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間——大運河漂來紫禁城

2020-12-22 甘肅公共應急頻道

書名:

《大運河漂來紫禁城》

作者: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館。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宮殿型建築。據說,故宮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傳說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而故宮每一草每一木都是從哪裡運來的呢?這本 《大運河漂來紫禁城》就會告訴我們答案。

據資料記載,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紫禁城,參與紫禁城工程建造的工匠多達百萬。以故宮三大殿前後的御道石為例,這些石塊每塊長16米,寬3.17米,重量超過200噸,為運送這些巨石,動用的民工超過兩萬人。

紫禁城的材料、工匠都是順著大運河到達北京城的。來自雲貴等地的巨大木材,砍伐之後,通過當地河道轉入長江,再漂至運河,最終抵達通州碼頭,運抵建築現場。紫禁城用的金磚,產自蘇州,也是通過大運河運到北京。

作為故宮博物院曾經的「看門人」「網紅院長」也是這本書的作者,單霽翔說,現在故宮博物院的開放率達到了80%,每天接待數以萬計的觀眾走進這座古代的宮殿。「今年是紫禁城600周年,我們要把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600年。」

這本 《大運河漂來紫禁城》書中除了為大家介紹地理知識還有非常豐富的歷史知識。這本書我推薦給所有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應該來看看。

來源:《讀書之間》 360百科(圖片)

本期編輯:文琪

版權歸甘肅公共應急頻道所有,如若侵權即刪。

甘肅公共應急頻道 守護安全 幸福相伴!

0931—6128661 0931—6128692

●2021年放假安排公布!

●蘭州市將急救搶救費用納入住院費用結算

●應急科普丨冬季總被電,該怎麼辦?

●《危情6小時》—— 慶陽警方成功處置持刀劫持人質案件紀實

●《守護者》——《我的「藍」朋友》

●今年冬天會更冷嗎?官方回應來了→

●甘肅省舉行重特大森林火災 滅火演習檢驗應急救援能力

●「隴原最美退役軍人」名單出爐!

●新版5元紙幣來了,明日發行!

●甘肅省疾控中心發布11月防病提示,這5種病咋預防看這裡

相關焦點

  • 大運河漂來紫禁城
    紫禁城修建宮殿所用的木材和地面鋪設的金磚,都是通過大運河運來的。李韻攝/光明圖片紫禁城大殿前的丹陛石,使用的漢白玉是用「旱船滑冰」的方法運輸進京城的。李韻攝/光明圖片【你不知道的紫禁城】兩千餘年來,大運河以其溝通南北、漕運貨運的強大功用,孕育了沿岸各城市文化。對於終點北京、對於紫禁城來說,尤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建造紫禁城的許多建築材料,都是通過運河運到北京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整座北京古城都是從運河上漂來的。
  • 「大運河文化帶」科普動漫片已上線 來聽社科專家講述大運河知識
    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陳喜波教授向廣大市民講解了北京與大運河的相關知識。在中國的版圖上,大運河和長城兩個彰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宏偉工程構成巨大的人字型的一撇一捺,橫亙於中華大地之上,其交匯點就是我國的首都——北京。北京擁有運河和長城這兩個中華民族金名片,是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陳喜波說,歷史上的北京,得益於運河的滋養而不斷成長和壯大。
  • ...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在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執棒下,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三方聚力,合力登臺,以龐大的陣容將《京城大運河》演繹得氣勢如虹、大氣恢弘。
  • 大運河(北京段)系列之一~什剎海
    大運河在北京的遺產點和相關遺蹟眾多,為什麼先要從什剎海講起,因為它特別重要。第一,它是元代京杭大運河的北端點,從南方地區沿著京杭大運河而來的船隻,裝運著糧米、絲綢、布匹、茶葉、木材等物資,直接運運抵積水潭(什剎海)。
  • 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來了!
    9月5日至6日在生態文旅區山陽湖片區舉辦本報訊 昨日,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在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省體育局的關心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今世緣」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成功落戶淮安,淮安市集各方之智、舉全市之力,精心做好組織籌備工作。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攝影/柳葉氘 這些材料中的大部分,沿著長江來到京杭大運河,並北上送往京城。中華文明的母親河,與古代中國的大動脈,共同託出這座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六百年,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前五百年,這裡承載著古代中國的一幕幕治國求索故事;在近百年來的風雲激蕩裡,這裡則留下了不少大儒巨匠為保護建築而奔走的事跡。
  • 大運河文化交流論壇鶴壁宣言:讓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出國門
    作為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子活動,本次論壇通過實地考察、主旨演講、嘉賓互動等形式,與會專家和代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成功實踐和示範意義、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使命和擔當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以下問題達成共識。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外觀像一艘巨船(效果圖)。 本報資料
    據介紹,博物館布展將以大運河發展變遷為脈絡,以大運河全流域、江蘇段特質為重點,展示大運河帶給民眾的美好生活。目前已經確定的常設展有兩個,其中「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的大運河」以隋唐運河、京杭運河、浙東運河為主線,將大運河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例如邗溝與大運河的關係等一併加入展示;「應運而生」則通過實景展示運河沿岸人文風情,表現大運河為沿線城市帶來的發展和繁榮,觀眾可以看到運河上來往的船隻,運河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甚至還可以吃到運河邊的特色小吃。
  • 「大運河之旅」迎來新機遇「大運河生態圈合作論壇」在蘇州舉行
    寧波鄞州作為大運河的終點和海上絲綢絲之路的起點,在大運河生態圈當中具有特別的意義。鄞州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博物館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和海絲文化之鄉。沈戈鋒副局長表示,在未來的文旅發展當中,鄞州將會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讓大運河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蘇州旅遊聯合會的名譽會長蔡公武在隨後致歡迎辭。
  • 小主人公天朗穿越600年紫禁城 董宏猷新作《故宮一千零一夜》首發
    28日下午,該系列作品在武漢卓爾書店舉行首發式和分享會,首批推出《漂來的紫禁城》《穿越神秘宮門》兩冊和讀者見面。該系列童書融童話、神話、歷史、傳說、人文與科技知識為一體,同時在每個章節後設有「延伸閱讀」板塊,補充一些有關故宮的歷史文化知識,從而打破了以往傳統的童話寫法,使得童話不只是單一的虛構的純幻想故事,讓孩子們在享受童話快樂的同時,也獲得大量知識,開拓了童話創作的新思路。
  • 千年水道躍然「紙」上 大運河文化非遺紙藝展開展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董兆瑞)12月19日,「千年水道 文明紙現——大運河文化非遺紙藝展」在位於南鑼鼓巷福祥胡同的敬人紙語展廳開幕。基於展覽設計的12個主題156場系列手作體驗活動計劃也同時發布。
  • 如何在紫禁城裡拍出獨一無二的照片?當然是把紫禁城的建築穿在身上...
    小雪節氣過後,越來越多的地區都開始了下雪,紫禁城的初雪今年也如約而至。白雪鑲紅牆,碎碎墜瓊芳,雪景裡的宮牆金瓦、欄杆彩畫,都變得寧靜、詩意,六百年的厚重與悠遠,雍容與神氣,也在皚皚白雪中,再次被打開!如此雅致又壯麗的雪景,難怪每次下雪紫禁城都能火上熱搜!
  • 紫禁城「駕臨」香港尖沙咀
    新華社香港1月14日電(記者丁梓懿)跨越1900多公裡,紫禁城從北京城中心來到位於香港尖沙咀的九龍公園,向人們展示其蘊含的文化底蘊、建築理念和智慧。  14日,香港九龍公園內的文物探知館迎來了一批批參觀者,觀看由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合辦的「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展覽。
  • 保護大運河,有「1+6」!
    大運河的穿城而過,雕塑了姑蘇人家枕河而居的特色風貌和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姑蘇區在當前大運河文化帶蘇州段建設中的日前,姑蘇區法院牽頭大運河蘇州段沿岸沿線的相城區、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及園區六家檢察院,舉行了「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1+6』合作機制」籤訂儀式,建立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的「1+6」合作機制,用法律護航大運河水更清、景更美。
  • 誰先在紫禁城剪去辮子
    誰先在紫禁城剪去辮子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07 星期一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 《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入關以來267年的統治,也終結了秦始皇以來周而復始的王朝輪迴
  • 大運河,延續泱泱中華流淌的文脈……
    除此之外,吳國人還在更北的地方,開鑿了宋、魯之間的黃溝運河,並藉此深入泗水、濟水進一步與齊、晉爭奪霸主地位。 通濟渠、山陽瀆、永濟渠和江南河連在一起長達約2700公裡,縱貫東西南北,這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運河,即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隋唐大運河。
  • 騰訊與中國大百科出版社推出大運河小程序,數位技術復現大運河前世...
    其中,展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發展規劃的文化服務專題展中,中國大百科出版社攜手騰訊打造的「穿越時空的大運河」小程序亮相展區,通過劇場解說、3D模型演示、歷史長卷互動等形式,再現了大運河古今風貌,通過數位化技術讓世界遺產重煥生機,有力推動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 家藏萬卷書與讀書破萬卷之間,大概就是現實與理想的距離
    文|馮磊唐代杜暹家裡藏書甚富,曾作文警示子孫:「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聖道,鬻及借人為不孝。」杜先生的這段文字,與唐代詩人杜兼的《題書卷後語》詩稍有不同。杜詩曰:「倩俸寫來手自校,汝曹讀之知聖道,墜之鬻之為不孝。」書,非借不能讀也。這不僅是袁枚的觀點,儼然是讀書界的一種共識。而之所以如此,其實源於人類貪婪的劣根性。從別人手裡借來的東西,終究是他人的,多看一點賺一點,免費的嘛。一旦東西成了自己的,那書本就和珠玉寶器一樣,自以為是煮熟的鴨子,飛不了了。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與世界各國著名的都城皇宮相比,紫禁城體量為「世界五大宮之首」,著名古建專家單士元先生曾作過比照,法國巴黎的羅浮宮,自1541年成為皇宮以來,歷經路易十四、拿破崙王朝多次改建,一度成為歐洲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建築面積不到紫禁城的1/4。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冬宮,1764年建成後,它的建築面積相當於紫禁城的1/9。另一著名宮殿——克裡姆林宮,其面積也不到紫禁城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