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遼寧省武術協會授予大連市八極拳拳師徐立言先生「遼寧省武術特殊貢獻獎」與「八極拳終身成就獎」榮譽,以此表彰徐立言窮其一生弘揚傳統武術,實現武術報國做出的努力與貢獻。
6月19日,遼寧省武術協會副主席張萬祥一行來到徐立言家,代表省武術協會看望慰問鼓勵徐立言先生並為其頒發榮譽證書。獲此殊榮,年近百歲的徐立言先生精神矍鑠,決心讓更多的人發現並愛上八極拳,練武強身,為國爭光。徐立言兒女及徒弟和學員紛紛表示以此為契機,弘揚尚武精神,傳播經典傳統武術,向徐老學習,服務於人民健康。徐立言現場為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贈送了珍貴的《八極拳宗譜》與個人一生習武心得《我練太極拳的體會》萬言書供博物館收藏並展覽。
八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重要拳種之一,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呈現「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八極拳體現「忠肝義膽,以身做盾,捨身無我,臨危當先」的尚武精神,今日之八極拳,遍及華夏,傳至海外。
徐立言,中國八極拳第七代傳人、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吳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1922年5月14日,出生在山東省萊州市苗家村的一個武術世家。受家風影響,自幼接受正規的武術訓練,六歲起練習少林拳,歷經八九年,打下紮實武術功底。祖父徐秉周是當時北京德勝鏢局的當家鏢師,父親徐邦京少林拳傳人。15歲,徐立言隻身來到哈爾濱,拜螳螂拳名家練習螳螂拳。1942年,考入長春滿州映畫協會(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任武術指導。在長春東三馬路八極拳武館,拜神槍李書文徒弟周馨武為師,周馨武是號稱三鐵(鐵胳膊、鐵腿、鐵襠功)的傳奇人物,徐立言跟隨師父苦練八年八級拳,由於刻苦勤練,悟性高,又有紮實武術基礎,盡得真傳。後又拜楊式太極拳名家陳敬陶先生為師,習練楊式太極拳。拜王茂齋為師習練吳式太極拳。 1952年,徐立言來到大連,也將八極拳帶到了大連,據考查,八極拳最早在大連開始傳播,是由徐立言先生傳入。當時徐立言在中蘇造船公司(大連造船廠前身)工作,任俄語翻譯,兼任雜技團團長、武術隊隊長。每天清晨,組織職工習練太極拳及武術隊訓練。廠裡舉行運動會,他組織太極拳表演隊,還經常被外單位邀請做武術表演。閒暇之餘沒有放棄練武,經常琢磨武術真諦,以武會友,傳播經典,毫無保留地把一身本事獻給祖國和人民。徐立言轉益多師,博採眾長,受到傅仲文、陳敬陶、王茂齋等多位武術名家指導,深得八極拳、太極拳精要,功夫練達,出神入化,功力深厚,臻於化境!
作為八極拳傳承的代表性人物,徐立言先生一生立志學拳教拳傳拳,培養出一大批八極拳弟子。應該說,徐立言先生對八極拳在大連地區的興起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幾十年來,他不僅在大連有眾多弟子,還將八極拳傳播到國內外。最難能可貴的是老當益壯,進入晚年後,以提攜教授晚輩學習中華武術為主要生活內容,不但傳武術,更傳武德。年事已高,不方便到室外練習,每天堅持在陽臺或臥室空間練習,每當徒弟前來看望,就與之推手、指導、切磋、詢問、囑託好好練拳,常說的一句話,「你們要好好練拳」。
徐立言一生以傳播武術為己任,念念不忘的是國寶武術的傳承,堅持武術報國,用武術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堅信並倡導「武德第一,武術第二」,教導弟子「天下武術是一家,武術是中華瑰寶,應該傳承下去。」「武術門派各有所長,不能因為自己沒有練好,就輕易下判斷說哪個拳種不好。」「中國武術是國寶啊!不是你的我的,練武重在交流學習。」他常說:「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拳無好壞,藝有高低」「中華武術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只有有了強健的身體和精氣神,我們才能創造出人世間的奇蹟,為祖國爭光!」「這麼好的武術千萬不要在我們手上弄丟了啊!」王啟勝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