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梁思成從來不是什麼神

2020-12-24 中國網文化

林洙(1928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清華大學建築師、教員、作家,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編者按】 建築歷史研究者朱濤的《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一書日前問世。該書在宣傳時,使用了「終結了梁思成的偶像神話」這樣的表述。朱濤在書中以及新書沙龍上關於「林徽因文章借鑑伊東忠太《支那建築史》」、「梁陳方案」不具可行性等觀點,引發不小的爭議,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不能認同。繼新京報書評周刊上周推出關於梁思成的專題後,我們繼續關注此事引發的討論,今天刊出梁思成遺孀林洙的意見,以期通過來自各方的聲音,向公眾呈現一個更加完整豐富的梁思成形象。起初林洙並不是很願意接受這次採訪,她總說自己不是專業人士,年紀也大了,思維也沒那麼靈敏。但她畢竟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在梁思成故去的40多年時間裡,她幾乎沒有一天不是在做著和梁思成有關的研究。或許有些事情有些內容,依然是她最了解、最有發言權。

關於「借鑑」

「梁思成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東西」

新京報:朱濤認為,梁思成當年去薊縣獨樂寺等地調研的時候,是因為先看到了日本學者資料,是這樣嗎?

林洙:原來他的計劃是去正定縣。在他出發以前,楊廷寶先生突然就來找他,說他剛從鼓樓的博物館過來,看到薊縣獨樂寺的照片,它的鬥拱非常奇怪。梁思成馬上去看,看了之後就馬上改變計劃,第二天到薊縣去了。

新京報:這張照片的來源你知道嗎?

林洙:這個不知道。在這以前,梁思成在美國學習的時候,在建築史方面,他其實就已經有很多研究。因為受到梁啓超的影響,他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建築史本來是二年級才能上,但他一年級的時候就很感興趣,申請要提前修這門課。他當時做了很多筆記,可以說把這門科目都吃透了。他也看了很多國外有關中國建築方面的材料,其中包括日本學者關野貞、古建專家常盤大定還有伊東忠太。

新京報:他讀的英文版?

林洙:應該是,日文他也二馬一虎,他小時候在日本生活過。詳細的情況他沒有跟我提到。比如像他的作品《中國雕塑史》,其實是一本教學提綱,最初是不準備出版的,賴德霖博士也告訴我說,裡面借鑑了一些喜龍仁的內容。但是賴博士說,這個提綱特別好,梁思成讀的是英文的,寫出來一點都看不出有翻譯的痕跡。這一次我們發表梁思成文集的時候,就專門做了注釋。我們整理梁思成的集子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如果他在世的話,他會說「這不是我的著作,這只是一個講課提綱。」

新京報:梁思成在做學問上是什麼樣的態度?

林洙:梁思成這個人比較嚴謹,他不會隨便把別人的觀點作為自己的研究心得發表。比如他和他的助手在研究《營造法式》,有些問題是他的助手提出的,他同意了,他還會說「這些是我的助手的看法,我覺得是對的。」所以從梁思成的品德上說,我覺得他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東西。但是像常盤大定、關野貞等這些學者的一些觀點,梁思成是有可能同意的。他到後來寫《中國建築史》的時候,他是融會貫通了各家的學說,同時他有他自己的看法。

關於朱濤

「沒把他當敵人,曾經願意把梁思成筆記借給他」

新京報:你跟朱濤認識嗎?

林洙:我不知道朱濤他這個人是怎麼回事。開始的時候,我挺欣賞他的。他來過我這裡,給我看過他寫的文章,是關於人民紀念堂建設的,寫得非常仔細。這篇文章我覺得寫得挺好的,是做了嚴謹調查的。同時他給我這篇文章時提到了林徽因,說他寫了一篇林徽因抄襲伊東忠太觀點的文章。林徽因發表那篇文章時大概只有24歲,我覺得一個女學生看了一些東西,她寫點什麼這也是無可非議的。到後來,她又寫了建築史幾個特徵,我就覺得她寫的中國建築的特徵也都是中國建築的特徵,這也無可非議。如果說她的觀點和關野貞等人有所重合也無可非議,因為中國建築就是大屋頂、牆等幾個特徵。如果說這是伊東忠太首先提出來,林徽因同意了他的這個觀點,這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當然,林徽因在這篇文章裡也不僅僅提了這些。

新京報:朱濤送他文章過來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林洙:是前年的事情,當時他給我看兩篇文章,說要在一個什麼雜誌上發表。這個雜誌的編輯覺得發表這樣一篇跟梁思成比較對立的文章,就來找我,希望我談談和朱濤不同的看法。當時我拒絕了,我沒有寫。為什麼呢?第一我沒有研究過日本學者的這些著作,我不知道林徽因抄襲沒抄襲。第二我覺得朱濤不是善意的研究,他是想抓住讀者的眼球。你們不是都說梁思成好嗎?我就說點梁思成的缺點。他不是說要撬開「鐵板一塊」嗎?我是覺得什麼時候形成的這樣一塊鐵板?梁思成從來就不是一個鐵板的人物,也不是什麼神,所以也談不上把他從神壇上拉下來。他什麼時候跑到神壇上去了?他向來就是一個被批評的對象。所以我就說我對這些問題沒有進行什麼研究,我的工作只是整理梁思成的遺著,你讓我說點這個我還可以說出來。其他的讓我去反駁朱濤,我覺得我的文化程度也不夠,現在的新詞我也不會用,我也不想跟他擺開什麼陣勢。我都已經八十多歲了,思維也比較慢,反應也比較慢,我沒資格和他爭論什麼問題,所以他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我不想參與和他的論戰。

新京報:當時朱濤來是什麼情景?

林洙:他還帶了他的助手。梁思成不是有六十多本筆記本嗎?我已經都上交給學校了,但是我還留了一個複印件。我當時還跟他說,我說你們要想看的話,我這些複印件可以借給你看。我沒有把他當成一個敵人。

新京報:他們看了嗎?

林洙:他們後來沒有再來。我只見過他一次。他通過編輯知道了一些我對他的看法。

新京報:這次朱濤的觀點,你最早是怎麼聽說的呢?

林洙:看報導。我從整個報導來看,就是他很蔑視梁思成,所以我就不是太了解他什麼時候有過「鐵板一塊」。當然就是這幾年,北京市的發展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人口問題、交通問題等,我覺得人們從這些方面越來越感覺到梁思成的新北京規劃應該是比較科學的,而且很多人都覺得把一個老的北京城就這樣毀掉了是很可惜的,這方面的論點是很多的,但也不至於形成什麼「鐵板一塊」。

關於梁陳方案

「梁陳觀點很一致,不敢說是誰主導的」

新京報:朱濤也提到,梁陳計劃是陳佔祥主導的,這個部分你了解嗎?

林洙:梁思成覺得建一個北京城必須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資本主義國家的首都,它們是怎麼建的?他覺得唯一可取的就是美國的華盛頓,華盛頓沒有在老區發展,而是在新區發展,所有的部委都有發展餘地,這樣就可以把個舊城保護起來。之後又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綠化、控制人口,以及不發展重工業。作為首都它只是一個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它不作為一個經濟中心。這些觀點我只能說陳佔祥和梁思成在學術方面的觀點是很一致的,我不敢說誰的觀點是主導,因為他們真的是一見如故。

新京報: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林洙:梁思成曾經提出日本人做的規劃把新北京放在公主墳,他覺得可以考慮。他還曾經讓我們建築系的一個教師研究了一下這個規劃,看看應該怎麼樣來做,但是沒有研究出來。後來他把陳佔祥請來,我們都知道陳佔祥在英國學了那麼多年的城市規劃,而且他面臨著很多困難。梁思成很欣賞陳佔祥,所以把他請來,他也知道梁思成這個人,他們在一起工作非常默契。陳佔祥就覺得新北京離開舊城太遠,這樣的話聯繫起來不方便,所以他建議將新北京放在阜成門外,在公主墳以東,這樣的話就和老北京城也有一定的聯繫。這個方案梁思成非常贊成,不能說是誰的方案。

同時,梁思成提了一個看法,如果是中央人民政府,需要的面積得有六公頃,你在舊城裡面是找不到這樣六公頃的地的,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是東一個西一個,像教育部在鄭王府,東西長安街又搞了一個燃料工業部,所以就都分散了。都分散了之後它的缺點是,雖然你佔了一個王府,但是你沒有發展的餘地,這個王府的四面已經都是民房了。一個部委還有很多下屬單位,分散開,這些單位聯繫起來也不方便。所以當時我們政府採取的這個方案(分散部委的方案)是不可取的。他覺得一定要趕快確定中央人民政府的地位,確定了以後你可以規劃。

新京報:朱濤認為,梁陳規劃對行政區的劃分是有問題的,比如規劃的行政人員住宅很少,會導致很多人員還是得回到中心居住,同時規劃的行政區面積太大。

林洙:梁陳方案他也考慮到了行政辦公樓的發展,每個辦公樓都留有一定的發展餘地,另外也留了大片的住宅區,而且面積還不小。當時他的規劃就是蓮花池要作為北京市的第二個商業中心,因為他覺得只有把北京市的中央人民政府確定了以後,其他的單位才能夠確定。而且北京是一個很老很老的城市,它的給水也好下水也好都需要改造,而且全面的改造也是需要時間來考慮的,如果把中央人民政府都集中在舊城裡面,第一沒有發展餘地,第二也很不方便的。但是這個提議,毛主席不贊成。

新京報:現在有人認為北京城現在這種混亂的局面和當年沒有實施「梁陳方案」有很大關係,你覺得呢?

林洙:我覺得是的。因為現在的北京城已經沒有了,哪看得出原來的北京城啊?梁思成覺得原來的北京舊城需要保護,不僅僅是一些老建築,他是認為這樣一個大的北京城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方面,它的古建築都是有目的的。你們已經看不見了,我剛到北京的時候,鼓樓大街兩邊的商業店鋪是為誰服務呢?是為王府,為貴族服務的,所以那兩邊賣的都是高檔的商品。當時我記得北京最好吃的酪幹是在那條街上才買得到的。但是民國之後,王府井那條街開發起來之後,商業的重點就慢慢移過去了。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梁思成的第兩任妻子林洙:我不和長眠的人作比較
    後來,林洙嫁給了梁思成的學生,程應銓,梁思成還是他們的證婚人,甚至在他們剛準備結婚的時候,經濟上幾度拮据的時候,林徽因和梁思成把自己的錢給他們用,還為了照顧他們的心理,稱是系裡的撥款,似乎越多關於林徽因和梁思成對他們的幫助的描寫,林洙的形象就有多不堪。證婚人娶了新娘,這樣的事,不禁讓人貽笑大方。
  • 為什麼梁思成娶林洙為繼妻?原來林徽因的母親是「幕後推手」
    在林徽因去世7年後,梁思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得不嫁給年輕27歲的林洙。作為續弦,林洙有許多困難要面對,林徽因是一道坎她一生都無法克服的。林徽因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和美女,她和梁思成走過無數城市個村莊,為付出的建設事業付出了無數的努力,所有這些都讓平凡林洙深受壓迫,但她最終還是嫁給了梁思成,這也與林徽因有很大關係。林徽因和林洙之間的關係非常特殊,不僅是英文的老師,也是福建的同鄉,她曾經輔導英文,找到住處,解釋北京建築,甚至邀請她去她家參加茶會。
  • 林徽因的最後一句話說了什麼?可以看出梁思成是否愛她!
    在愛的人中,有三個人很著名,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嶽霖。但是天妒紅顏,林徽因因為對工作太過投入,所以積勞成疾,四十多歲的年紀她的身體就已經十分孱弱了。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都病臥在床。多次住院,她的腎和肺都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後來林徽因住進了北京同仁醫院。禍不單行,林徽因因為腎病和肺病住院,梁思成也因為肺結核住院。
  • 「梁思成拯救京都、奈良」是一個疑點重重的神話
    但當時具體地是由什麼人用什麼方式送過去的,現在已記不清。」當時中央大學建築系畢業生吳良鏞似曾幫助我做過少量製圖工作。莫宗江當時在李莊,始終沒有參加這項工作。「梁思成 1968年11月5日「1998年3月,我向他求證當時的情況,他說並不清楚梁思成建議保護京都、奈良之事。」(4)林洙早年著作對此事一字不提,2010年突然增入相關情節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與林洙結為夫妻。1991年,林洙出版《大匠的困惑 我與梁思成》一書,1997年又出版《建築師梁思成》一書。
  • 民國女神林徽因,與梁思成兒女雙全,為何孫輩都改了姓,不再姓梁
    林徽因想找一位可以值得她託付終身而且可以依靠的男人,所以林徽因選擇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梁思成,那麼林徽因是如何與梁思成相識相愛的呢?梁思成這要從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父親開始說起,梁思成的父親梁啓超是戊戌變法領袖人物之一,他與林長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梁、林兩家家長有意結為親家,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感情,兩位家長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將林徽因和梁思成送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
  • 林徽因:建築女神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來自梁思成續弦林洙的手筆
    其實高曉松熟悉的,並非林徽因和她的子女,而是林洙和她的子女。林洙,梁思成的續弦,林徽因的學生。自從林徽因之子梁從誡去世之後,這位老太太就不遺餘力地站在抹黑林徽因的前線。從1930年起,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開始了歷時15年的古建築考察,深入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1953年,溫文爾雅的梁思成夫婦第一次在公眾與人爭吵,只因為當時北京市面臨著大規模的古建築拆遷。
  • 林洙暮年評估林徽因:她不是一位好太太,什麼都不會只能請保姆
    林徽因去世後,儘管有子女的陪伴,可梁思成頗為孤獨。短短7年後,梁思成就續弦了,61歲的他娶了小自己27歲的女學生林洙。林徽因是公認的民國女神,她身上有太多光環。和女神在一起生活可不容易,梁思成就曾說:「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對我來說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 梁思成傾其一生的巨作,不應被風花雪月的故事淹沒
    手繪圖原件已由梁思成遺孀林洙捐獻給國家圖書館。讀庫將其中五十九幅寶貴的手繪建築圖紙重新修復,出了這套《〈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使這些圖片得以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批圖片是由林洙特意請國圖翻拍原作交給讀庫的,使用筒頁紙裝,保證紙張挺括不易折。
  • 林徽因的孫子和孫女都改了姓氏,不再姓梁,原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女建築師,她就是眾所周知的林徽因,我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作家、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按理來講,既然林徽因此生唯一的丈夫就是梁思成,那她兒子的孩子自然也該跟著梁思成姓梁。但是實際上,林徽因跟梁思成的孫子孫女後來卻都改了姓。這樣一來,很多人便對其中的原因產生了莫大的好奇。那麼,林徽因的孫子和孫女都改了姓氏,不再姓梁的原因是什麼?
  • 為什麼林徽因選了梁思成 而不是徐志摩、金嶽霖?
    當妻子將殘骸掛在床頭紀念舊愛時,梁思成毫不幹涉,泰然處之,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但是梁思成卻做到了。他理解並支持妻子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我無權幹涉」,這體現了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毫無條件的尊重。通過梁思成大度的做法與豁達的言語,我們可以發現,理解與支持中所體現出來的尊重,能夠增進愛人之間的感情。
  • 梁思成手繪建築圖
    ——梁思成《寶坻縣廣濟寺三大士殿》梁思成手繪「思成, 出來已兩周,我總覺得該回去了,什麼怪時候趕什麼怪車都願意,只要能省時候。——林徽因給梁思成的信 1936年山東考察途中梁思成手繪「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藍,白雲更流動得使人可以忘記很多的事。更不用說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壘,村落,反映著夕陽的一角廟,一座塔!景物是美得到使人心慌心痛。
  • 林徽因把孩子給了金嶽霖,把愛情給了徐志摩,把婚姻給了梁思成
    但是,當我們仔細地去理解她,會發現她根本就不是什麼「綠茶婊」,她就是一片真正的「人間四月天」。 曾經徐志摩瘋狂地追求過林徽因,梁思成最終成了林徽因的丈夫,而金嶽霖是林徽因的藍顏知己也就是現在說的男閨蜜,並在林徽因去世後一直撫養照顧她的兒女們。
  • 北京老城牆:郭沫若要拆,梁思成夫婦要保,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梁思成夫婦一生守護的東西 說起梁思成,絕對不能落下他的妻子林徽因 當年在討論要不要拆掉這些古建築的時候,專門們分成了兩派, 一派人主張保護北京的古城牆,而梁思成就是這一派人的代表。 梁思成曾經這樣評價北京古城牆的,「 世界現存最完整最偉大之中古都市。
  • 梁思成的古建築手繪稿:當時沒有CAD,但精美程度卻令人嘆為觀止
    :一是沒有見到自己妻子林徽因最後一面,在林徽因去世的當晚,護士以夜深為由拒絕梁思成的探望,二是沒能保護住北京古城,以孱弱之軀相護卻還是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文物化為腳下的塵埃。  拆除東城牆時他一個人坐在不遠處,整整看了一個星期,後來城牆沒了,梁思成的心也死了一半,自己和妻子跋山涉水到處尋訪古建築,花大量時間手繪下來,整理成冊,就是希望這些文物能得到妥善的保護,嘔心瀝血的成果卻被人踐踏在腳下
  • 梁思成與林徽因,有一種喜歡叫做,我的幸福就是,看著你幸福
    然而,最終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只因梁思成給她的愛是那樣細膩,那樣真摯,那樣安心,可以任自己無拘無束地徜徉在這細微的愛裡,享受一切。有些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當你迷茫無助的時候,它就會給你暗示,讓你選擇自己要走的路。而每一次選擇都有得有失:林徽因選擇梁思成就意味著今後的她要過著細水長流的日子,縱然平淡,但卻踏實而厚重;如若是選擇了徐志摩,那就意味自己的後半生是詩情畫意的光陰。
  • 大師梁思成建築手繪稿:在沒有CAD的年代,他的作品讓人肅然起敬
    只要說到「中國建築」,就一定要提及一個人,他便是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的梁思成先生,他的一生,幾乎都獻給了中國古代建築。 自1937年起,梁思成便和妻子林徽因走遍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築遺物。
  • 梁思成:那麼如今的北京城將會舉世無匹
    在梁思成所做的努力中,「梁陳方案」屢屢被提起,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方案,它對保護北京古建築有何意義呢?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梁思成有兩個身份,一是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二是被任命為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 朱啟鈐:在梁思成、林徽因之前,改造北京舊城第一人
    當時的營造學社設文獻組和法式組,朱啟鈐自任社長,兼任文獻組主任,梁思成擔任法式組主任。可以說,營造學社是最早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式樣、設計的學術團體,奠定了中國古代建築學的基礎。以下內容節選自陳新華所著的《風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時代》第八章《絕學大昌》,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 著名建築設計師梁思成,他對中國的貢獻數不盡,快來看一下
    所以呢,今天小編就筆鋒一轉,給大家介紹一下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的貢獻。我相信大家對梁思成應該也不陌生,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劉思誠對中國也是做出了非常多的變革性的影響的。其實梁思成並不是在中國出生的,他是出生於日本東京,大家對日本東京應該有一定的敵意,但是當時的梁啓超因為在國內的環境改變了,所以當時的清政府就要懲戒梁啓超,所以呢,梁啓超為了躲避清政府對他的追捕,就逃到了日本並且在那裡定居了一段時間,梁啓超和他的妻子在日本東京居住期間生下了兒子梁思成。後來呢梁思成就在辛亥革命的期間,跟隨自己的父母回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