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男子在南非國家納米比亞,以85%支持率贏得地方選舉。他的姓名與臭名昭著的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一模一樣,引發國際媒體關注。納米比亞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德意志帝國殖民地,該國社會認定德語為國家語言之一,但家長為何會把「納粹魔王」的名字賦予自己的小孩?這位南非的阿道夫希特勒表示,他的父親並不曉得希特勒做過什麼事。
登上推特熱門趨勢的「阿道夫希特勒」
這位11月新當選的納米比亞奧彭嘉(Ompundja)地區議員的全名為阿道夫希特勒烏諾那(Adolf Hitler Uunona),在正式候選人名單上,他的名字被縮寫為「Adolf H. Uunona」,最終他代表執政黨「西南非洲人民組織」(SWAPO)獲得1196張票。
獲得壓倒性勝利後,「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一詞在12月3日成為推特(Twitter)的熱門趨勢,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討論他的名字。一名推特用戶發推開玩笑:「當然,如果阿道夫希特勒沒有拿下85%選票、贏得選舉,2020年就不完整了。」其他人則驚訝地詢問:「這是他的真實姓名?」
他猜測,父親為他取名時,「可能並不曉得阿道夫希特勒的立場是什麼」,等到烏諾那長大到青春期,才得知阿道夫希特勒是一個想要徵服世界的狂人,但身邊所有人都稱他為「阿道夫希特勒」,想改名也來不及了。現在烏諾那已經對這個名字相當習以為常,他的妻子稱呼他為「阿道夫」。
納米比亞曾為德國殖民地
納米比亞自1884年至1915年間被德意志帝國佔領殖民,該國迄今仍盛行德語,也有不少街道與地區以德文命名。這段殖民統治給納米比亞帶來難以抹滅的傷痕,1904至1908年間,納米比亞當地部族起身反抗暴政,結果引發德軍強力鎮壓,釀成20世紀首場種族滅絕事件,約有11萬人死亡。
德國2016年開始檢討這段黑歷史,啟動自身罪行的賠償談判,坦承對一世紀前的大屠殺是「糟糕的罪行」(terrible crime)。今年8月,納米比亞總統甘戈柏(Hage Geingob)痛批,德國竟將「賠償金」稱為「和解金」,令他無法接受。
德國歸還大屠殺受害者遺骨予納米比亞。
那些驚人的政治人物姓名
烏諾那並不是第一個因為名字引起全球矚目的政治人物。今年11月,73歲的日本熊本縣山都町町長梅田穰(Yutaka Umeda)在網路上爆紅,因為其姓名發音如同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若以漢字書寫他的名字,基於梅田穰這三個漢字有不同的讀音,其姓名在日文中的讀音就會如「Baiden Jo」
但如果像烏諾那一樣以希特勒為名,有可能會遭到批評。2012年,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開設一家名為「希特勒」的男士服裝店,店內招牌還有卍字飾(20世紀納粹黨的黨徽),因此引起猶太團體強烈反對。
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全美總監福克斯曼(Abraham H. Foxman)表示,以希特勒為店名是「對大屠殺歷史的不正當濫用」,以「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屠殺和反猶太事件」來命名一家企業,簡直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