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早稻總產量達2729萬噸 增長3.9%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早稻是我國口糧的重要組成部分,早稻產量增減對我國糧食安全有一定影響。今年我國早稻扭轉了連續7年產量下滑態勢,實現了增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倒春寒、洪澇災害等嚴峻考驗,早稻如何實現增產豐收?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

  在地處鄱陽湖之濱的江西南昌蔣巷鎮大田現代農業基地裡,中稻已進入揚花期。南昌智慧大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泰暉告訴記者,他今年流轉了1.5萬多畝土地,種植雙季稻1萬多畝。今年早秈稻水淹受損嚴重,畝產只有900斤左右。早秈稻產量雖然有所下降,但收購價格每斤1.30元,有效彌補了產量下降造成的損失。另外,南昌縣政府給予種糧大戶每畝70多元的雙季稻種植補貼。綜合來看,今年種植早秈稻收益還算不錯。

  稻穀是我國居民的主要口糧品種之一,早稻在我國稻穀中佔比在14%左右。近年來,我國早稻種植面積持續減少,從2015年的8573.1萬畝減少到2019年的6675萬畝。

  早稻種植面積增加和增產是今年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從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今年早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實現了「雙增」。全國早稻播種面積7126萬畝,比上年增加451.1萬畝,增長6.8%;全國早稻總產量達2729萬噸,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早稻豐收為保口糧、穩物價、提信心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郭軍博士說。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負責人認為,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嚴重洪澇災害不利影響,單產有所下降,但得益於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全國早稻實現了增產。主要原因在於各地多措並舉助力早稻生產,激發了農戶種植積極性。早稻主產區各級政府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全力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種糧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加強組織農資調運,逐戶引導拋荒地復耕,大力推廣機耕、機插、無人機直播等技術,積極鼓勵聯耕聯種、土地託管、統防統治,全面推進規模化經營和集約化生產,有效激發了農戶種糧積極性。

  市場化收購成為主導

  目前,全國主產區早秈稻已進入收購旺季。能否把豐收的早秈稻收儲好,確保顆粒歸倉,直接關係糧食安全。今年國家繼續在主產區實行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多措並舉推動市場化收購,形成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糧優價的市場化收購新格局。

  在中儲糧南昌直屬庫,總經理鄢朝陽正在忙著組織早稻收購。鄢朝陽說,早在6月份他們就做好了早秈稻收購各項準備工作,7月23日他們就開庫收糧,一方面按照市場價開展中央儲備早秈稻輪換收購,一方面及時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截至8月20日,中儲糧南昌直屬庫轄區各委託收儲庫已收購最低收購價早秈稻3.7萬噸,中央儲備早秈稻輪換收購已完成68%。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早秈稻主產區市場化收購活躍,收購價格穩中有升,市場化收購比重明顯增加。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監測,7月13日全國早秈稻價格為每噸2160元至2740元,平均價格為每噸2371元;8月10日,全國早秈稻收購價格為每噸2160元至2900元,平均價格為每噸2529元。從7月13日至8月10日,早秈稻價格平均每噸上漲158元。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8月10日,主產區累計收購早秈稻66億斤,同比增加8億斤,其中託市收購6億斤,市場化收購比重超過90%。

  在市場化收購條件下,農戶根據市場行情擇機售糧,是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對於沒有糧食倉儲烘乾設施的江西崇仁縣馬鞍鎮種糧大戶劉迎春來說,在田間地頭把糧食賣給「經紀人」是惟一選擇。存儲環節是糧食生產的終端環節,也是種糧賺錢與否最關鍵的環節。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早稻增加的面積主要是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規模經營主體。但是,受資金、用地等問題制約,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烘乾倉儲中心的心願無法達成。因此,國家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設施用地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將有助於實現農民種糧收益最大化。

  多舉措增強生產能力

  儘管今年早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回升,但糧食安全這根「弦」還是不能松。郭軍認為,要多措並舉發展早稻生產,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不斷增強早稻綜合生產能力。

  發展早秈稻生產,關鍵要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江西把早稻生產作為農業生產的頭等大事來抓,今年首次將糧食和早稻面積、產量目標分解到設區市和縣(市、區),各地進一步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村到戶,早稻種植面積超過1800萬畝,扭轉了早稻種植面積連續8年下降的趨勢。湖南省財政部門按集中育秧面積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育秧成本補助,重點支持提供早稻機械化育、插(拋)秧社會化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省財政繼續扶持一批具有標杆引領作用的種糧大戶。

  與此同時,加強對拋荒撂荒耕地治理,確保早稻種植面積。耕地是保障早秈稻生產的根本。今年春耕時節,各地把整治耕地拋荒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抓。例如,廣西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農民保護耕地、防止耕地拋荒責任掛鈎,對棄耕拋荒耕地超過2年(含2年)的,暫停發放該承包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待其復耕後重新納入補貼範圍。

  發展早秈稻生產,關鍵在於推進生產機械化和經營規模化。產量低、效益低是很多農戶棄種早秈稻的關鍵因素。鄒泰暉認為,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機械化水平,是解決農村「誰來種地」和提高早秈稻效益的根本途徑。

  發展早稻生產,關鍵要依靠科技找出路。今年各地加強了優質早秈稻品種推廣。同時,一些主產區推廣早稻集中育秧和機插等關鍵新技術、新方法。如湖南省在今年春耕生產期間,在全省66個早稻生產重點縣市區支持發展300萬畝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廣西千方百計擴大早稻播種面積,積極引導種糧農民恢復雙季稻種植,大力推廣「早稻+晚稻(再生稻)+馬鈴薯(紅薯)」等種植模式。

相關焦點

  • 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扭轉連續7年下滑態勢
    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7年來連續下滑的態勢。  「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嚴重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單產有所下降,但得益於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 江門早稻總產量同比增長7.47% 晚稻種植同比增加1.2萬畝逾8萬噸...
    原標題:江門早稻總產量同比增長7.47%,晚稻種植同比增加1.2萬畝逾8萬噸盈餘早稻供應灣區   作為
  • 雲南省糧食總產量達1895.86萬噸 較上年增長1.38%
    雲南省糧食總產量達1895.86萬噸 較上年增長1.38% 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省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
  • 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3%;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
    ■財政部: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3%,增幅比6月份提高1.1個百分點。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經濟穩步恢復,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2個月實現正增長。■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
  • 廣東早稻獲總產量增幅6.2% 晚稻已插到田1438.2萬畝
    南方網訊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了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我省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今年以來,全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乾旱等多種不利因素衝擊,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 廣東早稻總產量比去年增30.3萬噸,晚稻播種面積超去年水平
    南都訊 記者 莫郅驊 通訊員 粵農軒 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廣東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南雄市農民進行田間施肥。南雄市利用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
  • 廣東早稻豐收 總產量增幅6.2% 晚稻栽插超去年播種面積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進 通訊員/粵農軒)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了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我省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今年以來,全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乾旱等多種不利因素衝擊,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 雲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省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  從全年糧食生產情況看,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為4167.40千公頃,較上年增0.04%。
  • 早稻有望實現五增市場化收購將唱主角
    據了解,今年江西省早稻種植面積1826.3萬畝,同比增加182.5萬畝;湖南超過1837萬畝,同比增加195萬畝;廣東1309萬畝,同比增加57萬畝;浙江155.54萬畝,同比增加7.32萬畝。另外,廣西和安徽早稻意向種植面積分別將比去年增加50萬畝和3.4萬畝。
  • 早稻價格高開高走 託市或難大範圍啟動
    早稻受災減產 中晚稻長勢差據機構預估,今年洪災嚴重的5個省區(江西、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稻穀減產約351萬噸,約佔2019年全國稻穀總產量的1.68%。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是我國稻穀主產區,其中這5省區早稻種植面積佔全國比重約69.7%。
  • 早稻為何能增產?中稻、晚稻生產態勢又如何?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奠定了全年糧食穩定生產的基礎,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 11月全國鋼材產量11734萬噸 同比增長10.8%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鋼材日均產量為391.1萬噸,較10月份的382.2萬噸增加2.3%。
  • 淡水河谷:2019年的錳礦石總產量157.6萬噸 較2018年同期減少13.9%
    淡水河谷:2019年的錳礦石總產量157.6萬噸 較2018年同期減少13.9% 2020-02-14 18:54:00
  • 廣東早稻喜獲豐收 晚稻生產穩步推進
    51.7萬畝,增幅4.1%,是廣東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許悅、通訊員粵農軒報導: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了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
  • 河南糧食總產量首次超過1350億斤
    新華社鄭州12月14日電(記者韓朝陽、張浩然)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日前發布數據,經國家統計局核准,2020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6825.80萬噸(1365.16億斤),比2019年增加130.40萬噸(26.08億斤),增長1.9%。
  • 「雙搶」守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今年長沙早稻預計增產10%
    頂烈日戰高溫的「雙搶」拉開序幕,行走在希望的田野,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早稻收割場景。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長沙早稻喜獲豐收,產量預計比去年提高10%。「轟隆隆,轟隆隆。」收割機開進稻田,瀏陽市龍伏鎮種糧大戶劉志廣忙得兩腳不沾地,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早稻種植了500畝,預計總產量150噸。」眼前的他,皮膚曬得黝黑,臉頰布滿汗水。
  • 總產量將達3000噸!今年香榧價格很親民,諸暨人買起來!
    產業蓬勃發展產量持續增長香榧,是諸暨的市樹,也是諸暨的驕傲。這裡有全國最大的香榧王,有縣域數量最多的香榧古樹,有全國唯一的「香榧國家森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中國香榧博物館」。經過30多年的發展壯大,我市現有香榧林13.75萬畝,2019年產量為2500噸,佔全省產量的3成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香榧之都」。今年,我市香榧總產量將達3000噸,較去年增產20%,但零售價較去年有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