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點創業投資
作者:吳梅梅
來源:IT桔子(itjuzi521)
盤點完今年第二季度 「乘風破浪」 的新公司,再來看看倒閉的公司名單。
愕然發現其中好幾家是明星公司,包括世界邦旅行網、走秀網、曾經很火的 O2O 項目回家吃飯——他們曾經也是資本的寵兒,風頭無兩;有的項目甚至曾跨越了創始人 「坐牢」 這道坎,最終卻敗在了庚子年六月。
他們為什麼會倒閉?倒閉意味著什麼?如何看待倒閉這件事?
從上表中看到,有 12 家創業公司在 Q2 倒閉,80% 獲得了融資,以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為主,涉及到電商、餐飲、教育、媒體四大領域;其中融到 B 輪以後的有 4 家,分別是世界邦、回家吃飯、走秀網、錢牛牛,涉及投資方包括京東金融、金沙江創投、新浪等。
接下來,我們對以上幾個明星案例進行解讀,探討政策、疫情、行業競爭格局對公司倒閉的影響。
首先,金融領域主要是受到政策監管的影響。
過去網絡借貸市場極其不規範,對金融安全造成很大威脅,國家加大了監管力度,開展了 P2P 專項整治行動,從 2018 年持續到了今年,因而大量不合規的 P2P 機構不斷暴雷。
獲京東投資的錢牛牛,應監管要求良性退出
在 IT 桔子新經濟死亡公司名單上,上個季度清理的有美利車金融、人人聚財網,這個季度退出的網貸平臺有錢牛牛、小牛在線。
快牛金科集團有四項業務,分別是 P2P 理財平臺錢牛牛、分期平臺快分期、現金貸平臺貸上錢和恆業貸,公司在 2016 年獲得了京東金融(後更名為京東數科)領投的數千萬美元 B + 輪投資。
2017 年底網貸整治辦函[2017]56 號文件發布,重點審查網貸發起股東資質、借款人來源、內生數據基礎和數位化風控技術等,明確無資質的網絡小貸機構應立即責令停業,等於給網貸的發展安上了「緊箍咒」。
2019 年國家關於網際網路小貸的新規定出臺,各類政策限制多,市場準入門檻提高,如全國性 P2P 的註冊資金要求達到 5 億元。迫於監管升級的壓力,眾多網貸平臺選擇退出。
2020 年 4 月 2 日,錢牛牛發布消息:「為響應和配合國家監管指引方向,經公司集體慎重考慮決定,自即日起停止平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開展平臺收尾工作,且未來不再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 平臺於 5 月 12 日停止運營。
今年 4 月,雲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發布「第七批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和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市場退出的公示」,涉及 49 家機構退出。公告再度強調,對轄內所有納入整治範圍的網貸機構全部予以取締,並依法依規退出。湖南省地方金融辦提出,根據國家整治要求,今年對省內所有 P2P 平臺,要加快兌付清償進度,及時做好工商變更、註銷、吊銷等工作。
所以,現在我們仍可以看到不少 P2P 平臺被清理的消息。
此外,P2P 網貸頭部平臺也在謀求業務轉型,或者申請牌照爭取合規化。如拍拍貸於 2019 年 10 月停止發標,逐步退出網貸業務。上市公司 51 信用卡明確表示 2020 年將準備 P2P 業務的全面轉型清退,且正在爭取申請網際網路小貸牌照。
「阿里人」的創業項目回家吃飯,曾獲金沙江創投朱嘯虎投資
其次,本地生活領域倒閉的有回家吃飯、提供餐廳自助櫃取餐服務的 「趣吃飯」 這兩家公司,2015 年 9 月趣吃飯獲得了零一創投 1000 萬元投資。
回家吃飯成立於 2014 年,是基於 O2O 模式的家庭廚房共享平臺,總融資額約 1 億元。創始人唐萬裡從 2006 年到 2012 年期間一直供職於阿里 B2B 業務,和滴滴創始人程維是同事,早期投中滴滴的金沙江創也投了 2 輪迴家吃飯。
回家吃飯是家廚模式,與點外賣核心區別是在供應端,入駐平臺的 「商家」 不是餐館,而是你的鄰居;掌勺的也不是專職廚師,而是會炒菜的「手藝人」、阿姨。
用戶選擇回家吃飯的優勢是菜是現炒的,品控較好,給人的感覺是從食材、手藝到成品就像自己在家下廚一樣,只是沒有也看不到烹飪的過程;劣勢是接單和配送時間長,不確定性高。
此外,回家吃飯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合規——經營餐館需要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而家廚屬於無資質營業,是在鑽法律漏洞。如果要求其合規化,不僅會讓家廚數量嚴重下滑,而且 「家庭作坊」 的餐館與普通餐廳外賣無異,也違背了創業時的那份「初衷」。
面對美團外賣、餓了麼(現被阿里收購)兩大外賣巨頭的 PK,這種小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也在不斷被擠壓。疫情之下,回家吃飯正式宣布停業。
但實際上,2017 年後回家吃飯就鮮有消息,創始人唐萬裡也更早地感知到市場信號,謀求變化,比如推出新的品牌——自助售飯機小飯櫃,後來又開啟了新的創業項目叮叮鮮食。相比回家吃飯,叮叮鮮食擯棄了中式正餐,聚焦在速食品的供應鏈領域,非常標準化。
2018 年叮叮鮮食獲得每日優鮮天使投資,金沙江創投在 A 輪參投了叮叮鮮食,2020 年 4 月公司再次獲得了 2 輪融資,勢頭正猛。
專注跨境自由行的世界邦停業,用戶超千萬
2020 上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內遊和出境遊企業舉步維艱。第一季度新三板掛牌企業、以 1 元籤證著稱的 「百程旅行」 宣布破產,第二季度知名跨境遊公司 「世界邦旅行網」 停業。
世界邦旅行網創立於 2012 年,一直專注於出國遊自由行市場。世界邦聯合創始人趙新宇是原鼎暉創投投資人,到 2015 年公司獲得了 4 輪約 3 億元融資,新浪微博基金領投了 B、C 兩輪,活躍用戶超 1 千萬。儘管 2018 年世界邦宣布盈利,但是隨著攜程、去哪兒頭部大而全的綜合旅遊平臺的發展,在線旅遊行業的集中度提高,作為一家 「小而美」 的旅遊公司,其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最終在今年突發的 「疫情」 下,被迫選擇了暫停營業。
記者發現,目前公司網站仍可正常訪問,且未發正式關閉聲明。但是,客服電話無法接通,提供銷售線索後也再無任何人員跟進。
飛凡網永久註銷,王健林反思教訓:給太多錢砸規模
飛凡網原本是 2014 年萬達對電商轉型的一次試水,由百度、騰訊和萬達合資成立,但是很快百度和騰訊又退出了。2015 年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 4.4 億元,成為萬達集團旗下的控股孫公司,獨立運營飛凡網。
萬達自此開始主導新的電商業務,但是在萬達集團 2017 年年會上,王健林承認飛凡失敗並總結說,「過去總想著做規模,如果從一開始就只為萬達廣場、旅遊度假區研發,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
他還稱,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給曲德君(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總裁,2019 年 6 月離職加入新城控股)太多錢。「如果當初少給點錢,定個投資上限就好了」。
2020 年 6 月萬達集團決定註銷飛凡網,轉向 2018 年底與騰訊合資的企業服務公司丙晟科技。該公司旨在助力購物中心數位化升級,這一次萬達學 「聰明」 了,先從內部入手,不搞規模,打個樣,據悉,其產品將在新的萬達廣場試點。
如果說飛凡網的關閉是公司主動的決策,目的是以戰略撤退的方式止損;那麼某老牌跨境電商走秀網的關閉就是客觀形勢變化所迫。一是全球疫情蔓延趨勢,二是綜合電商平臺對跨境電商的入侵,以及阿里收購考拉海購後,阿里系和京東全球購合計佔比的份額超過 62%,走秀網失去了壯大的機會。
跨境電商走秀網停業,創始人曾因 「走私」 被捕
走秀網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專注跨境電商企業之一,成立於 2008 年,曾獲 KPCB 凱鵬華盈中國億元以上投資,其創始人紀文泓早期從事服裝鞋類國際貿易關注,創業前還做過投資。
由於國外大牌進口奢侈品進入中國需要交納高昂的稅費,國內銷售價很難降下來,為了以低價奢侈品吸引消費者,創始人鋌而走險,以 「人肉水客」 的方式將走私奢侈品化整為零,躲避海關核查。據悉,紀文泓與走秀網涉嫌參與走私的部分案值高達 3.21 億元。
2016 年 5 月,紀文泓的福田區第六屆人大代表的職務被暫停,而他本人自知觸犯法律,潛逃至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直到 2017 年 8 月被捕歸國。後來被取保候審後,此後兩年多紀文泓也一直是走秀網的實際管理人,行使權責並在職管理。
3 月 20 日,官網發布公告稱,由於重要商家多數集中在海外,運營和服務受到極大影響,將從 3 月 21 日起暫停營業,恢復營業時間待定,並留有 4 名客服人員的微信二維碼,來接待用戶諮詢。
另外,在教育領域,Q1 倒閉的教育培訓公司包括「兄弟連」、「明兮大語文」,Q2 的關停倒閉名單上繼續有 2 家教育機構破產。一家是位於四川的美術早教機構「背帶兔藝術」;另一家是曾獲學大教育、君聯資本投資的 K12 課外一對一輔導機構「北京致優教育」,該公司創始人任洋輝曾在創新工場、學大教育、XVC 等機構擔任過 TMT 及教育行業投資人。
對於項目黃了這種事情,從理性和商業的角度而言,我想表達的是:
首先,對於商業模式不成立的早期項目而言(當然,判斷這個前提很重要,也不簡單),早點倒閉是好事,因為這樣沉沒成本最低,拖的越久燒的錢越多,投資者只會虧得血本無歸,創始人情感上更難放下,可以說是「長痛不如短痛」。
其次,倒閉固然可惜,但值得深思的是倒閉背後的問題、癥結所在。
比如到底是行業弊病(P2P 網貸),還是公司內部管理方式的問題,或者是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在下一次創業和投資時就應該思考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真的不幸是是因為疫情不可抗力,那只能感慨一句時運不濟,大不了從頭再來。
最後,想說的是心態,俗話說得好,心若在,夢就在。只要心不死,就還有機會!
雖然創業項目會死,但創業奮鬥的過程不會被抹殺,其中踩過的坑、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得到的教訓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可能是在商學院學不到的;這些在下一次創業時,都可以遷移。
真正的創業精神,是愈挫愈勇。
2020年Q1投資報告:僅634起投資,同比下降44.5%;生物製藥受疫情利好顯著 | IT桔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