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是我聽我一個同事提起的,她說看到這個文章就會覺得內心很難受,而我也被她觸動,於是回家查詢了一個相關的資料。
這篇文章,說的是一個被取名為「夏特克」的猩猩,在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過程中,成為「人類」又退回猩猩的悲慘遭遇。
當時,有一群科學家,很好奇動物和人類的區別到底在哪裡,而動物又能否經過訓練擁有像人類一樣的行為。於是,他們就挑選了和人類很近的紅毛猩猩,當成了試驗對象。
夏特克就是被選中的一隻雄性猩猩,它在出生9個月後,就被田納西大學的林恩博士收養了。
夏特克包上了尿布,林恩餵它牛奶,教它走路,陪它玩耍,整個養育過程就像人類嬰兒一樣進行,除了這個嬰兒的長像有點怪。夏特克把林恩當成了自己的母親,而林恩也把夏特克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夏特克的學習能力很強,很快就學會用手語來表達「吃」和「喝」,雖然不會說人類的語言,可是夏特克靠著自己的學習能力,也能開始嘗試著用手語和邁爾斯進行交流。
之後,夏特克在9個月大的時候,就學會了用手語來表達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詞彙量不夠的時候,它還學會用幾個單詞串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這種舉一反三的方式,無疑是非常讓人振奮的。當初其他科學家很不看好林恩教夏特克手語,現在夏特克的這個行為無疑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等夏特克長大了一點,林恩就把它送去託兒所體驗人類的社會,夏特克喜歡畫畫,喜歡別人給它撓癢,也喜歡讓人順毛,它甚至還學會了在自己的家裡做早餐,獨自整理房間。
但試驗不止於此,林恩還要把它帶進人類社會進行深度的接觸,於是它被帶到了大學課堂上,像一名學生般學習像人一樣進行社交,林恩甚至為了玩,學會了撒謊。
雖然說,撒謊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好的行為,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高智商的行為,說明當事者已經知道權衡利弊,並嘗試做出最合適自己的選擇。
校長表示,既然夏特克是一名學生,那就要參加考試,但面對各種各樣針對它的考試,夏特克都能夠輕鬆應對,所以,最後它的照片和其他人類學生一起,出現了在了畢業年鑑中。
研究依然沒有停下,夏特克開始學會了對「金錢」的概念,林恩以鐵環當作代幣,每天給它發放五個鐵環,如果錢不夠就要打工賺錢。
夏特克學會了攢錢,也學會了合理消費,它甚至用自己的「積蓄」給自己買了一輛三輪自行車,去快餐廳點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而且,看上去是個猩猩的夏特克,也有著「暖男」的一面,一次夏特克和林恩走在路上突然下雨了,夏特克會把自己頭上的塑料膜,扯下一半給林恩躲雨。
在林恩的心中,夏特克除了看上去毛髮濃密點,卻非常聰明善解人意,而周圍的科學人也終於知道,原來人類的社會性行為,動物也是可以學會的。
如果一切按照這個劇本繼續發展下去,夏特克會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人類,而它也可以和自己的「母親」林恩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然而,現實卻給夏特克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它瞬間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
有一天,林恩像往常一樣把夏特克放在校園裡,自己去上課,結果她就收到了校方的緊急通知,有一個女生哭訴說,夏特克想要攻擊自己。
儘量林恩始終不相信,夏特克會攻擊人,可是9歲的夏特克還是被關進了動物研究中心的鐵籠裡。只因為,它畢竟不是人類,而是一個「兇猛的野獸「。
夏特克明顯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它用手語告訴林恩,它想出去玩,它想吃最愛的冰淇淋,它想跟著林恩回家,可是此時的林恩已經不能再帶它回去了,她只能安慰著它,內心卻無比傷痛。
她的心中一定深深自責,如果當初自己小心一點,或許夏特克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命運 了吧。
林恩儼然把夏特克當成了人類,可周圍的人,卻依然認為它只是一隻野蠻的動物,無論它表現得有多像一個人類。
於是,夏特克就被囚禁在鐵籠裡,孤獨地過了很多年。
林恩去看它的時候,它用手做了一個「疼」的手語,林恩問它哪裡疼,它比劃的意思竟然是,心疼!
後來它被搬到亞特蘭大動物館,當然只是作為一個動物去展示,面對著自己的同類可它卻用手語表示自己是人類,而那些傢伙是愚蠢的動物,自己和它們根本不是一種生物。
是的,夏特克已經有了人類的感情,它想像人類一樣的生活,卻被長期囚禁,失去了社交能力,變得孤獨而脆弱。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夏特克開始漸漸忘記那些學過的東西,可是它永遠記得對林恩表達「我愛你」的方式。
果然,夏特克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長期的壓抑摧毀了它的心靈,因為長期服藥,漸漸地,夏特克連林恩都無法辨認了。
林恩還記得,自己最後一次見它的時候,它對著林恩伸開頭,想用手裡的鐵環和林恩換冰激凌吃,只是這個心願,直到死去也一直沒有被滿足。
那一年,夏特克39歲,終於帶著傷痛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它也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什麼是世界上最殘忍的事,莫過於我給予了你一切,最後卻又生生奪走,讓你在剩下的一生中,毫無希望,痛苦的活著。
雖然這件事被證明是人類研究靈長類動物上的一座豐碑,可是,對於夏特克本身來說,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