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本漫畫的興起,不但令赤本書商們免於破產,還使上下遊都賺得盆滿缽滿。大批出版社奮身而入,展開搶金大戰。主力軍有葵出版社、曙出版、曉星書房、金龍出版、宏文堂、壽書房、三共圖書、三洋社、泰光堂、兔月書房、東考社、巴出版、中村書店、文洋社、綠書房、若木書房等等,截至1969年底貸本漫畫衰亡時,共出版了千餘部作品,洋洋大觀,隆盛一時。
和赤本漫畫一樣,貸本漫畫也是漫畫人才的培育基地,此載體上湧現出了一批漫畫大師和高水準的傑作。橫山光輝的處女作《無音之劍》(音無しの剣)、千葉徹彌的處女作《復仇的駝背男》(復讐のせむし男)都在貸本上發表;恐怖漫畫創始人楳圖一雄曾在貸本漫畫雜誌《虹》上連載《人形少女》;小島剛夕則憑藉貸本作品《戀之新選組》開拓了少女漫畫的新類型——少女時代劇。另外,還有渡邊雅子、牧美也子等馳騁在女性漫畫領域。貸本後期,本宮宏志、池上遼一也相繼出道。十幾年間,大概有兩百多位漫畫家在貸本戰場上大顯身手,好一派百花齊放的絢麗景致。
無音之劍
復仇的駝背男
可惜,花盛難耐霜欺。1969年,隨著以日本漫畫界最強雜誌《周刊少年Jump》為首的漫畫周刊完成對市場的全制霸,貸本漫畫走向了衰亡。但這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貸本漫畫的衰敗,是十幾年來內因外因共同積累的結果。大體有如下幾點:
首先,早在1950年,厚生省在中央兒童福利審議會即設立特別委員會,討論對低俗漫畫的清除對策。人類社會的每個時期,道德觀念和價值尺度都會發生變化,現在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內容,在過往就可能是十惡不赦。1950年代恰好是人類歷史上兒童佔人口比例最高的一個階段,兒童健康與心理教育成為全世界都高度重視的問題。1955年的赤本時代,一場聲勢浩大的「惡書追放運動」(壞書驅逐)席捲了整個少兒圖書界,漫畫是主要的針對對象。雖然赤本漫畫還相對純潔,但怪力亂神、打打殺殺仍在受譴責之列。父母將孩子成績下降、偷盜違法、逃學叛逆等都歸咎於漫畫。「家長教育者聯合會」組織了一次焚書行動,將大量屬於「有害圖書」的漫畫在校園裡集中收繳、焚燒,甚至連手塚治虫的書都不能倖免——《手槍天使》因男女主人公接吻而被視作「不道德」;《複眼魔人》因恐怖描繪而被批判為低俗。大規模的漫畫聲討運動蔓延到了全日本。
至60年代,由於大多數出版貸本的小出版社,並不顧忌漫畫內容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造成市場狀況更為混亂。魚龍混雜、質量優劣參半,諸如官能漫畫、黑幫漫畫等「三俗」作品充斥坊間,孩子們在貸本屋輕易就能借閱到。而《忍者武藝帳》《血不倒翁劍法》中動輒人頭落地、血濺三尺、屍橫遍地,殘忍血腥的畫面比比皆是。更有向少兒美化戰爭的作品,比如小松崎茂的《旭日沉落》,描繪日軍在塞班島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故事。這引起了家長和老師們的極度擔憂,他們聯合起來,猛烈抨擊壞漫畫導致青少年言行不良、敗壞社會風氣,而後擼起袖管,衝進貸本屋捉拿逃學看漫畫的學生們。有了「保護少兒身心」這面正義凜然的大旗,貸本漫畫百口莫辯,只能任人口誅筆伐。
惡書追放運動
「惡書追放運動」中手塚漫畫受到攻擊
其次,60年代日本已初現經濟強國的勢頭,父母收入的增加,讓孩子們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錢,看上喜歡的漫畫,直接到「漫畫專門店」買就是,不必再去租閱那些被翻得破破爛爛、說不定還帶有病菌的貸本了。貸本漫畫本是廉價的漫畫供給形態,是為了應對困窘的消費模式而生的,一旦消費者手頭寬裕,便會將其捨棄。
第三,經過佔領當局淨化和改造過的大型出版社,以「健全漫畫」為目標,從50年代起陸續創辦了漫畫雜誌,以低價格、大容量拓展市場,性價比高於貸本漫畫。此外,政府加大了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各地圖書館的藏書一年比一年充實。圖書館實際上就是免費的「貸本屋」,可供借閱的書籍與貸本屋較多重疊,讀者自然選擇不要錢的圖書館。
日本研究貸本漫畫的著作
經過上述五勞七傷的折騰,貸本漫畫每況愈下。1969年底,走到絕境的貸本漫畫基本消亡。一部分貸本出版社轉去經營漫畫雜誌,比如青林堂;一部分則乾脆結業。漫畫作者們開始轉移陣地,漫畫雜誌成為主攻目標,並即將在日本漫畫業擔負起掣旗領軍的重任。
貸本漫畫及劇畫雜誌
(按:第六期《劇畫》不知道為什麼無法過審,其實根本沒有禁忌內容,只好跳空先發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