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拆遷拉回一堆木雕,竟有一關公像,專家:那西瓜帽是怎麼回事
俗話說,文拜孔子,武拜關公。三國歷史上,「桃園結義」的三兄弟的二哥美髯公關羽,被很多人視為全能保護神,家中都會有一尊供奉著的關公像。作為三國時期的名將,關羽身高2米18,面容紅棗,相貌堂堂,不威自怒,紅色有闢邪之意,所以後世人們喜歡祭拜關公,以保佑自己一家平安進財。在一個小山區裡,一位大叔從一堆木雕中發現了一個關公像,這是不是真的呢?
都說心誠則靈,但是如果拜了假的神像,就算自己心再誠也很難得到庇佑。這位大叔在自己家鄉的山區裡,老房子拆遷的時候,去拉了好多亂七八糟的老木雕,其中就有這個關公雕像。大叔對木雕還是有所了解的,他說,木雕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令人感到奇怪的,不是這個關公像是多麼的罕見,而是關公頭上戴著一頂「西瓜帽」,這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叔說,西瓜帽是自己判斷關公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雕像的風化程度,綜合各方面因素,這個關公像應該是宋元時期。大叔頭頭是道的分析聽起來十分有道理,眾人甚至覺得可以當鑑寶專家了。但是專家上手後,卻表示了不一樣的態度:這關公像,什麼時候戴上了西瓜帽了?話剛落音,就迎來哄堂大笑。
首先,不說關羽造像,一般普通宋代的或是明代的木造像,一些真正信奉雕像的或是比較虔誠的人,都知道,木雕像後面會有一個開口,目的就是給雕像內部填髒,而這些髒一般都是被賦予某種意義的。填髒就等於填了心臟,這樣才證明這是被人使用過的,這個雕像就是「活」的了。
然而大叔的這個雕像後面卻沒有開口,整體造型也比較瘦,雕像的頭不想明代的那麼大,身上的斑駁痕跡,看起來確實有宋代的風格。但是專家卻表示這個雕像既不是宋代的,也不是元代的,是明代的可能性大。主要從這個雕像的造型,這是明代的主要風格,其二雕像的木材一般是香樟木和柏木等等,大叔的這個關公像是柏木的,跟預期中沉香木的猜想相去萬裡。
專家表示,這個應該值不了多少錢。大叔聽到這裡,連價格都沒有聽下去,直接拿著自己的關公像走下臺了。老屋拆遷拉回一堆木雕,竟有一關公像,專家:那頂西瓜帽是怎麼回事?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