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古稀、耄耋、期頤分別是多少歲,你知道嗎?

2020-12-12 騰訊網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頤的典故介紹:

1、弱冠

男子20歲稱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說文》裡: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

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出處《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2、而立

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30歲。

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3、不惑

指40歲。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1)謂遇事能明辨不疑。

《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唐 韓愈 《伯夷頌》:「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於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2)《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因以「不惑」為四十歲的代稱。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木工蔡榮》:"自幼信神只,每食必分置於地,潛祝土地,自總角至於不惑,未嘗暫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詩:"行年將不惑,學道尚無聞。"

4、知天命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劉氏《正義》說:「知天命者,知己為天所命,非虛生也。蓋夫子當衰周之時,賢聖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學之,知其有得,而自謙言無大過。則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與己之不負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於己,而受之於天,聖人所不敢辭也。」

孔子學《易》,乃知天命。吾人雖聞天命,未必能知,須先信賴聖言,以求知之。

5、花甲

花甲之年:指60歲。

天幹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花甲:我國古代用幹支記時間。所謂幹支,是天幹地支的簡稱。天幹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幹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6、古稀

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明 李贄 《觀音閣》詩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貴,致位宰輔,壽臻古稀。"

《當代》1981年第6期:"他後悔自己的魯莽行動,年屆七旬,古稀高齡了,幹麼還這麼不知輕重。"

7、耄耋[mào dié]

耄,《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

耋,《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

耄耋: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耋指八九十歲。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8、期頤

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

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相關焦點

  • 螞蟻莊園滿100歲被稱為什麼?滿100歲被稱為期頤嗎螞蟻莊園1.7今日...
    螞蟻莊園滿100歲被稱為什麼耄耋還是期頤?為什麼滿100歲的老人叫期頤?中國每一個特殊的詞語背後都有典故,知道了背後的故事我們就記住的更牢固一些。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今天的答案以及相關的年齡稱呼小知識。
  • 年歲別稱,你知道多少?
    髦: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年老。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髦耋之年指八九十歲,形容年紀十分大的時候。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髦耋之年」是一個代稱年齡的成語,在我們讀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代稱年齡的詞語或成語,比如,豆蔻、及笄、弱冠、垂髫、黃口、黃髮垂髫等。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年齡別稱的知識。
  • 中國古代的年齡雅稱,看看你處於哪個階段
    先給大家看一幅對聯,看看大家知不知道這對聯說的壽星有多少歲。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花甲(耳順):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一個輪迴,一輪迴就是一個甲子。因為到了六十歲基本上頭髮已經花白了,所以稱花甲。又因為到了六十歲社會地位逐漸下降(兒子開始成為家庭的掌舵人)也就開始不再參與一些重要的事,所以無論做出什麼決定,自己聽聽就好。
  • 「期頤」指老年人多大年齡?上古時期平均壽命30歲左右?
    今天跟大家分享2個漢字「期頤」。這兩個字相對來說比較陌生。今天我們來剖析一下。「期頤」這兩個字是指人的年齡,具體指多大年齡?期頤是指老年人的年齡「期頤」指活到100歲的老年人,不同年齡有不同詞語代替。「期頤」這兩個字一般形容活到100歲的老人。
  • 「總角、束髮、弱冠、耄耋……」不同稱謂和年齡的對應關係(全)
    關於年齡,我們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說法,常用「豆蔻年華」表達女孩的美好,用「耄耋」(mào dié)表達老人的年邁。然而到底這豆蔻、耄耋究竟在哪個年齡,卻不一定明了。今天,我們一併把所有年齡段的稱謂都收藏起來。
  • 耄耋之年是多少歲 耄耋之年什麼意思
    耄耋之年是多少歲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耄」,指的是年紀約八十至九十歲;而「耋」,指年紀為七十歲。耄耋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年紀很大的人。  這個詞主要出自《漢·曹操·對酒歌》,原文為「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耄耋之年」是古代年齡稱謂中的一種,古時對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  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 古代的總角指的是哪個年齡段 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
    你知道「總角」是幾歲嗎我們都知道,對於古人的年齡,不像現代人習慣用數字來表示,比如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選擇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從嬰孩呱呱墜地到百歲老者,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特定的稱謂,而且男女也是有區別的。那麼,你知道古代每個年齡段的稱謂都叫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吧!幼年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 總角是幾歲?這些常識,你需要知道:關於年齡稱謂的常識
    孩提是指兩三歲的孩子。垂髫是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孩子。總角是指八九歲到十三四歲。豆蔻是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及笄是女子十五歲。弱冠是男子二十歲。而立是指三十歲。不惑是指四十歲。知天命是指五十歲。耳順是指六十歲。古稀是指七十歲。
  •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時間:2020-11-30 12:22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我國古代對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60歲是花甲,70古稀,
  • 用最美的書法寫出你的年齡,快來對號入座吧!
    指40歲。《淮南子·原道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才知道以前四十九年的錯誤。古代以幹支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周而復始,後稱年滿六十為「花甲」。 耆
  • 公務員考試常識題:成語《杖朝之年》指多少歲?
    杖朝之年是指多少歲?A:70歲B:80歲C:90歲D:100歲我們來逐個分析一下A選項:70歲,男子70歲一般用古稀之年來表示,該成語是出自詩聖杜甫的《曲江二首它的意思就是說: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行,典當春衣,換了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如果能活到70歲,古來也是非常少的。B選項:80歲,一般用朝杖之年來表示,朝杖之年的意思是指年過80,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出自《禮記.公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 古人關於不同年齡的別稱可真多,10至20歲間的叫法還有這差別
    據《禮》的記載,「人生十年曰幼學」,也就是說10歲被稱為「幼學」,這跟古人認為十歲可以上學有關係,畢竟古人接受教育的時間還是比較晚的,跟現代難以比較。當女子達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則被稱為「豆蔻年華」,豆蔻屬於南方很漂亮的花,在詩人的作品中多是用以喻指少女,後來才習慣將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 古代滿100歲被稱為 古代滿100歲稱為什麼螞蟻莊園[多圖]
    古代滿100歲被稱為耄耋還是期頤?古代年紀的叫法非常多,哪麼一個人滿了100歲我們除了叫百歲老人之外還有什麼稱呼呢?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讓你輕鬆學會更多對年紀的稱呼。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耄耋期頤正確答案:期頤答案解析: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
  •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 農村老人常調侃,「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
    導語:農村老人常調侃,「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真的假的?這句話雖然不中聽,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站在客觀立場上來看待這個問題,僅以生命的長度來衡量一個人的福氣,好似也並不對。所以你看,才會有人說「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樣的論調。這裡面關鍵因素在於,老人歲數大了以後,身體機能肯定是每況愈下,體能肯定會逐漸失去高質量的生活能力。好比說一位身體健康八十歲的老人,和一位身體健康的百歲老人,他/她們的身體狀況,肯定有很大區別。用老話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耄耋、百歲期頤之年。」
  • 古代的年齡稱呼你知道嗎?0到140歲都有,看看你是什麼階段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古人對於年齡的一種看法,因為古人的壽命普遍不長,能活到七十的已經很稀有了,所以古稀就成了古人對於七十歲的一種稱呼。其實在古代,人們對於年齡一般不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而是會用不同的別稱來指代不同的年齡階段,從一個人出生到最終離世,其年齡跨度最高可到140歲,因為能活到140歲的人是非常少的,別說以前了,就連現在也是一樣。下面咱們就來具體看一看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稱呼,看看你是屬於哪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