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自然條件惡劣,為啥古代中國想方設法徵服,不選東南亞呢

2020-12-19 谷大粒

導語:

西域三十六國,事實上漢代時期,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範圍遠超36國,一度達到五十餘國,可以說這一地區紛爭不斷,卻又無時不刻不在牽動著中原王朝的心。

早在先秦時期,西域各國便與我們進行了商貿活動,行至秦始皇時期,更是產生了徵服的欲望,往後這片地區無不成為有為君王成就「武功」的重要一環。

想到這兒,突然有了疑惑,黃沙漫天、大小綠洲的西域為啥這麼受老祖宗關注,而東南亞氣候溼潤反而少有問津呢?佔城稻曾經由於高產耐旱而迅速在宋朝普及,可想而知農業國家對於東南亞地區優渥自然條件的眼熱,那麼這裡頭是啥子原因呢?

西域的戰略地理

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南北走向的絲綢之路,被漢武帝封為博望侯,這是人所周知的。事實上,彼時楚漢爭霸,匈奴冒頓單于便趁勢而起,白登之圍更是顯露了匈奴南下的野心。

也正是如此,匈奴自始至終都是西漢的隱患,西域更是顯露了戰略地理的重要性,是西北邊防的重要一環,漢武帝希望廢除和親自然少不了對西域的掌控。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活動的表現,更是對於西域的控制力。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西域是一處抵抗異族入侵的絕佳地帶,失了西域掌控的匈奴也失了休養生息、舔舐傷口的機會。

此外,與西域的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極具魅力,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等果蔬、胡琴、龜茲樂曲等文化以及大宛的汗血馬……

正是如此,西域無論是戰略地理還是文化經濟價值都值得中原王朝出手,所謂的千裡荒漠實際上更像是聚寶盆。

東南亞發展遲緩

秦末漢初,河北人趙佗建立了南越國,雖說趙佗原本是秦朝將領,南越國更是涵括了兩廣地區以及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但這並不代表這一地區在統治者眼中地位卓越。

事實上,就地理位置而言,東南亞遠離中原地區,而古代中國又多是以北方為中心,在兩宋以前兩廣地區甚至被稱為蠻夷之地、瘴氣之地,更別說擁有佔城稻的越南。

要知道,古時兩廣地區人煙稀少且多瘴氣,中原人士並不大願意踏足,因此官員的貶謫之地便多在南方,蘇軾更是名副其實的「謫仙人」,「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小國林立,南漢(917-971年)便是嶺南地區的一霸,由於吳權將南漢軍隊擊退,佔據了交州,吳朝才成了安南地方的割據政權。兩宋時期,宋朝有意進犯李朝,但沒有嘗到甜頭之後,也由於熱情不足,便草草封了李英宗為安南國王。

可以看出,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偏僻卻又優勢不顯的東南亞地區一直都名聲不顯,即使有意進犯也是熱情不足,也就談不上徵服一事。

相關焦點

  • 東南亞雙雄,越南和泰國古代為何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在中國以南的中南半島上,越南、緬甸和泰國可以說是三個規模比較大、而且也有一定歷史的民族國家,自然,長期在一片地方肯定也會有爭端,歷史上泰國和緬甸就算「世仇」,打仗幾百年呢,不過,泰國東邊的鄰居越南在歷史上似乎和泰國沒有過太大爭鬥,這是咋回事呢?是越南人愛和平嗎?
  • 中國古代民族西遷史:他們徵服了亞歐大陸,但是自己也被同化
    縱觀中國古代史,發現中國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有一個大的遷徙過程,那就是西遷和南遷。遊牧民族強大了,就會南遷,進入黃河流域,最終融入到漢族之中,如「五胡亂華」、鮮卑漢化等;如果衰落了,勢必受到其他新興民族的擠壓,最終遠走西域、中亞,然後分為兩路,一路走向西亞、一路開進歐俄草原,殺入東歐。蒙古高原上出現了如此多的遊牧民族,他們西遷都到達哪裡了呢?本文來簡單綜述一下。
  • 西域黑蜂的傳奇故事 ——被人類遺忘的中國本土西方蜜蜂|蜂種
    石巍│文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本文已刊於《中國蜂業》2018年第6期
  • 西域離中國核心文明區相去甚遠,為什麼古代中原王朝拼命爭奪?
    儘管伊犁將軍的轄區,在此以前長時期都是中國的領土,但對清朝而言,卻是新闢疆土,因此習慣上被稱為「新疆」。1884年將伊犁將軍轄區改建為新疆省,新疆開始成為正式政區名。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新疆自古就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的一塊戰略要地,歷史上匈奴、西羌、吐蕃、回紇、大食均曾角逐於此,近代的沙俄、英國無不覬覦蠶食。
  • 古代的路上絲綢之路,其實有三條!除了西域,另外兩條你未必知道
    今天當我們重走絲綢之路時,我們看到的是古代留下來的遺蹟,聽到的是駝鈴悠悠,在莽莽平沙中西去東來,奏響一曲曲大漠之歌。那麼,你可曾想過,絲綢之路要西去何方呢?它最初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這西去東來的道路是何時形成的呢?更重要的是,除了我們都知道的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那條絲綢之路,實際上在古代的中西交通中,還有另外兩條「絲綢之路」你可否知道?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另外的兩條絲路。
  • 東南亞10國中,為何卻有三個穆斯林國家?什麼時候形成的?
    【歷史】從古代歷史來看,中華文明影響東方幾千年,尤其是臨近中國的區域,如東亞、東南亞更是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到現在都是如此。現在東南亞的泰國、緬甸、越南、寮國等那古代都是我國千年的藩屬國,因此,主要成為佛教和儒學影響區域。但是在東南亞為何還有三個穆斯林國家呢?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 投筆從戎的班超,在西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故事?
    班超在這個時候出使西域,徵服了西域的大小國家,重建了東漢政府的統治地位,讓西域都護府重新掌握了實權,這對於東漢西北方向的穩定以及經濟發展都大有裨益,那麼班超究竟採取了什麼手段,又展現了怎樣的能力呢?上圖——龜茲古國遺址不過班超這樣的做法,讓疏勒和龜茲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為了維護疏勒的安全,班超一行人便留在了疏勒國。但好景不長,焉耆國襲擊了西域都護府,並將都護陳睦殺死。
  • 波斯滅國前求救中國,中國為啥沒幫忙?看完就知道了!
    伊朗的前身是波斯帝國,在其滅亡前,王子三次求助中國。那麼,波斯王子為啥求助中國呢?有一個原因很多人沒想到!661年,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特使王名遠入西域中亞,成立波斯都督府,治所在今日伊朗的扎博勒,立卑路斯為當地都督,662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此後,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步步緊逼,波斯滅亡。滅亡前,波斯王子三次向唐王朝求救,但是唐王朝都沒有出兵。
  • 印度的「中國村」,生活艱辛條件惡劣,2000多華人畢生願望是回國
    雖然古代的戰亂較為頻繁,但是並不影響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在昌盛的唐宋元時期裡,我國就已經對外文化輸出,大量中國人和傳統技藝流傳海外,而如今全球200多個國家裡,基本上都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各個國家都有「唐人街」的存在。鮮為人知的印度「中國村」當我們在海外旅遊的時候,都會看到許多華人以及一些恰巧來到當地旅遊的中國遊客。
  • 李碩談中國古代戰爭史的寫作
    曾在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工作的他,也長期關注歷史地理與邊疆民族問題研究,近來出版的《俄國徵服中亞戰記》即是這一領域的成果。在此次訪談中,談到了他對中國古代戰爭史的種種看法。您的寫作範圍很廣,出版過孔子的傳記,同時長期關注中國古代戰爭史,最近又出了《俄國徵服中亞戰記》。您本人也一直很關注西域歷史。您的學術興趣是如何形成的?
  • 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近代以前建立的大國,為什麼只有中國無法徵服?
    自此以後,歐洲迅速雄起,憑藉經濟和軍事優勢,對亞、非、美進行了殘酷的殖民徵服與掠奪。 歐洲人為啥要開闢新航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擺脫奧斯曼帝國對貿易的控制。 然而,就這樣一個超級大國最終在歐洲的徵服下解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佔領了君士坦丁堡,肢解了奧斯曼帝國。它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如今的「阿拉伯世界」,另一部分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擊退了西方勢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 琅琊是臨沂 蘭陵是棗莊 古代地名為啥那麼好聽
    古代的地名有多好聽?最近,這個熱門紀錄片《中國》裡的話題登上熱搜。有人感嘆,原來彼時南京叫做「建鄴」;還有網友驕傲地提到「洛陽一直是洛陽」「邯鄲一直是邯鄲」。那麼,古代的那些地名有什麼講究?
  • 西域——三千年風雨河山路
    古代城市名稱,在中國的古代文明中有其命名的規則。舉例來說,在一些城市的名稱中,但凡帶「陽」的城市,一般都在大江大河大山為參照物來命名。瀋陽市在瀋河旁,洛陽市在洛水旁,百度一下,這類城市很多。還有一類就是山旁邊。簡單的「山陽」縣,山南水北謂之陽。所以說,城市名稱體現了古人的大智慧。
  • 爭議千年至今的戰爭:犧牲一個縣,獲得200萬土地,至今屬於中國
    遠徵大宛是漢代一場非常重要的爭霸戰爭,這場戰爭的經過如何呢? 一、高瞻遠矚的策略 最開始的時候,漢武帝其實是想要攻打匈奴。匈奴人一直盤踞在中國的北方邊境,時不時的侵犯漢朝北部的郡縣,搶劫和殺害那裡的老百姓。
  • 為何中國古代盛世屈指可數,盛世出現的條件都有哪些呢?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出現的盛世屈指可數,以「盛世」為名的只有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此外還有一些治世,比如西漢的文景之治、東漢的明章之治、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以及明朝的仁宣之治,但就算把這些盛世治世都加起來,也不過四百餘年,與中國兩千一百年的封建歷史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 西域古城幾十個,為何考古學對樓蘭情有獨鍾?因為它的坐標,寶藏
    因為在這裡的黃沙下,埋葬著無數古代城市的遺蹟,它們被統稱為"西域三十六國"。西域著名的國家如樓蘭、龜茲、烏孫、莎車、精絕等國,都在千多年前繁盛一時,在中外史書上留下身影。但這些國家最後都被埋葬在了黃沙之下,直到近代才被考古學家們再次發掘。
  • 詳解天山南北——西域與大中亞地區
    作為整個西域的地理核心,天山及其所延伸出的諸多支脈,是切割地緣板塊的重要支撐。先把視線放在中國境內,你會很容易看到在北部的蒙古高原及南部的青藏高原配合下,居中的天山山脈在中國西北分割出了兩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
  • 文物與歷史:古代西域生活中的希臘神話元素
    公元前2-1世紀,西域諸國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古希臘特色的文物,體現了那個時代希臘文化在當地具有的強大影響力。即使希臘人的諸多政權遭到了各勢力的徵服,但是希臘的社會、語言和希臘藝術依舊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並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墨山國古墓裡的希臘風格織物
  •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三個王朝
    說到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我們就不得不來說說秦朝、唐朝和漢朝這三個朝代了,首先是秦朝,秦朝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人們對秦朝的第一印象也是強大來形容的,秦朝幾乎完全是憑藉著自己的武力橫掃了六國,將分裂了幾百年的中華大地統一,秦朝的軍隊不僅滅了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