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有義,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李康斌捐獻血漿

2020-12-15 湖北廣播電視報

近期,《湖北廣播電視報》全體採編人員在線下沉到武漢市各大社區,以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聯絡社區工作人員,聆聽他們的心聲,關注他們的困難和需求,也搜集到來自社區一線的鮮活故事。我們將在「社區傳真」專欄中一一呈現。

疫中有義

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李康斌捐獻血漿

3月1日 ,居住在武漢市江岸區後湖街道建設新村社區的居民李康斌向記者分享了自己抗疫的經歷:「26天戰勝新冠肺炎,要特別感謝武漢市協和醫院急診醫生對我的悉心救治,入院後,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醫護又對我日夜守護。目前,家人和身邊的朋友都沒有被傳染。」之後,李康斌說,準備隔日去武漢市血液中心捐獻血漿,幫助那些還在和病毒作鬥爭的患者。

第二天,記者得知:由於醫生建議延長觀察期,所以捐血漿時間要推後。李康斌自己也希望再鞏固治療一段時間,調養好身體,捐獻更健康的血漿。

▲ 3月13日,李康斌來到金銀潭醫院捐獻血漿

又過了一個隔離期,3月13日一大早,李康斌獨自開車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做了各項指標的檢查,捐獻了300毫升血漿。

我也不知道是在哪裡感染的

47歲的建築從業者李康斌老家在武漢市黃陂區,目前居住在武漢市江岸區後湖街建設新村社區。

像往年一樣,處理好手頭工作,他就準備回老家過年。放寒假的孩子們都已提前回去,在老家等著和爸媽團聚。

1月20日晚上,李康斌覺得臉上發燙,一量體溫,發燒了。因為之前聽說過關於不明原因肺炎的傳言,他心裡有點慌張。仔細回憶近期的行動軌跡,覺得自己和華南海鮮市場沒有什麼交集,唯一的可能就是每天去漢陽工地要開車經過華南門口的漢口火車站地下通道,是不是忘記關車窗?這時,追根溯源已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趕緊治病。

獨自一人的求醫路

1月20晚上11點,李康斌開車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就診排隊的病人看不到頭。經過8小時的等待,21日清晨才輪到他的號。查血、拍CT,顯示肺部感染,醫生懷疑是病毒性肺炎。

1月22日開始,李康斌在漢口醫院二七院區發熱門診打了三天針,症狀還是沒有緩解。期間,經歷了武漢封城,強烈的恐慌加上身體不適,李康斌決定轉到協和醫院醫治。

沒有試劑盒,做不了核酸檢測,李康斌不能確診。在就醫過程中,李康斌感慨良多:其實,這時候大家都明確知道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但協和醫院的急診醫生還是非常認真地為他確定治療方案,絲毫沒有因為病人太多而怠慢,也沒有因為傳染性強而馬虎。

1月26日,李康斌感覺到身體發出危險信號,呼吸窘迫,人很難受。1月28日,協和醫院終於開放了核酸檢測,李康斌幸運地排上了,他一邊在協和急診科打針,一邊等核酸結果。

1月30日,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人!

只想自己,我做不到

社區是從區裡確診上報名單裡知道李康斌生病了。之前,李康斌從未找過社區。

建設新村社區魏丹婷書記詢問李康斌需要什麼幫助,要不要社區提供車輛送他去看病,李康斌拒絕了。他說:「不用,社區車少,幫助更有需要的人吧!我自己能開車,已經確診,應該很快可以住院了。」

社區群裡,因為團購菜品單一,居民時有抱怨,李康斌不顧自己是個病人,在群裡勸解大家:「特殊時期,不能要求太多,先搞定吃飽,至於吃好,疫情結束有的是機會。」

▲ 李康斌在社區群裡提醒居民團購注意安全

魏丹婷書記說:「在群裡,李康斌總是引導大家不要有負面情緒,發出正能量的聲音。」

作為新冠肺炎病人,在隔離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壓力很大,李康斌除了操心自己的病,還惦記著社區以及在遠城區的老家。

▲ 生病期間,李康斌委託朋友給社區捐獻防護用品

生病期間,他向黃陂區羅漢寺街道邱皮村村委會捐款1000元,用於購買口罩和消毒用品。看到社區工作人員的防護用品缺乏,他就委託好朋友為社區送來了一箱防護服和30個護目鏡。

李康斌說:「真不忍心看這些社區幹部防護不足還衝在一線。我覺得我們70後身上還是有比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要我只想自己,我做不到!」

入院 一切都漸漸好起來

2月2日凌晨1點,李康斌終於接到通知可以入院了。住進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後,他明顯感覺身體漸漸好起來。

住院期間,堅強的李康斌也會無數次被醫護人員感動,「我在醫院裡看到醫護人員實在太辛苦了,由於病人太多,喊醫護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邊喊完,那邊在叫,醫生和護士們幾乎都是跑著去救治病人。他們身上衣服都被汗水溼透了,可還是不停地在工作。」

還有一幕也深深地打動了李康斌:「我真替醫生護士們擔心,很多時候他們作檢查,病人咳嗽時飛沫會噴到他們的面罩和護具上,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工作。而且我也懂病人的痛苦,看到他們,我特別難受。」

李康斌告訴記者:「這是九死一生的感覺,潛意識裡,總覺得沒有協和醫院急診醫生對我的積極治療,我可能支撐不到2月份住院。」

2月15日,經過26天的治療和幾次仔細複查之後,李康斌的病毒測試轉陰,可以出院了。之後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隔離,醫生告訴他已經徹底康復。

李康斌說:「聽到已經康復這句話時,心裡五味雜陳,既有對醫護、對國家的感恩,又有對自己康復的慶幸。」

捐血漿 讓希望延續,讓愛心傳遞

「既然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血漿可以挽救一些重症患者的生命,我沒有拒絕的理由。」說這話時,李康斌的語氣裡流露出平靜和篤定。

捐獻也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程序,3月13日,李康斌按照約定時間抵達金銀潭醫院,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檢查。抽血化驗,只有達到100%的康復才能捐獻。經過各方檢查合格,李康斌捐獻了300毫升的血漿。 

「我不是專業人員,不知道這些血漿可以救多少人,但是我曾是病人,知道病人的痛苦,知道醫護的艱難,能救一個是一個!這些血漿對於重症患者是希望,而對於我來說,則是對醫護工作者的感恩和愛心的傳遞。」這是康復患者李康斌的心聲。

採訪手記

感恩 是伸出胳膊的義不容辭

如果說,抗疫路上白衣天使的無私付出令人欽佩,那麼,患者接受治療康復後的感恩同樣令人動容。

感恩,是彌足珍貴的文化和力量,也是對醫護人員最好的回報。

2月中旬,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發出「懇請康復患者獻血漿」用於治療的呼籲,不少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積極響應。武漢市6個指定捐血點出現了他們的身影,匆匆來去,沒有過多的言語,有的只是大病初癒伸出胳膊去救人的豪情。

從人傳人到人救人,病毒有多「狡猾」,眾志成城的決心就有多堅定!

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康復患者用自己的方式感恩醫護、感恩社區、感恩社會的關愛。這些有著抗體的血漿也讓希望延續、讓愛心接力。

採寫:陳 曦

設計:張宇瑄

審校:饒 迅

黃 慧

相關焦點

  • 建築工人康復後捐獻血漿和防護物資
    門診就診期間,李康斌每天掛一針,搭配中西藥服用。「醫生非常認真負責,不會因病人多而怠慢或不耐煩,用藥也很到位。」本來很恐慌的李康斌,這時候感覺到症狀逐漸在緩解,自己的精神狀態也一天天好起來。 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李康斌被確診患上了新冠肺炎。經社區協調,他被送入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住院治療。這時,他的身體已經好了一大半。
  • 安康白河縣4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3月17日,安康市中心血站的採血車開進白河縣,為4名新冠肺炎康復者採集血漿。據悉,這是安康市首次採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也是全省新冠肺炎康復者同時捐獻血漿人數最多的一批。採血前,白河縣人民醫院為4名新冠肺炎康復者進行了健康評估和疾病篩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呈陰性,符合獻血標準。4名新冠肺炎康復者當天每人捐獻400毫升血漿,總共1600毫升。據悉,這批血漿將第一時間被送往安康市中心血站進行檢測,滅活製備,達到臨床輸註標準後,送往陝西省血液中心,用於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
  • 建築工人康復後捐獻血漿幫助更多,他在社區群發聲傳播正能量
    門診就診期間,李康斌每天打一針,搭配中西藥服用。「醫生非常認真負責,不會因病人多而怠慢或不耐煩,用藥也很到位。」本來很恐慌的李康斌,感覺到症狀逐漸在緩解,自己的精神狀態也一天天好起來。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時,李康斌被確診患上了新冠肺炎。
  •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
    2月21日上午,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的愛心獻血屋內,完成了南京市首次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的捐獻。此次捐獻,由2名前期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參與,經過一系列徵詢、體檢及血液檢測,血漿捐獻順利開展。2月21日上午,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的愛心獻血屋內,完成了南京市首次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的捐獻。此次捐獻,由2名前期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參與,經過一系列徵詢、體檢及血液檢測,血漿捐獻順利開展。
  • 浙江文成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文成宣傳部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浙江文成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中新網溫州3月12日電(記者 潘沁文 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趙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很高興能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也希望這能幫助在治患者戰勝病毒、早日康復。」
  • 湯姆·漢克斯夫婦二度捐獻血漿,希望幫助其他新冠肺炎患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27日報導,美國著名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昨日在個人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發出照片,其夫妻二人的新冠肺炎已被治癒。他們前往當地醫院捐獻血漿,希望可以對新冠治療的研究以及其他患者有所助益。
  • 新冠肺炎病理送檢 為什麼要做遺體解剖?康復者血漿治療法有效果嗎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之前也有專家提出,希望痊癒患者能夠捐獻血漿。那麼,痊癒病人體內產生的抗體,對於臨床救治和研究對應藥物等,到底能夠起什麼作用?痊癒患者捐獻血漿後,是否會對自己的身體有影響?痊癒患者血漿,是臨床特異性治療最寶貴的資源「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血漿對現症患者有治療作用。
  • 【專訪】中國生物董事長詳解康復者血漿採集六大焦點問題
    首期血漿由5位醫務人員捐獻  新華網:首批採集了多少捐贈血漿,捐獻者來自哪裡?  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首期捐獻血漿的康復者主要還是醫務人員,首期有5位醫務人員捐獻。  血漿療法只針對重症危重症患者 1份血漿可救治2至3人  新華網:哪個階段才能接受血漿治療?  楊曉明:鑑於康復者人數有限,採集血漿的數量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這一方法不適用於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只針對重症、危重症患者。
  • 「地評線」金羊網評:「先愈」幫「後愈」,接續傳遞抗「疫」力量
    2月18日,張定宇的妻子程琳女士,帶著同是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同學來到金銀潭醫院獻血點,經過一系列的問詢、身體檢查等評估,程琳符合捐獻血漿的要求,成功捐獻了400ML血漿。接續抗疫,這一次換我們挺身而出。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看見最多的就是「逆行背影」。從黨員幹部、醫生護士到人民軍隊,他們就像一把「大傘」撐在病患和人民前,抵禦疫情、保護我們。
  • 曾捐獻全身4倍血量,新冠剛康復又6獻血漿,傳奇護士自渡渡人穿越...
    5月10日,母親節這一天,蔡桃英走進武漢血液中心,第6次作為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武漢血液中心資料庫顯示,6次捐獻血漿,蔡桃英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在過去十幾年中她81次義務獻血,獻血總量夠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換血4次。與之前不同,這一次,她的血漿將被用於黑龍江抗疫一線。
  • 武田、CSL、BPL等六大公司集結 加速COVID-19血漿療法開發
    編譯丨newborn近日,四家血漿領域的全球生物技術公司Biotest、BPL、LFB、Octaparma加入了由武田和CSL Behring創立的聯盟,以加速開發一種潛在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血漿衍生療法,並提高該療法的全球供應能力。
  •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比非典更快、懇請康復病人獻血漿……湖北省...
    診斷:增加臨床診斷病例有利於收治重症患者救治對於增加臨床診斷病例的原因,童朝暉介紹稱,實際上,臨床診斷的病例這個診斷描述在平常對肺炎診斷過程中就有,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肺炎患者的病史目前從3號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有26名危重症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難度: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進展比非典更快童朝暉表示,我們發現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的是一種嚴重ARDS,就是嚴重呼吸衰竭,與我們2003年非典相比,這一次呼吸衰竭進展的更快,缺氧有時候發展很明顯。
  • 救命的血漿:風險和希望並存,靠譜但不是「仙藥」
    吳芬是最早一批捐獻血漿的康復者之一。新型冠狀病毒不知何時開始在她工作的江夏區中醫醫院流行開,有同事感染後,醫院組織了所有人拍CT,1月17日她拍CT後也住了院,治療16天後康復。 2月5日捐血漿時,工作人員告訴她,項目仍處於立項研究階段,「把我們的血漿拿去做研究,提取出來,看到底有沒有抗體。」
  • 血漿療法是否管用?鍾南山給出新回應
    通過屍體解剖,這次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一樣,沒有嚴重纖維化,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還有大量的粘液,非常黏,這將導致病人的通氣不通順。解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病人的特點,在幫助他們通氣上改變一些方式。
  • 有效率高達95%以上 中醫「瘥後防復」促新冠肺炎患者康復
    新冠肺炎患者從臨床宣告治癒,到完全康復,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康復階段。在這次戰疫中,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委託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在薩米醫療中心,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進行中醫藥康復服務,以度過兩周的隔離觀察期。「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病變明顯改善;連續兩次痰、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
  • 注入痊癒者血漿 法國30名患者將接受臨床試驗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實習記者賴韻如/綜合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全球,目前已造成歐洲死亡人數超過4萬人,其中法國累計死亡就達到7560例。然而,最新消息指出,法國將於本月7日展開一項臨床試驗,將痊癒者的血漿注射至重症患者體內,預計於2至3周內揭曉試驗結果。
  • 採集的恢復期血漿安全嗎?這些「關卡」很重要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明確提出,對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治療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 輕型新冠肺炎患者還需要康復運動?南都健康大講堂第三期為你解答
    不少人認為,康復與運動管理是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才該做的事。其實不然!很多輕型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體力活動水平下降和心理情緒受影響的情況。那麼輕型新冠肺炎患者如何通過科學的康復介入來增強自身免疫力和緩解心理壓力呢?
  • ...使用ECMO時間最長新冠肺炎肺移植患者 可運用康復器械自主鍛鍊了
    循序漸進、重複進行,這是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團隊幫助肺移植患者進行體能鍛鍊的一個場景。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了解到,該院救治的全球使用人工肺膜(ECMO)術前輔助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核酸轉陰患者劉強(化名)在接受雙肺移植後恢復良好,從脫離ECMO恢復自主呼吸,到進食,攙扶下站立,自主鍛鍊,正一天天走向康復。
  • 中藥如何治療新冠肺炎?看孝感中醫戰疫記!
    截至目前,共計為各定點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醫院熬製防治新冠肺炎中藥湯劑5萬餘袋。同時還為各鄉鎮場街、單位及廣大市民熬製預防新冠肺炎中藥湯劑41萬餘袋,發放防治新冠肺炎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8萬餘副,共計服務31萬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