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國家統計局通遼調查隊獲悉,2020年我市糧食總產量17296345940斤,比去年同期增幅1.91%。
2019年,我市糧食產量達到169.7億斤,增產6.4億斤。2018年我市糧食總產量163.3億斤、增產13.1億斤。我市糧食總產量實現連續增產。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工作的科學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按照「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發展要求,緊緊圍繞自治區10大行動計劃,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響、春季氣溫不穩、夏季遭遇伏旱風雹等不利因素,加強組織推進、政策落實和技術服務,糧食生產穩定順利推進,為確保糧食產量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強組織推進,力保春耕生產。面對疫情對備春耕的影響,市農牧部門在疫情期間通過各種方式動員企業積極訂購調運農資,組成5個備春耕生產督導組入深入市場、村屯督促備春耕生產工作。
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建設高標準農田。我市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定不移實施以淺埋滴灌為主的千萬畝農業高效節水工程。今年,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570萬畝,近年來累計投入農業節水工程資金60億元。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全部實現「水、電、井、路、樹、技」六配套,保證了糧食的穩產高產。
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綠色發展。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藉助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推廣以淺埋滴灌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推進秸稈還田、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施用農家肥、深耕深松等技術措施,引導農牧民應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提升耕地質量。推進標準化生產,圍繞優勢糧油作物及其產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典型示範與推廣,以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為重點,圍繞優勢作物,擴大標準化生產面積。推進機械化生產,糧食作物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糧食主產區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精細整地、種肥深施、精量播種、機械中耕、綠色綜合防控等關鍵技術全覆蓋,實現了機械作業率、化肥利用率、綠色防控率三提高。
來源|中國通遼網
綜合整理|通遼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