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的觀念與時代格格不入。他從來都不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反而同情底層人民,為了下層的丫頭,甚至不惜破壞家族的規矩。
賈寶玉不顧規矩,一味護短。
賈寶玉對藕官護短
藕官原來是小戲子,演小生。她有一個演對手戲的小旦菂官是,因為倆人在戲裡常扮夫妻,所以生活中,二人也當夫妻一起生活,你恩我愛的。可是菂官死了,藕官總也不忘,每節都給菂官燒紙。
清明節,藕官在大觀園燒紙祭奠死了的菂官,被夏婆子發現並上報給管事婆子。管事婆子讓她拉著藕官去接受處罰。
恰巧寶玉經過發現了。按理說,在大觀園燒紙非常不安全,容易引起火災。大觀園裡也禁止燒紙。藕官違反規矩應該接受處罰。可是,寶玉最愛女孩子,一聽到藕官哭了,婆子還訓斥她,馬上站出來為藕官掩飾撐腰。
寶玉心裡沒有家規 ,只有女孩神聖不可侵犯。大觀園裡到處都是花草樹木,藕官在大觀園燒紙,一旦大風吹來,火星四濺 ,很容易引發火災。藕官觸犯規矩,婆子要拉她去接受懲罰,這是職責所在。
寶玉不忍心藕官被管家婆子打罵,再加上她是黛玉的丫頭,所以極力維護藕官,使藕官免於懲罰。寶玉不知道,他變相給藕官拉了仇恨。
賈寶玉對怡紅院裡的丫頭護短。
因為賈寶玉經常護短,所以怡紅院裡的丫頭被賈寶玉慣得誰都不敢管。
賈寶玉一走,院子裡的丫頭就隨便玩。
他房中這些丫頭們都越發恣意的頑笑,也有趕圍棋的,也有擲骰抹牌的,磕了一地瓜子皮。偏奶母李嬤嬤拄拐進來請安,瞧瞧寶玉,見寶玉不在家,丫頭們只顧玩鬧,十分看不過。因嘆道:「只從我出去了,不大進來,你們越發沒了樣兒了,別的媽媽們越不敢說你們了。那寶玉是個丈八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的。
怡紅院裡的芳官本來是小戲子,賈環是少爺。可是當賈環跟芳官要薔薇硝的時候,芳官不僅不給薔薇硝,而且用茉莉粉冒充。
賈環見了,喜的就伸手來接,芳官便忙向炕上一擲。賈環見了,也只得向炕上拾了,揣在懷內,方作辭而去。
小小的丫頭,竟然如此漠視主子——賈寶玉的弟弟。賈寶玉根本沒有訓斥芳官的無禮行為。
賈寶玉不僅護短,而且主動幫助丫頭的不法行為。
婆子被寶玉攆走了,寶玉問藕官說:「你給誰燒紙?快別在這裡燒!你或是為父母兄弟,你告訴我名姓兒,外頭去叫小廝們打了包袱寫上名姓去燒。」
寶玉讓芳官轉告藕官:「以後斷不可燒紙,逢時按節,只備一爐香,一心虔誠就能感應了……隨便新水新茶就供一盞,或有鮮花鮮果,甚至葷腥素菜都可。只在敬心,不在虛名。」
祭奠故人,心誠則靈,不在乎儀式。一個爐,一支香,一鍾茶,一盞水,一碟水果,只要心誠,意潔,便可。
金釧周年祭,寶玉就帶著茗煙去水仙庵的井臺上祭奠一番,他付出的,是他的那顆心。他希望他鍾愛的丫頭們也對自己的愛人有真心。
賈寶玉護短的後果
由於賈寶玉護短,造成了晴雯的挑肥揀瘦。
晴雯被攆後,喝著粗碗盛的又苦又澀的茶,仿佛甘霖一般。寶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樣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處」。
寶玉的護短寵溺,造成了芳官的囂張跋扈。芳官和乾娘打架,芳官和趙姨娘打架。趙姨娘可是賈府的姨奶奶,半個主子。趙姨娘和賈府的管家媳婦關係都不錯。芳官得罪了趙姨娘也得罪了賈府的婆子和管家媳婦。
芳官和晴雯都和小廚房的廚娘柳家媳婦好。芳官到廚房找柳嫂子,見婆子端著一碟糕進來,這是丫鬟小蟬託人買的。芳官要取一塊糕嘗嘗,小蟬不肯。柳嫂子就把自己買的一碟熱糕拿出來給芳官吃。
芳官便拿著熱糕,問到蟬兒臉上說:「稀罕吃你那糕,這個不是糕不成?我不過說著頑罷了,你給我磕個頭,我也不吃。」說著,便將手內的糕一塊一塊的掰了,擲著打雀兒頑。
小嬋是夏婆子的外孫女,芳官又得罪了夏婆子。
司棋讓小蓮花到小廚房傳話,要吃雞蛋羹,柳家媳婦不給做。小蓮花便說:「前兒小燕來,說晴雯姐姐要吃蘆蒿,你怎麼忙的還問肉炒雞炒?小燕說:『葷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個麵筋的,少擱油才好。』你忙的倒說自己發昏,趕著洗手炒了,狗顛兒似的親捧了去。今兒反倒拿我作筏子,說我給眾人聽。」結果是司棋打砸小廚房,恨上了柳家媳婦和晴雯以及芳官。
司棋的姥姥是王善保家的,大觀園發現繡春囊後,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告了晴雯等丫頭的狀。結果後來王夫人親自來到怡紅院,趕走了晴雯和芳官等人。
當真正的災難來臨時,寶玉護不了短兒了,變成了銀樣鑞槍頭
寶玉護短,養成了丫頭,囂張跋扈的個性。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味地掐尖要強,結果得罪了許多人。得罪了小人物,寶玉能護住,可是得罪了王夫人,賈寶玉就護不住了。
當初的金釧兒,王夫人一發雷霆之怒,賈寶玉就嚇跑了。
後來王夫人親自攆晴雯、芳官和四兒,賈寶玉在旁邊唯唯諾諾,一句話都不敢為這些人辯護。
誰知竟這樣雷嗔電怒的來了。所責之事皆系平日之語,一字不爽,料必不能挽回的。雖心下恨不能一死,但王夫人盛怒之際,自不敢多言一句,多動一步。
當丫頭的厄運來臨時,寶玉不敢說,不敢動,成了黛玉口中的銀樣鑞槍頭。
賈寶玉縱容了丫鬟,可是他卻沒有能力為他的縱容買單。承受王夫人雷霆之怒的只能是這些被慣壞了的丫頭。
晴雯的結局是死了,當日就被拉走火化。芳官被被水月庵的姑子智通拐走了,蕊官藕官二人被地藏庵的圓心拐走了。這兩個出家人的目的不是收徒,弘揚佛法。而是「巴不得又拐兩個女孩子去作活使喚」。四兒的結局不詳。
被寶玉護短的幾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子的結局就是紅消香斷。
#紅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