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丈夫只能活一個,選誰?母親給出答案,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2020-12-21 葉三說

對於一個女人而言父母、丈夫和孩子,都是自己一生中最親近的人。如果非要將其中一個人排除在外,相信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抉擇。

在封建社會,由於男人的地位比女人高,所以很多女人都屬於非常卑微的處境。無論是父親還是丈夫亦或是兒子,都可以凌駕於女人之上。

正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但是當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的時候,想必誰也無法果斷地做出抉擇。

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曾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他的父親想要圖謀丈夫的王位時,雍姬在丈夫鄭厲公和父親祭仲之間,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這時候母親送給女兒一句話,雍姬猶豫再三之後,終於做出抉擇,後人將這個典故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2000年。

第一、權臣蔡仲獨攬大權,鄭厲公欲除之而後快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位權臣,他曾是鄭國的三朝元老,並且對於鄭厲公而言還有擁立之功,他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蔡仲

在鄭武公、鄭莊公相繼駕崩之後,蔡仲成為了鄭國除國君之外的二號人物。同時,由於是他扶植鄭厲公即位,所以常以擁立之臣自居。

而當時的鄭厲公由於攝於蔡仲的淫威,所以基本上都以「兒皇帝」侍之。在這種前提下蔡仲的權勢越來越大,並且培養了一大批忠於自己的門客。

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很多人都敢怒不敢言,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私下裡細數他的罪過。在這種前提下鄭厲公特別想扳倒蔡仲,可是又苦於自己勢單力薄,所以一直在等待除掉蔡仲的機會。

公元前697年陽春時節,鄭厲公和一個叫雍糾的人密談,而此人正是蔡仲的女婿,他對蔡仲獨攬大權早有怨言,聽到鄭厲公的計劃之後欣然允諾。

當然,鄭厲公還承諾除掉蔡仲之後,讓雍糾坐上鄭國第二把交椅。在鄭厲公恩威並施的前提下,雍糾下定了除掉蔡仲的決心。

當晚雍糾很晚才回家,並且回到家一直坐於堂前,她的妻子雍姬見狀問他為何如此長訓短嘆。

第二、雍糾男兒氣短,大意失言招致殺身之禍

一開始的時候雍糾不想說,因為畢竟是要殺掉妻子的父親,所以她多少有一些顧及。但是在妻子的軟磨硬泡下,雍糾將鄭厲公想要除掉蔡仲的計劃和盤託出。

原來鄭厲公告訴他,幾日之後,會在郊外設宴並邀請蔡仲前來,乘機設下伏兵將其斬殺。雍姬就算是嫁給了雍糾,但畢竟蔡仲是他的生身父親,所以她不忍心讓父親就此殞命。

於是她惴惴不安地回到了娘家,母親見狀問其何故?雍姬於是問母親:「父親和丈夫哪個更親?,她的母親聽後乾脆的回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意思就是生養自己的父親只有一個,但是天下所有的男人都可以做丈夫。聽到母親的回答之後,雍姬也下定了決心,將這個計劃告訴了父親。

《左傳·桓公十五年》云:「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

第三、人盡可夫

蔡仲聽聞立刻派人開始調查這件事情的真偽,最後發現確實是鄭厲公的主意。蔡仲一怒之下殺死了自己的女婿雍糾,並且將他的屍體掛在了池塘旁的樹上示眾。

而鄭厲公則嚇得慌忙逃出鄭國,還曾留下過一句話「謀及婦人,宜其死也」。最後這句變成了一個成語即「謀及婦人」,而在丈夫雍糾死後雍姬傷心欲絕,整天都尋死覓活、大吵大鬧。

可是這還不算是最壞的結果,因為她與母親的對話最後變成了「人盡可夫」四字,而雍姬就是人盡可夫的女人的代表。

這句成語後來專門指代那些不守貞潔的婦女,或者說從事皮肉生意的妓女。時至今日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雍姬是誰,但是「人盡可夫」卻流傳了2000多年。

那麼如果你是雍姬,該如何做出選擇呢?實際上無論怎麼選都是錯上加錯。

結 語

在現代社會中男女平等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也就是說女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僅可以自己為自己做主,而且也擁有了更多的主事權。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家庭中,女人的地位都正在節節攀升,但想必她們遇到丈夫和父親二選一的問題時,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

相關焦點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咋選?她的選擇被謾罵千年,還多出一成語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個問題:如果女朋友和媽媽同時掉到水裡了,你會先救哪個?這個問題想必是讓不少男同胞焦頭爛額的了,不管怎麼選擇都仿佛不合適。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中也有著一個十分類似的故事,一個女子需要在父親和丈夫之間做出選擇,只能活一個,這該咋選?
  •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解決,從此多出一成語
    正如情侶間那個永恆的問題「母親和女友掉水裡先救誰?」,手心手背都是肉,任何男同胞都難以在其中做出抉擇。不過,在階級分明的古代封建社會,解決這個問題的邏輯顯然簡單得多。眾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而百善又孝為先,自然是先救母親。那麼,倘若將選擇權交給古代女性,她們又會怎麼處理呢?在兩千年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女性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她回答12字,誕生一個罵人的成語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女兒雍姬詢問母親,誕生了一個成語 據《左傳·桓公十五年》中記載,在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國家統一,其實早已暗潮洶湧
  • 丈夫和父親只能活一個,咋選?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還誕生一成語
    對鄭國跟周天子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去找點有關史料,這裡由於講的是另外一個故事,所以只交代下這一背景。鄭國之所以敢這麼囂張,跟一位名臣脫不開關係,那就是祭仲,也叫祭足。
  • 父親與丈夫只有一人能活,選誰?她用8個字解決,從此多了一成語
    在古代,女子出嫁後便成了丈夫家族的成員,她們往往沒有自己的名字,史書家譜記載只稱為「某某氏」,就連女帝武則天的名字都成謎,更別說其他女子了。 但幾千年下來,也有一些連名字都模糊不清的奇女子故事被歷史記住,並且流傳至今。大約2700年前,春秋時期的鄭國就有一個姬姓女子,嫁給了鄭國的大夫雍糾。周天子姓姬,鄭國的國君也姓姬,而當時的鄭國,是春秋諸侯國裡第一個稱霸的。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母親用12字道破,結果誕生一成語
    漢字漢語,是一門在世界上都具有極高地位的特色文化。我們幾千年悠久的歷史賦予了它們極其深厚的內涵,每一個字符皆被賦予了獨特的故事。成語,就是在這不斷的發展中衍生出來的漢語文化。
  • 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個,因為她的一個選擇,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
    如果將歷史的悲劇全部歸咎於一個女子的頭上也是不公正,誰都不願在丈夫和父親之間被迫做選擇。雍姬琴瑟和鳴的婚姻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名女子,她叫雍姬。雍姬的父親祭仲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去嫁給雍糾作為妻子。雍姬和她的丈夫雍糾無話不談,經常會推心置腹的說一些心裡話,二人琴瑟和鳴,生活好不快活。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女子用1句話解決問題,誕生一成語
    聰明的人會說:「我救離我最近的那一個」,滑頭的人說:「先救父母,然後殉情」,老實的則支支吾吾,無法給出答案。事實上,這雖然是一句假設,一句玩笑,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兩難之事。一邊是國色傾城,一邊是榮華富貴;一邊是做好人不留名,一邊是做壞事卻被人永遠記憶。
  • 女子救下父親,卻害死了丈夫,誕生一個爭議千年的成語
    就這樣,公子突成為新一任國君,史稱鄭厲公。期初,鄭厲公對蔡仲還有一點感激之情,隨著時間推移,發現自己被架空了,朝廷大權基本都被蔡仲掌控,鄭厲公決定除掉他。《左傳》記載:「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鄭厲公把刺殺蔡仲這件事,交給大臣雍糾,而雍糾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他是蔡仲的女婿。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咋選?此女用一句話解決,自此誕生一成語
    酒足飯飽之後,雍糾也就心滿意足地回到家中,妻子雍姬看他紅光滿面就不免詢問幾句,丈夫對自己的愛妻甚是信任,加上酒精的作用,竟然把所有計劃全盤託出。雍姬一聽這還得了,這不是要把其父親置於死地嗎?於是她馬上起身,準備把事情告訴父親。可是還沒出房門她就停住了。
  • 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女子的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成語
    《左傳·桓公十五年》:「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曾經有一個女子面臨千古難題,老公和親爹必須死一個兒,女子的選擇被罵了千年,並且由此誕生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丈夫與父親之間做選擇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大夫祭仲專權跋扈,祭仲有一個女兒叫雍姬。
  •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此女做出選擇後被罵千年,意外造就一成語
    古往今來,我國男性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母親和女友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這是曹禺在《原野》中的一句話,想必他也不會想到,這句話涉及範圍這麼廣,惹來廣大男性的痛恨。其實,這種選擇題在古代就曾出現過,女子要在父親和丈夫兩者之間做選擇,做出選擇後卻遭到謾罵,甚至因為這一舉動誕生一詞語。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女子這樣選擇被罵千年,由此誕生一個成語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就是把上面的那個問題放在一個女子的面前,看看她是如何選擇的?一邊是自己深受的丈夫,另一邊是疼愛自己的父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女子叫雍姬,父親祭仲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深受鄭莊公的器重,雖然她是個女子,可是父親對她卻是百般寵愛,而她的夫君雍糾也非常的優秀,婚後感情生活甚是幸福恩愛.
  • 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選誰?這個女人的決定,遭到了世人的唾棄!
    白起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家,可以說的上是 非常合格的,能夠指揮這麼多場的戰役,最後還讓秦國完成了統一。 當時鄭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所謂的千乘之國就是形容鄭國的,可以說,鄭國的總體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當時,很多國家都想要除掉鄭國,後來鄭國因為內憂外患,逐漸衰弱,最終被韓國所滅。
  • 成語「人盡可夫」是什麼意思?女性一大難題,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成語是漢語中獨有的一種表達,每個成語都有其典故,不過,現在有一些成語的意思,已經脫離了原本的典故,比如說「人盡可夫」這個詞語。這個詞語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女子的丈夫,現在用於形容一個女性不知檢點。
  • 丈夫和父親必須殺一人,你殺誰?她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被世人唾棄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去世,太子忽繼位成為鄭昭公。可不到一個月,他的二弟公子突發動政變,聯合宋國趕走了他,當上了鄭國國君,史稱鄭厲公。
  • 公主欲殺丈夫小妾,因長得太美不忍下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公元340年,東晉大將桓溫先後南徵北討,成為了東晉朝廷掌握朝政的肱骨大臣,而他還迎娶了晉成帝的姐姐司馬興男,也就是南康公主,在朝中地位更是到達了巔峰。此時東晉西部佔據巴蜀之地的成漢,國主李勢卻是驕奢無度,為此勵精圖治的桓溫便想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在346年,桓溫上疏朝廷,請求伐蜀,蜀國因為地勢艱險,很多大臣並不看好這次討伐,然而桓溫還沒有等到朝廷回復,便率領著大軍出發,對此朝廷憂慮不已,認為桓溫必敗無疑。及溫伐蜀,時鹹謂未易可制,惟惔以為必克。
  • 陝西省一個區,人口超60萬,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陳倉區地處秦嶺山地、關中平原、黃土高原過渡區,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比如楚漢戰爭時期,漢高祖劉邦曾經暗度陳倉,從而誕生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成語典故。到了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包圍陳倉,和曹魏守軍展開了激烈較量。
  • 一個流傳了2000多年的千古名句,家長化用它給孩子取名卻鬧了笑話
    先不說重名率有多少,用《詩經》《楚辭》給孩子取名是技術活,小美勸家長們別只圖好聽讓孩子被笑話。小美的這位小學老師朋友,就和我說起過他們班上有個小男生,名字叫「巧言」,家長表示這是從《詩經》中取的名字。可是入學沒多久後,巧言小朋友卻因這個名字被同學笑話,大家還他取了個外號叫「彈簧」。 這是為何?
  • 「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原型是誰?它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人盡可夫這個成語,我們大致都知道,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雍姬。這個故事在正史裡多次被提及,隨著時代和語言環境的變化,「人盡可夫」已經徹頭徹尾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個女人對丈夫不忠,水性楊花。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人盡可夫的故事可不是這麼一個意思,這是為了維護父親,父親只有一個,但丈夫你有的選擇。這是一個傳統倫理,是血統大於感情的一種表現。在現在這個開明的時代,對於愛情不分高低貴賤,可以跨越種族,甚至物種的現代人而言,這簡直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