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廣播電視報》全體採編人員在線下沉到武漢市各大社區,以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聯絡社區工作人員,聆聽他們的心聲,關注他們的困難和需求,也搜集到來自社區一線的鮮活故事。我們將在「社區傳真」專欄中一一呈現。
疫中有義
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李康斌捐獻血漿
3月1日 ,居住在武漢市江岸區後湖街道建設新村社區的居民李康斌向記者分享了自己抗疫的經歷:「26天戰勝新冠肺炎,要特別感謝武漢市協和醫院急診醫生對我的悉心救治,入院後,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醫護又對我日夜守護。目前,家人和身邊的朋友都沒有被傳染。」之後,李康斌說,準備隔日去武漢市血液中心捐獻血漿,幫助那些還在和病毒作鬥爭的患者。
第二天,記者得知:由於醫生建議延長觀察期,所以捐血漿時間要推後。李康斌自己也希望再鞏固治療一段時間,調養好身體,捐獻更健康的血漿。
▲ 3月13日,李康斌來到金銀潭醫院捐獻血漿
又過了一個隔離期,3月13日一大早,李康斌獨自開車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做了各項指標的檢查,捐獻了300毫升血漿。
我也不知道是在哪裡感染的
47歲的建築從業者李康斌老家在武漢市黃陂區,目前居住在武漢市江岸區後湖街建設新村社區。
像往年一樣,處理好手頭工作,他就準備回老家過年。放寒假的孩子們都已提前回去,在老家等著和爸媽團聚。
1月20日晚上,李康斌覺得臉上發燙,一量體溫,發燒了。因為之前聽說過關於不明原因肺炎的傳言,他心裡有點慌張。仔細回憶近期的行動軌跡,覺得自己和華南海鮮市場沒有什麼交集,唯一的可能就是每天去漢陽工地要開車經過華南門口的漢口火車站地下通道,是不是忘記關車窗?這時,追根溯源已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趕緊治病。
獨自一人的求醫路
1月20晚上11點,李康斌開車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就診,排隊的病人看不到頭。經過8小時的等待,21日清晨才輪到他的號。查血、拍CT,顯示肺部感染,醫生懷疑是病毒性肺炎。
1月22日開始,李康斌在漢口醫院二七院區發熱門診打了三天針,症狀還是沒有緩解。期間,經歷了武漢封城,強烈的恐慌加上身體不適,李康斌決定轉到協和醫院醫治。
沒有試劑盒,做不了核酸檢測,李康斌不能確診。在就醫過程中,李康斌感慨良多:其實,這時候大家都明確知道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但協和醫院的急診醫生還是非常認真地為他確定治療方案,絲毫沒有因為病人太多而怠慢,也沒有因為傳染性強而馬虎。
1月26日,李康斌感覺到身體發出危險信號,呼吸窘迫,人很難受。1月28日,協和醫院終於開放了核酸檢測,李康斌幸運地排上了,他一邊在協和急診科打針,一邊等核酸結果。
1月30日,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人!
只想自己,我做不到
社區是從區裡確診上報名單裡知道李康斌生病了。之前,李康斌從未找過社區。
建設新村社區魏丹婷書記詢問李康斌需要什麼幫助,要不要社區提供車輛送他去看病,李康斌拒絕了。他說:「不用,社區車少,幫助更有需要的人吧!我自己能開車,已經確診,應該很快可以住院了。」
社區群裡,因為團購菜品單一,居民時有抱怨,李康斌不顧自己是個病人,在群裡勸解大家:「特殊時期,不能要求太多,先搞定吃飽,至於吃好,疫情結束有的是機會。」
▲ 李康斌在社區群裡提醒居民團購注意安全
魏丹婷書記說:「在群裡,李康斌總是引導大家不要有負面情緒,發出正能量的聲音。」
作為新冠肺炎病人,在隔離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壓力很大,李康斌除了操心自己的病,還惦記著社區以及在遠城區的老家。
▲ 生病期間,李康斌委託朋友給社區捐獻防護用品
生病期間,他向黃陂區羅漢寺街道邱皮村村委會捐款1000元,用於購買口罩和消毒用品。看到社區工作人員的防護用品缺乏,他就委託好朋友為社區送來了一箱防護服和30個護目鏡。
李康斌說:「真不忍心看這些社區幹部防護不足還衝在一線。我覺得我們70後身上還是有比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要我只想自己,我做不到!」
入院 一切都漸漸好起來
2月2日凌晨1點,李康斌終於接到通知可以入院了。住進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後,他明顯感覺身體漸漸好起來。
住院期間,堅強的李康斌也會無數次被醫護人員感動,「我在醫院裡看到醫護人員實在太辛苦了,由於病人太多,喊醫護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邊喊完,那邊在叫,醫生和護士們幾乎都是跑著去救治病人。他們身上衣服都被汗水溼透了,可還是不停地在工作。」
還有一幕也深深地打動了李康斌:「我真替醫生護士們擔心,很多時候他們作檢查,病人咳嗽時飛沫會噴到他們的面罩和護具上,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工作。而且我也懂病人的痛苦,看到他們,我特別難受。」
李康斌告訴記者:「這是九死一生的感覺,潛意識裡,總覺得沒有協和醫院急診醫生對我的積極治療,我可能支撐不到2月份住院。」
2月15日,經過26天的治療和幾次仔細複查之後,李康斌的病毒測試轉陰,可以出院了。之後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隔離,醫生告訴他已經徹底康復。
李康斌說:「聽到已經康復這句話時,心裡五味雜陳,既有對醫護、對國家的感恩,又有對自己康復的慶幸。」
捐血漿 讓希望延續,讓愛心傳遞
「既然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血漿可以挽救一些重症患者的生命,我沒有拒絕的理由。」說這話時,李康斌的語氣裡流露出平靜和篤定。
捐獻也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程序,3月13日,李康斌按照約定時間抵達金銀潭醫院,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檢查。抽血化驗,只有達到100%的康復才能捐獻。經過各方檢查合格,李康斌捐獻了300毫升的血漿。
「我不是專業人員,不知道這些血漿可以救多少人,但是我曾是病人,知道病人的痛苦,知道醫護的艱難,能救一個是一個!這些血漿對於重症患者是希望,而對於我來說,則是對醫護工作者的感恩和愛心的傳遞。」這是康復患者李康斌的心聲。
採訪手記
感恩 是伸出胳膊的義不容辭
如果說,抗疫路上白衣天使的無私付出令人欽佩,那麼,患者接受治療康復後的感恩同樣令人動容。
感恩,是彌足珍貴的文化和力量,也是對醫護人員最好的回報。
2月中旬,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發出「懇請康復患者獻血漿」用於治療的呼籲,不少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積極響應。武漢市6個指定捐血點出現了他們的身影,匆匆來去,沒有過多的言語,有的只是大病初癒伸出胳膊去救人的豪情。
從人傳人到人救人,病毒有多「狡猾」,眾志成城的決心就有多堅定!
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康復患者用自己的方式感恩醫護、感恩社區、感恩社會的關愛。這些有著抗體的血漿也讓希望延續、讓愛心接力。
採寫:陳 曦
設計:張宇瑄
審校:饒 迅
黃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