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孩子這件事上,大多數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大家都害怕傷害孩子,所以在管理孩子過程中,很少真正對孩子動手。看到家長這麼好,有些孩子懂得感恩,知道用什麼去回報家長。有些孩子就比較複雜了,這些孩子看到家長對自己好,知道家長不會隨意傷害自己,這些孩子就做出一些事情,讓父母生氣。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調皮的,不過這些孩子調皮的方式有些不同,有些孩子在調皮過程中只是稍微鬧騰一些,有些孩子調皮是真的壞。不管哪種不同,都讓家長生氣,畢竟孩子是真的調皮,否則家長又怎麼會動手呢?但這還不是最讓家長頭疼的,最讓家長頭疼的還是孩子不用勇敢,遇到什麼事情總是退退縮縮,不去面對。
小飛就是這樣一位小男孩,雖然是位小男孩,但這位男孩並沒有什麼勇氣,遇到什麼事情總喜歡站在一旁,並不喜歡勇敢面對。剛開始家人並沒有把孩子這種現象放在心上,大家都感覺孩子太小了,長大後就可以了。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發現這種問題越來越嚴重,無論出現什麼問題,孩子總是不願意面對。
有一次,一位同學把小飛的筆記本弄壞了,小飛不僅沒有找這位同學,問問是怎麼回事,還把自己筆記本送給這位同學了。家長得知這件事情後,很是不理解,就問兒子為什麼把筆記本送給這個同學。小飛告訴父母,說這位同學性格不是很好,經常和小朋友吵架,自己害怕被這位同學報復,這邊趕緊把筆記本給他。聽到孩子這樣說,家長以為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就想去學校給孩子要個說法,沒想到孩子根本沒有被同學欺負,筆記本是孩子自己送給同學的。看到孩子這麼軟弱,做家長的特別生氣,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勇敢一些,可現在沒有發生什麼事,這是同學不小心把他筆記本弄壞了,孩子還不敢問,甚至還把筆記本送人。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感覺無能為力,感覺是自己教育出現問題了,否則孩子怎麼會這麼無能呢?其實孩子根本不是無能,而是真的有一種恐懼心理,因為有些孩子在學校性格不是很好,所以大家害怕這類孩子,總感覺這類孩子會報復。雖然這些孩子沒有報復的想法,但這些比較懦弱的孩子,總感覺自己遭到別人報復。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呢?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心理,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比較膽小,很少主動面對事情,大多數時候都是父母幫忙解決的。雖然父母可以幫孩子解決很多問題,但家長沒有想到,這種幫忙儘量讓孩子變成這樣。其實這些父母並沒有什麼壞心思,只是想幫孩子,沒想到讓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這些孩子遇到什麼事情總想讓父母去做。
不過家長不可能一直陪著這些孩子,比如孩子在學校時,這些事情就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了。可這些孩子始終學不會勇敢,這樣就導致孩子遇到事情時想退縮。這時孩子感覺退縮不會讓自己受傷,也不會讓自己受委屈,所以退縮才是最好的。於是很多孩子遇到事情就退退縮縮,根本不願意去面對,或者不敢去面對。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如何幫孩子解決呢?
一、鼓勵孩子。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不夠勇敢,或者不敢面對一些事情,就會對孩子動手或者直接訓斥孩子,就要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然後可以勇敢一些。不過家長這種做法不應該,因為孩子本身就是害怕的,所以家長為什麼再加重孩子這種情緒呢?這對孩子不僅沒有什麼好處,還會影響孩子心理,造成孩子心裡產生負擔。
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勇敢的去完成這件事,因為有些時候孩子缺少的正是家長的鼓勵,當父母這樣在背後鼓勵孩子時,孩子就有可能勇敢的完成這件事,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輕易打罵。在鼓勵過程中,家長語言一定要溫和,這樣才能讓孩子產生激勵的心理,並且感覺父母在背後支持自己,然後勇敢的去面對一件事。
二、和孩子追尋事件原因。
家長看到孩子退縮時,一定要問清楚這件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別人造成的,只是家長沒有仔細問這件事情,這才會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是孩子的錯。家長真的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不僅誤會,孩子還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家長應該主動和孩子追尋這件事情,一起搞明白這件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許產生一些抗拒,因為孩子本身就不面對這件事,所以和父母一起查詢原因時,孩子會有一些反抗心理,或者不願意。不過家長一定不能放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仔細分析,知道這件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只要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不會為這件事情產生誤會,並且可以讓孩子學會怎樣解決,這才是家長最根本的目的。
小總結:
孩子遇到事情後不可能無緣無故退縮,也不可能無緣無故不夠勇敢,有些是家長教育方式造成的,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從來沒有想過培養孩子這方面,這就造成孩子性格出現一些缺陷。有些是因為家長不夠了解孩子,沒有和孩子一起解決這件事,當時只顧著打罵孩子了,所以才造成孩子越來越懦弱,不敢面對事情。其實家長不要對孩子動手,因為動手起不到任何作用,還會讓孩子變得反感,所以家長應該主動和孩子面對,或者是主動幫孩子解決,然後讓孩子認清這件事情的本質,這樣孩子才能變得越來越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