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元宵節不鬧十五鬧十六,習俗多故事多,所以才子多

2021-01-10 興化姜堰教育通

我們興化的元宵節日子很特別,習俗內容很豐富,別的地方都是正月十五鬧元宵而唯有興化是正月十六鬧元宵,家鄉的元宵節稱為十六夜。

說到這裡自然而然的故事就來了,關於興化的元宵節為什麼是正月十六?這裡有兩個版本的傳說。

一是明朝宰相李春芳回家鄉過十五元宵節在路上耽誤了一天,十六才到興化。宰相回鄉,為補元宵佳節,鄉親們又聚集一起點燈籠,熱熱鬧鬧的,十六夜呢就一直傳了下來。二是朱元璋打敗了張士誠,由於之前戰事損兵折將比較多,就遷怒於興化,想殺點興化人煞煞氣。於是就定在正月十五這天派兵到興化殺人,誰家門上有燈的就說明過得好就殺。劉伯溫知道後一心想救下興化老百姓,就裝作仙家來到興化,讓興化人正月十五不要過元宵,也不要點燈玩花燈,要等到十六夜再點燈玩燈,否則會有災禍。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朱元璋派來的人到興化看見整個興化基本上沒有人家點燈,只有少數幾個不相信劉伯溫的人家點了燈被殺了。第二天興化的老百姓發現後全都相信了。從此以後,興化只過十六夜,不再在正月十五玩花燈了。

興化十六夜的風俗活動很豐富多彩

吃湯圓、炸老鼠眼、烙餈粑、化糕湯、沰稻印、送鞋子、偷船樁、玩花燈、豁鈍事、跨火堆、請問灰堆姑娘、送河蚌、送碗等。

1、元宵節,人們早上吃湯圓,寓意著全家團團圓圓。

2、炸老鼠眼。晚上,人們把蠶豆放在鍋裡炒炸,炒炸時發出「噼哩叭啦」的爆炸聲,意味著老鼠眼被炸瞎了消滅了,人們祈禱討厭的老鼠越少越好。

3、烙餈粑、化糕湯。烙餈粑就是用米粉加水調和成厚粥狀,倒入抹過油的鍋中煎烙成兩面金黃的塊狀餈粑餅,以作食用。兒歌中的「十六夜,烙餈粑,餈粑黏,買塊田」,希望當年能買田置地。(用團切片煎烙也可)。興化的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我們村是化糕湯,用幾塊米糕煮成湯吃,寓意生活水平步步高。

4、沰稻印。各家用蒲包裝上石灰,在門前、院子裡沰上許多白石灰印子,一直通到河邊,稱為「沰稻印」,預祝當年大豐收。

5、送鞋子。先備一雙鞋子,說是從「送子娘娘」那兒迎來,青年好事者於當天晚間,敲鑼打鼓將鞋子送到久婚未育之家,以此為生子吉兆。「鞋」與「孩」諧音,望子心切者對此感激涕零。

6、偷船樁。用意與「送鞋子」相似。船樁原為漁船、農船用以代錨的小木樁,好心人於這晚趁船主不備竊之,並用紅紙包好悄悄送往久婚未育之家。但有人說,若船主發現即不靈驗。船樁,即男根,指生男孩。

7、玩花燈。晚間,同街巷或鄰居的小孩都拿出各具特色的燈具,到鄰家互展,炫耀;鄰家見之,既為其祝福、喝彩,又為之「更燭」,即換上新的蠟燭,預示這一年合家前途光明。

8、豁鈍事。意即把倒黴之事捨棄掉。當晚,鄉鄰們在場邊或巷口寬闊處,用一抱乾草,內夾子鞭,點火燃燒,男女老少在上邊豁來豁去,這就是「豁鈍事」。預祝未來不會碰上倒黴的事。

9、跨火堆。十六夜」,興化無論男女老少,都要從火把上跨一下,只要跨過去,以前所有的晦氣就都沒了,來年運氣會很好,家有中考高考的學生火堆必需要跨,寓意考試運氣好。十六夜吃過晚飯,村莊就開始熱鬧起來了,人們取來稻草、材草、蒿草堆在一起燃起火來。為什麼要用這三種草燃火堆?是因為稻草火旺寓意來年稻穀大豐收,材火旺寓意來年財運旺,蒿草火旺寓意來年娃娃的學業進步,步步登高。等火旺了起來,老的少的,奮力地跨過去再跨回來,在歡聲笑語中,所有的晦氣都垮掉了,留下的只有心想事成的好運。還沒學會走路的孩子,大人抱著他們在火裡跨來跨去,大人祈禱他們健康成長。

這天晚上,村頭的打穀場上、圩堤上也滿是火堆,這兒一塊,那兒一塊,年青人在火堆旁邊跳著、鬧著,也有人把田裡的枯草也點了起來,火光照亮了村莊的整個夜空。

10、請灰堆姑娘。這種活動源於唐代。天將黑,用一個簸箕戴上花,在簸箕口插上一根玉簪,先坎在灰堆上,燒一柱香,放一串鞭後,讓兩個姑娘(未婚)將簸箕平搭到事先鋪好的米粉旁邊,用先前插的玉簪在米粉上寫字。可問人事吉兇,年景好醜,有問必答,甚是奇妙。據《顯異錄》、《制楚歲時禮》等記載,灰堆姑娘是古代萊陽人何麗卿,被壽縣李景納為妾,受到李景正妻唐氏嫉妒,於正月十五被殺死在廁所中,王帝封其為廁神,民間稱「灰堆姑娘」。

十六夜請灰堆姑娘是興化「十六夜」系列習俗之一,也是比較好玩的,記得小時候每逢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時,村裡無論哪家請灰堆姑娘,都會有好多人蹭過去看熱鬧,看人家請問灰堆姑娘。據說灰堆年代越長越靈,要請灰堆姑娘先找出時間長的灰堆。

傍晚大約三四點鐘的時候上一把香,插在灰堆邊,輕輕地說:「大姑娘看家,二姑娘繡花,給三姑娘下山玩耍」進行預約。等天黑再用簸箕(柳條做的)去請回家,簸箕上用一條乾淨方頭巾蓋在上面,邊上還插一個玉簪或魚穿,請回的灰堆姑娘放在一張小桌子上,桌子上用米粉鋪在上面。簸箕一邊一個人單手捧著,要求是沒有例假的女性(末婚處女更靈)。兩個姑娘各用一隻手託著,讓簸箕懸在桌子上,有人問來年的事,讓灰堆姑娘回答。比如說某人今年多大,灰堆姑娘就用叩頭或在米粉上寫字來回答。可以在鋪的米粉上畫剪刀、菜刀等簡單的畫。最神奇的是她能寫出你心中的小秘密,比方說你暗戀誰。

請灰堆姑娘的時間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過了正月十六意味著過年已經結束就請不到灰堆姑娘了。

11、聽讖語。就是偷聽別人的談話,從其內容或諧音等情況猜摩未來之事。據說民國初年竹泓有個姓瞿的人家樂於此舉,且很靈驗。有一年十六夜,瞿某從晚上出去,走到東走到西。這兒聽聽,那兒聽聽,直到午夜,都沒聽到一句。又不能回家,因為聽不到「讖語」要倒大黴。於是硬著頭皮繼續找,等到天要亮時,在河邊見一條小篷子船。隱約聽到動靜,他屏住呼吸,躲著看,偷著聽,(因為被人發現要挨打),忽然船幫處傳來譁啦譁啦的聲音,原來是個女人在小便。一會兒聽到一個男的開玩笑似地說:「你倒像踏撥車了」當年果然發大水。(註:民國初年,時常發大水。撥車,農家用來四人踏的出水工具)。

11、送河蚌。事先將準備好的一隻河蚌 (活的),用紅紙包好。當晚,八、九個青年好事者敲鑼打鼓將蚌送至大齡未婚的男子之家,男方燃放鞭炮以示「迎新」。晚宴喜酒後要「鬧洞房」,在「今年某某娶新娘,明年抱個小兒郎」之類的一陣「鴿子」聲之後,將其河蚌塞到「新郎」的被窩裡,預示其將喜得嬌妻。

這些習俗當中吃湯圓、炸老鼠眼、烙餈粑、化糕湯、玩花燈、請問灰堆姑娘、跨火把我都親身玩過,家鄉現在還在玩。沰稻印、送鞋子、偷船樁、玩豁鈍事、聽讖語、送河蚌這些風俗活動我只是聽爸媽他們說過,自已沒玩過。我的家鄉興化是水鄉是世界鍋底窪,興化的人多水多風景美,著名自然風景區有李中水上森森,千垛菜花,萬畝荷花,裡下河溼地……優渥的自然條件育孕著上百萬的家鄉人,直接導致了家鄉的人文美。元宵自然風俗多,故事多,表明家鄉的人們自古以來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所以自古以來家鄉多才子。

元末明初文學家,《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明代三任宰相高 榖、李春芳、吳 甡,「楊州八怪」中的鄭板橋、李鱓 ,「後七子」之一文學家宗臣,著名文藝理論家、「東方黑格爾」劉熙載,經學家、揚州學派早期代表人物任大椿,國學大師李詳,江淮名醫趙海仙等。近代,從這裡走出去的學者還有生物學家李繼侗、化學家紐經義、地理學家李春芬等。

興化文化積澱深厚,人才輩出。自南宋鹹淳至清末光緒,興化有262人中舉,93人中進士,在蘇北實屬罕見。

當代文學新秀畢飛宇,龐玉亮,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

為了家鄉代代多出才子,我們家鄉人要學習家鄉傳統文化,重視家鄉的傳統文化,重視傳統佳節,大鬧元宵十六夜,你們覺得對嗎?歡言留言

相關焦點

  •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簡單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元宵節吃什麼好
    2020年的元宵節就要到了,雖然很多人的心被疫情所牽掛著,但是不妨礙,我們借著節日寄託我們美好的祝願,祝福春天早日到來。各地暫時也還未開學,很多老師也會布置學生進行元宵節手抄報製作,那么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應該寫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非常時期不出門,講給孩子們聽關於元宵節的那些事!
    一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元宵節變得和往年不一樣,原本可以熱熱鬧鬧看燈會的元宵節也變得冷清。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家長們可以趁著這次元宵節在家裡給小朋友講講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加強孩子們對傳統節日的認識。
  • 今年元宵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2月9日15時33分最圓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了解到,繼連續 3 年 " 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 後,今年有變化,是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最圓時刻出現在 2 月 9 日 15 時 33 分。為什麼有的是 " 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有的是 " 十六圓 " 甚至出現 " 十七圓 " 呢?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胡方浩解釋稱,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時近時遠。
  • 散文丨鬧花燈/尹燕忠
    尹燕忠散文系列 《正月十五鬧花燈》 作者:尹燕忠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個「鬧」字道出了無限的彩色斑斕與無盡的樂趣。這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習俗文化。 從正月十三就開始上燈了,有滾龍燈,故事燈,宮燈,電動燈,蓮花燈,西瓜打,吊燈等等。
  • 元宵節專稿丨陳耀輝:火樹銀花憶流年
    而發生在元宵節中的愛情,相比而言卻多了一點兒「狂」氣,充斥著不受束縛的意味。「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生查子·元夕》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傳世佳作,這美妙的情景多麼讓人悠然神往,而哀傷的故事又是多麼讓人盪氣迴腸。千百年來元宵夜所有的燈光,仿佛都是為了有情人的出場。
  • 元宵節裡「走百病」,這一天的習俗並不僅是吃元宵、賞花燈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燈節」「上元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是大地回春之日,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早在西漢制定的曆法《太初曆》中,已經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 元宵節最美好的祝願句子圖片,句句經典有創意!
    元宵雖好,可不要貪食哦——元宵節快樂!六、送你一碗湯圓,願你的愛情甜甜蜜蜜;送你一盞彩燈,盼你的事業順順利利;送你一顆真心,祝你的節日快樂洋溢!祝您元宵節快樂!七、太陽圓圓,月亮圓圓,地球圓圓,元宵圓圓;太陽圓,人心暖;月亮圓,人團圓;地球圓,人心齊;元宵圓,人心甜;天圓地圓人心圓,祝你元宵節快樂!
  • 四大名著中描繪的元宵節分別是什麼光景?《紅樓夢》尤其寓意深刻
    作者 餘世存(學者、詩人、作家,曾出版《大時間》《老子傳》《家世》《時間之書》《非常道》等圖書)插圖 馮晨清《水滸傳》中描寫了三個發生在元宵節的故事。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雲樓,吳用智取大名府」,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書中的元宵節既熱鬧又跟打打殺殺有關:「如花仕女,人叢中金墜玉崩。玩景佳人,片時間星飛雲散。瓦礫藏埋金萬斛,樓臺變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戰爭場。」
  • 簡短好聽的元宵節祝福語錄,經典有創意,句句暖人心!
    二、時間過得快,忙裡又忙外,剛剛過周一,又要過禮拜,才問春節好,又向十五邁,平時問候少,思念卻常在,元宵佳節至,請受我一拜,願你佳節吉祥愉快。三、正月十五喜慶多,合家團圓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體健康快樂多,財源滾滾鈔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願好事多多多!
  • 你們哪裡有什麼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和傳說
    今天是202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您知道,正月十五為什麼稱元宵節嗎?「元」是第一的意思,「霄」指夜晚。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個能看到滿月的夜晚。元宵節是家庭團聚的傳統佳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展掛各種各樣美麗的燈籠。
  • 詩人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關於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大全
    時間來到了現代,元宵節雖然不在是法定節假日,但依舊有鬧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等各種習俗。現代詩人也有篇篇描寫元宵節的詩句。關於現代的元宵節的詩句:20、元宵佳節月兒圓,全家團聚過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攜子遊樂園。千樹霓虹流光轉,萬家燈火照無眠。
  • 惡俗鬧婚害人不淺
    看社會熱評,讀情感故事,就關注@十四先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在結婚這件事情上,不同的地方更是有著各式各樣的儀式。鬧婚,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只是區別不同。有時候,鬧起來,是一件熱鬧的事,但是有時候鬧過了就真的會惹出麻煩。作者:十四先生(原創文章,轉載必究)結婚,是一件喜慶且重要的事情。從古至今,國內國外。所以,在婚禮上會有很多儀式。或許,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儀式,但是儀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又是一年一度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13個習俗你知道幾個?
    又是一年一度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13個習俗你知道幾個?時間:2020-02-08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又是一年一度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13個習俗你知道幾個?
  • 元宵節到了,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農村老人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今天是2月7號,農曆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今年應該是最安靜的元宵節了,我們一家人從初二開始就響應號召,待在家裡自我隔離沒有出門,就過個安靜的元宵節吧。對於這句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主要是對特定日期氣候的總結。八月十五中秋節,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兩個節日都是我們國家民間傳統的節日,人們歷來都很重視。
  • 元宵節正確打開方式 《劍靈》多套新時裝同步推出
    遊戲內,元宵節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收集活動道具即可在飛龍工商處直接兌換望月手套、月影時裝等眾多獎勵。除此之外,元宵新版本還同步推出多套新時裝,為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打造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月影時裝 望月有禮 元宵節活動鬧起來 豬年新春剛過,傳統的元宵佳節轉眼已經到來。為了迎接元宵佳節,豐富玩家相聚樂趣,《劍靈》重磅打造了元宵節新版本,與廣大玩家一起鬧起來!
  • 正月十五鬧元宵,陝南女子嫁陝北:一個省農村習俗差別大
    元宵節快到了,希望疫情早點過去,現在非常時期保護自己等於保護家人,不給國家和醫護工作者添麻煩。陝南一個女子嫁到陝北,她說,不能回陝南娘家團聚過元宵節,雖然是一個省,南北兩種氣候,兩種文化,兩種方言,一個省在農村元宵節習俗差別大。
  • 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 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中心小學 六年級2班趙恩召 指導老師:趙敏我的家鄉在章丘,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家鄉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章丘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後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
  •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2020最新關於元宵的謎語簡單點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2020 關於元宵的謎語簡單點時間:2020-02-08 16: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2020 關於元宵的謎語簡單點 不論民間還是官方,自古就有猜燈謎鬧花燈的習俗,這一傳統從南宋起就開始盛行,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
  • 江南一奇|「走三橋」,一個不在元宵節的元宵習俗
    「走三橋」,一個不在元宵節的元宵習俗。據《月浦裡志·民國修訂版》記載:「今上海寶山一帶正月十六日「婦媼率子女歷三橋(其三橋曰太平,曰吉利,曰安樂),雲走三橋免百病,故又謂之走百病。」從時間上看,「走三橋」在正月十六舉行,但是這個活動仍然作為一種慶祝元宵節的活動流傳下來。事實上,「走三橋」中的三橋並不是真的代表著三座橋。
  • 關於元宵節由來的八種傳說
    這一褒佛貶道之說當然不可靠,但是由此可推知,正月十五放燈火之俗始於漢武帝祀太一神,主要是皇宮舉行,佛教傳入中國後,正月十五放燈習俗流傳民間。每到正月十五,城鄉燈火輝煌,晝夜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祭太一神的舊說,又融進了燃燈禮佛的虔誠,神仙與佛教禮儀結合,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