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前建立的大國,為什麼只有中國無法徵服?

2020-12-22 騰訊網

在世界歷史上,新航路的開闢,無疑是一件足夠震撼的大事。自此以後,歐洲迅速雄起,憑藉經濟和軍事優勢,對亞、非、美進行了殘酷的殖民徵服與掠奪。

它們徵服和掠奪的對象不僅包括地區小國和黑人奴隸,還有近代以前盛極一時的大帝國。比如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控制了北非、小亞細亞、巴爾幹、高加索、兩河流域、東非等遼闊的土地,統治著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是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強大國家。

今天的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以及歐洲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烏克蘭南部的克裡米亞、非洲的埃及等都是奧斯曼帝國的地盤。

奧斯曼帝國疆域

奧斯曼帝國不僅強大而且富裕。它控制了歐亞大陸的交通線,壟斷著地中海和西亞地區的大部分貿易。歐洲人為啥要開闢新航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擺脫奧斯曼帝國對貿易的控制。

然而,就這樣一個超級大國最終在歐洲的徵服下解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佔領了君士坦丁堡,肢解了奧斯曼帝國。它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如今的「阿拉伯世界」,另一部分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擊退了西方勢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還有印度的莫臥兒王朝,曾經橫掃印度半島,幾乎將整個印度半島都納入版圖。在英國的船堅炮利下,最終於1857年徹底成為殖民地。

可以說,近代以前建立的大國,唯一沒有被徵服或瓦解的就是中國。包括後來的日本,雖然能夠佔領大半個中國,但始終無法徵服。

印度的泰姬陵就是莫臥兒王朝修建的

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距離歐洲較遠。西方列強從歐洲到中國必須由海路向東。只能走這個海路來,別說剛開始沒有空軍,就算有,你能一直派空軍飛到中國來?就算空軍來了,打起仗來,僅靠空軍是不行的。所以,歐洲必須先向非洲、中東、印度、東南亞,然後才到中國,所達也是中國沿海邊境。

俄國擴張的過程

當然,這裡有個例外,那就是俄國。俄國從陸路來,其路線是翻越烏拉爾山脈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北,再東向達到鄂霍次克海,都在中國北部邊境以外,然後再南下進入貝加爾湖以南及黑龍江,與中國接觸。

這個過程,俄國用了二三百年,向中國東北及蒙古進入也是19世紀後半期的事了。

第二,中國很大,迴旋餘地大,有最好的戰略縱深,一時滅亡不了。二戰時,日本佔領大半個中國,從沿海打到中部,但是西部難以推進,陷入戰爭泥潭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就是這個道理。列強要瓜分中國,但又因各國互相牽制,也不大容易。

甲午戰爭後,日本索要遼東半島,條約都已經籤訂了。但就是因為清朝看到德國、英國、俄國對日本的牽制,遊說三國幹涉還遼,最終沒讓日本得逞。

人民英雄紀念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抵抗。這個抗爭是根植於中國人的骨子裡的。雖然屢屢失敗,但很強烈,而且越來越強烈,任何一個殖民國家,都難於一下子徵服中國。

從古到今,哪怕在華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漢人被殺的幾乎亡族滅種,但是,我們依然站起來了。我們不是沒有被打敗過,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被徵服過。

相關焦點

  • 近代中國被那麼多國家侵略過,為什麼最恨的只有日本?
    由於近代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領先世界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被西方世界所超越,也引來了無數的侵略者。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31年開始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經受了無數苦難。雖然如今的中國已經再次崛起,但我們對往日遭受的苦難扔銘記於心,尤其是數次侵略中國的日本。雖然中國目前的對手是美國,但說起中國人最敵視的國家,毫無疑問還是日本。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放不下對日本的仇恨呢?
  • 近代百年國恥,中國為何都沒有解體呢?
    民族融合 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分裂,中華民族融合是最徹底的。 為什麼說中華民族融合是最徹底的呢? 為什麼說中華民族融合是最徹底的呢?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之間的戰爭不斷,無論誰打敗了誰,誰徵服了誰。少數民族顛覆漢族政權的同時,也被漢族的文明徵服。夏、金、遼、元朝還是清朝都接受了漢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原有遊牧的生活,實行農耕。 這是世界其他文明古國做不到的。
  • 大國興衰:經濟、霸權與國際關係
    文/李伯重導致近代大國興衰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什麼?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以前,雖然西方已經出現一些強國,彼此之間展開競爭,但彼此的國力相差並不懸殊,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的距離就大大拉開了。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大航海時代,導致歐洲商業資本主義的崛起,商業資本主義的崛起為工業革命鋪好了道路,終於在18世紀末揭開工業資本主義時代的序幕。
  • 為什麼說近代中國的衰落與清朝關係很大
    今天看到了知名作者棟哥歷史的篇文章,題為「為何說近代中國的衰落與清朝基本無關?」縱觀全文,還是有幾分道理的,但是「中國衰落和清朝無關」,這個觀點米君不敢苟同。試將本文反駁這樣的觀點。從秦朝到清朝,中國的發展速度太慢了,我贊同這個話我贊同。
  • 尤金·羅根:近代同樣積貧積弱,為何中國走向富強,阿拉伯卻沒有?
    【採訪/ 觀察者網 武守哲】 觀察者網:首先恭喜您的大作《徵服與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The Arabs: A history)有了中文譯本。您把阿拉伯世界近代以來500年的歷史劃分為了四個大的時間段: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歐洲列強殖民時期,冷戰時期和全球化時代。
  • 為什麼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中國近代最奇怪的戰爭之一?
    中越戰爭的原因 中越戰爭是一場發生在中國邊境的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1979年,在國際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國民間一般稱這場戰爭為「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戰爭是中國近代最奇怪的戰爭之一,它持續的時間短,戰爭發生的原因很複雜。
  • 近代中國錯綜複雜的中國國情
    但是,盛極必衰,縱橫世界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在近代遭到了無情地踐踏。鴉片戰爭的開始,也就是1840年,中國黑暗的錯綜複雜的中國國情開始了。鴉片戰爭後,由於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加上晚清政府的無能,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就可以用九個字來形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李公明|一周書記:近代日本「中國觀」背後的……方法與立場
    但是當他說「在現已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經濟大國的中國眼前,我們可謂束手無策。中國這個大國是可以攜手共創亞洲和平的鄰居嗎?」(第3頁)的時候,我似乎感覺到作者內心有一種隱憂:面對中國崛起,日本和中國在未來的全面衝突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所以他才把梳理和反思近代日本的中國觀看作是有迫切性的思想研究工作。
  • 英國人為什麼能殖民印度,卻無法徹底徵服尼泊爾?
    尼泊爾是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一個內陸多山之國,其將近一半的國土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境內海拔超過六千米的山峰有兩百多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處在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公元1769年,尼泊爾的廓爾喀人打敗了當時統治尼泊爾的瑪拉王朝,建立起了廓爾喀人為統治階層的封建王朝,於是周邊鄰國便將尼泊爾改稱為廓爾喀,把尼泊爾人統稱為廓爾喀人。勇猛的廓爾喀人在統一尼泊爾過程中不斷徵戰,到了中國清朝乾隆皇帝時期,尼泊爾的疆域面積不斷向南延伸,一直延伸到印度恆河平原,當時尼泊爾的疆域面積是現在尼泊爾面積的三倍左右。
  •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鬥爭
    古代中國(1840年以前)、近代中國(1840-1949)、現代中國(1949年以來)◎時序與階段(以革命和戰爭劃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國民革命時期
  • 未來世界將有四個超級大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美國也無法相提並論
    經過西方專家多年的研究,未來世界上將會誕生4個超級大國,其中一個將會無比強大,就算是美國相提並論。 我們都知道想要成為超級大國,是需要強大的實力、廣袤的領土、龐大的人口作為基礎的,除此之外還需要擁有強大的軍事,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哪四個國家能夠成為超級大國吧
  • 三點原因,讓日本無法實現大國夢!
    日本當亞洲霸王110年,為什麼只有110年,因為前3000年有中國在輪不到它,現在中國復興了也輪不到它。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日本如此高看,卻對中國如此低看。他們居然沒有發現日本能夠在亞洲稱王稱霸的時候剛好是中國一塌糊塗的時候,他們竟然沒有看出只要中國正常發展日本從來沒有超越過中國。
  • 為何說中國才是當今世界真正的超級大國呢?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幾乎每個國家都希望成為超級大國,因為只有獲得超級大國地位,那麼才能強大無比,整個獲得最大的世界利益,讓國家能夠快速的發展。而從近現代歷史來看,公認的超級大國有西班牙帝國、大英帝國、蘇聯和美國四個國家。
  • 西方預言:未來世界將產生三個超級大國,歐洲地位不保了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開始,西方憑藉新航路的開闢,以及整個工業革命的推進,開始成為世界的主宰,由此開啟了長達幾百年的世界統治。而一戰、二戰後,其實也是預示著西方的衰弱,尤其是歐洲的衰弱,即使到現在,這種趨勢依舊是無法逆轉,而且似乎西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
  • 論近代英國民族國家的成因
    而民族國家有民族和國家的雙重含義:即一方面在思想上擁有比較強烈的民族意識,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擁有了主權,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國家機構。在近代歐洲的民族國家中,英國是較有代表性的,本文從其形成的原因導入,探討近代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
  • 為何中原王朝總是無法徵服越南?真的是因為天氣熱?人家很強好不
    按照乾隆的說法,天朝大國,物阜民豐,不在乎這麼點犄角旮旯的小地方。可就是這麼個小地方,最近搞起了改革開放,吸引了全世界的資本前去投資,又搞了個公務員聘用制,可謂是開歷史之先河。那個過去緊跟我們步伐的越南,前進的速度已經快到剎不住車了。而我們目前正處於短暫的自嗨階段。
  • 王升遠:近代日本如何言說中國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日本對華政策的核心策略便是分裂中國,革命時期日本大陸政策也是以 「北袁南孫」二元對立圖示為前提制定的,彼邦的「亞細亞主義者」們亦誤以為援助孫文即是援助了中國革命。而讓日本政界始料未及的是,日俄聯手分裂中國的外部威脅反倒成為中國內部統一的推動力,這種對華外交政策是身處革命漩渦中心的北一輝所無法容忍的。
  • 篳路藍縷的秉筆直書之作:評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這不惟是郭廷以那一代人的看法,也是近代中國的發展方向。《近代中國史綱》的突破故而,《近代中國史綱》的第一章專門敘述從遠古至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中外之間的交流,而後第二章、第四章則以「西力衝擊」為題,這一設置亦有來自。胡適曾對郭廷以說:「近代史範圍應拓大,可包括十六世紀以來,即近三百年,不必限於鴉片戰爭以後。」
  • 20世紀的中國:中蘇關係惡化 中印邊界衝突三哥的大國夢
    中國已然從農業國脫胎換骨,有了工業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借用毛主席曾說過的一番話: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製造。國家沒有工業,讓我們的軍隊患上了火力饑渴症。火力不足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軍隊揮之不去的夢魘。
  • 英格蘭人為什麼曾經徵服了世界,卻徵服不了蘇格蘭?
    英國徵服世界的歲月,早就煙消雲散。所謂「徵服不了」的蘇格蘭,仍在英國版圖之內,英王仍舊是蘇格蘭的君王。雖然蘇格蘭隔三差五說要分家,折騰點事情出來,但蘇格蘭自立門戶並沒成為現實。英國人徵服世界與「徵服」蘇格蘭,根本就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