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糧油市場報
作者:徐彥
由於減產降質等原因,今年符合收儲標準的早稻數量有限,隨著各方主體積極入市收購,早稻收購價格持續高開高走,目前多數地區收購價已在託市價上方運行,後期託市收購或難大範圍啟動。
7月末,南方早稻大量上市。目前,南方秈稻產區正處於「搶收搶種」階段,前期降雨導致早稻受災,雙季稻種植區域正在竭力做好「早稻損失晚稻補」工作,抓緊有利天氣搶種晚稻。
早稻受災減產 中晚稻長勢差
據機構預估,今年洪災嚴重的5個省區(江西、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稻穀減產約351萬噸,約佔2019年全國稻穀總產量的1.68%。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是我國稻穀主產區,其中這5省區早稻種植面積佔全國比重約69.7%。
據氣象監測顯示,截至7月26日,江南、華南早稻陸續進入成熟收穫期。東北地區、西北地區東部、江漢大部一季稻處於拔節至孕穗期;江淮、江南東部處於分櫱至拔節期;西南地區大部處於拔節至孕穗抽穗期。全國一季稻一、二類苗佔比分別為30%、69%,一類苗較上周減少3個百分點,二類苗增加3個百分點。江南、江漢、華南北部和西部晚稻陸續進入三葉至移栽期,華南中東部陸續進入播種出苗期,海南局地已進入拔節期。
預計短期內早稻收割、中晚稻生長受氣象條件影響仍較大,苗情或將進一步變差,謹防後期天氣炒作影響稻穀價格走勢。
早稻託市啟動 陳稻拍賣趨弱
江西省自7月25日率先啟動早稻託市收購工作,由於新季早稻受災減產,市場上符合收購標準的糧源偏少,早稻市場購銷活躍,價格高開高走已成定局。受此影響,陳稻市場關注度進一步下降,政策性稻穀拍賣行情繼續穩中偏弱運行。
據統計,7月28日國家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向市場投放2014年至2016年產政策性稻穀180.1萬噸,實際成交42.8萬噸,成交率23.8%,成交均價2311元/噸;31日國家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向市場投放2017年至2019年產政策性稻穀180.6萬噸,實際成交5.7萬噸,成交率3.2%,成交均價2628元/噸。
整體來看,本周政策性稻穀投放360.8萬噸,實際成交48.5萬噸,成交率13.4%,成交均價2348元/噸;成交量較上周略減0.4萬噸,成交均價提高29元/噸。其中,粳稻成交量約41萬噸,佔84.5%;秈稻成交量7.5萬噸,佔15.5%。2014年至2015年產稻穀是成交的主力,佔比高達86.4%。綜合統計,截至7月31日,2020年政策性稻穀累計投放6247萬噸,實際成交905萬噸,成交率14.5%,成交均價2260元/噸。目前政策性稻穀出庫量在450萬噸左右,仍有一半已拍稻穀尚未流入消費市場,整體出庫進度偏慢。
下周計劃投放政策性稻穀360萬噸,其中8月4日計劃投放2014年至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稻穀180萬噸,包括早秈稻20萬噸、中晚秈稻80萬噸、粳稻80萬噸;7日計劃投放2017年至2019年產最低收購價稻穀180萬噸,包括早秈稻60萬噸、中晚秈稻60萬噸、粳稻60萬噸,總量不變。
早稻陸續上市 價格高開高走
目前,江西、湖南早稻已經陸續收穫上市,安徽和湖北等地受降雨影響,收穫略有延遲,短期早稻上市量偏少。截至7月20日,主產區早秈稻累計收購73.5萬噸,同比增加22.8萬噸,增幅45%。
江西:7月25日該省率先啟動早稻託市收購,全省每年早稻託市收購量佔全國託市收購總量50%以上。截至7月30日,吉安2020年產普通三等早秈稻收購價2420元/噸,九江2460元/噸,南昌2480元/噸,宜春2490元/噸,多數地區收購價在託市價上方運行,市場購銷活躍,搶糧積極性較高。雖然江西省託市收購已經啟動,但是收購量預計不容樂觀。
湖南:今年該省早稻種植面積1837.2萬畝,同比增加195.3萬畝,前期受降雨影響,預計早稻畝產約下降100斤,整體產量不容樂觀。截至7月末,長沙、邵陽、臨澧等地早稻基本收割完畢,畝產600~700斤,其中合格糧源佔比較低,地方儲備已開始入市收購,收購價在2420~2560元/噸之間。永州收穫約七成,預計8月上旬能全部結束,當地受災較輕,預計畝產可達800斤。婁底早稻收穫約七成,預計8月初收割完畢,畝產預計800斤。截至7月30日,張家界普通三等早秈稻收購價2600元/噸,益陽2560元/噸,常德2520元/噸,永州2460元/噸,價格均在託市價上方運行,預計今年該省早稻託市收購啟動概率較小。
安徽:2020年該省早稻生產扭轉了近10年來種植面積連續下滑的趨勢,實現恢復性增長。由於早稻生長期持續陰雨天氣,籽粒不夠飽滿,加上收穫期降雨不斷,目前仍有一大部分早稻尚未收割。預計今年早稻畝產700~800斤,同比減少200~300斤,總產量將低於上年。截至7月30日,池州、銅陵普通三等早秈稻收購價2440元/噸,安慶、廬江、宣城2420元/噸。
湖北:目前該省早秈稻已經集中上市,價格較去年高開,走勢較為分化。部分符合儲備和加工需求的優質糧源價格高開高走,局部地區達到2560元/噸,質量較差的飼用早秈稻價格在1800元/噸左右。普通圓粒早秈稻主要銷到廣東等地,入庫價可達2680元/噸;優質長粒早秈稻烘乾後送到米廠進行加工,到廠價2440~2460元/噸。截至7月30日,鹹寧地區普通三等早秈稻收購價2540元/噸,荊州地區2500元/噸,武漢、黃石地區2440元/噸,價格整體較高。
中晚稻供需松 價格保持穩定
目前,中晚稻市場供應主要來源於政策性稻穀拍賣,隨著政策性拍賣持續推進,每周360萬噸的投放量確保市場供應持續寬鬆,在需求整體偏弱的市場環境下,中晚稻價格繼續保持平穩。
黑龍江:前期成交的低價陳稻大量流入市場,降低米企採購原糧成本和大米出廠報價,新陳米摻兌入市,拉低市場主流米價。截至7月30日,七臺河圓粒粳稻收購價2640元/噸,圓粒粳米出廠價3800元/噸,均與上周持平;哈爾濱長粒粳稻收購價3200元/噸,長粒粳米出廠價5420元/噸,均持平;建三江陳粳稻出庫價2370元/噸,持平。
吉林:截至7月30日,14.5%水分超級稻收購價2860~2960元/噸,14.5%水分、67%出米率普通雜交稻收購價2640~2680元/噸,超級稻小粒米出廠價4120~4140元/噸,均與上周持平。目前全省粳稻收購接近尾聲,餘糧基本見底。
江蘇:截至7月30日,鹽城地區2019年產粳稻收購價2800元/噸,陳粳稻出庫價2660元/噸;淮安地區圓粒粳米批發價4000元/噸,鹽城地區粳米出廠價3960元/噸,均與上周持平。
福建:目前大米仍處於消費淡季,市場需求疲軟,加之大米作為口糧在消費中所佔比例下降,米企訂單減少,開機率較低,集團性消費減少,短期內大米價格仍將穩中偏弱。截至7月30日,福州地區早秈米批發價3500元/噸,中晚秈米批發價3980元/噸,東北圓粒粳米批發價4700元/噸,均與上周持平。
全球產量提高 大米出口價穩
國際穀物理事會最新報告顯示,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為5.053億噸,高於早先預測的5.049億噸,上年度為4.963億噸;期初庫存從1.756億噸上調到1.766億噸;貿易量預計為4460萬噸,高於早先預測的4420萬噸,上年度為4270萬噸;期末庫存預計為1.816億噸,高於早先預測的1.799億噸,上年度為1.766億噸。全球大米產量、貿易量及期末庫存數據均出現不同程度上調,供需寬鬆局面或將進一步加劇。
7月末,全球疫情影響仍在蔓延,東南亞部分出口國大米出口受阻,價格繼續震蕩調整。截至7月30日,泰國100%B級白米FOB報價為490美元/噸,香米FOB報價1000美元/噸,均與上周持平。泰銖匯率進一步下跌,2019/2020年度泰國白米收穫上市,使得泰國米出口更有競爭力,部分海外買家開始入市詢價。
因傳統買家需求依然疲軟,短期越南大米大部分出口至非洲、古巴和馬來西亞地區,本周越南大米出口價格大幅下跌,破碎率5%白米FOB報價為450美元/噸,較上周下跌15元/噸。因新冠疫情感染人數激增,貨櫃供應有限,米廠及港口工人數量下降,印度大米出口放慢,本周印度大米出口價格繼續保持穩定,破碎率5%蒸煮米FOB報價380美元/噸,與上周持平。預計未來幾個月印度每月大米出口可能減少約1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