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前線日記|隔離病房的暖心笨「企鵝」

2020-12-17 紅網

黃小波在隔離病房給患者抽血。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劉孝誼 整理報導

記錄人:湖南援黃岡第三批醫療隊、湖南省腫瘤醫院胸部放療一科 黃小波

時間:3月5日

認真仔細的穿戴好隔離服進入病房,與同事逐一交接,我便開始有條不紊的給與患者進行護理。1床的高頻氧療要根據醫囑隨時調整參數、6床今日咳嗽加重,痰液多且粘稠、15床血氧一直不穩定、氧分壓只有75毫米汞柱,心電監護持續,三位患者均需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徵和病情變化。穿上隔離服的我,就像一隻笨「企鵝」,拖著沉重的身體穿梭在病床之間……。

遵醫囑,測體溫、霧化吸入、翻身拍背、調節氧流量、穿刺、發藥……醫生查完房後更改醫囑,調整用藥,電話聯繫外線工作人員……時間一閃而過。下午兩點,3位患者病情逐漸穩定安然入睡,聽著他們一高一低的呼嚕聲,感覺是如此的悅耳和平靜。巡視病房時看到6床奶奶的被角掉落床下,一半的身子露在被外,我趕緊起身替奶奶重新蓋好被子。忽然感覺手被扎到了,仔細一看,原來是奶奶的手,一雙粗糙開裂的手,就如老樹根一樣,我要外圍的護士將自己隨身帶的護手霜遞了進來,幫奶奶塗上並將手霜擱在床頭柜上,離開時,奶奶依舊睡得很香甜。15床大哥很善於溝通,言談之間了解到他平時是個特愛清潔之人,這次因疫情感染入院二十多天了,受病情影響,一直未洗澡及更換衣服,我一聽,立馬揚聲說道:「沒關係,我來幫你!」打水、擦拭、翻身、更換床單及衣服,彎腰、擰水、抬手、扶助……這每一個動作都帶著我的喘息聲,護目鏡完全被蒙住了,後背的衣服都溼透了,還不忘時時察看他的呼吸和血氧變化。替他清洗整理完,大哥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緩緩的舒口氣。

把每一件簡答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馳援的日子裡,每天都是重複地做著這些簡單的事,再艱辛我都樂此不疲。我堅信,厚重的隔離服、冷寂的隔離病房,永遠都隔不斷醫患之間的愛和情懷。

相關焦點

  • 隔離病房美小護的抗「疫」日記
    在這場疫情中,白衣天使一直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他們奉獻自己,守護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一篇來自湖北隨州市中醫院留觀二病區95後美小護戢文潔的抗「疫」日記,她用日記記錄下了隔離病區一周來所經歷的每一個感動瞬間。
  • 戰「疫」日記:女子本柔 遇戰則剛
    安醫一附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戰「疫」日記:女子本柔 遇戰則剛  中新網合肥2月29日電 (記者 張強)「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就是去戰疫」「自創呼吸操教學視頻幫助患者康復」「最疼我的爺爺去世了,我卻回不去」……翻開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安徽女醫護人員的日記,每天都會有新的故事,新的「戰果」,這裡面有愛與情,有感動,有收穫,更有信心和希望。周雲慧豎起大拇指。
  • ...戰「疫」日記丨沒想到,電視上播放了我們在病房為患者唱歌的鏡頭
    疫情仍在蔓延  戰鬥還在繼續  中國軍網微信推出  《武漢戰「疫」日記》欄目  陸續向廣大網友發布  奮戰在戰「疫」一線的Ta們  在忙碌間隙  記錄下的最真實最感人的日記!
  • 前線日記——我是轉運「老兵」,讓我上!
    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前線日記》系列報導。通過戰「疫」一線工作者的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前線日記——我是轉運「老兵」,讓我上!有一名從英國回來的女留學生,在瀋陽中轉時集中隔離了14天,14天隔離期滿後準備回天津,結果剛到機場就發燒了,女孩特別沮喪,哭個不停。她剛剛解除隔離,本來特別開心,結果發燒又得重新隔離。當時,我接到將女孩轉運到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北院區的轉運任務,從機場到四院北院區,我一直在和女孩說話,緩解她緊張的心情。經過一路勸說,女孩情緒也慢慢平穩下來。
  • 戰「疫」一線:隔離病房裡的「哆啦A夢」 她們的口袋裡有什麼?
    聯防聯控 西安在行動 【戰「疫」一線:隔離病房裡的「哆啦A夢」 她們的口袋裡有什麼?】近日,西安市胸科醫院隔離區的護士們身上紛紛多了個藍色的布袋子。為什麼要背個布袋子?布袋子裡裝著什麼呢?就由神經結核科護士長吳莉來揭開這個謎底。為什麼要背個布袋子?
  • 這就是山東|市立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劉怡藍戰「疫」日記:踏入隔離...
    從進入隔離病房的那天起,至今她已經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光谷院區工作了11天,而她仍然清晰地記得剛踏入隔離病房的那天。劉怡藍戰「疫」日記:當班車緩緩駛入同濟醫院的入口時,我終於得見她的廬山真面目,對她的遐想也塵埃落定。醫院入口處的石碑上,清晰地雕刻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武漢中德友好醫院」的大字,醫院高大雄偉。
  • 雙城記·我的戰「疫」|一位呼吸科主治醫生的自述
    湖南先後派出兩批救援隊馳援湖北抗疫最前線,紅網時刻新聞選擇赴漢救援的湖南救援隊員為對象,以救援日記的形式,展現救援隊員的大無畏和精湛的醫療水準,彰顯湖南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大局觀和湘鄂情深的同胞情。相關報導:雙城記·我的戰「疫」丨為大愛而戰: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必須贏雙城記·我的戰「疫」|湖南援鄂醫療隊提交「請戰書」後雙城記·我的戰「疫」|「我請求回醫院支援!不計生死,不計報酬!」
  • ...抗疫日記(3)|謝敏:同心戰「疫」,讓黨徽在「疫」線閃閃發光
    為充分展示婦聯幹部把抗疫戰場作為婦聯工作現場,在關鍵時刻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風貌,襄陽女性微信平臺開設《「向陽花」抗疫日記》欄目,專題刊發婦聯幹部在抗擊疫情中的工作實踐、認知感悟,以日記形式推送。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 戰「疫」一線故事|穿上紙尿褲的我們並不丟人,依然是最美麗的戰士
    來看武熒熒發來的前線戰「疫」日記。戰「疫」中的另類「神器」作者:武熒熒 2020年2月16日當普通人為新聞上出現的醫護人員為了不浪費防護服,減少感染機率,忍8小時不上廁所的行為震驚又敬佩時,這已經成為了特殊時期我們認為的理所應當
  • 來自戰「疫」最前線的「天使日記」
    2020年2月24日記萬盛支援湖北醫療隊員苟曉燕:共赴戰場,一起加油傍晚,我們的寢室門外一陣喧囂,這聲音若是在往常,可能會招人投訴,但這次卻是那麼讓人充滿期待,因為,大家在討論防控救治經驗。此刻18:20,隊友們已經從繁重的工作中回到了宿舍。
  • 天使日記·我在戰「疫」一線丨當點點微光匯聚成星河
    天使日記·我在戰「疫」一線丨當點點微光匯聚成星河 2020-03-15 11:20:22   來源:央視網
  • 武漢戰「疫」日記丨戰鬥一線有「五大金剛」!
    戰鬥還在繼續《武漢戰「疫」日記》欄目奮戰在戰「疫」一線的Ta們記錄下的最真實最感人的日記!金剛柔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五名男護士的抗疫日記戰鬥一線的「五大金剛」。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中有五位男護士來自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他們操作強、力氣大、心思細、有擔當,是當之無愧的「五大金剛」。趙春光。
  • .| 會說話的戰「疫」包——中牟縣醫院女院長白金娥抗疫故事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白金娥風風火火穿梭於醫院門診、隔離病區,她拎著的提包「述說」著鮮活的戰「疫」故事。包裡「兜」的是戰「疫」家底院長的提包裡裝的是什麼?「防護物資好比戰場上的彈藥、盾牌,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本保障。」白金娥說。為了充實戰「疫」家底,她組織人員多次赴山東單縣、河南長垣市等地現場購置防護物資,確保了醫院防護物資供給不斷「鏈」。抗疫戰略「包中見」。
  • 漫畫裡的戰「疫」|萬眾一心 阻擊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漫畫)河北邱縣,一批農民漫畫家以筆作槍,把戰「疫」故事和防護知識以漫畫的形式徐徐道來,將對一線醫務工作者和防控人員的深深敬意繪入畫中……●科學防治
  • 援鄂上饒勇士戰「疫」日記~謹記!返崗工作防護建議
    戰「疫」日記:援鄂前線董美玲、吳燕蓉、姜超2020.2.5一聲令下,迅速集合;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時刻關注群消息。每天都在各種重要緊急中度過。(姜超)戰「疫」日記:援鄂前線陳麗娟、楊蓓琦2020.2.6每天上班我都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下班的時候我全身都溼透了,防護鏡裡被汗水的蒸汽籠罩著
  • 我的戰「疫」日記——手機攝影大賽作品徵集
    為了傳遞抗「疫」正能量,講好廣東抗「疫」故事,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攜手碧桂園集團廣清區域,決定在2020年全球華人新春手機攝影大賽(廣東賽區)中增設「我的戰『疫』日記」比賽專題及獎項,徵稿延遲至2020年4月(暫定)。
  • 醫護日記|在病房裡我們發現了一個新成員:機器人小白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海英。走進熟悉的病房,感覺安靜的病房比往常更多了一份肅穆,我的心裡突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緊張,總隱隱約約感覺到重病的患者怎麼了。內心深處,我希望我接診的患者一個都不能少,曾多次我也對無法言語的他們握手示意:我們不能放棄一切希望。雖然無法言語,但我知道他們都聽到了。
  • 戰「疫」日記︱監護儀上規則的波形 是人間最美妙的符號
    從大年初一出發抵達武漢至今,她堅持抽空寫日記,記錄下風雨、曙光和感動。2月27日,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努力,7床的楊大伯終於轉危為安,她和團隊又搶救成功了!顧月琴激動地在那天的日記裡寫道:「沒有什麼能比監護儀上這平穩的聲音更動聽了,監護儀上規則的波形,是人間最美妙的符號,這場戰鬥,我們一定要贏!」
  • 山東戰「疫」最美新聞工作者丨孔冠軍:勇敢應戰 當好「新聞輕騎兵」
    第一條戰「疫」一線VLOG《山東首批醫療隊抵達黃岡 那裡現在怎麼樣了?》網絡閱讀量過億。飛機落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時,第一篇用手機打字寫出來的記者手記《出發黃岡,致敬逆行者》也在閃電新聞發出。挺進紅區 做抗擊疫情的記錄者戰「疫」前線,哪裡最危險,醫務工作者就在哪裡,記者就應出現在哪裡。
  • 前線日記——村民的健康,我來守護!
    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前線日記》系列報導。通過戰「疫」一線工作者的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前線日記——村民的健康,我來守護!我們村有十幾名外省返鄉人員,我督促他們居家隔離,並擔任他們家中的「勤務員」和「搬運工」,定期送去生活用品及食品。疫情期間,我成功勸阻家宴12起、取締棋牌室2處、關停餐飲場所2家,同時落實小賣店和超市通風消毒工作。村裡防疫物資緊缺,我想辦法籌措了口罩100隻、體溫計10隻、手套30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