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100張老照片逛東交民巷 走過一個世紀的繁華與屈辱

2020-12-05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有一條很特殊的胡同,漫步在這裡會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情,觸目所及是哥德式的教堂,紅頂的小洋樓,玻璃花窗與形似「凱旋門」的西式門樓……日前,記者和幾位北京文史愛好者,帶著100張老張片尋訪東交民巷,走過這條胡同,似乎穿越了一個世紀的繁華與屈辱。

東交民巷的前身有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叫做江米巷,據說是護城河邊囤米出售的地方;另有一說是,元明營建北京宮室時,多以江米湯灌漿,以求牢固,此地為囤米之所,得名江米巷。到了清代中期,這裡是中央各部衙門的所在地。

然而,走著走著,這條美麗的胡同帶給我們的不再是如沐春風的感受,一個世紀前這裡的繁華正是中國人屈辱的標記。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法國、美國、俄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荷蘭、日本等列強相繼在東交民巷地區設立使館、兵營和銀行、飯店、醫院、教堂……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各國列強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條約其中一項就是將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並強調使館區內各國可派兵駐守,一切事物由各國自行處理,清政府一概不能過問,而且中國人不得在使館區內居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

當年,出入「國中之國」的大門根據標示共有12座(包括兵營大門),有些門還設有碉樓把守,國人不得出入。如今這些「門」與碉樓早已不復存在,老照片裡保留下來的這些森嚴的大門,卻成為一段恥辱的歷史,永遠揮之不去,銘記在心!

感受胡同裡的法國風情

我們一行人從東交民巷的東口漫步而入,很快就感受到濃濃的法國風情,不久,一座尖頂的哥德式教堂映入眼帘,這便是聖彌厄爾教堂。和北京著名的的東南西北「四大教堂」相比,它的規模雖然最小,但「顏值」可以秒殺北京所有教堂。

這是外國傳教士在中國修建的最後一座教堂,由法國傳教士高司鐸於1901年創建。教堂大門緊閉,我們只能從圍牆外露出的尖頂窺探它的風採。小巧精緻的教堂,坐北朝南,高兩層,是正宗的歐洲哥德式風格。外面是雙尖石塔,裡面是尖圓拱券,百年前法國定製的玻璃花窗如今依然閃爍著絢麗而神秘的色彩。

除了哥德式風格的教堂,沿著東交民巷奔西,我們還能找到當年法國人遺留的不少痕跡,最重要的莫過於當年的法國公使館,西式的門樓,大門口卻是兩隻中式傳統石獅子,有種中西合璧的感覺。

不同時間的法國公使館大門

而100多年前,它是清朝滿洲貴族景崇的府邸,景崇因獲罪遷出,其子純堪承襲爵位,府邸改稱「純公府」。1901年《辛丑條約》籤訂後,西方各國在東交民巷建立使館區,法國人佔領了「純公府」,改建了一座「凱旋門」式的大門。

據說,最初法國人並沒有看上「純公府」,他們看上了位於東交民巷內的肅王府,但「肅親王」是清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其王府若租給列強實在是有失大清國臉面,清政府難以接受,提出可將宗室景崇府租給法方。法方一開始並不願意,但恭親王奕訢開出了十分優厚的條件,不但同意法方在府邸花園空地上自建房屋,而且使館一切修繕費用,均在每年一千兩租銀內扣除,這樣法方才同意把公使館安在景崇府內。

建國後這座建築為國家機關所用,還曾經做過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在北京的住所。如今,「凱旋門」式的大門、漢白玉中央噴水池和四棟配樓還是當年的老建築。可惜門口有警衛把守,不能參觀,拍照亦被勸止。

沿著東交民巷再往西,是法國郵政局的舊址,這是一排很有特色的建築。單層的磚木結構,灰磚清水牆,保留了19世紀法國盛行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關於法國郵政局的建造年代一些書籍和資料均認為是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但從「燕都」搜集到的一些老照片來看,早在1900年,這座建築就已經存在了,庚子戰亂的時候,這裡還曾經修建過防禦工事,只不過當時這裡是一家名為「PEKING HOTEL」的飯店,不知道和後來王府井的「北京飯店」有什麼關係。

庚子戰爭時的防禦工事

前些年,這裡還曾經開過一家名叫「靜園川菜」的餐廳,如今已經遷出,大門緊鎖,窗簾低垂,連續的三角山花裝飾的女兒牆,似乎還在默默訴說著百年的前塵舊事。

李大釗被捕的俄國兵營

在東交民巷西段,我們來到一條鮮為人知的小胡同,名叫「蘇聯豁子」,南口西牆上鑲一塊青石路牌,上有英文「USSR ENBASSY COMPOUND LANE」(蘇聯使館內部通道)和中文「蘇聯豁子」。不過「蘇聯」兩個字已經看不清了,在這條胡同的東西兩邊,分別是當年的俄國公使館(後改為蘇聯大使館)和俄國兵營,民國年間,這裡還曾經發生過一個著名的大事件。

1926年「三一八慘案」爆發後,因遭北洋政府通緝,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率中共北方區委秘密進入蘇聯大使館(前身為俄國公使館)西側的俄國兵營舊址,繼續領導反帝反軍閥的鬥爭。1927年4月6日早晨,奉系軍閥張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釗及其家人等在內的數十人。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被殺害。

解放初,抓捕李大釗的總指揮吳鬱文被捕後,將策劃、實施抓捕李大釗等人的經過都詳細地供了出來。吳鬱文在供詞中提到當時他們已經準確知道了李大釗的藏身處,中共北方區的辦公室在俄國舊兵營北樓裡,李大釗住在北樓,他的眷屬住在俄國舊兵營路西的洋房。

張作霖為何敢違反國際法衝進蘇聯大使館抓捕李大釗?依據國際法和外交慣例以及《辛丑條約》的規定,大使館區內享有治外法權和外交豁免權,不能隨意侵犯。但是俄國十月革命後,自行廢除不平等條約,導致蘇聯使館事實上不受《辛丑條約》的保護,就是這個小細節讓人鑽了空子。

如今,拿著當年報導李大釗被捕的新聞老照片站在同一地點追思往事,百年歷史風雲席捲而過。俄國兵營的老建築大都已經無存,據曾經住在這裡的老人回憶,這裡曾是一排平房,厚厚的牛皮門過了那麼多年依然深紅鮮亮,房子近4米高,非常敞亮,還有壁爐和西式抽水馬桶。

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回憶文章中提到當年她坐在房子裡能看見一座小教堂,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這座小教堂,雖然只能從緊鎖的院門向裡面眺望,但教堂的尖頂清晰可見,而且被修葺一新。

居民小區裡的日本公使館

當年日本作為列強之一,東交民巷裡自然也不會少了日本人的身影,日本在北京的公使館前後有三處 。

1875年,獲得批准後,日本在北京開設公使館,最初是利用在北京東四6條胡同裡購買的民宅改建充當日本國駐清朝公使館的公使館。由於當時各國列強公使館大都設在東江米巷,日本公使館在東四6條辦公十多年後,購買了東江米巷胡同中段路北的一處民房進行改建擴建,成為新的公使館。

我們找到了這座日本公使館的舊址,現在它藏身在東交民巷路北一個居民小區裡。

進去不久就看見面前一座頗有歷史的老建築,房子為青磚建造,大門在正中衝南開,兩側各為三間連續拱劵。大門上邊和兩側的磚雕圖案令人印象深刻,繁雜美麗,上面是葉狀圖案,兩側角柱上有菊花圖案,正立面角柱上的磚雕是鹿與牡丹等圖案,據說是出自中國工匠之手。這座建築裡現在還有住戶,門口和樓道裡放著自行車,但內部已經相當陳舊。

這座日本公使館舊館是東交民巷地區現存的最早的建築物,是這一地區19世紀建造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築。其設計人片山東熊是日本最早接受近代建築學高等教育的四位建築師之一。小區西側還保留著一幢二層帶局部地下室的西式小樓,是後期建造的外交官員住宅,原外牆為紅磚砌築,帶有荷蘭風格,現在被刷成灰色,似乎也有人居住。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位於江米巷路北的日本舊公使館,在義和團圍攻使館區時雖未被破壞,但在《辛丑條約》後,卻藉口原址狹小,不敷使用,趁機迫使清政府將西北面的詹事府、肅王府、柴火欄胡同及部分民宅劃為新使館用地。

新的日本使館舊址位於正義路2號,就是曾經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大院。

美國公使館的前世今生

在東交民巷西段,可以看到曾經的美國公使館緊閉的大門。1901年《辛丑條約》籤訂後,和其它列強一樣,美國公使館也藉機擴大地盤,西界直至前門棋盤街東側,南至城牆根。當年美軍日常訓練的廣場就在正陽門城樓下面,而且這裡離大清國的國門「大清門」(現毛主席紀念堂所在地)只有百米之距,「眼皮子底下耀武揚威」這句話放在這兒再合適不過了,可見這些列強當時在中國有多囂張。

現如今完全可以「大搖大擺」走進美國公使館,從哪裡進去呢?繞到南邊的前門大街上,來到一座看似森嚴的大門前,看到一面牆,上面幾個金色大字——前門23號。繞過這面牆,才發現院子裡別有洞天,大片的草坪上,坐落著幾座古典建築。

在主樓的牆根下,我們發現刻著一行字:「EREC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1903,SIDH.NEALY.ARCHITECT」。當時的建築很多會留下這樣的標註痕跡,說明建造者和設計者,以及建造時間。由此可見,美國使館主樓建於1903年,設計人為Sidh Nealy。

這是一座很莊嚴的建築,外牆為灰色清水磚牆,牆角以花崗石做隅石,門窗以石材做門窗套,窗下牆亦用石飾。樓前砌有五踏步高的平臺,將建築略為抬起。正中入口大門採用愛奧尼柱式,上冠以三角形山花的西方古典形式。目前,美國公使館裡的幾座建築都保存完好。

1951年到1953年,東交民巷一些殘存的公使館被政府官員用做住宅,當時的外交部部長及副部長也曾將其作為過辦公室。

文革期間,周恩來總理大部分時間在這裡辦公。這裡還曾經來過一位秘密客人,1971年,中秘建交之前,在這樣一個與美國有著獨特關係的地方,周恩來總理秘密會晤了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不久,中美關係實現破冰。

為什麼如今這裡可以隨便出入?原來它現在已經成了商業區域,匯集了多家享譽世界餐飲界的品牌餐廳,而且就餐環境十分優雅,價格沒有問,估計不會太便宜。

銀行和飯店的繁華舊夢

行走在東交民巷一帶,還可以看到當年不少銀行和飯店的遺蹟,這些建築高大結實,裝飾華美,非常引人注目,展示出當年中國國土上畸形的繁華。

東交民巷西段曾經銀行密集,花旗銀行現在是警察博物館,麥加利銀行是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東方匯理銀行現在為機關單位使用,滙豐銀行,德華銀行都已不存。

胡同中段一座很漂亮的石質建築是正金銀行,為宣統二年(1910年)興建的正金銀行北京支行大樓。這是一座兩層西洋古典式建築,由於地處轉角地段因而平面呈「L」型,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妻木賴黃。現在正金銀行舊址已闢為「法院博物館」並對公眾開放,可免費參觀。

歷史上與正金銀行隔街相對的便是著名的「六國飯店」。通過老照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兩組建築,正金銀行和六國飯店可以說是東交民巷的標誌性建築,尤其是六國飯店,有著「民國第一社交場」之稱。它的前身本是比利時商人1901年出資建造的一座國際酒店。1905年由英國人牽頭重新融資,吸納了英、法、美、德、日、俄六國的資本,將酒店推倒重建,並命名為「六國飯店」。

翻建後的六國飯店極為奢華,不過,真正讓它聲名遠揚的,還是它所擁有的「政治特權」,連治安都是由六國軍警憲兵輪值。六國飯店很快成為中外各界要人云集之所。各色人等在這裡或勾兌權力,或潛伏、狩獵、刺探……1928年,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便是在六國飯店的舞會上結識張作霖的副官,誘使他透露出張作霖回東北的確切時間。日軍才得以在皇姑屯設下埋伏,將張作霖炸死在自己的地盤上。

現在,照片上的「六國飯店」已經找不到了,附近的華風賓館據說曾是六國飯店的一部分,作為外交部招待所使用。可惜的是,1988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賓館的老式木地板、樓梯和門窗。火災後,經過重建和裝修,當年的風貌和氣派已經全然不見了。

老路牌背後的百年預言

經過「燕都」的指點,我們找到了東交民巷附近僅存的兩塊老路牌,一塊是前文提到過的「蘇聯豁子」,而另外一塊是在臺基廠頭條西口北牆上,名為「赫德路」。

赫德是誰?為何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國的胡同?原來,清朝末年,由於總稅務司辦公地點在此,便以其負責人「羅伯特·赫德」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赫德路」。說起這個赫德,可不是一個一般人,直到今天也充滿爭議,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被歷史學家評價為「他腳踏兩隻船,維持兩大帝國的微妙平衡,在暗流湧動的晚清時局跌宕沉浮,衣不沾水。」

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個英國人赫德,應該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是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海關的真正創立者,同時開創了中國現代郵政和海務等事業。他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晚清政府的經濟命脈,又是中國和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多次重大談判的外交代表。

最為奇特的是,赫德在衰朽的舊帝國制度中,硬是清除了舊式衙門中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創造出清朝唯一廉潔高效的衙門,被認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蹟之一」。

1901年,赫德預言:用不了半個世紀,中國必將是一個獨立的強國。被他真的說中了!

一塊不顯眼的路牌卻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滄桑,行走在東交民巷,每一步都是歷史,讓人感慨、反思,心潮澎湃!

相關焦點

  • 東交民巷來源眾說紛紜,元末明初形成,最初為何叫東江米巷?
    東交民巷對於北京人來說可謂家喻戶曉。人們習慣上將它和西交民巷聯繫在一起。它們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抵北新華街,東西縱貫3公裡有餘。這是一條充滿傳奇色彩的古老街巷,它的發展演變自然吸引著歷代學者的關注與研究。目前,有關它最初形成的時間、名稱來源眾說紛紜。
  • 西交民巷 本土資本第一街
    大陸銀行舊址與大名鼎鼎的「使館界」東交民巷相比,西交民巷顯得很低調。這條不起眼的小巷,清末至民國時期,匯聚了中國現代意義上最早的央行、國有股份制銀行和民營銀行,掌握著當時中國大半的流通貨幣和信貸資源。今年,「西交民巷近代銀行建築群」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次讓人感慨北京金融業百年發展的滄桑巨變。我國最早的央行戶部銀行西交民巷23號位於西交民巷與人民大會堂西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這座坐北朝南的中西合璧式建築,如今只剩一個古樸典雅的拱門。
  • 如果你去北京,我不會帶你去南鑼鼓巷,我會帶你到東交民巷看一看
    東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全長為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東交民巷算得上北京城裡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去處了,各式異域風情的小洋房在林蔭大道兩旁若隱若現,走在路上如尋寶一般。元明清時這條巷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1900年後被劃為使館區,設有法國、日本、美國、德國、俄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奧地利等多國使館。
  • 清末老照片: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前門大街很熱鬧
    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末年北京的街頭景觀,呈現的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隔著100多年的時光,我們無法置身老北京那個場景,好在這些老照片讓時間靜止,讓不能再現的過往與時間共存。清朝時期,前門外一帶是相當繁華的集貿市場,各種各樣的店鋪和專業市場雲集於此,有文獻記載道:「凡金銀珠寶以及食貨如山積,酒榭歌樓,歡呼酣飲,恆日暮不休。」一句話說明了繁華程度。到了清末,這裡已有夜市。
  • 為千百年繁華加碼,看月河印巷如何重塑大月河商圈
    嘉興的「第一高樓」名號幾易其主,城市的中心幾度變化,然而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承襲千百年商幫文化而來的月河一帶,繁華從未遠離這裡。         2016,月河印巷項目入駐月河商圈,為嘉興繁華加碼。黃金區位、黃金商圈、黃金地段、黃金規劃、黃金商業、黃金景觀、黃金品牌、黃金運營,八大黃金價值,裂變無限商機,升級月河繁華。
  • 記:東交民巷天主堂2018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瞻禮
    2018年8月15日早上7:00、8:00,北京教區交民巷天主教堂為慶祝聖母升天瞻禮東正教會也有類似的信理,它被稱為:聖母安眠日(Dormition of the Theotokos),在儒略曆中於8月28日慶祝,不同的是,東正教會更願意相信聖母瑪利亞如常人般經歷了死亡,之後靈魂立即升天,而肉身於三日後才復活升天。而天主教會對於聖母肉身是否在三天後才被提升天,則沒有明確的闡述(未定為信理)。
  • 北京哪裡值得去逛一逛?有些不為大家所熟悉的地方,你絕對想不到
    警察博物館非常有意思的一家主題博物館,位於東城區東交民巷36號。建築風格是西洋古典風,建於20世紀初的美國花旗銀行北京分行舊址,可以說本身就是一件文物了。裡面有模擬仿真射擊訓練系統、交通路況實時顯示、消防逃生自救訓練等一系列可參與的設置,挺適合帶小朋友去的。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受訪者提供照片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老照片:上世紀的安徽省安慶市,一座被遺忘的城市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的安徽省安慶市的老照片,小時大家的故鄉只能存在記憶中,欣喜今天日新月異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過去,如今的安慶與那時真是不可想像,不可同日而語,這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昔日的安慶已經漸漸模糊,希望這組老照片能夠讓你重新認識安慶的同時,能給你帶來往日的美好回憶。
  • 當年成都的潮人不逛荷花池,而是逛青年路...又一大波成都「絕版...
    建於清朝末年,最早叫勸業場,是四川最早的近現代商業街,可以說是四川乃至西南現代商業的開端,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上個世紀30年代,木質結構的商業場曾毀於一場火災。重建後的商業場於1986年重新開業。迎客當天,人頭攢動,熱鬧極了。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與當年幾乎相同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 13張晚清的老照片,這才是真實的大清社會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組黑白老照片,拍攝和反映了100多年前的大清朝社會的真實樣子,通過照片我們了解一個真實的清朝社會,珍惜當下美好的生活!
  • 一張老照片 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老照片裡場景和現在的山城巷。 受訪者提供照片   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   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杭州老巷尋春地圖 逛累了停下來享用美食
    彌陀寺巷的南北口子都被封了,鑽回記憶的春天裡,霧靄掛過耳邊,飛鳥丈量天空,農夫,山泉,有點田,當時那兒的居民就只差一口泉水了,一切都那麼綠意闌珊;還有香積寺巷,曾經的人聲鼎沸如今也變得消寂,只剩一株在薰風裡綻放的晚櫻。回憶裡的老巷舊屋,大多都跟著一個個鮮紅的「拆」字消失了。奎垣巷除了丁家大院,王澍的工作室也曾在這裡。
  • 穿街過巷 有古有今
    螞蟻塘巷整體是東西走向,東邊遍布美食,西邊卻連著滁州路交通樞紐、勝利路交通大樓,甚至一直往西能走到淮河路橋,連接起整個老城區的繁華。既有生活的樸實無華,又有休閒的燈紅酒綠,螞蟻塘巷裡窺見了無數行色匆匆的旅人,也撫慰了無數人焦躁的心。現在螞蟻塘巷的南、北巷在沿用曾經青石磚的基礎上,採用「白+黑」的方式進行改造。對小巷兩側高聳的圍牆立面進行提升,將徽派建築元素融入其中。
  • 23張罕見的歷史老照片,最早的麥當勞叔叔
    人類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23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它們記錄了這些令人難忘的事情和人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其實在911之前,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就被飛機撞擊過,1945年,一架B25轟炸機在迷霧中迷航,撞上了帝國大廈的第79層,造成了14人死亡。
  • 19張罕見的歷史老照片:100年前的日本藝伎,跪著洗頭漂亮嗎?
    19張罕見的老照片:100年前的日本藝伎,跪著洗頭漂亮嗎?這是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摯友弗裡達赫爾生前珍藏的夢露的照片,這張照片在內的夢露照片在其去世後都被拿出來拍賣,這才使得這些照片上的內容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照片中夢露打扮性感,坐在一旁的男子趁她不注意正在低頭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