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四大洋,哪裡的人獻血最積極?

2020-12-24 新京報

你走進過這種紅白相間的無償獻血車嗎?在我國,無償獻血人次數已經連續增長了20年。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上升到2017年的1459萬,獻血量從1998年的800噸提高到2017年的2478萬單位,獻血量增加了5倍之多。

(2019年1月30日,安徽省阜陽市一輛環保無償獻血車亮相本市清河廣場。 圖源:視覺中國)

雖然全人類流淌著的血液無非都是ABO型血和少見的Rh型血(熊貓血),但在獻血這事上,世界各地還挺有差異。

哪裡的人獻血最積極?

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哪裡的人獻血次數最多?這還真未必和人口呈正比。

在世界衛生組織《血液安全性與可得性報告》中,歐洲區域貢獻了世界上最多次的獻血,儘管這地兒的人口僅佔全球的11%,卻貢獻了全球獻血次數的29%。

而非洲與之完全相反,人口佔了全球的13%,卻只佔全球獻血次數的5%。

與之類似的東南亞地區、西太平洋地區,也是獻血次數佔比少於人口佔比。

其實,獻血這事和人口關聯不大,倒是和經濟水平緊密聯繫。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1億次獻血總量中,將近一半(47%)都來自於人口僅佔世界人口19%的高收入國家。人自己過的舒服了,就更有動力去幫助別人。

哪裡抽血最「生猛」

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對獻血者的年齡要求不相上下,通常不低於16周歲,因為16歲以下的青年男女發育比較快,身體對鐵的需求量大,不適合獻血。同時不超過70周歲,因為老人的血紅蛋白水平從65歲以後逐漸下降,也不適合獻血。但各地對獻血血量的要求,卻不盡相同。

中國的獻血量有200、300和400毫升三種規格(中國港澳臺地區獻血量上限略高),在日本、韓國等亞洲鄰國,最高獻血量也是400毫升。

但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等歐美國家,獻血的起步量就是400毫升,有的甚至直接規定抽血量為500毫升。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500毫升的血液就足以拯救3個人的生命,同時建議獻血最大量每次不超過600毫升。從圖中數字看,歐美國家公民由於身高體大,每次獻血量略多於亞洲公民。就亞洲人而論,每次獻血400毫升也只佔全身血量的10%左右。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解釋:「好多人擔心獻血是不是會傷元氣,獻血傷元氣的說法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肌體中的血液,是每天每秒鐘都在進行代謝,總有一部分細胞會代謝衰老死亡。我們的獻血量與總血量之比不超過10%,這是不會損害健康的,所以這個擔憂也是不必要的。」

接受輸血的都是什麼人?

各地的獻血者和獻血規定各異,接受幫助的輸血者也形形色色。

在法國、冰島、紐西蘭、英國、新加坡等高收入國家,60歲以上的老人佔輸血者的絕大部分,尤其是法國,有接近80%的輸血者都是60歲以上老人。輸血最常用於支持心血管手術、移植手術、大面積創傷以及實性惡性腫瘤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治療。

然而,在蒲隆地、葛摩、幾內亞、剛果等非洲國家,最主要的輸血者是5歲以下的兒童,尤其在蒲隆地,竟有接近70%的輸血者都是5歲以下兒童。在這些國家,輸血主要用來挽救伴有重度貧血的兒童期瘧疾、創傷相關傷害和妊娠相關併發症。

哪裡獻血最嚴格?

輸血者在接受輸血時最擔憂的,一定是血液安全問題,而每個地區對血液的篩選標準都不一樣。

愛滋病、肝炎、梅毒是各國篩查捐獻血液的重點,大部分國家都實現了愛滋病抗體和梅毒血清學測試的完全檢測,其他項目則不是必選項。在我國,北京市獻血辦主任、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說,「主要進行轉氨酶、B肝表面抗原、C型肝炎的抗體,愛滋病病毒的抗體,還有核酸檢測,這些檢測我們已經跟國際接軌。北京血液中心的實驗室完全現代化了,和發達國家一樣。經過這些年國家各個方面投入了很多,全國的血站幾乎全是這樣。」

而無償獻血的意義就在於保證安全性。如果血液被當作商品明碼標價交易,就會有人為牟利而用各種手段隱瞞血液中潛伏的疾病。早在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呼籲各成員國到2020年實現全部血液供應均來自自願無償獻血者。目前,我國臨床用血已經全部來自自願無償獻血者。

數據新聞編輯:孟融

設計:許驍

校對:李項玲

相關焦點

  • 「用英語說地理:七大洲之亞洲—東亞」帶你了解東亞5個國家分布概況
    世界版圖: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 亞洲 Asia歐洲 Europe非洲 Africa國家 Country 首都 Capital語言 language 人 People中國 China首都:北京 Beijing 語言:漢語 Chinese
  • 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這道曾經的送分題你還記得嗎?
    記一記、考一考地球上有幾大洲、幾大洋,這些大洲的全稱你知道嗎?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裡(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組成,七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南極洲,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另一種說法是五大洋,即增加一個與北冰洋對稱的南冰洋)。
  • 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讓愛心隨熱血傳遞
    而林俊宇的18歲,選擇了獻血。「18歲『成人禮』,我選擇去獻血,並成為一名無償獻血志願者。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很有意義的事。」成為一名獻血宣傳志願者後,林俊宇積極投身到無償獻血的公益事業中,雙休日、節假日,一天不落。搞活動、做宣傳、志願服務、招募志願者……他和其他志願者們一起到社區、進農村、走街頭。他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加入他們。
  • 菏澤職業學院師生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他們在課餘時間結伴跑到獻血車旁,在菏澤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引導下積極填寫登記表、測量血壓、稱體重、抽血化驗……一切都井然有序。當他們看到自己的熱血緩緩流進儲血袋時,他們臉上露出了與往日不同的微笑,那是幸福的笑,開心的笑。  在獻血的隊伍中,有第一次參加獻血的學子,也有多次參加獻血的學子,無論是哪一種,他們都願意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去挽救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
  • 地球「隱秘的角落」:第八大洲揭開神秘的面紗,西蘭大陸地圖公布
    我們從小接觸的地理常識,無論是百科全書還是教材課本,所了解的地球都是由七大洲四大洋構成的。如今,這個認知要更新了,因為科學家發現,在地球上,還有一個「隱秘的角落」,已經被認定是第八大陸地板塊。這個地方就是「西蘭大陸」(Zealandia)。
  • 挽袖獻血、漢服表演!熱血英雄衣袂飄揚相約元旦
    今天,在杭州市青少年宮獻血點,一位位熱血者和漢服愛好者齊聚一堂,用挽袖獻血、漢服秀表演的方式,給予更多人愛和暖。仁者愛人,弘揚傳統文化和無償獻血更配「仁者愛人」是中國古代一直提倡的儒家思想。「無償獻血」也是當代積極倡導的一種公益行為,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社會,溫暖著人心,這與我國古代聖賢提倡的良好社會風尚契合一致。
  • 22年無償獻血讓小善事變大好事
    後來,在他的帶動之下,他的愛人、孩子也紛紛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至今也已經堅持無償獻血十幾年了。關於無償獻血,楊予軍有一個十分樸素但是又十分打動人心的理解:無償獻血制度意味著血液只能靠人來捐獻,你不獻血,我不獻血,萬一到了要用血的時候,血從哪裡來?這句話,是推動楊予軍走上無償獻血道路的動力,同時也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 登山傳奇Vernon Tejas:10次登頂七大洲最高峰
    弗農· 特哈斯(Vernon "Vern" Tejas)是美國登山員和登山嚮導,他是目前連續登頂所有七大洲最高峰次數最多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此前他也一直保持著同樣的紀錄。弗農極具能力和魅力,他是阿拉斯加最著名也是最受歡迎的登山員,也正是在那裡,他登頂過50多次德納裡峰。帶領團隊30餘年,他不停地創造著奇蹟。
  • 52名熱血「蒙面俠」獻血9200毫升!近期浦東醫務人員頻頻擼袖獻血
    10天之內,全院1500名職工當中已有230人積極響應,主動報名。有部分醫務人員已經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和家門口的獻血點完成了捐獻。「遇到搶救時,血液就是生命!」因為怕打針一直不敢獻血的李茜,這次看到熱血戰「疫」倡議書,馬上就報了名。作為麻醉醫生的她對臨床用血的需求感受更加深刻,「醫院產科手術和婦科急診多,碰到大出血的機會也多。」
  •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那麼四大洋的水從何而來?原來是這樣!
    地球一開始沒有水,那四大洋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如此眾所周知,從外太空看我們地球就像一顆水球一樣,確實,我們地球上70%被海洋所覆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4片海洋總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世界上海洋面積太平洋將近佔一半,我們都知道要想繁衍一個生命,除了要有氧氣之外還要有水資源,地球上的水絕大多數都存在於海洋裡,地球的四大洋是相互聯通的,海水通過洋流運動不停的交換,科學家猜測地球上原本沒有水,那麼就有很多小夥伴們有疑問,
  • 無償獻血 傳遞愛心 西安利之星奔馳近百名員工公益獻血在行動
    西安新聞網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市獻血量人數減少,血液採集遇到困難。 5月13日,西安利之星奔馳與陝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聯合開展無償獻血獻愛心、眾志成城戰疫情」活動,企業員工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用熱血傳遞愛心,助力抗擊疫情。
  • 獻血救急「熊貓俠」時刻準備著
    每次獻血都是在緊急的情況下進行諸城的王高興是Rh(-)A血型擁有者,今年他參加了兩次應急獻血。其中,最近一次是因為有一名相同血型的人遭遇事故,做手術時急需用血。王高興得知消息後,立即跑到獻血車上,擼袖獻出400毫升「熊貓血」。「患者急用血,擁有同類血型的我們理應貢獻一份力量。」
  • 地球大陸在分裂,第八大洲正在形成?05年的裂縫已長約56公裡
    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912年提出關於地殼運動和大洋大洲分布的假說——「大陸漂移說」。魏格納設想全世界的大陸在古生代石炭紀以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盤古大陸).它的周圍是遼闊的海洋。然而盤古大陸因為地殼運動逐漸分離,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目前全球板塊處於運動之中,這個當年顛覆性的假說。
  • 掀起愛心獻血新高潮—樂陵市開展6天無償獻血活動
    活動現場,樂陵市政府工作人員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獻血登記表",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完成體檢、血型化驗、採血等流程。偶爾一位獻血新手也會被經驗豐富的獻血者額外關照,"別熬夜,別喝酒,別拿重物,注意休息......"獻血車內氣氛熱烈、愛意融融,到處都是正能量。
  • 成都獻血人數較同期少6成血液儲備告急 醫務人員獻血
    日前,四川省啟動了公共衛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後,為保障獻血者的健康,成都市血液中心積極採取了包括開展電話招募、增加採血班次、延長服務時間、啟動個人團體預約獻血等多項措施,有序、分散引導愛心市民獻血。據統計,從1月24日到2月15日,成都全市共有5832名獻血者參與獻血,捐獻全血8616單位,單採血小板1619治療量。但受疫情影響,這個數據比往年同期減少6成。
  • 蕭山區中醫院醫共體發起助力「海馬人」愛心獻血活動
    愛心獻血活動,二十位醫護人員積極報名參與,為「海馬人」患者獻愛心。上午十點,蕭山區中醫院多位醫護人員趕到江寺公園的獻血車,依次填寫表格,接受體檢、化驗和採血。蕭山中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馬人」的學術名叫「脊柱畸形」,是由於先天或者後天各種原因引起的嚴重駝背,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目前有多位「海馬人」患者在他們醫院等待救治。醫護人員都很關心這些患者,已有十一人在今天上午獻血,共捐獻3200毫升鮮血。
  • 最冷下雪天,最暖獻血人!島城熱血英雄用愛心溫暖寒冬
    然而,有一群愛心人士卻不懼困難,冒雪出行,來到島城的各個愛心獻血點擼袖獻血,用熱血溫暖寒冬。大雪天裡,青島市中心血站二樓機採大廳獻血者依舊絡繹不絕,鄭德麗和老公張景煒帶著女兒齊現身,這已經是一家三口第二次一起獻血了。他們提前一天在微信公眾號進行了預約,雖然天氣不好,但他們還是選擇如期赴約。請完假,接上中午放學的女兒,他們小心開著車,原本十幾分鐘的路程開了近一個小時才到。
  • 世界上有四大洋,那麼「五大洋」「七大洋」的說法又是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當然,也有很多供人娛樂的梗,說「山羊」「綿羊」之類的。這裡遵循科學原則,所以相關的梗小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我們會很快切入正題。它們其實各有自己的特性,就像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一樣。具體來說,它們各有不同的水文特徵,潮汐和洋流系統,以及特有生物的分布。一般為了區分就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海區。比如太平洋和大西洋以德雷克海峽為界限,太平洋和北冰洋以白令海峽兩側亞洲最東端和美洲最西端的連線作為分界,也有粗略以北極圈作為分界的。
  • 喜迎館慶獻血築愛 青島水族館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半島網5月12日訊2020年5月8日一早,青島市中心血站的愛心獻血車開進了青島水族館。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中雨,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不便,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青島水族館幹部職工的獻血熱情。作為水族館人,雖無緣白衣執甲的擔當與豪邁,但同樣有關愛他人、心繫天下的柔情與大愛!在青島水族館喜迎建館88周年之際,水族館人選擇用無償獻血的形式,用向善之舉詮釋擔當與使命。早上9點無償獻血活動正式開始,為避免獻血者聚集,採取分流、分批、分組錯峰獻血。填寫表格、體檢化驗、獻血等各環節有條不紊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