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2020-12-24 史書雲海

在中國古代的倫理綱常來說,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首孝悌,意思是要聽從父母、兄長的話。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

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但是一切都在暗潮湧動地改變著。

雍姬的父親祭仲引來殺身之禍

她的爸爸祭仲是戰國時鄭國的大臣,祭仲是鄭莊公的左膀右臂,他權傾朝野,而在鄭莊公去世以後,祭仲又輔佐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坐上皇帝的寶座。一般來說,皇帝都會對輔佐自己的大臣非常器重,可是鄭厲公卻不這樣想,他非常記恨祭仲,因為祭仲權傾朝野,很多國家大事鄭厲公都不能自己做決定,還要看祭仲的眼色行事。鄭厲公沒有皇帝的實權,只有虛名,所以他不得在平時裝出一副溫順的樣子,可是實際上,他卻謀劃著想將祭仲除掉。

有一天,鄭厲公傳召雍糾入朝議事,鄭厲公的目的是接近雍糾,從而找到機會,能將祭仲除掉。雍糾作為祭仲的女婿,平日裡自然有很多機會接觸祭仲。鄭厲公大擺宴席款待了雍糾,他們豪吃豪飲,酒過三巡以後,鄭厲公像雍糾抱怨起祭仲平日來目無王上的所作所為,未曾想雍糾,也抱怨起了他在家裡一人獨大、為所欲為,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的行徑。二人一拍即合,當即決定設計來剷除祭仲。鄭厲公在雍糾面前耳語了一番,把計策告訴了他,並叮囑他,此事萬不可讓第三個人知道,以防功虧一簣。

雍姬的丈夫雍糾洩露秘密

可是雍糾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卻把此事告訴了妻子,他想讓妻子站在自己的角度支持他除掉父親。雍姬作為一名傳統的女性,聽聞此言大吃一驚,慌忙錯亂,不知如何是好,她將此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請母親幫自己抉擇。雍姬對母親說,自己的丈夫打算和鄭厲公密謀將父親約到戶外去參加宴席,然後在宴席上趁機動手除掉父親。這個計謀他們已籌劃許久,自認為完美無缺、萬無一失,並且實施計謀的時間就快到了。母親聽後大怒,對她說: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告訴她,你的丈夫可以有很多選擇,而你的父親只有一個人,這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於是雍姬在離開母親的時候,特意提醒了父親最近要多加小心,提防雍糾。

雍姬的父親祭仲得知真相

隨後她的父親祭仲派人調查自己女婿,多方打聽,得知了鄭厲公和雍糾的這個計謀。祭仲怒髮衝冠,他當即決定派人絞殺雍糾,並且把他的屍首懸掛起來,鄭厲公得知此事敗露,連忙敗走捨棄王位。後來鄭厲公得知此事洩露的原因竟是因為雍糾把秘密告訴了雍姬,他扼腕嘆息。他認為,女子不應插手家國大事,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雍糾最終因為秘密告訴妻子而引得殺身之禍,也是自己咎由自取。

祭仲抓了幾名下人,在嚴刑拷打下得知了鄭厲公和雍糾想密謀除掉自己的陰謀。在遇到危難或者災禍時,應捨棄丈夫,首先保全自己的父親。雍姬保全了自己的父親,但是永遠失去了丈夫,她的人生也是悽慘不完整的。

悲劇背後的思考

雍糾作為祭仲的女婿,卻密謀將計重除掉,這也是違反倫理綱常的體現,雍姬此選也是無可奈何。「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上面的這個故事。「人盡可夫」,現代引申義為女子生活隨意,許多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但是實際上從它的出處來說並不是這個意思。這個詞的本意是你的丈夫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是父親只有一個,丈夫無法與父親相提並論。

鄭厲公凡事都要籤過問祭仲,聽從他的意思來辦事兒,選他的親信作為重臣,時間一久,他越來越難以忍受祭仲對自己的控制。鄭厲公認為,只有除掉繼祭仲自己才能真正的掌握朝野大權,他再也不想做一個傀儡皇帝,一切都聽命於祭仲了。

在這件事情中,祭仲、鄭厲公和雍糾三人都有過錯,首先祭仲沒有遵從臣子的本分,並不尊重君王,不聽從君王的安排,個人權力欲望極強。但在鄭厲公的方面來說,他並沒有對輔佐自己坐上王位的祭仲心存感激,他完全可以使用一些其他更好的計謀來解決此事,可是他卻密謀除掉祭仲,最終引得自己失去了王位。而雍糾,它作為祭仲的女婿,卻不顧倫理綱常,要除掉祭仲,這種行徑也是不能被世俗所接受的。雍姬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丈夫死後,她也備受世人的指點,可是她在丈夫和父親之間無法做出一個兩全的選擇。

反觀歷史,千年之後的清朝,順治帝在處理攝政王多爾袞的問題上就處理的要比此事高明得多,他一方面剷除了多爾袞這個權傾朝野的威脅,另一方面將天下大權納入囊中,保證了清朝數百年以來的統治。因此,作為一國的國君,首先應當以計謀行事,而不應全將希望寄託於某一個人身上,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結語

將來,我們在聽到看到「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起她背後的這個悲傷的故事,凡事都具有兩面性,這個社會應該對女子多一些寬容。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要為女性創造更多公平的條件,讓女性公平地參與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使她們得以發揮所長來促進社會發展,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和諧。

本文由歷史集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女兒雍姬詢問母親,誕生了一個成語 據《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在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國家統一,其實早已暗潮洶湧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咋選?她的選擇被謾罵千年,還多出一成語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個問題:如果女朋友和媽媽同時掉到水裡了,你會先救哪個?這個問題想必是讓不少男同胞焦頭爛額的了,不管怎麼選擇都仿佛不合適。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中也有著一個十分類似的故事,一個女子需要在父親和丈夫之間做出選擇,只能活一個,這該咋選?
  • 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咋選?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鄭國就是春秋前期比較囂張的一個諸侯國。 像祭仲這樣身居高位的臣子,對下一代君主的選擇可以說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鄭莊公去世後,鄭昭公就是他一手扶持的。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女子這樣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就是把上面的那個問題放在一個女子的面前,看看她是如何選擇的?一邊是自己深受的丈夫,另一邊是疼愛自己的父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女子叫雍姬,父親祭仲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深受鄭莊公的器重,雖然她是個女子,可是父親對她卻是百般寵愛,而她的夫君雍糾也非常的優秀,婚後感情生活甚是幸福恩愛.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這位女性叫雍姬,她是春秋時期鄭國權臣祭足的女兒。根據《左傳·桓公十五年》記載,在公元前700年,鄭國國君鄭厲公因為忌憚祭足在朝野中的勢力,想要藉機除掉他。但由於祭足並沒犯下什麼罪行,只能暗中派人刺殺祭足。想要刺殺祭足,自然是要找他身邊最親近之人。於是,鄭厲公找到了祭足的女婿雍糾。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原本鄭莊公在周王朝有不錯的職位,結果被周桓王剝奪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從此鄭莊公與周桓王結下梁子,更拒絕朝覲。周桓王感覺受到羞辱,親率大軍討伐鄭國,祭仲奉命抵抗,結果輕鬆取得勝利,還把周桓王射傷。由此可見,祭仲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否則也成不了權臣。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一邊是不愛她,一邊是不孝順,即使你不會遊泳,她都得說假如你會。聰明的人會說:「我救離我最近的那一個」,滑頭的人說:「先救父母,然後殉情」,老實的則支支吾吾,無法給出答案。人生,其實就是在解決不同的矛盾,轉化各種的問題,在這過程當中,才慢慢地走向理智和成熟。古人們也曾面臨如何去抉擇的難題,比如「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到底如何選擇?《左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子用一句話解決,從此還誕生出一個成語。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在古代,女子出嫁從夫,一般都是和夫家一起居住,但女性地位低下。出嫁後不僅要溫順賢惠,還要侍奉公婆,所以說婆媳矛盾才會根深蒂固。除了婆媳關係以外,古代的翁婿矛盾也不少。曾經有一個女子面臨千古難題,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兒,女子的選擇被罵了千年,並且由此誕生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
  • 父親與丈夫只有一人能活,選誰?她用8個字解決,從此多了一成語
    這位女子的身影活躍在《史記》、《左傳》等史書資料中,她的一個選擇,直接改變了鄭國的命運。原來,她出嫁之後,她的父親與丈夫反目成仇,而她手握一個重要的信息,可以決定讓誰活著,這是一個很無奈的選擇,是你的話,該怎麼選呢? 姬女的父親,是鄭國地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卿大夫祭足。祭足有智謀,很受鄭國國君鄭莊公重視,他輔佐鄭莊公成為春秋「三小霸」之一,讓鄭國變得強大。美中不足的是,鄭莊公的兒子們都沒有老爹厲害。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此女做出選擇後被罵千年,意外造就一成語
    古往今來,我國男性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母親和女友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這是曹禺在《原野》中的一句話,想必他也不會想到,這句話涉及範圍這麼廣,惹來廣大男性的痛恨。其實,這種選擇題在古代就曾出現過,女子要在父親和丈夫兩者之間做選擇,做出選擇後卻遭到謾罵,甚至因為這一舉動誕生一詞語。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母親用12字道破,結果誕生一成語
    我們幾千年悠久的歷史賦予了它們極其深厚的內涵,每一個字符皆被賦予了獨特的故事。成語,就是在這不斷的發展中衍生出來的漢語文化。 每一個成語都有著它們背後的故事,而它最初的意義也可能和如今有所區別,但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如果把事情告訴父親,那麼丈夫必然會被父親處置,如果不說,那麼父親也必死無疑,為此她就陷入了兩難。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先回娘家一探虛實。於是她先把丈夫伺候就寢,然後穿上外套鬥篷帶著丫環回到了娘家。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這個女人的決定,遭到了世人的唾棄!
    白起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家,可以說的上是 非常合格的,能夠指揮這麼多場的戰役,最後還讓秦國完成了統一。 當時鄭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所謂的千乘之國就是形容鄭國的,可以說,鄭國的總體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當時,很多國家都想要除掉鄭國,後來鄭國因為內憂外患,逐漸衰弱,最終被韓國所滅。
  • 從一個成語看一個國家的衰落滅亡,最早的意思還真不是罵人
    成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已經定型的詞,成語有很多,但幾乎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有些甚至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衰亡,比如「莫須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成語所指的意思也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小部分意思則完全發生了變化,如「相濡以沫」。
  • 90後「雙腦」美女,共享下半身,只能選擇一個丈夫,如今怎樣了?
    導語:90後"雙腦"美女,共享下半身,只能選擇一個丈夫,如今怎樣了?1990年3月16日,在美國皮埃爾小鎮上,一位年輕教師生下了一個「雙頭人」,此事被媒體報導後,在世界上產生了不小了響應。他們只有一個身體,共享下半身,兩個心臟,兩個胃,兩個食道,一套排洩系統。這種事件在當時發生的概率是20萬分之一,而以後可以健康生長的只有千萬分之一。孩子出生後,很多人認為包括醫生都說這孩子是活不下去了,但是孩子母親帕提確堅信她們可以,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孩子成長起來了,並且生命體徵正常。
  • 丈夫和父親必須殺一人,你殺誰?她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被世人唾棄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去世,太子忽繼位成為鄭昭公。可不到一個月,他的二弟公子突發動政變,聯合宋國趕走了他,當上了鄭國國君,史稱鄭厲公。
  • 公主欲殺丈夫小妾,因長得太美不忍下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此時東晉西部佔據巴蜀之地的成漢,國主李勢卻是驕奢無度,為此勵精圖治的桓溫便想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在346年,桓溫上疏朝廷,請求伐蜀,蜀國因為地勢艱險,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這次討伐,然而桓溫還沒有等到朝廷回復,便率領著大軍出發,對此朝廷憂慮不已,認為桓溫必敗無疑。及溫伐蜀,時鹹謂未易可制,惟惔以為必克。
  • 又一個劉濤,因為丈夫虧損180個億,重新進入娛樂圈拼搏
    童蕾在亮劍中扮演李雲龍的媳婦,因此有不少人都說她就是亮劍的女神,其實她的顏值還是很出色的,穿上軍裝英氣逼人,也難怪李雲龍會對她一見鍾情。在這部作品中她的表現很不錯,當初的她只是一個小護士,頭腦簡單,看到李雲龍時也覺得有些發慌,但是在結婚之後也發現她們兩個人之間有著明顯的變化。
  • 「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原型是誰?它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人盡可夫這個成語,我們大致都知道,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雍姬。這個故事在正史裡多次被提及,隨著時代和語言環境的變化,「人盡可夫」已經徹頭徹尾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個女人對丈夫不忠,水性楊花。字面意思就是可以隨便和其他男人搞事情,聽著就知道這不是什麼好詞,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人盡可夫的故事可不是這麼一個意思,這是為了維護父親,父親只有一個,但丈夫你有的選擇。這是一個傳統倫理,是血統大於感情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