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歷史上,新航路的開闢,無疑是一件足夠震撼的大事。自此以後,歐洲迅速雄起,憑藉經濟和軍事優勢,對亞、非、美進行了殘酷的殖民徵服與掠奪。
它們徵服和掠奪的對象不僅包括地區小國和黑人奴隸,還有近代以前盛極一時的大帝國。比如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控制了北非、小亞細亞、巴爾幹、高加索、兩河流域、東非等遼闊的土地,統治著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是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強大國家。
今天的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以及歐洲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烏克蘭南部的克裡米亞、非洲的埃及等都是奧斯曼帝國的地盤。
奧斯曼帝國疆域
奧斯曼帝國不僅強大而且富裕。它控制了歐亞大陸的交通線,壟斷著地中海和西亞地區的大部分貿易。歐洲人為啥要開闢新航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擺脫奧斯曼帝國對貿易的控制。
然而,就這樣一個超級大國最終在歐洲的徵服下解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佔領了君士坦丁堡,肢解了奧斯曼帝國。它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如今的「阿拉伯世界」,另一部分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擊退了西方勢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還有印度的莫臥兒王朝,曾經橫掃印度半島,幾乎將整個印度半島都納入版圖。在英國的船堅炮利下,最終於1857年徹底成為殖民地。
可以說,近代以前建立的大國,唯一沒有被徵服或瓦解的就是中國。包括後來的日本,雖然能夠佔領大半個中國,但始終無法徵服。
印度的泰姬陵就是莫臥兒王朝修建的
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距離歐洲較遠。西方列強從歐洲到中國必須由海路向東。只能走這個海路來,別說剛開始沒有空軍,就算有,你能一直派空軍飛到中國來?就算空軍來了,打起仗來,僅靠空軍是不行的。所以,歐洲必須先向非洲、中東、印度、東南亞,然後才到中國,所達也是中國沿海邊境。
俄國擴張的過程
當然,這裡有個例外,那就是俄國。俄國從陸路來,其路線是翻越烏拉爾山脈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北,再東向達到鄂霍次克海,都在中國北部邊境以外,然後再南下進入貝加爾湖以南及黑龍江,與中國接觸。
這個過程,俄國用了二三百年,向中國東北及蒙古進入也是19世紀後半期的事了。
第二,中國很大,迴旋餘地大,有最好的戰略縱深,一時滅亡不了。二戰時,日本佔領大半個中國,從沿海打到中部,但是西部難以推進,陷入戰爭泥潭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就是這個道理。列強要瓜分中國,但又因各國互相牽制,也不大容易。
甲午戰爭後,日本索要遼東半島,條約都已經籤訂了。但就是因為清朝看到德國、英國、俄國對日本的牽制,遊說三國幹涉還遼,最終沒讓日本得逞。
人民英雄紀念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抵抗。這個抗爭是根植於中國人的骨子裡的。雖然屢屢失敗,但很強烈,而且越來越強烈,任何一個殖民國家,都難於一下子徵服中國。
從古到今,哪怕在華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漢人被殺的幾乎亡族滅種,但是,我們依然站起來了。我們不是沒有被打敗過,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被徵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