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發現幾個手指上都是血跡,起初以為是哪裡破皮了。仔細觀察之後,才找到了零星的蚊子的「遺體」。我猜想,一定是昨夜蚊子在我手上吸血正酣時,被我一記「睡拳」給「打爆」了。正當要洋洋得意之時,才發現手上被叮了3個大包,頓時火冒三丈,隨即返回臥室,在窗簾上又發現一隻撐得肚子發脹的蚊子,隨著「啪」的一聲,這隻蚊子也結束了它「罪惡的一生」。
那麼,問題來了,小小的蚊子是如何突破我們皮膚的防線吸血的呢?
蚊子可以說是我們最容易殺死,又是最煩人的生物之一了,如果它正在吸血被我們發現,我們甚至可以用手指頭輕輕一按就讓它魂飛魄散。而且如果你曾經抓住過一隻蚊子,你可以發現,我們可以發現,蚊子頭部那刺吸式的口器也沒有那麼堅硬。那麼,它是如何用口器插入我們的皮膚中的呢?
這一切還要從蚊子的口器說起
蚊子的口器就相當於我們的嘴巴,是進食的唯一器官,但不同的是,我們的嘴巴比較大,而且在口腔內有牙齒,但是蚊子沒有牙齒,只有一個刺吸式的嘴巴,這就是它的進食器官,學名口器。
蚊子也是分雌雄的,雖然雌雄蚊子的口器看起來一樣,但是從細節上還是有著較大的區別的。許多小夥伴都知道,雄性蚊子是不吸血的,它們只會吸食植物的汁液,而在交配之前,雌性蚊子也是不吸血的,它吸血是為了獲取更高的營養以完成卵巢的發育,進而繁殖後代。
雄性的蚊子之所以不吸血,是因為它根本吸不到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雄性蚊子的口器只是簡單的類似於管狀的一個器官,所以,它只能將口器插入相對比較軟的物體內,比如植物的嫩莖。而雌性蚊子則不同,它的口器上布滿了鋸齒狀的突出,這種鋸齒狀的突出,能夠幫助蚊子的口器切開動物的皮膚,將口器深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組成蚊子口器的並不是一根細長的管,而是6根,在吸血時,它的6根管組成的口器一併插入動物的皮下。割開我們皮膚的是6根管兩側最邊緣的兩根。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為什麼蚊子都在切開我皮膚了,我還感覺不到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小的磕碰,正常情況下,即使破一點皮,我們都能感覺到。為什麼蚊子切開我們的皮膚,我們都沒有察覺呢?原因有兩個。
01 創面小
雖然蚊子的口器由6根管組成,但是整個口器的直徑僅有平均0.1毫米左右,這個直徑與我們一根頭髮的直徑差不多。而在這6根管組成的口器中,只有兩側的兩根管的外側有鋸齒狀的突起,所以在切割我們皮膚時,只有約0.016毫米的面能夠與皮膚接觸。如此小的創面是我們很難察覺到的。
02 速度快
蚊子每次吸血平均僅需要1秒就可以結束,而這個時間包括蚊子刺開皮膚的時間。當蚊子落到人體上的那一瞬間,它的口器已經進入了人的皮下。正是在如此快的速度下,我們才毫無察覺。你可能也有過眼睜睜看著蚊子落下,然後你快速地將其拍死,但是拍的位置依然會起包的經歷,這就是蚊子落下即刺入最好的證明了。
因此,速度快、創面小讓我們很難察覺到蚊子的叮咬。而且在吸血的過程中,蚊子會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抗血凝的物質,可以讓蚊子一次喝個夠。
說到這裡,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蚊子叮人也不是完全不疼,有時候,我們已經感覺到疼了,發現蚊子還在我們皮膚上,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問題的根源還是要從蚊子吸血時的習慣來找了。當蚊子落到我們身上時,我們毫無察覺,是因為它足夠的輕,在吸血時,我們毫無察覺是因為速度快和創面小。但是,蚊子落到我們身上吸血時,並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吸,而是它會在落腳點附近,不止一次地刺入我們皮下,目的是為了找到血液最多的地方。當然有些蚊子一次就找到了就不需要再多次的刺入了。
當蚊子多次刺入時,起初被刺地方由於殘留著蚊子的唾液,而唾液中有各種不屬於我們人體的蛋白質,所以此時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就開始工作了。免疫系統促使組織胺的分泌來對抗入侵物種,此時我們被蚊子刺的地方就開始發疼發癢,進而被我們注意到。如果此時蚊子剛好找到了血液集中的地方,而且正在大快朵頤,就會被我們發現,並且拍死。
總結
蚊子雖然看起來很弱小,但是它在漫長的進化中,進化出了刺吸式口器,而刺吸式口器的兩側具有鋸齒狀的突起,這是蚊子能夠輕鬆刺入我們皮下的原因。
最後,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雄性蚊子並不是不想吸血,而是它的口器上沒有鋸齒狀的突起,所以無法切開動物的皮膚,所以,它只能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