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有舊版,曲調與現在不一樣

2021-01-09 網易新聞

《跨過鴨綠江》第六集有一個小插曲,一位志願軍戰士追著李幹事,想讓他幫著看一下自己為團部誓師大會寫的誓詞。李幹事頭也不回對他說:「唉!你就別煩我了,我手上還有一大堆事呢!」。

戰士一把奪下李幹事手中的材料,將誓詞初稿硬塞到他面前。李幹事無奈,只好隨便掃了一眼。誰知這一看後,眼都直了。戰士見狀擔心地問:「是不是我寫得太差了,不然我回去重寫!」

李幹事用手扶了扶眼鏡,欣喜地大聲說:「老麻,我有一種直覺,你寫的這幾句詞,搞不好全國人民都會喜歡!」


《跨過鴨綠江》中這個情節描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誕生過程,主人公就是歌詞的作者麻扶搖。

麻扶搖出生於1927年,原名麻向搖,黑龍江綏化人,1947年參軍,次年入黨。1949年隨四野南下湖南,一直打到過衡陽。

1950年韓戰爆發,麻扶搖所在的四野炮兵第1師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1師,麻扶搖也隨部隊一起開拔,到了鴨綠江邊。

10月,炮1師奉命入朝參戰,在連隊的誓師大會上,戰士們紛紛上交參戰誓詞。麻扶搖看到戰士們瀰漫著革命樂觀主義的參戰誓言,心緒萬千,提筆寫下一首小詩,預備在次日團部誓師大會上發言。

至於麻扶搖寫完歌詞後,有沒有如《跨過鴨綠江》劇中表現的那樣,找人加工潤色,則暫時存疑。

我翻了手頭找到《中國青年報》《中國文化報》以及《中國新聞網》的相關報導,裡面都沒有提到過這一細節。

看來,《跨過鴨綠江》劇中麻扶搖找李幹事改稿一事,應屬電視劇的藝術加工。何況麻扶搖創造這首小詩目的是為參加誓師大會撰寫誓詞,並沒有想到後來會發表,因此根本沒必要去找人加工潤色。


團部誓師大會開完,5連的誓詞被團政治處的《群力報》和師政治部的《骨幹報》先後刊印,這也是麻扶搖的這首作品初次被發表。

5連裡有位粗通音韻的文化教員為這首詩譜了曲,5連便唱著這首戰歌開赴朝鮮戰場。當然,這位文化教員第一次為歌詞所譜的曲調,只有當年5連的人唱過,並沒有流傳下來。與現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也並不一致。

後來,《人民日報》記者陳伯堅到炮一師採訪,發現了這首詩。認為它反映了前線指戰員的強烈呼聲,就將其收入自己編寫的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中,並作了個別字的改動。

戰地通訊發表之時,作曲家周巍峙正在戲曲改進局長田漢的辦公室裡開會。他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了這首詩,覺得若譜上合適的曲調的話,應該是一首鏗鏘有力的戰歌。周巍峙心中默默哼唱,沒多久就為歌詞譜好了曲。

另外,他又對歌詞做了一些小的改動,例如把「抗美援朝鮮」去掉了一個「鮮」字,「美帝」改為「美國」等,以使歌曲更加朗朗上口。事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並署名為「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

這首戰歌一經發表,因為其感情強烈,節奏鏗鏘有力又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沒過多久就傳唱全國,成為人人會唱的金曲。

由上可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曲調曾有過舊版,不過舊版只有原5連戰士們唱過,知道的人很少,影響並不大。

後來,歌詞被記者收入戰地通訊,又被音樂家周巍峙發現,為其重新譜曲,這才傳唱全國,影響深遠。


麻扶搖作詞的歌曲傳唱大江南北,很快便傳回了五連。戰友們聽了紛紛驚奇向他表示祝賀。麻扶搖卻表示,自己作的詞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並不一樣,拒絕承認自己是歌詞作者。

1953年,全國開展群眾喜愛的歌曲評選,《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一萬多首歌曲中脫穎而出,被評為一等獎。

為了給作者發獎,主辦部門輾轉搜尋,從音樂家周巍峙查到《人民日報》記者陳伯堅,再從陳伯堅查到炮一師。

炮一師首長從師政治部的小報上找到麻扶搖的誓詞,去向他核實。不料,麻扶搖卻堅決不承認歌詞是自己所作。

原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最終版在麻扶搖原版歌詞上有一些修改,再加上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志願軍戰士而非音樂家,若承認是自己所作會搶了別人的功勞。

搞到最後,首長都急了,嚴肅地對他說:「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關係到部隊的榮譽!」話說到這個份上,麻扶搖再不能拒絕,只好笑著點頭承認了。

淡泊名利,虛懷若谷是麻扶搖特點,也是那個時代老革命者共同的品質。那個時代的人們誠實質樸,卻心懷火熱的革命激情。

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侵略軍,甘灑熱血,不怕犧牲,最終能戰而勝之,並非是出於偶然!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歷任二炮某基地政治部主任及基地紀委書記等職。1987年,麻扶搖離休,去年1月27日去世。

《跨過鴨綠江》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大劇,而麻扶搖則是那段波譎雲詭的戰爭風雲中的一個小人物。

此次《跨過鴨綠江》劇中能專門拿出一段時間,記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誕生的事跡,也足見這首戰歌深遠的影響力。

最後,讓我們回到那個血與火的年代,重溫一下這首充滿著革命激情以及樂觀主義的戰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簡編》;
《北京青年報.我得把骨灰的一半撒在鴨綠江》;
《青島日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詞作者麻扶搖去世》;
本文系閒人歷史故事原創,未經許可不得抄襲和轉載,請文抄公遠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跨越70年的「強國之音」
    新華社資料片「雄赳赳,氣昂昂……」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振清,牙齒已經脫落所剩無幾,但唱起這首70年前的「老歌」,卻是鏗鏘有力慷慨氣概,他敲著座椅扶手打著節拍,胸前的軍功章叮噹作響,眼裡溢滿渾濁的淚水,仿佛又回到了當年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的列車上。沒人指揮,沒人教唱,列車廣播裡播放著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抗美援朝歌曲:受訪者最愛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我的祖國》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當年那些振奮人心的歌曲,至今依然在傳唱。
  • 志願軍戰歌
    原標題:志願軍戰歌 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即日起,本報開設「抗美援朝 保衛和平」專欄,重溫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抗擊美國侵略、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光輝歷史。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 八位抗美援朝老兵演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向18萬志願軍烈士...
    當這些身戴軍功章的老兵們在舞臺上合唱了一曲激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時,他們的精神面貌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68年前,數百萬中國軍人跨過鴨綠江,投身抗美援朝的戰場,十餘萬中國軍人埋骨他鄉,二十餘萬傷員回國治療,2萬餘人被俘。
  • 為何在這個展廳裡總能聽到「跨過鴨綠江」?老兵的回憶讓人淚目
    「我是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老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是我最愛唱的一首歌。」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上,87歲的志願軍老兵喬和春看到一件件熟悉的展品,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創作只用了半個小時 讓整個民族一起沸騰
    徵途激蕩英雄戰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創作始末■周振華鴨綠江畔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內,陳列著一張信箋:紅格豎排,藍黑色墨水字跡,在已經發黃的左上角,標註著「稍快,雄壯有力,充滿信心」。這件珍貴的文物,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這是一首為英雄譜寫的歌曲,是伴隨勇士們奔赴戰場的鏗鏘旋律。談起抗美援朝,人們都不由得會想起、甚至唱起這首排山倒海、響徹雲霄、氣勢恢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這首歌曲調激昂,雄壯,進行曲式;歌詞洗鍊,準確,催人奮進。無論詞或曲都給人以勇往直前、銳不可當的力量。
  • ...志願軍戰歌連」將勝戰基因融入官兵血脈——新時代,強軍戰歌...
    黃 海攝開欄的話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與軍隊並肩作戰,密切配合,歷經近3年時間,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視界】戰爭巨製《跨過鴨綠江》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極具歷史美學品格。該劇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和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熱情謳歌了英雄兒女,旨在弘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展現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勢下,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重大史實。
  • 志願軍雄赳赳跨過鴨綠江上多少橋
    照片的名字叫作《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由志願軍第64軍政治部攝影組組長黎民拍攝,最初刊發於《解放軍畫報》1951年第4期扉頁。近70年間,它頻繁出現在報紙、雜誌、電視上,成為謳歌抗美援朝的經典之作。  照片上的浮橋就是抗美援朝期間著名的「馬市浮橋」,位於丹東振安區九連城鎮馬市村。
  • 當九旬老兵再次唱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中國人民志願軍50軍148師444團警衛連」2020年10月23日,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一老舊的民房裡,90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廣田,一字一頓地向前來慰問的監獄領導說出自己的部隊名稱。
  • 《跨過鴨綠江》:雖然志願軍剛剛渡江,但觀者內心早已血脈僨張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今年,有多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與全國觀眾見面,比如電影《金剛川》,比如電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比如電影紀錄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以及正在拍攝中的電影《長津湖》等。
  • 七十年前那首嘹亮戰歌
    ■洪慶任「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唱響了半個多世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激勵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
  • 熱播劇《跨過鴨綠江》:片頭曲旋律與以前吻合,但歌詞卻有了微調
    本劇的片名《跨過鴨綠江》,與片頭曲相吻合,同為《跨過鴨綠江》,此歌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人出生的人,對此旋律可謂非常熟悉,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中。具體歌詞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國)野心狼!」
  • 雄赳赳氣昂昂,韓棟化身最可愛的人《跨過鴨綠江》
    今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湧現了不少的紀念題材影視作品。一部《金剛川》讓觀眾看到了幾十年前我們的祖國和人民為了和平與國家安定做出的犧牲與貢獻,同時還有一部歷史戰爭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正在緊張的拍攝中,即將與觀眾見面。
  • 《跨過鴨綠江》:以「歷史美學品格」再現偉大抗美援朝戰爭
    堅守飛虎山、激戰黃草嶺、血戰松骨峰、寒戰長津湖、上甘嶺戰役……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戰歌連」:唱響新時代強軍戰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一首氣壯山河的「志願軍戰歌」響徹大江南北,激勵百萬將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捨生忘死、浴血奮戰。今天,在這首戰歌的誕生地——第74集團軍某旅八連,官兵們始終把戰歌精神作為動力源泉,勇於當先鋒、打頭陣,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在強軍徵途上不斷續寫新的輝煌。
  • 《跨過鴨綠江》高收視點燃愛國心 全民追劇引發強烈社會反響
    《跨過鴨綠江》獨特敘事出彩 獲贊「重大革命歷史劇標杆」作為獻禮建黨10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跨過鴨綠江》每集必看,有一種拿起槍為國去戰鬥的衝動,不得不說中華男兒骨子裡流淌著的英雄氣概太強大了,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致敬」。「這幾天寒潮來襲,不禁聯想到當年的那些志願軍戰士們!當年他們就是在這樣的天氣裡,身著單薄的衣服,長時間趴在雪地裡,任雪花在臉上結成冰霜,渾身凍僵……」一位90後網友如是說。
  • ...贊《志願軍戰歌》詞作者麻扶搖(附《戰鬥英雄郭忠田》修改版)
    抗美援朝戰爭時擔任志願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他作詞的《志願軍戰歌》刊登在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一版。2019年1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詞作者、原第二炮兵部隊某基地政治部主任麻扶搖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
  • 跨過鴨綠江丨尚瑞堯:鐵道兵逞威 一人擊斃14名美軍「幽靈戰士」
    編者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六萬七千多名湖湘兒女報名參加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為捍衛民族獨立與維護世界和平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抗美援朝戰士身上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 《跨過鴨綠江》:志願軍在劣勢裝備下取勝,關鍵依靠什麼?
    在觀看《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很難想像志願軍戰士在那樣被動、劣勢的局面下,居然可以迅速、有效打敗裝備先進的美軍。這裡面不僅有指揮員的精心謀劃,更有廣大戰士的浴血奮戰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筆者倒是對於單獨的一個戰士而言,最為關鍵的因素是這場戰爭中,志願軍戰士們擁有三樣不可替代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