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強的城市,生產總值高達7734.64億元,或將晉升為「一線」

2020-12-03 春暖花開去旅遊啦

江蘇的經濟力量的強很多,江蘇是一個經濟強省,但強烈的發展是江蘇中部和南部,北部稍弱,北部的城市,也只是的可能性很大,江蘇最強的城市,生產總值高達7734.64億元,或將晉升為「一線」!

在蘇北地區,徐州的名氣比較大,作為交通樞紐,徐州的經濟增長確實很快,但徐州的綜合實力在省內還不佔優勢,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城市不是徐州而是南通,南通市近年來的成績不錯,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734.64億元,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20名,是江蘇第四大經濟強市,南通經濟主要靠改革和轉型,優化了產業結構,城市整體經濟增長明顯上升。

作為沿海城市,南通港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也是長江水系航運的直達樞紐,擁有黃金海岸和黃金水道的優勢,對外和對內都具有港口優勢,另外,南通與上海的距離較近,上海的勞動型產業也有可能向南通轉移,臨近南通這個城市將佔有很大優勢。

而且有省內強市蘇州的幫助,內有蘇州,外有上海,南通的發展非常大,所以南通非常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新的一線城市!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江蘇又一城市「虎視眈眈」,經濟「直逼」無錫,有望晉升新一線!
    旅遊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人陶冶情操的選擇,當我們踏上遠行的火車時,心情就變了,旅行不為遠行,而是享受旅行的那種經歷,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風景,都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意義,當你經歷一次遠行,人生也會增加一次閱歷,從而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和豐富。
  • 江蘇一最「低調」的城市,GDP總量接近萬億,或將晉升新一線!
    江蘇是我國發展得很好的一個省份,它也是我國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可見江蘇省的發展多麼低調,說到江蘇的各大城市,大家很快就會想起省會南京和兩個新一線城市蘇州、無錫,這三座城市在全國的名氣都很大,經濟也是位於江蘇省的前列。
  • 繼四川後,江蘇一城市GDP高達12057億元,或將成為「新直轄市」?
    就算是和我們國家的北上廣深等諸多的地區,差異性都不是很大的,實力稱得上是一線國際城市的水準了,在江蘇省內得一座城市,野心是很大的,也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繼四川之後,該地區或將迎來的「新直轄市」,它在朝著這個目標不斷的努力著。
  • 江蘇或將迎來「新直轄市」?GDP高達12057億元,未來發展一片光明
    就算是和我們國家的北上廣深等諸多的地區,差異性都不是很大的,實力稱得上是一線國際城市的水準了,在江蘇省內的一座城市,野心是很大的,也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繼四川之後,該地區或將迎來的「新直轄市」,它在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著。
  • 江蘇或有大變化,一縣內有486家企業,有望晉升為「地級市」
    大家也都很了解江蘇這個省份了吧,和國內其他省份的發展比較起來,江蘇省可以說是「一家獨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就在於境內的每一個地區發展的非常不錯,雖說和一線城市比還是有差距的,但是和其他省份境內的城市比起來就好太多了,而且每一個城市單獨拿出來說都是讓江蘇省「倍兒有面」的。那就拿其境內的崑山市來說吧。
  • 把江蘇「最窮」的城市——宿遷市,放到廣東省,會是什麼水平呢?
    特別是其下轄的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中國百強市的行列,更讓江蘇省的強大成為了不爭的事實,並得到了國民的認同,因此很多人戲稱江蘇為「蘇大強」。要論經濟總量,排全國第一的並不是江蘇,而是我國珠三角地區的廣東。但是要論單個城市的實力,江蘇省下轄的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差。但是廣東省雖然總體實力強,但是城市內部差距非常之大。
  • 繼重慶之後,遼寧這市或將晉升為「直轄市」,GDP高達7001.7億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很多城市也都崛起,並且想在發展上更上一層樓。因為成為直轄市之後,不僅會得到更多的機遇,而且還可以像上海那樣,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繼重慶之後,遼寧這座城市或將晉升為「直轄市」,GDP高達7001.7億元。
  • 繼天津之後,青島這座城市或將晉升為直轄市,礦資源達500多萬噸
    山東位於我國的沿海省份,其佔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山東省的人均生產總值大約達到30653億元,山東的自然景點也含有很多,還有很多優美的自然文物古蹟,像前段時間爆火的景點,泰山正處於山東省,除此之外,山東省還有
  • 繼重慶之後,江蘇一城市有望晉升「直轄市」,被譽為「天下文樞」
    江蘇現在已經成為全國第二經濟強省,一直以來它的發展都是各個省會參照的對象。全國的百強縣市,江蘇就包攬了大半,可見江蘇在發展經濟和省會競爭這些方面基本沒有什麼壓力,而且江蘇的很多城市都不屑於和其它城市作比較,他們只和自己什麼的城市比,有種兄弟內鬥的感覺,但是別看江蘇的城市內鬥,對外,他們還是非常團結的,這一點上就碾壓了很多的中西部城市,就比如說江蘇的省會南京,他可是憑藉高達14030.15 億元的GDP成為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的全球科研城市。
  • 江蘇這三城市有望晉升特大城市,而淮安和徐州落選,可有你家鄉
    目前,中國正迅速發展,國內許多城市都在崛起,其中江蘇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許多城市在發展壯大,淮安、徐州是江蘇潛在的城市,但是,江蘇的三大城市都能升格為特大城市,懷安和徐州落幕了,還有你的家鄉嗎?
  • 廣東「最強二線城市」,人均工資7500以上GDP高達9935億
    廣東「最強二線城市」,人均工資7500以上GDP高達9935億,隨著祖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取得了質量的飛躍,大家的休閒方式,必須從單一的購物中心看電影,更多的東西轉向旅行, 說到旅行,大家都去選擇什麼樣的地方? 你想接近自然還是去看和自己生活完全不同的城市?
  • 廣東一城市「底氣很足」,經濟僅次東莞,未來有望晉升「新一線」
    廣東省不斷發展,教育部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也逐漸成為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今天介紹格準備的內容是廣東「希望之星」的城市,作為國家風險投資企業8700多家,總量居全國前三的廣州,但是「2019中國城市科學技術革新發展指數」和2位的深圳,而是古代「嶺南人」,即被稱為「粵東門戶網站」的惠州。
  • 廣東一個「鐵憨憨」,有望成為下一個「北上廣深」,晉升一線城市
    廣東是我國南部沿海城市,同時也是經濟發展非常給力的一個省份。不過和東部沿海城市不同的是,東部沿海的浙江、江蘇等省份,經濟發展比較平均,整個省區相對都比較富庶,但是廣東各個地級市的發展差別就比較大了,有富庶地區,也有貧困地區。
  • 繼中山之後,廣東一城市將崛起,有望晉升為二線,不是揭陽、汕頭
    隨著我國各方面的不斷進步,每個城市也不斷的向前發展,繼中山之後,廣東一城市將崛起,有望晉升為二線,不是揭陽、汕頭,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這個城市是江門市,江門市的區域位置非常優越,江門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是廣東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江門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900.41億元,比上年增加7.8%,從產業來看,第一產業的增加部分為201.69億元,增加了4.1%,第二產業附加值1408.15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附加值1290億5700萬元,增長7.7%。
  • 江蘇發展好的3座城市,GDP均破萬億,都成為了新一線城市
    我們今天介紹的江蘇省三個城市,都可以說非常優秀, 那現在是中國新的一線城市,GDP都突破萬億,一個城市又達到了1.8萬億,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三個城市。據說「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會來客船」, 這裡的姑蘇城指現在的蘇州,作為江南水鄉城市蘇州園林的風景美名響徹全國。
  • 江蘇鹽城的這個縣,是「何首烏之鄉」,GDP高達475.42億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鹽城市濱海縣是一個縣,地理和氣候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迅速,其中以喀什最著名,也是中國喀什之鄉,2018年,濱海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75.42億元,高鐵開通後,濱海港又成為中國最大的良港。歷史悠久,西漢末屬臨淮郡淮浦縣,在歲月的長河中,形成了都天廟、南茶庵、城市體育館、南湖廣場、通榆河中央風景區等濱海縣特有的旅遊勝地,為濱海文旅產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在各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其國內生產總值已達45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已達475.42億元,對於今後的發展,濱海縣不僅有高速鐵路,還有港口。
  • 山東、江蘇29個城市經濟排名,差距有多大?
    而同時期的山東經濟發展模式變化不大,沒有實現發展模式上的突破,逐漸被江蘇、廣東兩省超越,近十幾年來則是長期排名全國第三,落後於廣東、江蘇兩省。2019年山東省生產總值為71067.5億元,江蘇省生產總值為99631.5億元;山東省GDP增速為5.5%,江蘇省GDP增速為6.1%;山東省人均生產總值70653元,江蘇省人均生產總值123607元。
  • 鎮江一縣市將崛起,GDP高達570億元,躋身「百強縣市」,未來可期
    你認為江蘇省內「流量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個呢?可以悄悄留言告訴小編哦,其實在小編的印象中,鎮江市是江蘇省內一個擁有超高名氣的地級市,雖然稱不上「最有名氣」,但是全國人民對這個城市的喜愛也是足夠的。
  • 江蘇有趣的兩個城市,互相「一分為二」,如果合作有望與蘇州競爭
    總體來看,江蘇境內的城市發展都比較厲害,從版圖上看,城市規模也基本上比較平均,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江蘇有兩個城市幾乎相互分割,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中有常州和無錫,這兩個城市都在江蘇省的南部,都是長三角的中心城市,也都是江蘇的經濟大省。
  • 觀察|24城激蕩40年:中國新一線城市GDP沉浮錄
    搜狐城市梳理了近年來被定義為一線(4座城市曾經入選)、新一線(20座城市曾經入選)的24座城市自1979年到2019年的GDP數據。這些城市,特別是新一線城市在時代潮流中搏擊爭競,局部排名座次變動不可謂不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