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了兩種癌症治療方案,一種活得更久,另一種活得更好,該怎麼...

2020-12-22 醫師報

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會聽到醫生提到兩個名詞:無進展生存期和總體生存期,這兩個名詞對癌症患者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要?不久前,中山大學藥學院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宣建偉教授在接受醫師報採訪時做出了相關解答。

宣建偉教授

宣建偉教授指出在腫瘤藥物的臨床研究中常用兩個指標來衡量腫瘤藥物的療效,其中一個是無進展生存期,另一個就是總體生存期。

無進展生存期

在腫瘤藥物研究中,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是指從隨機化開始到患者腫瘤進展或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1]。拿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來舉例,有研究顯示[2],恩扎盧胺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的中位無轉移生存期為36.6個月,而安慰劑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組僅為14.7個月。換句話說,對於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使用恩扎盧胺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可以達到約37個月不發生轉移。所以在這裡,無進展就相當於無轉移。但是有些患者體內的腫瘤即使未發生轉移但是變大了,這也被稱為有進展。因此實際上,無進展生存期就是患者使用藥物後,腫瘤既沒生長也沒發生轉移的時間。

癌症一旦發生轉移就很難控制,並且很容易使其他器官受累。骨轉移是前列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並且對於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來說,發生骨轉移即意味著僅僅只能採取姑息治療的方式,也就是只能緩解癌症帶來的痛苦但是不能控制癌症的進展[3]。因此,能夠控制癌症轉移可以幫助癌症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所以,無進展生存期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是「良好生活質量生存期」。

總體生存期

癌症藥物相關研究中,總體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是指癌症患者從接受治療開始到死亡的時間。比如:一項有關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研究表明[4],接受恩扎盧胺治療的患者3年總體生存期約為80%,而標準治療組僅為70%。這就表明在100名接受恩扎盧胺治療的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約有80%的患者可以存活3年。因此,可以看出總體生存期是衡量藥物對患者壽命的影響的一個重要指標。

有的藥物無進展生存期長,有的總體生存期長,到底選哪個呢?

無進展生存期可以用來衡量癌症患者在一段時間內的治療效果,而總體生存期則可以預測接受這種療法後的預計存活時長。因此,如果想要活得更久可以考慮總體生存期長的藥物,追求生活質量高的人群則可以選擇無進展生存期長的藥物。

當然以上建議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有的藥物可能只有無進展生存期的研究結果,但是並不能根據無進展生存期的長短來推斷最終能存活多久。還有的藥物雖然總體生存期長但是該總體生存期內的存活率可能更低,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向醫生提出自己對生存時間或生存質量的需求,然後醫生才能根據不同的需求給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

1. Agency EM. Guideline on the evaluation of anticancer medicinal products in man. Available from: ; 2014 [cited 2020 November 5].

2. Hussain M, Fizazi K, Saad F, Rathenborg P, Shore N, Ferreira U, Ivashchenko P, Demirhan E, Modelska K, Phung D, Krivoshik A, Sternberg CN. Enzalutamide in Men with Non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 Jun 28;378(26):2465-2474. doi: 10.1056/NEJMoa1800536. PMID: 29949494.

3. Hudson BD, Kulp KS, Loots GG. Prostate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sights from mining genomic data. Brief Funct Genomics. 2013 Sep;12(5):397-410. doi: 10.1093/bfgp/elt021. Epub 2013 Jul 22. PMID: 23878130.

4. Davis ID, Martin AJ, Stockler MR, Begbie S, Chi KN, Chowdhury S, Coskinas X, Frydenberg M, Hague WE, Horvath LG, Joshua AM, Lawrence NJ, Marx G, McCaffrey J, McDermott R, McJannett M, North SA, Parnis F, Parulekar W, Pook DW, Reaume MN, Sandhu SK, Tan A, Tan TH, Thomson A, Tu E, Vera-Badillo F, Williams SG, Yip S, Zhang AY, Zielinski RR, Sweeney CJ; ENZAMET Trial Investigators and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Urogenital and Prostate Cancer Trials Group. Enzalutamide with Standard First-L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N Engl J Med. 2019 Jul 11;381(2):121-131. doi: 10.1056/NEJMoa1903835. Epub 2019 Jun 2. PMID: 31157964.

#前列腺癌+-×÷##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焦點

  • 腫瘤治療中西醫結合效果更好,會讓癌症患者活得更精彩
    經歷多年的磨合後,有人說,中西醫必然要結合到一起,到底怎麼看呢?對癌症治療來說,無論是癌症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屬,在患者被確診為癌症的那一刻,都希望能竭盡全力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痛苦、增強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而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常常在這些問題中陷入誤區:癌症治療效果上,中醫西醫哪個更好一些?
  • 生命大限將至,不去強求活得更長,反而才能活得更久,談善終護理
    正確看待死亡,才能更好地生活。也許早一天坦然面對這個話題,會讓我們釋懷很多事,也能讓我們做最正確的選擇,從而不留下遺憾。當死亡勢不可擋時,更多的病人和家人,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治療到底,反覆地住院、出院、再住院、再出院。這種做法僅僅是為了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完全忽視了病人生命質量好壞的做法,不能說是最好的選擇。
  • 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是靜養的好,還是運動?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
    雖然現在醫學得到了發展,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治療方案和步驟,但是關於癌症患者到底該如何養好身體,還是有很多人爭論不休,有的人覺得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可以增強患者免疫細胞的能力。當免疫細胞戰勝癌細胞,患者就可以得到恢復,也有的人覺得,癌症本身已經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一定的消耗,再加上手術、化療等治療方法,患者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也沒有體力和精力去運動,還是需要靜養的好,減少身體的額外消耗。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是靜養的好,還是運動?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也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 為啥說癌症大多是拖出來的?醫生:3種炎症拖久了,遲早惡變為癌
    雖然生活中不少人喝著枸杞茶,吃著保健品,看起來養生工作做得很好,但當中還是有一小部分人,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癌症。但有研究者發現,30%的癌症一開始都是炎症,就是因為患者的不重視,導致炎症慢慢拖成了癌症,醫生提醒,別小看3種炎症,拖久了或會惡變成癌。哪3種炎症看似不嚴重,拖久了卻可能會發展為癌症?
  • 假如一個人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腫瘤醫生:牢記3點可帶瘤生存
    癌症是縈繞在醫院上空的一個魔咒,非常多得了癌症的患者,都想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還能活多久?其實癌症一旦出現,就很難完全治癒,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保證你治癒之後,就不會復發。假如一個人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取決於癌症的類型,病情的發展程度,患者的治療情況,醫生的治療方案等多個因素。通常醫生在描述癌症的存活率的時候,都是通過「五年生存率」來進行描述。說的就是五年內沒有出現復發轉移,就可能意味著臨床上的治癒。
  • 化療讓人死得更快?關於癌症的5個真相,是時候該讓你知道了
    張先生心裡有不好的預感,去到醫院檢查發現是小細胞肺癌並發心衰,醫生建議他做化療,可他之前聽別人說,化療好像會讓人死得更快?其實,坊間關於化療的說法,很多都是錯誤的。化療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化療就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是採取服用藥物治療癌症的方式,都屬於化療。
  • 得了癌症,治與不治沒什麼區別?現實很殘酷,別怪醫生說真話
    本來尚在早期,醫生建議他做手術治療。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讓家裡人財兩空?剩下的日子,我回家該吃吃,該喝喝,也算在末日享福了。」 老李的話讓醫生哭笑不得,如今醫學科技快速發展,癌症早就不是不治之症了。
  •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告誡:體內有3種炎症,趕緊消炎不要拖
    水滴石穿不是一天能產生的,同樣,癌症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大病往往都是小毛病拖久了拖出來的。有人聽說炎症是癌症之源,炎症長時間存在,真的會變成癌嗎?如果體內有3種炎症,要乾淨消炎,拖久了,可能真的會變成癌前病變,大大增加癌症風險,下面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
  • 穿不同服裝,扮演不同角色,這名癌症患者只為積極面對各種痛苦
    圖片來源:Pixabay 霍奇金淋巴瘤是兩種常見的淋巴系統癌症之一,另一種類型為非霍奇金淋巴瘤。 儘管在治療的過程中充滿了痛苦,但Jones仍然找到了一種新的方式,對這些消極和令人沮喪的事情,進行積極的應對。 Jones說:「癌症不僅讓自己感到痛苦,對身邊的人來說也是如此。誰都不想患癌症,但既然無法逃脫,不如利用眼前糟糕的處境,做些事情來幫助自己和其他人保持積極的心態。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今年 4 月 15 - 21 日是第 26 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為「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中寫道「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
  • 一人身患3種癌!醫生:全切!原來這些癌症可以治癒
    誰知道,檢查結果讓人感到震撼,劉叔的胃裡和食管同時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腫瘤。當地醫生讓劉叔前往市級醫院進行治療,主管醫生為他安排了全身CT掃描,隨後,又在他的右側肺部和左側甲狀腺發現腫瘤。最後,醫院的醫生團隊經過多次討論,為劉叔「量身定製」了一套手術方案:只做一次手術,先做肺葉切除,再做全食管切除、全胃切除和甲狀腺切除,並且用大腸代替被切除的食管和胃。手術順利進行,術後,經過精心護理和康復保健,劉叔的精神狀態不斷變好,目前,已經順利出院。
  • 該如何治療?
    ,這也就導致經常被誤診,就會耽誤治療,要是想要更好的治療和預防這種疾病,就要比較好的學會區別闌尾炎和腹膜癌這兩種疾病。這種疾病的組織形態在光學鏡的觀察下會呈現一種卵巢漿液性乳頭狀癌,但是卵巢本身是比較正常或者僅僅是淺表受累導致的一種癌症腫瘤,會導致這種疾病的具體原因是比較不明確的,在臨床治療和病理醫師也經常將這種疾病誤認為是「卵巢癌腹膜廣泛轉移」。
  • 飛利浦與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 推進腫瘤個性化治療和基於腫瘤基因...
    阿姆斯特丹和休斯頓2020年7月17日 /美通社/ -- 全球健康科技創新企業荷蘭皇家飛利浦宣布其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進行合作,基於飛利浦腫瘤信息學解決方案和MD安德森的精準腫瘤決策支持系統(PODS)的協同共創,將為腫瘤科醫生提供循證治療和臨床試驗指導。
  • 什麼是癌症性格?真的存在嗎?醫生:癌症的確喜歡4類人,要注意
    醫學在不斷進步,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跟以前比起來,還是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就包括讓人非常害怕的癌症,現在很多癌症的生存率也都得到了提高,即使是在中晚期,也有形成系統的治療方案,比較趨向於成熟。癌症性格,就是有這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有癌症,大家都非常好奇,這個癌症性格是不是真的存在,其實醫生說的癌症性格,是目前在對癌症患者的觀察統計中,得出來的一個結論,很多癌症患者的性格,都是跟別人比較疏遠,或者非常容易招惹是非,性格比較憂鬱,自己的情緒不怎麼喜歡在大家面前表達出來,雖然這些患者都已經確診了癌症,但是不過關於癌症性格是否真的存在,有這種性格的人,是否真的會患有癌症,其實還是缺乏比較有利的證據
  • 炎症不能拖,久拖易變成癌?碰到4種炎症,最好儘早治療
    根據最近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世界上將近六分之一的癌症都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此篇文章立刻讓群眾議論紛紛,這裡所說的感染其實就是日常中經常會出現的炎症。當這些病毒從外界到達人體後,就會在肝臟內迅速持續增多,對於肝臟器官的危害性也會持續增加,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後期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會很大。
  • 癌症是被拖出來的?醫生:遇到3種小病,別總是硬扛,要及時治療
    又該怎樣保護好肝臟呢?01一、癌症是被拖出來的?醫生:遇到3種小病,別總是硬扛,要及時治療1、肝臟及腸胃裡有息肉肝、腸甚至胃部等的癌變,在飲食方面及遺傳方面都存在誘因。02二、用2種方法及時處理,讓肝臟恢復健康,讓生活更快樂1、小病出現後及時就醫治療,別拖了
  • 麥粒腫該怎麼治?OPT治療有新招!
    關於針眼的傳說很有意思,最常見的,就是「長針眼啦,是不是偷看了什麼不該看的東西」,說的神乎其神。其實「針眼」沒有那麼邪乎,學名叫瞼腺炎,又叫麥粒腫,是一種眼瞼腺體的炎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麥粒腫到底是怎麼回事,該怎麼治療呢?
  • 癌症晚期一般能活多久,接受治療與不接受,原來區別這麼大
    醫生,我還有多少時間?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這是腫瘤科醫生經常聽到,來自於患者和家屬的疑問! 其實不單單是癌症患者,在大家看來癌症就是一種和死亡劃等號的疾病!
  • 家人遭遇癌症,都說「別告訴他」?隱瞞真的才是最好選擇嗎?
    告知實情,癌症患者可能活得更久研究人員在2002年10月至2016年12月之間,招募近3萬名名癌症患者,每6個月對他們進行一次隨訪,直至2017年6月。同時,研究人員還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存潛在因素進行了登記,包括癌症診斷情況、年齡、性別、類型、是否知曉診斷結果等,以分析知道診斷結果對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