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無論是帝王還是儒家下至民間百姓,對玉都充滿了敬意,古人認為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是玉內在的一個標準,佩戴上好的玉不僅象徵著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財富,同時也代表你這個人有極高的道德內涵,古人認為玉是和上界傳達信息的重要器物,上界的旨意可以通過玉來傳達,起到了對重要的事物的預知和規避,君子如玉,溫文爾雅、舉止從容、平和謙遜,散發出玉一樣的溫潤與親和,古人佩玉,是要不斷提醒自己,端正德行,順勢而為。
古人認為在十二生肖中,生肖牛、馬的人不適合戴玉,因為牛、馬,在民間屬於重勞力一生勞碌,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勤勞獲得衣祿,這兩個生肖佩戴玉的話容易讓自己失去勞動所得,所以在舊時這兩個生肖的人不佩戴玉,其次古人說體弱之人不能戴玉,現代人卻又認為體弱應該戴玉,還能起到逢兇化吉的作用,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一塊玉石的形成要經過上億年,甚至是幾億年的孕育,火山爆發,地質層的變化,地域地理環境的變化等諸多因素,你們想一塊原石深藏在地下幾億年,它所吸收的各種結晶力量有多強大,反之正常人佩戴玉會越來越潤澤光亮,雖然是一塊石頭但它是會呼吸的,你們之間能夠產生互補,要不怎麼會有人養玉玉滋人的說法。
最後再說一個關於玉故事,在民國末期山西有一名叫宋理全的道士,有一天一位叫曾傑的香客來拜訪他,兩人私交比較好,因為買賣曾傑要出趟遠門,臨走時宋道士從懷裡掏出一塊用紅繩拴著的白玉猴給曾傑,讓他隨身佩戴回來之後還他,兩天過去了曾傑趕著馬車在山道上走著,剛進一個馬蹄彎道,迎面來了一輛卡車,司機沒踩住剎車直接把曾傑連人帶車撞下了山崖,司機把頭伸出去一看馬車都摔得粉粹,可沒想到曾傑卻毫髮無傷,幾經周折把他救了上來,搭著司機的卡車回到城裡,第二天曾傑去找道士還玉,可沒想玉猴弄丟了,不管怎樣都得跟道士說一聲,剛走進道觀門口只見道士手裡正拿著那塊白玉猴把玩,本期的節目就分享到這,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