲霄、氣勢恢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這首歌曲調激昂,雄壯,進行曲式;歌詞洗鍊,準確,催人奮進。無論詞或曲都給人以勇往直前、銳不可當的力量。就是如此簡短、簡練的一首歌,卻凝聚起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強大力量,激發起幾萬萬同胞共同的愛國熱情。這在世界音樂史上亦非常罕見。歲月崢嶸,70年過去了,如今的人們仍被這首歌的鏗鏘旋律所震撼、所激勵、所感染。

歌曲的詞作者麻扶搖,當時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炮1師5連的政治指導員,生於1927年,創作這首歌詞時,年僅23歲。曲作者周巍峙,當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生於1916年,創作這首歌曲時也才34歲。信箋上的標註,便是周巍峙所寫。

這首歌創作於1950年,我是聽著它長大的。當聽了無數次、唱了無數次後,我對詞曲作者充滿了敬意和愛戴。他們怎麼能寫出如此貼切的詞與曲,讓幾萬萬同胞的心跟著它的旋律一起跳動,使整個民族都跟著一起沸騰呢?有一天要是我能夠親眼見到詞曲作者,那該多好啊!想著想著,我還真就如願以償了。若干年後,我有幸因工作的關係見到了他們其中的一位,曲作者周巍峙。

周老很早就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音樂家。1934年至1937年,他在上海從事左翼文藝活動及進步出版工作,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執行幹事,組織領導群眾音樂團體從事抗日救亡歌詠活動,在工人、學生及店員中開展革命工作。抗戰期間,他創作出大量抗日歌曲及合唱作品,如《前線進行曲》《上起刺刀來》《八路軍和孩子》等,還參與《兩年間》《相信誰》《不死的老人》等歌劇的創作。他20歲的時候,編輯出版了第一本救亡歌曲集《中國呼聲集》,產生很大影響。1939年,23歲的他指揮演出了《黃河大合唱》。長期的藝術實踐,使他的藝術才華不斷提升。正是有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創作積累,他後來才可以寫出驚豔四方的旋律。

他每次來昌平或是我去他家裡,我倆都要聊上一陣子:聊文藝,聊創作,聊他在延安時期的點點滴滴。其實我最想聽、最想了解的,還是他那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創作過程。因為這首歌已經滲入到我的骨髓裡,怎麼聽也聽不夠,常聽常新。有一次,我到他家裡看他,實在抑制不住,便切入了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創作的話題。

當時我問他,這首歌曲的創作,是不是上級給的任務。周老很嚴肅很認真地回答我說:「這完全是發自我內心的創作訴求,完全是自覺的。當時戰爭箭在弦上,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我也是中華兒女其中的一員,所以必須要第一時間做出應有的反應。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義務和擔當。」

我曾經有個疑惑,志願軍出徵時為了保密,渡江的時間是每日黃昏至翌日4時,部隊是在夜間悄無聲息進入朝鮮境內的。這樣還怎麼唱著這首歌行軍呢?

那天,周老給了我答案:「藝術很多時候是人們心性的訴求與表達。你要閉著眼睛細細感受和體味部隊入朝的畫面。這首歌的創作是抽象出來的精神象徵,是一種民族大義的情感宣洩,是對向我們發動挑釁和侵略的敵人的猛烈回擊。不管我們釆取任何途徑,以什麼方式入朝,我們全體中國人民和英勇的志願軍戰士都是以這樣一種姿態去直面敵人、與敵人較量到底的。」

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首歌曲?周老端起杯子喝了兩口水,仔細回憶起了當時的創作過程。

「首先是這歌詞,當時是以詩的形式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太打動我了。作為曲作家,我們的創作大多是按詞譜曲。詞曲對撞產生火花,這個火花就是靈感。一度創作的歌詞,對二度創作的譜曲至關重要。一方面,詞中的寫作對於歌曲的形式有著前提性意義;另一方面,曲的寫作,又對歌曲的成功與否有著決定性意義。互相配合好了,才能共同打造一首詞曲高度融合的歌曲。」

關於這首很打動他的詩的誕生細節,周巍峙是很久之後才陸續知道的。

1950年秋,麻扶搖所在的炮1師25團成為第一批入朝部隊。「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在10月初的動員大會上,麻扶搖揮著拳頭,高聲呼喊出了他自己寫的這首誓詞,激情澎湃,擲地有聲,贏得了戰友們最熱烈的掌聲。11月中旬,新華社記者陳伯堅到前線部隊採訪,發現了這首誓詞,認為它主題思想明確,戰鬥性強。於是,陳伯堅在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中,就把改動了幾個字的這首詩放在了文章的開頭部分。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該通訊,並在大字標題下,醒目地登出了這首誓詞,說它是前線部隊指戰員的強烈呼聲。

「那一天,當我看到《人民日報》刊登的這首詩以後,一下就被震撼了。詩的內容沒有幾句,但字字分量都很重。它讓我感到非常激動,渾身熱血沸騰,好像自己就是一位即將『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看著看著,我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衝動。」幾十年後,周老回憶起當初的情形,仍難掩激動之情,「那時,整個國家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我們對戰爭的體驗仍沒有淡忘,對解放軍的戰鬥生活很熟悉。黨中央決策英明,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們文藝工作者該做的,就是將文藝作武器,把官兵氣勢煥發出來、調動起來,凝聚起人心和力量。這一切為我的創作提供了大的背景。」

11月26日下午,周巍峙在北京田漢同志住處參加《人民日報》《新華半月刊》兩個單位召集的作品研討會,在別人匯報發言的時候,他的思緒就轉到這首詩上來了。周老說:「我的腦子完全被進行曲的旋律佔領了。我一邊小聲哼哼著,一邊用手在桌子下面打著拍子。反覆幾次後,靈感一下出來了。我心裡說:『有了!有了!』然後快速用筆將譜子標了出來,總共也就用了半個小時的工夫,完整的曲子就出來了。過後我又在個別的音符節拍上進行了細微調整,就這樣完成了這首歌。」

創作中,他把詩中的句子「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這首作品以詩中最後一句「打敗美帝野心狼」為題,於1950年11月30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後來,一家雜誌評論這首歌曲,說它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鬥進行曲。周巍峙受到啟發,便將歌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我望著這位文藝老兵,一種深深的感動和敬佩油然而生。這首歌曲雖然創作只用了半個小時,但這背後是周老很多年的積累和準備。試想,沒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沒有勇於犧牲的精神,沒有保家衛國的強烈使命,沒有民族大義的擔當,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又怎麼能快速寫出這樣動人的旋律?

麻扶搖與周巍峙,共同譜寫了一曲時代戰歌,但二人在這期間從未見過面。後來麻扶搖去拜訪周巍峙時,時間距離歌曲誕生已經過去了40年。周老說:「我們倆一見如故。」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是一首偉大的歌。這首歌的曲調,強烈地表現了抗美援朝英雄歲月的主旋律,充分體現了志願軍的鋼鐵意志和堅強信念。它不僅是一首好軍歌,也是一首全國人民都喜聞樂唱的歌曲,一經問世,便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1954年3月,在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的「三年來全國群眾歌曲」評獎中,它獲得一等獎。如今,這首寫給英雄的戰歌,已經成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象徵。它將鼓舞激勵著中華兒女不管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將奮勇向前、克敵制勝。

詞作者麻扶搖,2019年去世;曲作者周巍峙,2014年去世。

歷史和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

作者簡介:周振華,1957年出生,作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北京文聯理事、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等職。其作品曾獲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等獎項。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戰歌
    「志願軍戰歌連」的官兵高唱戰歌,雄壯的歌聲迴蕩海天。 70年來,每逢重大任務,「志願軍戰歌連」都要重溫《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志願軍戰歌產生在抗美援朝一線,歌詞作者是志願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一位普通戰士。 1950年夏天,5連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跨越70年的「強國之音」
    「我當時並未意識到自己是在創作,只是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麻扶搖生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後來,麻扶搖發現,很多部隊都唱著這首歌走上戰場。歌詞,與他所寫的誓詞就差幾個字。原來,新華社隨軍記者陳伯堅到麻扶搖所在部隊採訪時,將這首誓詞寫進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
  • 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有舊版,曲調與現在不一樣
    1950年韓戰爆發,麻扶搖所在的四野炮兵第1師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1師,麻扶搖也隨部隊一起開拔,到了鴨綠江邊。10月,炮1師奉命入朝參戰,在連隊的誓師大會上,戰士們紛紛上交參戰誓詞。麻扶搖看到戰士們瀰漫著革命樂觀主義的參戰誓言,心緒萬千,提筆寫下一首小詩,預備在次日團部誓師大會上發言。
  • 抗美援朝歌曲:受訪者最愛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我的祖國》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當年那些振奮人心的歌曲,至今依然在傳唱。
  • 當九旬老兵再次唱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中國人民志願軍50軍148師444團警衛連」2020年10月23日,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一老舊的民房裡,90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廣田,一字一頓地向前來慰問的監獄領導說出自己的部隊名稱。
  • 四川85歲志願軍老戰士竹笛吹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四川在線記者華小峰 攝影報導10月21日,一身綠裝的四川85歲志願軍老戰士易如元在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用自製的竹笛吹奏了一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激昂旋律再次響起,樂曲聲又把大家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 八位抗美援朝老兵演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向18萬志願軍烈士...
    當這些身戴軍功章的老兵們在舞臺上合唱了一曲激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時,他們的精神面貌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68年前,數百萬中國軍人跨過鴨綠江,投身抗美援朝的戰場,十餘萬中國軍人埋骨他鄉,二十餘萬傷員回國治療,2萬餘人被俘。
  • ...贊《志願軍戰歌》詞作者麻扶搖(附《戰鬥英雄郭忠田》修改版)
    抗美援朝戰爭時擔任志願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他作詞的《志願軍戰歌》刊登在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一版。2019年1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詞作者、原第二炮兵部隊某基地政治部主任麻扶搖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
  • ...志願軍戰歌連」將勝戰基因融入官兵血脈——新時代,強軍戰歌...
    黃 海攝開欄的話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與軍隊並肩作戰,密切配合,歷經近3年時間,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戰歌連」:唱響新時代強軍戰歌
    70年前,一首氣壯山河的「志願軍戰歌」響徹大江南北,激勵百萬將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捨生忘死、浴血奮戰。今天,在這首戰歌的誕生地——第74集團軍某旅八連,官兵們始終把戰歌精神作為動力源泉,勇於當先鋒、打頭陣,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在強軍徵途上不斷續寫新的輝煌。
  • 英雄讚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此刻,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並從此開始了一段烽火硝煙的徵程。他們捨生忘死,無畏強敵,同朝鮮人民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用巨大的犧牲捍衛了正義,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
    2020年9月27日,從韓國仁川機場起飛的中國專機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機上搭載著117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這是第七批回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  「兄弟們,你們終於回來了!」88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維波嗓音嘶啞,眼眶溼潤,「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
  • 70年,這些戰歌唱不夠!
    太行山腳,旌旗獵獵,戰歌飛揚。《我的祖國》《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我們是無敵的長空雄鷹》《英雄讚歌》……一曲曲耳熟能詳、激昂雄壯的戰歌迴蕩在軍營。10月20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舉辦「戰歌嘹亮育雄鷹——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歌詠比賽」,11支隊伍在各地分會場依託視訊系統參賽。「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一首激蕩無數中國人的《我的祖國》拉開了比賽序幕。
  • 七十年前那首嘹亮戰歌
    ■洪慶任「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唱響了半個多世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激勵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
    致敬「最可愛的人」 共憶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 ——凱裡學院「戰火與青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專題訪談會圓滿舉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懷著滿腔熱血,趕赴朝鮮,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保家衛國。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側記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鄒偉、梅世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38軍和八勇士可歌可泣、令人動容的英勇事跡。  「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圖片上這行鼓舞人心的醒目紅字,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觀看。這句話出自1950年12月1日,彭德懷籤發給第38軍的嘉獎令。38軍由此也被稱作「萬歲軍」。這個展區,不光陳列著當年的嘉獎令原件,還有第38軍113師搶佔三所裡使用的手搖發電機、收發報機和他們在龍源裡勇猛追擊敵軍的圖片等。
  • ...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圖片文獻展」
    近日,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古籍保護中心)、遼寧省圖書館學會承辦,遼寧文化藝術工程中心、丹東市圖書館協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圖片文獻展」在遼寧省圖書館展出。
  • 《抗疫戰歌》歌詞賞析
    歌曲《抗疫戰歌》之所以快速走紅,除了「雄赳赳,氣昂昂」的曲調和男歌手充滿激情的演唱外,主要得益於歌詞中鮮活的群眾語言,莊嚴中有詼諧,真誠中見俏皮。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繫、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 《英雄連》等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接力定檔 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
    電影《金剛川》、《最可愛的人》接連官宣定檔10月23日,將與隨後公布檔期的影片《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組成「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共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四部電影將分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全面呈現抗美援朝戰爭,借光影力量再次擦亮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讓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億萬人民心中生根發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