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法治社會之「綱」 依法治國之「要」

2020-12-24 瀟湘晨報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法治是社會文明的標誌,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是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舉措,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法治社會建設。我們要認清《綱要》的重大意義,扛起神聖使命,大力抓好宣傳和貫徹落實,為法治社會建設和全面依法治國作貢獻。

出臺《綱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現實需求。法治社會、法治政府、法治國家建設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加強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法治政府、構築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得益於以法規作為重要依據和遵循,得益於法治社會建設的全面深化,得益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綱要》的出臺,回應了社會關切,回應了現實需求,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藍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宣傳《綱要》是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有力抓手。全民守法用法,是建立在知法守法的基礎之上的。黨員幹部要增強法治宣傳的思想自覺,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不斷總結先進經驗,查找不足和短板,提高普法工作水平。要大力宣傳《綱要》,通過全民普法的深入推進,在全社會樹立起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形成衡量是非對錯的共同標準。要通過宣傳《綱要》,引導公眾知法、用法、守法、敬法,使法治精神真正融入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使全民法治觀念顯著增強。

貫徹《綱要》是加強合法權益保障的必要途徑。《綱要》提出,到2025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完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法治社會建設的原則是人權保障和人本取向,《綱要》的貫徹就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形成符合基本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權益充分保障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黨員幹部要帶頭抓好《綱要》貫徹工作,創新方式,拓寬形式,豐富內容,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深入人心。

落實《綱要》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崇高價值。建設法治社會,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充分體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要求日益增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黨員幹部落實《綱要》,就要堅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形成良法善治新局面,以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朱景文一、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奮力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
    這一重要思想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精闢概括的「十一個堅持」。我們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做到學思悟貫通、知信行統一。  準確把握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握全面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完善全面依法治國的面上的要求,加強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和實踐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等內容。
  • 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指南
    特別是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照,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在治國理政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地位,必將引領我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
  • 習近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保障作用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從理論上回答為什麼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新時代的中國,躍上新的起點,也面對新的挑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 心得體會範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5篇
    【篇四】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目標和要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 「不罔顧國情,不因循守舊」全面依法治國
    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安,法為治國安邦之利器。要實現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發揮法治引領和規範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 ...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成就巡禮之二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如果要評選今年的法治熱詞,「民法典」可謂當之無愧。
  •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關鍵少數」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闡述依法治國的重要講話中,要求領導幹部做尊法的模範,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學法的模範,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範,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做用法的模範,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 心得體會範文: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5篇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基層幹部需做「有心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工程,需各級人員久久為功。在推進過程中,基層幹部要做一個有耐心、有恆心,更要有決心的「有心人」。法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面對廣大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村群眾,基層幹部要有持久的耐心來做群眾普法工作,要有堅定的恆心來推動依法治國,更要有決心來推動依法治國的全面落實。
  • 黃文藝: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建議》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建設新徵程的任務書,是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綱領。他說,黨中央近日又召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習近平同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主要篇目介紹
    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
  • 全面依法治國 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學習...
    大家好,我今天講座的題目是「全面依法治國 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國的發展作出了部署。
  •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體現了深遠的戰略思維、鮮明的政治導向、強烈的歷史擔當、真摯的為民情懷,是指導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係、重要保障,切實在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不斷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 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以紮實工作推動全面依法治國落地生根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為中國之治提供法治保障(思想縱橫)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習近平法治思想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以「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的宏闊視野,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中國之治夯實了法治基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 「這一論斷抓住了黨和法關係的要害」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法治領域改革需要從黨中央層面加強統籌協調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當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法治領域改革面臨許多難啃的硬骨頭,迫切需要從黨中央層面加強統籌協調。
  • 肇慶中院傳達學習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公平性、正義性,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 法治中國守護公平正義之光
    法治是凝聚社會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蹄疾步穩、成效斐然。  5年來,立法、執法、司法等法治領域分別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