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的第四批
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正式出爐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南海區博物館
榮升國家二級博物館
三水區博物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
晉級國家三級博物館
標誌著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又取得階段性成果
佛山四家博物館的優化提升工程是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的重點項目。在各級文化部門指導下,四館按《佛山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大藏品徵集、管理力度,進一步完善軟硬體建設,著力創造多元、豐富的觀展方式,營造舒適、安全的參觀環境。自今年以來,四館積極開展定級申報工作,完善臺帳資料,並順利實現目標。
按《全國博物館評估辦法》,只有符合條件的優秀博物館方可參評;定級分為三檔,從高到低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定級評估體系包括基礎設施、藏品管理、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綜合管理等大類,合共近600項細分指標,綜合要求較高。其中,二級博物館的硬指標是「藏品10000件/套以上、珍貴文物1000件/套以上,年觀眾30萬人次以上、其中海外觀眾1萬人次以上,經常舉辦國內巡展和引進展覽,庫房設施完備」。
三水區博物館位於森林公園的西南面,包括紀元塔、碑廊、開元門、盈暉門、兩個廣場和七個展廳,與相鄰的森林公園相映生輝,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據悉,到目前為止,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達到1224家,其中一級博物館204家、二級博物館455家、三級博物館565家。從省份情況看,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江西省、河南省在本次評估中通過定級的博物館數量較多,分別達到99家、40家、39家、38家和26家,位居全國前列。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十個文明旅遊景區示範點之一。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築藝術和佛山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專題類博物館,轄區包括祖廟古建築群、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等。其中祖廟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廟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為清末民初佛山重要的尊孔場所,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為紀念佛山籍著名武術家黃飛鴻、葉問而建,以弘揚佛山武術精粹,於2001年正式對外開放。
南海區博物館
南海區博物館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學術交流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主體建築有三層,常設展廳共七個,分別為《南海記憶》《南海群英》《館藏書畫》《廣府風情》臨時展廳和《石景宜珍藏展》(包括展廳一、展廳二),展廳面積共約3500平方米。館藏藏品以收藏廣東省南海境內出土文物如漢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遺址石器以及南海籍歷代書畫家作品為主,其中西樵山遺址石器、康有為書法與信札手稿真跡為最大特色。
三水區博物館
三水區博物館建於1989年5月,是三水區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學術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現有文物藏品量為1173件/套,覆蓋陶器、瓷器、骨器、玉器、絲織、書畫等20個種類。其中以白坭銀洲貝丘遺址的青玉玦、青玉斧、三足陶鼎,東漢金本竹絲崗漢墓的陶人物俑燈、陶牛、石黛板等最有地域特色。
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
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於2004年10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廣東首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行業博物館,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16間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群環繞其間,整體環境優美、古樸典雅。館內藏品5000餘件(套),藏品從石灣新石器時代印紋陶片,到漢、唐、宋、元陶器,及明、清、民國時期陶瓷,直至新中國成立至今陶瓷作品,時間跨越5000年,不僅是石灣陶歷史發展的見證,更與華夏文明一脈相承,自成體系。
來源:佛山日報
編輯:鍾俊瑩
【來源:文明佛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