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儀回故宮參觀,看到自己的辮子在展覽,喃喃自語,黯然離去!
鼠尾辮是清朝統治者強加於漢族,所以到了清末民初剪除這個恥辱的辮子,成了革命黨人的一個象徵。它既表達了人民對清朝封建統治的抵抗,也意味著這個舊時代、舊王朝的結束,新時代即將開始。在辛亥革命之後,剪辮子運動席捲了全國大地。1900年,革命黨人章太炎率先在上海街頭剪掉了自己的辮子。
-
溥儀英文老師莊士敦回憶:紫禁城內的幾件轟動性事件
這件事發生後,紫禁城中立刻引起物議,那並不是因為群盜偷竊寶物這個問題(好像太監偷竊主人財物,已成為一種特許行動),而是因為太妃剛一斷氣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先下手為強。假如他們以文雅的態度來處理太妃這些遺物,就不致引起多人說閒話了。紫禁城中居然沒有人懲治這班太監,勒令他們吐出贓物。
-
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相信留過長頭髮的人都知道,長頭髮打理起來是非常麻煩的,再加上缺乏古人洗髮露以及護髮素的滋潤,因此很多人的頭髮是又黃又枯的,但是即便如此,古人也不會輕易的去剪頭髮,甚至於動頭髮的人還會遭受非議。 那麼,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
辮子風波:清末民初留髮與剪髮的劇烈衝突
當1899年新加坡華人倡議集體剪辮時,國內有家報紙轉引新加坡的報紙對剪辮的理由進行了頗為詳細的綜述「南洋新嘉坡《叻報》載華人割辮會一事,言之甚悉,茲錄其大略云:有生長叻地之華人,召集黨類議於去歲除日,各將辮髮剪去,以示不服大清之意,並登西報,議論紛然。
-
男生糾結下次剪什麼髮型?試試這3款潮流個性短髮,剪完很帥氣
相信很多男生呆在家裡已經很長時間了,頭髮早已經不是過年前剪的帥帥的那樣。有的男生已經成了F4,有的男生甚至開始留起辮子髮型!你有沒有想過,等你下次踏入理髮店,你要剪什麼髮型呢?髮型可關乎自己的顏值,選得不好,很容易翻車哦!
-
溥儀年輕時老照片:非常帥氣,還剪掉了辮子,皇后婉容真的很漂亮
接著,一行轎子來到紫禁城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禮。溥儀在登基典禮上非常不耐煩,哭個不停,以致載灃不停地說:「快了,快了!」這件事,群臣都不知道。從1908年入宮至1924年離開紫禁城,溥儀與弟弟溥傑(左)、潤麒(婉容弟弟)在紫禁城後半段度過少年時光。
-
這三種髮型誰剪誰後悔
這三種髮型誰剪誰後悔 我從上學開始,一直都是留的長髮,看到頭髮掉的那麼多,乾脆剪了一個短髮,這樣掉頭髮不至於太過心疼,身邊同樣換髮型的寶媽有很多,但是有許多人都說自己「踩雷」了。
-
清朝的辮子,真的是電視劇裡那樣嗎?一開始的樣子很難看
因此古人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絕對不會剪頭髮。所以說古代男子都留長頭髮,鬍子也不刮。直到滿清入關,強制推行辮子頭,才讓天下人換了髮型。至於那些不願意換的,都被殺死了。不過清朝初代的辮子,和我們印象中電視劇裡的還是有些不同的。最初的清朝髮型,真的就只是一條辮子。我們熟悉的那種半頭式,直到清朝中葉才流行起來。接下來就讓我們聊聊,清朝的辮子是如何發展的。
-
故宮半解之紫禁城中退休女人慰藉心靈之所
這些先帝的女人,只有太后和太皇太后是尊貴的,其他人名義上尊貴,實際上該是「打了牙往肚子裡咽」的尊貴。康熙規定:現任皇帝只能和過了50歲的先皇的妃嬪見面。入宮之後本來就見不到什麼男人,現在連宮裡唯一的男人也見不到了,內心的感受想想也知道。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故宮半解之臨溪亭藻井,紫禁城內藻井一絕
亭之屋頂為四角攢尖式樣,黃琉璃瓦綠剪邊,簷下施鬥栱。 這個亭子從外面看,除了是賞花觀魚的絕佳場所外,在紫禁城中並不特別突出。它更精彩的在內部,是內部的藻井。 紫禁城中的藻井極多,不管多大、多複雜、多漂亮,以木雕立體的為主。這臨溪亭內的藻井卻是平面的,是平面彩繪出來的。
-
暴力與啟蒙—魯迅《吶喊》中的「辮子」到底是什麼?
2、 《吶喊》中的"辮子"意象魯迅在《吶喊》這部小說集中,描述了諸多人物頭上存在的顯性"辮子"意象,如阿Q的"黃辮子"、小D的"辮子"、"洋鬼子"的"辮子"、N先生的"辮子"、七斤的"辮子"、趙七爺的"辮子"等。
-
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在多爾袞率清軍入關之前,中國受到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薰陶,國人一直都是遵循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頭髮並不是隨便可剪得。可是在1645年,清軍正式進入江南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提出了「剃髮易服」的政策,規定在清軍所踏過之處。
-
貼頭皮的三股辮子的編法
三股辮怎麼往裡加頭髮 想要編好看的三股辮,可以先把頭髮散落下來,從頭頂開始將頭髮分成均等的三股,從上往下編織,每編一股就從同一側選擇一撮頭髮加進本來的三股辮中,依次編織下來。編好以後可以用手輕輕地將頭髮扯蓬鬆一點,弄出凌亂美的效果,最後將編好的三股辮自然垂下就完成了。
-
2020亞洲男士髮型潮流趨勢,喜歡第6款,誰剪誰帥氣
亞洲人的頭髮相對粗硬,發色也一般為黑色,下面這些造型,乾淨帥氣,造型也不誇張,很適合亞洲男士們去剪,誰剪誰帥氣!1.大背頭髮型男士的髮型,有著很多不一樣的時尚造型。對於男士而言,大背頭髮型會讓你的形象看起來十分大氣,有一種特別的男性魅力。
-
清朝影視劇中辮子留法很多都是錯的,它經歷了鼠尾巴豬尾巴牛尾巴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天官賜福,國泰民安|比音勒芬"以衣為語",帶你解密紫禁城背後的故事
而作為中國最震撼人心的建築奇蹟,紫禁城就是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智慧之大成者。之所以被視為東方建築屆最出彩的名片之一,就在於其每座建築都有自己獨特的理念與故事。看到這裡,你是否也好奇,建築背後能有什麼故事?
-
清朝的標誌長辮子有多髒?看了傳教士的日記,實在令人作嘔
清朝的大辮子太髒了,從外國傳教士的日記中就能發現,實在是很髒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造型可和我們現在人大不相同,經常能看到很多人蓄著長頭髮,但是又都明白,他們古人頭髮特別長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所以他們一輩子都不去剪頭髮。
-
剪辮子之風並非始於推翻清朝後,其前不少人就剪了,不怕殺頭嗎?
因之,留不留辮子,在有清一代,始終是個重大政治問題,執法甚酷。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剪辮子激發民眾的反清意識。隨之,剪辮子運動席捲全國,革命軍政府專門成立宣講團與「剪辮隊」,見了男人的辮子就剪,以期結束一個舊時代,開啟一種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