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調侃,「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

2020-12-22 三農的高度

導語:農村老人常調侃,「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真的假的?

這句話雖然不中聽,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站在客觀立場上來看待這個問題,僅以生命的長度來衡量一個人的福氣,好似也並不對。老人是否有福氣,有多種因素決定,比如身體健康、家庭關係和諧、子女孝敬、心情順暢等等綜合性生活質量來決定,並不是說以人生的長度來計算一個老人是否有福。所以你看,才會有人說「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樣的論調。

這裡面關鍵因素在於,老人歲數大了以後,身體機能肯定是每況愈下,體能肯定會逐漸失去高質量的生活能力。好比說一位身體健康八十歲的老人,和一位身體健康的百歲老人,他/她們的身體狀況,肯定有很大區別。用老話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耄耋、百歲期頤之年。」現在我國人均壽命比以前不斷在提高,活到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常見,百歲老人自古有之。這些老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人們根據生活經驗,被古人賦予這種不同說辭。

比如根據百歲期頤之年的說法,在本《禮記·曲禮上》說:「百年曰期、頤。」 鄭玄 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有老話說「老小孩」,人越老,越像小孩一樣需要依靠別人才能更好的生活。

按照常人對生命長度與幸福指數的對比來看,生命跨越時間越久,幸福感會越來越低。好比人生在初生嬰兒時間段,被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而逐漸進入老年以後,所得到親人們的照顧,事實上無法與小孩相提並論;又比如懵懂少年、激情澎湃的青年、中年,人生的這期間精力旺盛充沛,自身少依靠別人、甚至是幫助別人,自己也能很好的生活,那麼在個人生活質量上,肯定比年老色衰的老人肯定更高。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綜合質量越高,人的幸福感也就越強,反之亦然。

實則我們大家知道,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隨著時間拉遠,生命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精彩與失意。活好每一天,敬畏生命,無論我們處於生命的那一個時段,生命的幸福感屬於自己,好似與外人無關。總之,生下來,活下去,即便是老人,能夠豁達開朗,笑對人生,悠然自得,能把苦楚的生活,活出詩意,那也叫福。老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所以你看,長壽本身就是福,笑對人生吧!

相關焦點

  •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
    「健康的老人活得長久,是家人的福氣,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活得長久,真的對家人是很大壓力,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莫要說這些話,能說出:「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種人難道就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你老了,別人覺得你活得太久,你是什麼想法?
  • 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長大成精」是什麼意思?
    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不僅會看家護院,陪伴你,等成精了,狗狗還會欺騙你,逗你玩吶。一般狗狗養一年,按人類的年齡算就有18歲,算成年了。然後之後就是一年等於4年,4年的增長。這也是人類能活個百來歲的話,狗狗最多也就活個20年左右的原因。
  • 多數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錢,怎樣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你怎麼看?
    所以,未來農村養老是一個大問題,非常的關鍵。因為農村的老人他們沒有退休金,晚年生活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收入,晚年的生活保障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真的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當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但現實生活中這一點可能很多人做不到。為什麼呢?
  • 為何農村老人常說刺蝟不能殺?網友們警醒:殺了後果很嚴重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刺蝟在一些偏遠山區橫行,卻沒有人捕殺。也有人提出要殺一些,但被農村的老人制止了。為什麼農村的老人常說刺蝟殺不死?網友提醒:殺人後果很嚴重。到底是怎麼回事?會發生什麼?讓小編給你解釋一下,刺蝟本來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可愛的小動物,但現在卻成了中國農村糟蹋農田的罪魁禍首。
  • 農村人未必俗,城市人未必雅
    但就是有一小部分人,他們總是帶著偏見,在他們的眼裡,與城市人比起來,農村人就是要俗氣一些,就是要活得粗陋一些,說白了,就是有一部分人,他們自己也不怎麼樣,他們什麼都不了解,但就是看不起農村的人。無疑,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最起碼是不準確的,地域的差別確實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人與人的差距,但任何人本質上都是相同的,農村的人,未必就是俗氣的,粗陋的,而城市的人,也不一定就高貴,就雅致。
  • 「活得太久讓他們害怕」,紐約時報記者尋訪6位老人,見證蒼老背後的...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約翰·利蘭從2015年起,便開始操作一個題為「年過85歲」的系列報導,在他追蹤採訪的六位紐約老人中,所有人似乎都失去了點什麼:視力、聽力、配偶、子女、同伴、記憶……然而每當問到老人死亡是否令他們害怕,幾乎所有人都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讓他們害怕,而死亡可以解決活得太久的問題。
  • 農村人常說「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有沒有道理?
    農村人平時農閒時候比較多,每到這個時候村裡的老老少少都喜歡坐在村頭一起聊天。以前小時候農村夏天的傍晚也是非常熱鬧的,農村人都喜歡早早吃完晚飯,然後搬出涼床坐上面納涼聊天,邊搖著蒲扇邊拉家常。農村老人們都喜歡逗小孩子玩,小時候經常被村裡的老人們看手相,最常看的就是手裡的指紋,農村老話叫「鬥」或者「螺」,就是手指上一圈一圈的指紋。農村老人們最喜歡一邊幫小孩子們看指紋一邊念叨:「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每個人生來手上的紋路就千差萬別,因此指紋也都是不一樣的。現代偵查技術就是利用每個人獨有的指紋來鎖定偵查對象的,可見每個人手上的指紋都是不同的。
  • 農村俗語:「子女不孝,沒有福報;老人無德,一家遭殃」,何意?
    那麼作為父母、長輩、老人,又該如何對待子女? 事實上,俗語「子女不孝,沒有福報」,還有上半句,即是「老人無德,一家遭殃」,是做長輩的忠告。 所以,老人德行很重要。 古羅馬戲劇家西塞羅曾說:「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老人,在生活中沉浮的時間很長,見過許多是是非非,擁有更多的經驗。經驗即是智慧,老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玉有瑕,再怎麼雕琢也難成美玉。
  • 農村老人說,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蛇怕鵝,有什麼科學依據
    農村老人說,有鵝的地方就不會有蛇,蛇怕鵝,有什麼科學依據現在農村地區,居住的人平時基本上都是老人,還有小孩,年輕人基本上都到外面去打工賺錢了。在十幾年前農村有很多人基本上都有捕蛇的本領,附近所有山上的蛇基本上都被他們捕光了,因此那段時間農村蛇的數量非常的少,很難見到,更不要說蛇跑到家裡去。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老人70歲開始畫畫,原生態作品紅遍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
    她70歲開始畫畫,畫作驚豔了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 百家故事農村老人70歲開始畫畫,原生態作品紅遍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老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谷奶奶」,她與梵谷並沒有親戚關係,也不是像梵谷一樣頗具天賦和成就的畫家
  • 農村老人常說「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國農村勞動人民的經過了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節氣時候的變化總結出了不少經驗。而「早晨落雨晚擔柴」的意思就是在午雨水節氣這一天,如果早上落雨,那麼不久就會放晴,這一天村民們可以外出上山幹活,去背柴火,可以勞作到天黑。
  •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說的話,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他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具有一定的勸誡和指導意義的話,就像這句話,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呢?農村還有一句話,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潑出去的水,想要收回來非常的困難,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姑娘嫁出去以後,不要一天返回娘家,特別是嫁出去的姑娘,家庭很困難的時候,更不要回娘家。
  • 農村老人常說「好男生前無好運,好女生後沒有福」,這話啥意思呢
    中國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雖說以前的歷史也是成為了過去,但是歷史帶來的很多的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就比如以前的孫子兵法就是我們經常受用的一本書,其次還有很多的禮儀,文化等,這些也是經過歷史的洗禮後,呈現給我們的一份禮物,就像咱們農村裡的一些俗語,別看這些俗語是發源於農村
  • 農村老人常說「五十望人三不親」啥意思?「三不親」指什麼
    農村老人常講,人到五十歲了,社會經歷有了,閱人無數了,也是該望人的時候了。俗話說「五十望人三不親」,這句話啥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幾天休假在農村,閒暇時在村子裡到處亂逛,在村口看到幾個老人坐在一起聊天,他們老了,幹不動活了,每天只能在村子裡走動走動,來到村口大樹下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和事,幾個老人坐在一起話匣子也打開了。
  • 農村野兔少見了,家兔放生野外,能變野兔?農村老人:想多了
    曾幾何時,農村野兔是很常見的,隨便田間一轉,乃至村莊裡面,都會見有它們飛快的身影,一身黃土色,短短的尾巴、長長的耳朵,尤其秋冬農閒時節,常有好兔之人四處尋之。但隨著時代更迭,農村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因作物秸稈等藏身地的缺失,又加之有人好食,農村野兔變得很少見了。
  • 2021無春牛年,農村老人常說:「無春牛年,三注意」指的是啥
    農村老人常說:「無春牛年,三注意」,這三注意具體指得是什麼? 農村老人常說「無春年,不懷春」。寓意就是在無春年裡面婦女不容易懷春,這其實並沒有多大科學依據。只不過人們一直以來對於沒有立春的年份比較不看好。因此立春是春天播種的季節,是春天的萬物甦醒,是生命力的象徵。而農村老人常告訴我們「無春牛年,三注意」,這具體指的是什麼?
  •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做為一個70後,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很長時間,驢、牛、馬、騾子這些牲口我都接觸過,而且這些肉都吃過。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並且有股草腥味,這個肉有些發酸,老人不讓多吃,因為怕消化不了。以前我家的旁邊就有一個宰馬場,這裡每天都會宰殺一些老弱病殘的馬,大部分都被幹滷肉的收購去。這些馬肉經過燻醬以後,基本都是以醬牛肉的面目出現,不過做好了一般人真吃不出來。
  • 寒冬來了,為什麼農村老人說:冬季不能撿「兔子」!
    東北有一位女同志,在室外涼了一件衣服,等往屋裡收時,衣服上凍成了一隻兔子模樣,以至有人調侃:「千萬不要在東北的室外晾衣服,不說衣服我尋思拎了個兔子回來呢」。是啊,天冷以後,不管幹什麼,人都會感到那麼不舒適,好在那不是一隻真兔子。但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冬日嚴寒,難受不只是我們人類,而像那野外之物諸如野兔等也是難以煎熬的。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人窮斷六親」,什麼意思?
    農村那優美的風景,淳樸的民風無不讓人懷念,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流傳在農村的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關於自然類,社會類,農事類,氣象類,人情類等等,內容豐富且通俗易懂,折射出了農村多姿多彩的文化,也影響著每一個農村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以下幾句農村老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