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市井人物和王侯將相
說起侯勇,近兩年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人民的名義》裡面的趙德漢。
趙德漢這個"小官巨貪"的角色戲份,在《人民的名義》裡也就短短的兩三集,卻成就了演員侯勇在演技上的又一巔峰時刻。
劇中,趙德漢是一個住著普通的居民樓、吃著普通的炸醬麵、騎著普通的自行車,但在上任4年多的時間裡,貪汙贓款逾2億的處級幹部。
侯勇表演的驚豔之處就在於短短三場戲,就將趙德漢在面臨最高檢反貪局的調查時,從看似輕鬆到心理防線的徹底崩潰,這一轉變過程裡的情緒把控,可謂是相當精準。
在第一場戲裡,趙德漢坐在家裡,就著大蒜吃著麵條,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回答侯亮平對他的提問。穩如泰山的氣勢,讓人一度以為侯亮平是在虛張聲勢。
第二場在單位辦公室的戲裡,趙德漢的心態開始有了細微的變化,侯勇的面部微表情和身體微動作,將趙德漢心中的慌亂和故作鎮定完美復刻。
最後看到第三張搜查令時,趙德漢心態幾近崩潰。侯勇的細節、動作、神情都精準刻畫了趙德漢這個角色心理的變化過程。
到了第三場戲時,趙德漢被檢察院的人扶著走下車,雙腿顫抖站立不穩,內心的防線徹底崩塌。
侯勇在劇中的表現實在無懈可擊,真實地還原了一位出身底層,後來經不住誘惑而成為國家蛀蟲的貪官形象。
趙德漢也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侯勇的代名詞。
但在前些年,說起侯勇,觀眾想起來的就不是趙德漢了。
可能是《大秦帝國》裡面戰國初期最傑出的君主秦孝公,可能是《大染坊》裡面的印染業奇才陳壽亭,也可能是《衝出亞馬遜》裡面的特種兵中尉王暉。
侯勇走進大眾視野,是在2001年的時候。
那一年,侯勇結束了十年的龍套生涯,出演了電影《衝出亞馬遜》的男主角——硬漢軍人王暉。
憑藉這個角色,侯勇一舉斬獲了2002年第8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侯勇不僅在為期4個月的實拍中真刀真槍的上場,還在海南外景地進行了特訓。
只為了最大限度地表現特種兵訓練和戰鬥的真實效果,為了展現中國軍人的堅毅陽剛。
在特訓中,侯勇為了達到劇中特種兵王暉的膚色要求,不停地在海水中浸泡、在沙灘上暴曬,褪去了好幾層皮,甚至一度出現了皮膚的灼傷。
侯勇的付出當然也卓有成效。
電影拍攝完成時,侯勇動作的速度和準確度已經達到了"獵人學校"的真實要求,身上的剮傷、蹭傷、燙傷、劃傷的地方多達幾十處,活脫脫像一個從戰場上下來的軍人。
《大染坊》可以說是侯勇的代表作。
如果說《衝出亞馬遜》為侯勇打開了演員的大門,那麼《大染坊》則為侯勇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自《大染坊》之後,侯勇不再局限於出演硬漢軍人,用實力證明了自己還可以勝任除軍人以外的其他角色。
侯勇憑藉著其精湛的演技,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商業奇才陳壽亭的傳奇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真正理解劇本中出現的大量帶有山東特色的語言和風俗習慣的描寫,侯勇還和山東籍的劇組人員交上了朋友,向他們虛心請教山東的風土人情。
為了符合角色特質,侯勇甚至親手捲起了紙菸,成功讓道具師"下了崗""丟了工資"。
當然,憑著這陳壽亭這個角色,侯勇獲得了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獎男演員獎、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第2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三項大獎。
從此,侯勇的演藝生涯像開了掛一樣。
從市井人物到王侯將相,從正派好人到反派奸臣,他都塑造得極為生動形象,個性十足,似乎就沒有侯勇不敢接的劇本,沒有侯勇駕馭不了的角色。
正是在這些各種各樣的角色裡,侯勇的演技得到了一步一步地提升。
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甚至每個表情都是戲,真正做到了"真正的好演員可以讓我們忘了演員本人,完全沉浸在他扮演的角色中去",成為了雙料影帝。
02多種的角色和多樣的生活
在演藝生涯裡,侯勇出演的角色多種多樣;在過往生活中,侯勇的經歷也可謂豐富多彩。
1967年,侯勇出生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青口鎮,那是一個北鄰山東、有著北方特有的粗獷淳樸民風的海邊小鎮。
侯勇的父親,是當地青口鎮肉聯廠的工人,作為家中長子的侯勇,也因此常常給父親打下手:燒火、接豬血。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侯勇在讀書之餘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再加上後來迷上了武術,花在學習上的心思就越來越少,花在打架上的時間越來越多。
久而久之,侯勇就產生了輟學的想法,想要去社會上鍛鍊自己。
"我當時不知道為什麼父母的工作那麼忙,根本沒有時間照顧我們,我在照顧弟妹之中,就迷上了武術。那是我讀初三的時候,我就特別我想繼續上學了,還四處和人打架,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所以,侯勇很快暫別了學校,開始了他的工作生涯。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篩碳。那一年他15歲,每天卻要篩碳幾十噸,如果按照一卡車八九噸的量來算,侯勇每天篩的碳可以裝滿四五輛卡車。
每天工作雖然辛苦,但他卻做得異常帶勁,工友們都很好奇,為什麼一個小孩子做這麼辛苦的活還能夠如此歡快。
在侯勇看來,"雖然工作特別累,但我覺得這是讓我鍛鍊身體、順便習武的好機會。"
儘管如此,這份工作也只是幹了三個月。
不是因為侯勇覺得累沒有堅持下去,而是有次侯勇的母親來看他工作,覺得這根本不是一個小孩子該幹的事情,就把他領回家了。
後來,侯勇又開始做起來烤麵包的工作,沒有持續多久的時間,侯勇又開始了賣豬肉,這是侯勇堅持最長時間的一份工作。
一開始侯勇是在大街上幫助父親賣豬肉,後來因為練得了一手絕佳的切肉手藝,被招進了肉聯廠工作。
後來,在業內的比賽中,還拿到了可觀的名次,人送外號"侯一刀"。
有一次,在央視播出的《回家吃飯》節目中,侯勇在觀眾面前還露了一手絕活,13秒鐘就將豬後腿骨剔出,引得王小丫驚嘆不已。
1987年,20歲的侯勇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那一年,侯勇跟一名高中同學去報考江蘇省戲劇學校,結果同學沒考上,他卻考上了話劇表演專業。
兩年後,侯勇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薦到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工作,現為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
原本以為終於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在話劇團大展身手的侯勇,卻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即將度過的,是長達十年的龍套生涯。
可以說,這十年比他當初在工廠篩碳、在大街上賣肉都要難過許多。
"我到話劇團之後,突然覺得理想與現實差距很大。因為話劇團的演員非常多,所以我在那幾乎就是做跑龍套的工作,什麼路人甲、路人乙等等。而且有一次演一位旗手,沒有一句臺詞,就演了一年。"
侯勇後來說,有一次自己演一具雕塑,演著演著,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
成名後的侯勇有多麼意氣風發,成名前的他就有多麼心酸卑微。
但也正是這十年的蟄伏,使得他的表演基礎異常紮實,給了他厚積薄發的蓄力。
也正是此前侯勇豐富的經歷,讓他積累了同齡人所沒有的大量人生經歷,給了他駕馭各類角色的底蘊和儲備。
當然,最可貴的還是侯勇對於生活的熱情,無論人生沉浮,都能夠尋找到自己的定位。
03有錢的愛情和沒錢的愛情
侯勇作為一名老戲骨,是十分低調的,從業幾十年卻鮮有緋聞,也少有熱度。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平時給大家的印象也應是影帝、硬漢、樸素的傳統形象。
與他的這種形象不太相符的是他並不太順利的婚姻和感情。
婚姻之所以能夠成為除作品外,他身上的最大話題,是因為現年53歲的侯勇,總共經歷了3段婚姻。
而且三任妻子還一個比一個年輕,他的現任妻子王瑞比侯勇整整小了20多歲,據說是個90後的美女。
侯勇的第一段婚姻,是在1992年。
那一年,侯勇還只是話劇團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龍套演員,而他的妻子沈蓉,已經小有名氣,在1990年就成為了飛天獎的最佳女主角。
沈蓉在侯勇人生當中,是極為重要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侯勇的第一任妻子,更重要的在於,沈蓉在侯勇人生的最低谷時,給予了侯勇莫大的支持和幫助。
一方面,先成名的沈蓉積極給侯勇介紹資源;另一方面,結婚後的沈蓉急流勇退,退居幕後,在侯勇背後全力支持著他。
可以說,沈蓉是支撐侯勇走過那心酸的十年龍套生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因此,侯勇在成名之後,不止一次地在公眾場合說:"我感謝我的太太沈蓉,沒有她,就不可能有我侯勇的今天。"
侯勇也表現出感恩的一面:"不管多忙,我還是會抽出時間照顧家庭,盡一點做丈夫的義務,多照看照看妻子,因為她才是我最寶貴的。"
兩人的恩愛和互幫互助,也讓很多人相信這對金童玉女能夠白頭偕老。
但就在大家都以為兩人能夠像童話故事裡那樣走過一生的時候,他們卻傳出離婚的消息。
眾人十分惋惜,可兩人都沒有就離婚做出任何過多的解釋。
有人曾說,這可能和兩人一直丁克有關,畢竟侯勇的家人是十分傳統保守的,作為長子的侯勇,不可能不要孩子。
這使得侯勇夫婦與侯勇家裡有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也讓一直孝順的侯勇左右為難。
侯勇的第二任婚姻,是在2011年。
那時侯他被傳出,和小11歲的潘雨辰在女方老家遼寧東港,席開了23桌答謝娘家親友。
照片裡,侯勇身著軍裝英姿颯爽,身邊的潘雨辰則是一身紅色長裙。
據傳,兩人是因2006年拍攝《井岡山》而結緣,並在戀愛五年之後結了婚。不久,還共同孕育了一個女兒。
但即使是相戀五年,又有了愛情的結晶,侯勇和潘雨辰的婚姻依然沒能持續很久。結婚不過三年,便又分道揚鑣。
2017年,50歲的侯勇,與圈外人王瑞在北京舉行了婚禮。
王瑞正式成為侯勇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侯勇三任妻子當中最年輕的一個,與侯勇相差二十來歲。
這一次侯勇是否遇到了讓人歸心的人,我們不得而知。
關於圈外人王瑞,侯勇也保護得很好,結婚三年多,媒體上幾乎看不到什麼關於他們的消息。
僅僅能看到的,也只是婚禮當天零星流傳出來的幾張照片。
侯勇是一個低調的演員,他的愛情和婚姻也是如此。
所以,他結婚三次,離婚兩次,雖然讓大家十分意外,也讓侯勇的名聲多多少少有些受到影響。
但關於多次結婚離婚的原因,侯勇和他的妻子們卻很少在公眾場合表態。
坊間流傳最廣的,還是與子嗣有關。
不管是與不是,還是希望年過半百的侯勇,這次能和圈外妻子走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