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寄生蟲》的影評
題記:故事就是生活的比喻,讓我們不用付出真實的代價,就能夠得到認知的升華,電影也是一樣。
昨晚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寄生蟲》,是2019年5月底上映的一部韓國電影,講的是一家四口,全是無業游民,住在地下室,從長子偽造學歷,去給一家富豪做家教開始,一家的生活發生的一些列變化。
這部電影在第92屆奧斯卡獎中獲得很多獎項,因為影片涉及到電影內容,不想劇透的小夥伴可以先去看電影,再來看我的影評。看完電影,我有很多感觸,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點啟示:
一、心理素質是底色,內心強大是底氣。
窮人裝富,也是需要強大的心理支撐的,這貧窮的一家人,個個都是戲精,只有他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露出本來面目。
那個窮人家的女兒假裝名校美術畢業生,看幾本書,就能夠裝作心理學專家的樣子,把富豪的太太就唬住了。
演戲這種事,一旦露出一絲破綻,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他們能夠進入富豪的家庭,心理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助力。
如果能把這種本領用在正道上,效果也不會差的,就像影片結尾,窮人的兒子下決心要考名校,賺大錢,買下那棟豪宅,我相信他可以通過努力逆襲人生。
相反,太安逸的生活環境,會讓人心力衰弱,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電影中,富豪家的女主人,內心比較脆弱,也是這個家庭遭遇災難的突破口。
窮人家女兒第一次上門的時候,面對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她就喜怒哀樂形於色,出賣了內心的秘密,正是這些破綻,讓窮人一家都覺得他們是錢多人傻又好騙,生起了非分之想。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人性中有一種欺軟怕硬的劣根性,有時候「弱」就是被傷害的原罪,而強大就是最好的藥。就像我們的免疫力,人不可能殺死身上所有的細菌,但只要你免疫力強大,就不會生病。
而在上流社會的一個家庭裡,夫妻中有一個人強大只能叫「富」,夫妻兩個都內心強大,都能獨當一面,才能叫「豪門」,比如某美電器的創始人夫妻。
內心強大可以讓草根逆襲,改變命運,也可以幫助精英階層保護財產,不被入侵者掠奪。
財富本身,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如果心力不足,既得不到,也守不住。
二、認知差毫釐,結果謬千裡。
認知系統的形成,一般是從童年開始,或者說從胎教開始,甚至更早。講究的家族,會在孕期,就讓母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小孩子從小就觀察養育者的待人處事,人前人後的言傳身教,這些都是在做系統配置呢。
長大以後,學校、社會也有影響,但選擇性的認同什麼,過濾什麼,會在更早的時候形成。而認知系統,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格局和氣象。
為什麼同樣的外部環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
為什麼有的人遇到一點困難就妥協,而有的人,再大的艱難也絕不將就?
這些看似平常的現象背後,都是看不見的認知系統在起作用。
關於選擇的認知。
影片中,窮人一家認為,只要玩弄小聰明,就能把富人耍的團團轉,寄生在他們家,覺得自己太精明能幹了,感覺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指日可待了。
那種得意忘形,充分暴露了他們妄想不勞而獲的認知局限,也為後面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他們忽略了一個大前提,這個機會來自於他們兒子的同學,那個貨真價實的名校高材生,沒有這個條件,他們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那樣的豪宅。
巴菲特也說過,大多數人都不能忍受慢慢的致富。精英階層更相信勤奮創造財富,選擇善良的人,作為人生伴侶,交朋友要有人格背書的。
男主人是社會精英,女主人美麗善良,對丈夫溫柔體貼,對孩子有充滿愛心,他們的朋友都是來自一個圈子,消費是會員制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有更多的安全感,也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跨越階層這個事情,只靠努力還是不夠的,還要貴人提攜,做一些由內而外的認知系統的迭代升級才能融入。
關於界限的認知。
底層的人們,不太有安全感,大多喜歡抱團取暖,也不太有隱私概念,喜歡打聽別人的私事,還覺得是關心。
相對來說,上層社會的人更注重隱私觀念,注重界限感,甚至把它看作是一個指標,來區分對方是否是同類人。
哪怕是夫妻之間,說話做事也很有分寸感,家庭裡也從童年就會培養這個意識。
關於財富的認知。
擁有財富的人,認為自己配得上擁有,並願意把財富分享給真正需要的人,財富是靠強大的願力加行動力得到的。
而很多普通人覺得,財富是通過競爭得來的,這是種錯誤的認知,會讓致富之路格外艱辛,又有很多後遺症,影片的最後,窮人家的兒子改變了他對待財富的認知。
三、人性難測: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人性是複雜的,善惡交織。
道德經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性中有很多東西,變化無常,為善為惡,是逐境而走的。
窮人一家一開始,只是想找個工作餬口,他們也有堅強,勇敢,忍耐的品質,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太刺激,讓他們內心崩盤,守不住底線了,因為貪心,因為仇恨,做出了殘忍的事。
富人很善良寬厚,工作勤奮精進,但是骨子裡的傲慢,讓他疏忽了細節背後的魔鬼,缺乏同理心,一個嫌棄的動作,引來殺身之禍。
從天堂到地獄,不是每個人都經得起,這是無常世界,對於每個人的考驗。
人性中的惡,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壞處?
窮人一家:家破人亡,不見天日,而這一切,都是從一個謊言開始的,偽造學歷,貪小便宜。
而富人一家:之前的艱辛積累,瞬間化為烏有,美滿的家庭,瞬間失去,只是因為沒有足夠承載財富的慈悲和智慧。
去除人性之惡的好處
如果一個社會底層的人,能夠勤奮,正直,有底線,性格平和,他會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有機會走向人生巔峰,
而社會精英,如果能夠真誠謙卑,樂於助人,有同情心,也會得到更好的名聲,能夠有更多的安全。
慈悲心不僅能夠幫助別人,也是保護自己,就像瞎子提著燈籠,不僅給別人照路,更是讓別人不要撞到自己。
怎樣去除心中的惡?
培養正見。不能「我覺得」,而要以經典為標準,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驗證的真理,我們都可以拿來用。
比如《易經》中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可見「謙卑」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誠意正心。假裝——這件事情是不能持久的,我們如果真正想,去除自己人性中的惡,一定要真正發自內心的願意去改變。
修煉身心。這是一個鍊金提純的過程,從金砂中提出純金來,去除渣滓。去掉貪嗔痴,留下金子般的心。
我們還要多激發周圍所有人,人性中善的力量。
親人,愛人,朋友,我們都要希望他們變得更好,引導鼓勵他們都成為善良的人,儘量成全他們夢想,成就他們的事業。周圍所有人都是天使,我們也會安全和幸福的。
千萬不要利用周圍人心中的邪惡,來達到自己自私的目的。損人利己的事情都會被反噬的。
如果實在是勸不了,也可以先離開一段時間,等自己強大了,再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無論是金錢還是情感,為什麼一個人最好儘量不要去貪戀別人的施捨或好處呢?
因為一旦這樣的次數多了,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潛意識就會形成一個信號:不要優秀,保持可憐,這樣能得到別人的同情。這種暗示,會逐漸瓦解一個人追求卓越的意志,最終失去自己生命中本該擁有的豐盛和富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