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技術 可幫助修復受損的DNA

2021-01-07 站長之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6日 消息: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修復受損DNA的技術。這一研究突破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可能為癌症和神經衰退性疾病的新療法鋪平道路。

DNA損傷的積累是導致衰老、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的原因,如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TEX264 的新蛋白質,它可以與其他酶結合,找到並摧毀與DNA結合併引發損傷的有毒蛋白質。

科學家們希望找到一種方法,利用TEX264 及其蛋白質親屬來修復與癌症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疾病相關的DNA損傷。受最新研究啟發的新療法也可用於修復化療造成的有目的的DNA損傷。(upi)

相關焦點

  • Cell Rep:科學家成功開發出高通量線粒體轉移設備
    2021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簡單的高通量方法來將離體的線粒體及其相關的線粒體DNA轉移到哺乳動物的細胞中,這種新型方法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通過修飾細胞中的關鍵遺傳組分,從而研究並治療諸如癌症、糖尿病和代謝性疾病等多種疾病。
  • 陳根:可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拯救手機碎屏的痛
    文/陳根碎屏是手機難逃的「痛」,手機屏的維修費更是讓許多人叫苦不迭,可自動修復的屏幕就成了對未來手機屏幕的一大技術展望。現在,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的一項研究稱,開發出了一種智慧型手機顯示材料,可以自我修復受損屏幕。
  • DNA「碎紙機」:科學家開發出全新CRISPR基因編輯工具
    【CNMO新聞】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工具。由密西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將這種新工具比作為一臺能夠清除長段DNA的「碎紙機」。相比之下,以前的CRISPR工具更像是一把剪刀,可以進行單獨的剪切。
  • 【保障追蹤】美國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開發了一種冷噴塗修復工藝
    美國海軍官網5月6日報導,美國諾福克海軍造船廠(NNSY)最近開發了一種名為冷噴塗修復的創新維修工藝,並且成功修復了「布希」號航母受損的水泵電機軸。冷噴塗是一種增材修復工藝,通過壓縮、加熱後氣體的膨脹使金屬粉末達到足夠快的速度並因此而變形,然後撞擊基體表面沉積並形成塗層。
  • Nat Methods解讀: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成像技術 或能揭示細胞骨架蛋白...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骨骼幫助機體移動時,細胞中骨架樣的細絲同樣能夠幫助細胞結構移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題為「Actin chromobody imaging reveals sub-organellar actin dynamic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方法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或能源源不斷產生幹細胞的新方法
    來源:生物谷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對稀缺、救命的血液幹細胞擴增至關重要的特殊蛋白質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新方法來在人體內和體外繁殖大量這類幹細胞,目前這些幹細胞是科學家們在多種醫療程序中使用的最大限制之一,包括治療血液癌症的療法到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的遺傳性血液疾病等。
  • 異種交叉循環技術: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成功用活豬拯救人肺!
    先不說供體極少,就算有,大部分供體肺也是嚴重受損,無法使用。然而,這並沒有難住科學家們。O』Neill說:「正是這種內在的生物修復機制,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使我們能修復那些無法挽救的嚴重受損肺。」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該技術的基本原理與一種名為體外肺灌注(EVLP)的現有供肺修復技術類似。
  • 研究人員開發新的生物材料,可幫助骨骼更快癒合
    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的生物材料,通過增強成年人的幹細胞再生能力,幫助骨骼更快地癒合。這項研究由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 (RCSI)和愛爾蘭兒童健康(CHI)的研究人員領導,發表在本期生物材料科學雜誌《Biomaterials》上。
  • 科學家揭示了蛋白質是如何協同修復DNA的
    科學家揭示了修復DNA雙鏈斷裂的一種重要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我們理解DNA修復過程為何在某些人身上不能正常工作,導致遺傳性疾病和癌症。DNA修復的主要過程之一是同源重組(HR)。這修復了嚴重的DNA損傷,因為DNA的兩條鏈都斷裂了.一種叫做Rad51的蛋白質組織HR,Rad51本身由幾種「助手」蛋白質支持。「我們已經知道一組輔助蛋白可以被分成兩個模塊,每個模塊有不同的作用,」第一作者Bilge Argunhan說,他是日本東京理工學院Hiroshi Iwasaki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
  • 重磅級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研究新進展!
    通過與轉錄機制的串聯,修復酶既可以維持遺傳信息的完整性,又可以影響這種信息的使用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為維持遺傳信息提供了新的見解,可作為開發治療癌症等疾病藥物的基礎。眾所周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做出明智的選擇,同時也會做出某些錯誤的選擇:例如吃了太多不健康的食物,生活方式不好,可能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城市,抽菸等等。
  • Nat Genet:科學家發現一種四鏈DNA結構或在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
    2020年8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一種四鏈DNA結構(G-四聯體,G-quadruplexes)或在特定類型的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為開發個體化乳腺癌療法提供潛在的新型靶點。
  • sd卡受損怎麼修復?修復SD卡,恢復數據很簡單!
    sd卡受損怎麼修復?修復SD卡,恢復數據很簡單! 2019年11月07日 16:5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sd卡受損怎麼修復?
  • 腦洞大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用冰製造「可自我修復」的機器人
    這些年,大家可能和小編一樣,經常會在媒體聽到一種叫「可自我修復」的技術,也就是說,某種材料物質受損時「可自我修復」。這方面聽得最多的是屏幕,屏幕刮傷後,可自我修復復原。以前聽到這種消息,總感覺不靠譜、很懸,忽悠的成分居大。
  • 科學家開發全球首款DNA分析App
    近日,曾誕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款智慧型手機移動基因組序列分析應用程式,使人類向科幻小說的領域更邁進了一步。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這款DNA分析App系統利用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以及智慧型手機處理能力的驚人進步,從而使基因組研究變得更加便攜、方便和經濟。用戶現在可以簡單地相互空投序列數據,而不需要通過網際網路訪問託管的研究伺服器,這從而可以在醫療第一線進行高度先進的工作,這可能很快就可覆蓋到地球軌道甚至更遠的地方。
  •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DNA修復之父:讓癌症放療病人免受傷害
    本報記者對話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託馬斯·林達爾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DNA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 科學家揭秘蛋白如何協作完成DNA修復
    (ShutterStock)科學家之前以為一類輔助修復蛋白和另一類修復蛋白的旁系同源物是彼此獨立運作完成DNA的修復,一份新研究發現,原來這兩種機制可以協作激活修復機制。同源重組(HR)是修復DNA的一個重要過程,由蛋白Rad51協調幾個輔助蛋白完成。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巖崎宏(Hiroshi Iwasaki)說,他們從酵母細胞著手實驗,想了解蛋白Rad51如何協調輔助蛋白Swi5-Sfr1完成修復。
  • 美陸軍開發新一代冷噴塗系統 用於修復軍機潛艇
    原標題:美陸軍開發新一代冷噴塗系統 用於修復軍機潛艇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與南達科他州礦業大學合作開發出一種新一代混合冷噴塗系統,並將在整個國防部範圍內進行技術轉移,預計這項技術將給用戶節省數百萬美元的維護成本。
  • 可自我修復的手機屏材質
    研究人員一直想要解決當代人最大的疼點:開發出能夠自愈的可用於顯示器的電子材料。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一個小組開發了一種材料,可以修復自身的裂縫和其他物理損壞。用到了某秘密成分:亞麻子油。
  • ...首次在活細胞中追蹤到的四重螺旋DNA,可抑制癌細胞分裂增殖
    Shankar Balasubramanian教授和他的同事們之前開發了測序技術和方法,能夠檢測DNA和染色質(一種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物質)中的「G-四鏈體」,他們第一次觀察到了這種特殊的DNA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他們之前已經證明「G-四鏈體」在轉錄中發揮作用,這是閱讀遺傳密碼和從DNA中生成蛋白質的關鍵步驟。
  • SD卡受損怎麼修復?教你兩招找回數據
    SD卡受損怎麼修復?SD卡是一種記憶設備,存在於數位相機、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便攜裝置中。它具有內存大、內置加密技術、數據傳送速度快和小巧堅固等優點。SD卡一般很少會被外力損毀,SD卡受損的情況往往是中病毒、格式化等操作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