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類、非洲猿類和猩猩擁有共同祖先,三者大約是在1400萬年前發生分化的。不過,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人類卻成功脫穎而出,不但學會了直立行走,還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到了現在,人類的創造力早已超越了猩猩,而且這個差距,正在逐漸拉大。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類學家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人類行為,究竟是先天遺傳的,還是後天學習的?
夏特克,1977年出生於美國亞特蘭大,毫無疑問,出生在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它,從一開始就註定擁有不一樣的命運。它出生後不久,就被人類學家琳恩抱走了,她將代替夏特克的母親將它撫養長大。作為一個資深人類學家,琳恩很快便勝任了這一角色,雖說從觀感上,她不像一個紅毛猩猩,但實際上,她卻肩負著遠比猩猩母親還要重要的責任。
也許是朝夕相處的關係,夏特克很快就對琳恩產生了依賴,它經常黏在琳恩身邊,仿佛把她當成了血肉至親。實驗進展到這一步,第一階段已經基本宣告成功了,接下來,琳恩將把夏特克帶進大學校園,讓他接受「人類的社會化」教育。夏特克被安排到田納西大學,它直接跨越了小、初、高教育,直接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沒過多久,田納西大學就接受了夏特克,它既是一個身份特殊的學生,又是一個可愛的動物。對人類,夏特克毫無牴觸情緒,他們身上的味道和琳恩很像,它的不安與煩躁很快就消失不見了。每到期末,夏特克就會接受考試,當然了,它的考試內容無非是些用手語表述物件、辨認顏色和使用工具,可是這些在人類看起來無比簡單的行為,對夏特克來說卻並不容易。
不過,夏特克卻從未讓人失望,它不但順利通過了每一次考試,還漸漸融入了人類大學生群體。漸漸地,夏特克忘記了自己紅毛猩猩的身份,它不但和人類朋友親密無間,還會經常在一起打鬧。但歸根結底,人類與猩猩的力量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玩鬧的過程中,夏特克難免會「失手」,抑或是被認為具有「攻擊性」,這不,生活一向順風順水的它,因一次意外完全改變了命運。
一天,一名女大學生控告夏特克試圖攻擊她,夏特克不會說話,它只能不停用手語比劃,但「野獸傷人」是不被允許的,所以無論琳恩如何解釋,校方都不會聽進去。最後,夏特克被關進了鐵籠子,實驗被迫中止,它離開了校園,被送回了動物研究中心。1997年,夏特克被亞特蘭大動物園收養了,臨走前,琳恩曾問過夏特克:覺得自己是人類還是猩猩?
沒想到的是,夏特克的認知卻出現了混亂,它用手指比劃道:既是人類,又是猩猩。後來,被關在動物園的夏特克陷入了重度抑鬱,它在籠子裡生活了11年之後,終於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2017年8月,夏特克去世了,這個39歲「人類猩猩」的死,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