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組詩,寫得細膩唯美,讓人沉醉其中,又讓人回味不絕。
秦觀,北宋最出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詞幽靜清麗,歷來傳唱不絕。但是他的詩怎麼樣呢?為何有人說他的詩是「女郎詩」呢?
他是蘇軾最得意的弟子,秦觀早逝後,蘇軾痛哭「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這樣一個才子的詩作,不可不讀。
特別是他詩的手法之精煉,寫情之細膩,感慨之深沉,讓人驚嘆,也讓人感動。
今天,這四首詩,一首比一首絕妙,值得有心人細細品讀。
1.泗州東城晚望
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秦觀是蘇軾最得意的弟子,他字少遊,號淮海居士,是北宋著名詞人,被稱為「婉約詞一代詞宗」。但是,秦觀卻是個多方面的大家,他的文章磅礴犀利,章法謹嚴,氣度高華;他尤其精於兵法,是宋代「文人論兵」的突出代表。並且,秦觀對儒學也深有研究,被稱為「儒客大家」。
在文學方面,秦觀的詩詞均有獨到之處,他的詩精緻流麗,細膩纖巧,在修辭及立意上均有獨到之處。特別是他的詞,更是幽冷清寂,婉轉多情,他的詞多寄託身世,抒寫孤獨寂寞之感,含蓄精緻,存詞一百多首哦,均屬上佳之作。
這首詩的筆法與意境,很能代表他詩精緻流麗的特點。
泗州在淮河之畔,作者站在城樓遠眺景色,以如畫之筆將晚景刻畫出來。
先寫城,孤城渺渺,在水光蕩漾之中,矗立在大地上,四周白水環繞,淮水東流,綿長如帶,孤城矗立,安靜如恆,動靜結合特別有味。遠望則寫帆船點點,舟人在晚霞中架船回來。
「舳艫」即前後首尾相接的船;夕霏,即傍晚的霧靄。在一片霧氣朦朧中,依稀聽到舟人談話之聲,以聲寫靜,則更顯得幽靜蒼茫。
接下來,作者的視角由下轉為平視,目光更加長遠。他看到林梢盡頭一片青蒼之色,就猜測這是淮河轉彎處的山巒。這一聯寫得蒼茫闊大,更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綿延不絕,詩韻悠長。
這首詩句句寫「望望」,層次分明,點染如畫,故而讀來美景如在目前,讓人不得不佩服秦觀構思的巧妙和用筆的精緻老練。
2.春日五首 其二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這首詩是秦觀最著名的絕句,寫得纖弱精緻,細膩多情。因此這首詩多被人稱為「詩似小詞」,更有人譏諷他的詩是「婦人語」,「女郎詩」。
這首詩點染暮春之景,用字「勻淨細密」,寫情也溫柔傷感,讀來別有趣味。
「一夕」,即一陣之意。雷也用「輕」形容,顯得含情脈脈,輕柔可愛。一陣輕雷滾過,落下綿綿細雨,「萬絲」就寫出春雨綿柔的感覺,刻畫得非常形象。
雨下過即晴,「霽光」,就是雨後的陽光,雷輕柔,雨綿柔,就連陽光也顯得輕盈,故而用「浮」。「浮」字非常神妙,將陽光與溼氣一齊寫出,故而陽光照射在琉璃瓦上,顯得輕柔可愛。
「碧參差」寫出房上綠瓦層疊之感,好像陽光在上面舞蹈,煙氣繚繞,朦朧如夢境。
雨過之後,花朵是什麼樣呢?作者以對仗寫出,顯得工整且巧妙細膩。芍藥花上沾滿雨點,猶如美人面上的眼淚一樣讓人憐惜,而「有情」則是擬人手法,寫出芍藥花的風姿綽約,且有淡淡的哀愁縈繞。
薔薇花則斜臥在牆角,猶如出浴的美人一樣嬌弱無力,這也寫出花朵慵懶的姿態之美了。而且「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寫得有情有景,讓人愛憐不已,而作者的惜花惜春之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這首詩寫雨、寫陽光、寫花朵,寫得形神備至,充滿情趣,也寫出作者的愛戀之情和淡淡的憂愁之感。稱為佳作絕不為過。
3.秋日三首 其一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這首詩寫得淡雅而有詩趣。
邗溝,即淮陽運河。霜落,扣緊題目「秋日」。而「清」則寫出秋天河水特有的感覺,王勃有句說「潦水盡而寒潭清」,秋天的河水沉靜而清澈,特別是在落霜之後,空氣顯得清爽冷冽,而河水也更顯清澈沉碧。
在這安靜冷冽的夜,作者乘船在河水中滑行,天空閃爍點點星光,水中倒影星光點點,他的船被上下的星光包圍,猶如仙境一般。「傍船明」三字刻畫非常形象,也點出作者的心情是悠然而愜意的。
菰蒲,音:gū pú,即水草。作者的小船行進在茫茫水草之中,前途一片茫茫,四周水草縱橫,作者以為路已經走到了盡頭,突然生出一種茫然和孤獨之感。但是船頭不遠處,聽到有人家笑語之聲,這就打破了他的孤獨與茫然,反而有一種「意外之喜」。
這首詩寫景細膩如畫,寫情跌宕起伏,讀來很有趣味,特別是「疑」與「忽」的搭配,更將意外之喜,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感寫得躍然紙上。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與陸遊《遊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兩句的優劣如何評價呢?
以和尚看來,有以下幾點不同。
其一,從詩意來看。兩人的表達很類似,秦觀是北宋人,陸遊是南宋大家,從傳承來說,陸遊此聯有化用秦觀詩意的嫌疑。只是,秦觀詩句乃是「散行」句法,而陸遊之句乃是「工整對仗」,從筆力來看,陸遊之句似更勝一籌。
其二,從手法來看。秦觀寫「菰蒲深處」,其著眼點更細膩,眼界卻略狹小,而陸遊之句「山重水複」,描寫更大氣,視角更開闊;但是描寫卻不如「菰蒲深處」更有畫面感。
秦觀接著以「人家笑語聲」以聲音打破迷茫與孤獨,從寫法上,聲音比視覺更有衝擊力,也更吸引人。陸遊以「柳暗花明」來點打破旅途厭倦之感,「柳暗花明」屬於視覺,色彩上更明麗,而激動欣喜之情也更充沛。反觀秦觀之句,「笑語聲」未必屬於自己,作者只是欣喜脫離了孤獨,但是未必會與「人家」交談或者一起歡樂。而陸遊之句,則明顯有進村遊覽之意。
秦觀的詩句與人事尚有隔膜,略顯拘謹,而陸遊之句的更熱烈,也更灑脫。
其三、從內涵上來看,二者也略有不同。秦觀之句更有身世孤獨之感,而陸遊之句則緊扣「遊」之意,從深度上,秦觀更深一些。不過陸遊之句,如今也演化成「俗語」,含有哲理,如此來看,秦觀之詩只屬於他自己,而陸遊之句,則更加大眾化,更加適合表達「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人生體驗。
4.春詞絕句 五首 其四
風驅白雨洗園林,蔽地飛花一寸深。
狂紫浪紅俱已矣,老春雖在亦何心。
這首詩寫「惜春」感慨,細讀卻有深意。
先看用字:「雨」以「白」形容,是著色,與後文「飛花」,「紫紅」做映襯,顏色上更加明麗鮮豔。
「蔽地」,「一寸」乃是誇張手法,形容落花之多,也反襯「風」與「白雨」之狂驟。
「紫紅」乃是春花之色,作者卻用「狂、浪」來形容。狂,張狂肆意;浪:輕浮淺薄之意。但是「狂浪」卻是反用,乃是形容春花開得繁盛熱烈。
這首詩從字面看,乃是寫暮春寥落之感。風雨吹打園林,落花堆積,爭相綻放,熱鬧繁盛的花朵已經都凋謝了,這時雖然春天還剩一個「尾巴」,但又有什麼可看的呢?春天為何不悄悄逝去,在此逗留還有什麼意義呢?
作者喜歡春天的熱烈和繁華,雖然春花開得狂放輕薄,並不符合作者的心境,但即便如此,有花朵開放尚屬於春天應有之景,一旦花朵凋零,滿地堆積,不更讓人傷感麼?
作者故意貶低「紫紅」,其實是為「老春雖在亦何心」做鋪墊,這就寫出作者寧願喜歡張狂輕浮的爛漫花開之春,也不喜歡寥落凋零的暮春,這就把暮春之蕭瑟寥落寫得更深了。這可稱為「兩害相權取其輕」之意。
但是如果聯繫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這首詩則更有深意。
秦觀是蘇軾最得意的弟子,蘇軾被貶謫之後,圍繞在蘇軾周圍的門人弟子都遭到貶斥和打壓,他們或被貶官,或被外調,故而秦觀此時倍感寥落和悽涼。
而以蘇門「四學士」「六君子」為首的才子們,他們多比較狂放灑脫,與拘泥刻板的其他「儒生」大有不同,故而在別人眼中,他們既「狂」且「浪」,雖然經常遭受攻擊和鄙薄,但他們才華橫溢,張揚個性,屬於「園林」中最惹人注目的花朵。
而他們一旦被貶斥「俱已矣」,這暮春園林又有什麼可看的呢?作者的堅守和孤獨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此這首詩,看似因暮春寥落而感傷,其實寄託了深沉的哀怨與無奈,更有對往昔年華的緬懷與傷情。而其中飽含的壓抑、不滿和諷刺,也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