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聽過一個故事。
看似很平常的愛情故事,結局卻很顛覆。
說的是太平天國的時候,有個住在船上的少年,四處漂泊,四海為家。
有一次,他的航行,到了江蘇。
這是一個水道兩側,粉牆黛瓦,炊煙嫋嫋,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與世無爭,戰火還未波及。
這一天,男子照例,走出他的船,在船的對面,是一座繡樓。正好有一繡娘,推開窗倒水。
兩人的目光,相遇了。
不過是驚鴻一瞥,男人的身影,卻深深地融進女子的眼中。
就如天地初開一般,有一股神奇的電流,穿過兩人。繡娘手一抖,盆差點掉了,還好定力足夠,穩住了,不至於太丟人。
天上的月老,暗中牽了一根紅線,配對成功。
按照我們都喜歡「happy ending」的心理,這個故事,該是一個大團圓結局。在那戰亂紛飛的時代,兩人攜手共度艱難時代。
然而,你們猜錯了,就像我一樣。
這其實,是一個悲哀的故事結局。
後來,繡娘死於戰亂。
兩個人的故事,有一個特別美好的開頭,卻因為沒有鼓起勇氣,兩人都沒能說出心意,最後這份天地初開的情,也換了個湮沒的結局。
這個故事,和我們喝白茶,也特別像。
開頭,總是特別美好,但結果是——喝了半年白茶,你還在新人階段!
這個結果,是不是很難接受?
《2》
你還別說,這種新人的表現,還具有普遍性。
先系統羅列出新人的表現,這時候,倒是可以對號入座看看,看看自己是否還在新人階段。
溫故知新,回憶看看,自己在新人時期,是否也有這些想法?別羞於承認,誰還不是從新人階段過渡來的?
準備好了嗎?
開始羅列新人30個典型表現。
1.白茶,一定是白色的。
2.唉,壽眉的葉子,這麼大,也能叫做茶嗎?
3.貢眉和壽眉,是同一種茶嗎
4.白茶,曬曬就能喝
5.純日曬白茶,它是概念炒作,太陽怎麼可能曬24個小時
6.白茶不揉不捻不炒,所以它怎麼樣都不會泡的苦澀
7.白茶,都是香香甜甜的,所以它好喝
8.白毫銀針,不管新茶還是老茶,都可以煮著喝。因為貴啊!
9.煮老白茶,各種東西加一起,冰糖、雪梨、陳皮、紅棗、稻草,能加的都加
10.煮老白茶,一定要煮長一點,慢慢熬才能熬出精華
11.泡白茶,不都是要低溫嗎?因為白茶嫩啊
12.煮老白茶,要煮出醬油色才是好茶,顏色淡的都不叫做好白茶
13.泡白茶,一定要悶泡,不然沒味道
14.是白茶,都煮著喝
15.買白茶,專挑貴的,貴的就是一定是最好的
16.白茶,只有老白茶才好喝
17.老白茶,越老才越好
18.白茶保存在冰箱裡
19.每天開箱三五次,就想看看我的白茶有沒有存好
20.每年三月就買當年的新白茶
21.壽眉是白茶中最劣質的
22.白茶這麼會這麼綠
23.白茶和其他茶保存在一起
24.白茶存紫砂罐
25.白茶保存,只用塑膠袋存
26.白毫銀針一定不能用高溫衝泡,會燙熟
27.我買的是太姥山高山白茶啊。一看產地太姥山麓……
28.白露茶不能喝,因為採白露茶的時候,天氣太冷了,它的茶性是寒涼的……
29.這是高山白茶,XXX地產的,它的海拔,比太姥山還要高呢
30.白毫銀針,味道很清淡
未完待續……
《3》
以上,羅列出的30個新人典型表現,還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不少茶友,在入門的時候,會有各類奇思妙想。
這30條,您中了哪一條。
有些,其實是新人的典型,這麼多年以來,就沒有中斷過。
比如說,第30個,白毫銀針,味道很清淡。
說白毫銀針味道淡,並未一個兩個人。基本新人都有這種誤區,特別是從其他茶類當中,轉喝白茶的朋友,這種關於喝白茶的誤區,會更加明顯。
像是喝過普洱茶、武夷巖茶的茶友,以「重口味」自居,第一次遇上白毫銀針的時候,十之八九都會說白毫銀針味道好淡啊,沒有味道啊,是不是茶葉不好?
當然不是。
白毫銀針味道一點都不淡,它可是「鮮香醇爽」的典型代表呢,茶湯裡頭的風味,那是擋也擋不住。
茶湯柔和當中,又帶著勁道,認真喝一口,你會覺得茶湯裡帶著的綿勁,十分有識別性,這是白毫銀針在春季低溫中,為了發芽,所卯足的力氣。
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冒出的芽頭,精華物質都濃縮在這兒了。
之所以覺得白毫銀針味道淡,不排除兩種情況。
第一:白毫銀針品質太差,本身就沒有什麼營養物質,喝起來當然覺得清淡,寡淡,毫無味道。
第二:您還處於新人階段,尚未領會到白毫銀針的精髓。
簡而言之,真正品質好的白毫銀針,味道絕對不會是清淡的。
還有的新人朋友,特別新的那一類,甚至對白茶是什麼茶,是一臉懵。有的看到了鏡頭前的春白茶,還會發出疑惑:「咦,這個是什麼茶,怎麼這麼綠?」
呃……綠,這是春白茶啊,頂級春白茶才會有的綠色。
所以,現在連綠色,都備受質疑嗎?
還是那句話,這是頂級春白茶,它才會有的顏色。春白茶,它生活的環境,溫度不高,光線不猛烈,茶葉中的葉綠素沒有提前、快速、大量分解,就被比較大量地保留下來。而這些葉綠素,在白茶萎凋的時候,配合上及時攤晾、薄攤,也不會被大量、提前分解,所以這些綠色,就被留下來了。
若是工藝不好,比如渥堆了。那這些葉綠素,就會大量被提前分解,這些茶紅素,茶黃素等物質,比例就會增高。春白茶,看起來就比較紅、黃,顏色深,看著就不是這些綠。
故而,春白茶綠,這是原料、工藝等比較完整保留的白茶,它才有的。
要是非頂級的,它的顏色看起來未必有這麼鮮活。
《4》
還有煮白茶,也是新茶友入門必備。
在新人階段,最經常提的問題,就是:「白茶,都能煮嗎?」
後來,通過學習,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適合煮著喝。
白茶要能煮,離不開先決條件:年份。
換個說法,白茶要能煮,少不了保存一段時間。這個保存的時間,可以是一年、兩年,也可以是三年、五年。總之,就是要存一段時間再煮。
存,會讓白茶發生一系列有趣的變化。
這種變化,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減少,白茶煮著喝,味道就不會那麼苦、澀,喝起來味道會更為順滑、香甜,整體喝茶口感,更有意思,不再變得單調,甚至會提高愉悅感。
如果沒有陳放,從新茶買了,就直接用煮茶壺煮了,自然會讓茶湯變得苦、澀,味道太濃,那味道,簡直不是味蕾願意接受的。
除了關注什麼白茶能煮,新人還容易踩雷。
那就是煮白茶的時候,什麼東西都往裡面加。
最典型的,就是往白茶裡面加陳皮、加紅棗。
加陳皮?
忽然發現陳皮這種東西,是真的不錯啊。煮普洱茶,加陳皮。煮紅茶,加陳皮。感覺,這陳皮,是百搭啊!
但是,真正煮茶的精髓,不在於加陳皮。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是清飲,就是不添加任何東西,喝的是白茶的原汁原味。如果加了陳皮,屬於陳皮的辛味,它的氣味,會影響茶湯口感,反倒失去了白茶的精髓,讓白茶的口感,變得不再純粹。
再說加紅棗。
這完全就是老白茶棗香沒有,紅棗來湊。試圖通過添加紅棗,讓老白茶喝起來,有一股紅棗的香氣。
捨本逐末的做法。
老白茶裡加了紅棗,這哪裡是茶自帶的棗香,完全就是天外來物啊!
而且,我們要明確喝茶的目的,是為了保健,為了健康,甚至是為了降三高。如果加了紅棗,這對降三高毫無幫助。甚至,紅棗的含糖量比較高,還要多多注意,攝入紅棗之後,會不會對血糖有影響。
並且,我們嘗試過煮老白茶加紅棗。
煮出來的茶湯,嗯,有紅棗的味道,湯水裡,也多了紅棗的甜味。但是,紅棗甜味小時候,留在嘴巴裡的那種酸酸的感覺,也足夠深刻。
喝完用紅棗煮的老白茶之後,覺得整個口腔一點兒也不清爽,沉悶,還有點兒難受。
整體喝茶體驗,並不好。
喝老白茶,最好的方式,是清飲,不加任何東西。正如海鮮的最佳烹飪方式,是水焯,而不是加辣椒、花椒、蒜頭、八角拿來爆炒。
《5》
當然,新茶友入門,還會在存茶上,栽跟頭。
比如,存白茶的時候,全然忽視三層包裝法。
簡單回顧,三層包裝法,指的是用鋁袋、塑膠袋、五層瓦楞紙箱組合保存的方法,是目前最適合白茶,且行之有效的存茶方式。
就遇到不少的朋友,存白茶的時候,講的是一個天性自然,放蕩不羈,讓白茶和自然來了一個親密接觸。
把存白茶的那些裝備,通通去掉。
什麼鋁袋,不要。
什麼塑膠袋,不要。
紙箱?也不需要。
指留下一餅茶,包著一層白棉紙,就放在柜子裡。
我知道,這是茶友們存普洱茶,存慣了,習慣性地讓白茶,也像普洱茶一樣,和空氣自由接觸,讓白茶也來一次自由呼吸。
然而,後果昭然若揭。
就是這白茶,它最後,會變質。
這是沒有交過學費啊!才敢把白茶直接存在空氣中。
真正的做法,應該是把白茶藏著掖著,遠離空氣,遠離光線,遠離會讓白茶變質的一起因素。
任何的水汽、異味、強氧等,都不要靠近白茶。
唯有這樣,茶葉才可以長久保存,才會朝著我們預期的效果,大步邁進。
否則,茶就會跟你說再見了。
人間不值得,存茶太隨便,可不行。
《6》
其實,每個人喝白茶,都是從一無所知到精通,這是自然規律,誰都逃不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喝白茶,有迷惑,沒關係,解決它。
等到一個個問題得到答疑解惑,您自然能拜託新人的身份,成為資深茶客。
每一個喝茶大咖,誰曾經不是茶小白?
哦,對了,疑惑要得以解答,可別忘記一個重點: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學習對的方法。否則,學了錯誤的方法,一切也將成為海市蜃樓,看似華美,實則是鏡花水月,轉瞬即逝。
希望每一個閱讀本文的朋友,都能成為喝茶大師!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