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近60年!畢節抗美援朝老兵尋找老戰友

2020-10-30 金海湖發布

吳學星(曾用名吳學金)

生於1931年10月22日

金海湖新區(畢節高新區)小壩鎮大仲村人

1950年5月入伍

半年後

他以64軍192師574團

一營三連通訊員的身份入朝參戰

吳學星老人和曾孫女


在槍林彈雨中,他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每場浴血奮戰的經歷都讓他刻骨銘心,現年89歲的他談起那段戰場往事,依舊激情昂揚。

記者來到吳學星家時,他正在閱讀戰記。

「爺爺,您能看清楚嗎?」

「能,這本書我都看了好多次,沒事的時候就反覆看,懷念以前打仗時的崢嶸歲月啊!」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書已經非常舊了,但是裡面的故事對於老人來說還非常鮮活


「我們上前線的時候,已經是後期了,去往陣地的路上,千瘡百孔的車輛隨處可見,樹叢在燃燒,濃煙滾滾,鋪天蓋地,隨便抓一把土,裡面都是炮彈碎片。我們當時在三八線上以防為主,雖然沒參與大戰,但是小戰不斷,每天都有戰友犧牲,前面的戰友倒下了,後面的戰友頂上,我們衝鋒的時候攻勢非常猛烈,敵人是聞風喪膽。戰況十分慘烈,可謂是屍橫遍野。」


回憶了一會兒,吳學星哼唱起來:「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剛一開口,老人就哽咽了,潸然淚下。

榮譽歷久彌新


當時志願軍的裝備遠遠比不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所以經常採用夜戰和伏擊的方法。潛伏是最需要耐力的,一旦暴露,整場戰鬥就會前功盡棄,部隊將會遭受滅頂之災,所以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能發出任何聲響,咳嗽打噴嚏要強忍著,蚊蟲叮咬也要忍著,哪怕炮彈在身邊爆炸,也不能動。

「一扛就是十幾個小時,沒有一個人動的,而且到了晚上敵人會投放照明彈,都不敢輕易睡覺。」

聽老人講戰場往事


「爺爺,戰場上有沒有讓您最難忘的人和事?」

「有一個人,他叫塗前武黔東南的,當時我們一起去的朝鮮,回國後,1956年9月一起去河南開封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步兵預備學校學文化,1957年9月去中國人民解放軍洛陽步兵學校學習軍事。」

1960年,他們畢業後,一起被分到重慶。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由於身體原因,塗前武留守重慶,而吳學星被派往西藏。

離別時,塗前武在車站送別吳學星。當時,塗前武說:「學金(吳學星),手錶給我看看,還有多久發車。」

吳學星把手錶給塗前武后,塗前武卻把手錶收了起來:「手錶我就不還給你了,至於多少錢買的我也知道,我會直接把錢寄到你家裡去。」

吳學星沒有反對,他知道,塗前武這是要留個念想。

後來,錢寄到了,可他們卻失去了聯繫,這段戰友情就成了吳學星心中的一塊石頭。


塗前武老人

你好

你的老戰友吳學金在呼喚你

↓↓↓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老兵尋訪錄之一】——鹽山縣王復娥村王金榮
    【抗美援朝老兵尋訪錄之一】——鹽山縣王復娥村王金榮 【誦讀:心語姐姐】 【採訪抗美援朝老兵王金榮老人。】
  • 尋找志願軍老兵
    作為「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的發起人之一,他和志願者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聯繫廠家、制訂方案,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們定做過冬的棉服。  趙波的另一個身份是演員。2016年,他參演的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三八線》上映,這部「讓一幫男人流著淚」拍完的電視劇讓劇組很多演員第一次接觸到志願軍老兵這個群體,「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也由此誕生。
  • 兩位抗美援朝戰鬥英雄時隔六十七年「重逢」
    兩位抗美援朝老英雄怎麼也沒想到,相隔近千公裡的他們,竟然在67年後,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實現了「重逢」。2020年12月28日上午,在「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公益團隊、宜賓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宜賓軍分區、「宜賓發布」等多方協助下,家住四川宜賓的91歲老兵蔣永德和家住陝西鹹陽的90歲老兵蔡興海終於通過手機視頻見面了。
  •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尋找烈士家屬 銘記「最可愛的人」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尋找烈士家屬67年  姚靜1952年入朝,與戰友生死分別67年,尋找其家屬成為一生心願  蘇州到上海,百餘公裡,開車兩個小時。敲開一扇門,握住門後那雙手,不過一瞬間。  從朝鮮戰場到回到祖國,從23歲到90歲,為了這一瞬間,姚靜惦念了67年,等待了67年。  2020年10月20日,姚靜終於找到了她在朝鮮戰場上犧牲戰友李霽的妹妹李霖。相見的瞬間,兩雙布滿皺紋的手緊緊相握。  姚靜穿著綠色的舊軍裝,胸前戴滿了抗美援朝紀念獎章,微微低著頭,凝視著手裡的照片。照片中的李霽一頭短髮,繫著一條白色的圍巾,微微笑著,年輕而美好。
  • 大崇鄉:鄉人大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11月3日,大崇鄉人大主席李斌同志帶領部分鄉人大代表和鄉退役軍人站工作人員,走訪慰問了抗美援朝老兵蔣明連和楊春蒲。在老戰士家中,李斌與老人們促膝交談,認真聆聽他們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經歷,重溫紅色革命歷史,並親自為老兵佩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慰問中,李斌仔細詢問了老人的身體、生活等狀況,表達了黨委和政府對老兵們的關懷。
  • 老戰友51年後重聚 喜歡分享美好生活
    8月30日,傅兆深夫婦和徐富才夫婦視頻通話。1953年,徐富才和傅兆深在同一個坦克團,同批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回國後都在河南某部隊服役,一起提幹,是這個團中僅有的兩個浙江人。1969年,徐富才轉業,當時傅兆深在鄭州工作,互相沒有留下聯繫方式,就這樣失去聯繫。這次重逢,讓兩位老人激動不已。
  • 再現崢嶸歲月,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尊崇英雄、關愛老兵」專題...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下午,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辦《第二屆「尊崇英雄、關愛老兵」圖片書畫展——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專題展覽》。老畫家龔繼先還從家中找出上世紀60年代從榮寶齋買來的花青膏,用上乘顏料保證畫作質量。
  • 八旬抗美援朝老兵迷路 萬盛民警驅車護送回家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5月11日晚,在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叢林鎮高速路口附近,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趙爺爺忘記了回家的路。接到報警後,叢林派出所民警多方尋找老人家人,最終驅車10餘公裡把趙爺爺安全護送回家。夜晚 八旬老兵迷路高速路口晚上8點來鍾,萬盛經開區叢林派出所民警接到社區巡邏隊員的求助,在叢林鎮高速路口附近發現一名杵著一雙拐杖走路的老人。在現場,民警與老人進行攀談,耐心細緻地詢問他的情況及家人的聯繫方式。
  • 建軍節,聽87歲抗美援朝老兵譚志洪講述他的烽火歲月
    今年87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譚志洪仍然耳清目明、精神矍鑠。紅網時刻記者 王新鳳 通訊員 皮尉人 唐科雷 益陽報導「八一」建軍節,記者來到了抗美援朝老兵譚志洪的家中,87歲的他在房間內來回走著,不停地翻找,找出了保存很久的老物件——三枚抗美援朝紀念章和幾張老照片,照片上的他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
  • 漫漫尋父路,深深家國情——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孤尋找父親的...
    田興華 提供)田興華的父親叫田全仁,辰谿縣辰陽鎮綿巖村人,生於1922年,1947年2月參軍入伍,為華東軍區25軍74師222團1營機槍連戰士,歷經孟良崮、渡江、解放上海等戰鬥,因作戰英勇提拔為班長。1952年9月,74師成建制編入24軍入朝參戰。
  • 重溫榮光 傳承信念——訪湖南抗美援朝老兵
    近日,本報記者尋訪多名湖南籍或在湘的抗美援朝老兵,聽他們回憶親歷的戰鬥故事,重溫鐵血榮光。20歲出頭的他冒著飛機轟炸和機槍掃射,帶隊突擊攻向碉堡;木匠出身的他在戰火淬鍊之下,迅速成長為「拆彈專家」,並為保護戰友被炸傷;長途奔襲的他因嚴寒十個腳指甲全被凍掉,為不拖後腿忍著劇痛跟上大部隊。
  • 聽老兵講故事、看抗美援朝紀錄片,辦歷史手抄報...這堂主題班會讓...
    作為一個老兵,我自己在慢慢凋零,但一代老兵的榮光,永不凋零。」——抗美援朝老兵向榮川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為了讓學生銘記歷史、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中學生的課堂裡,南渝中學初一、初二年級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通過開展「抗美援朝」主題班會、歷史手抄報和演出匯報的形式,將那個遙遠的年代拉到我們的身邊。
  • 致敬崇州籍抗美援朝老兵王道明
    致敬崇州籍抗美援朝老兵王道明 2020-10-23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信宜貴子:慰問抗美援朝老兵,致敬最可愛的人
    在2021年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1月12日,信宜市貴子鎮組成慰問團隊,對該鎮平民村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老戰士劉政昌進行親切慰問。當日上午,由當地退伍老兵及愛心人士代表組成的慰問團隊40多人,在貴子鎮村有關領導的引領下,來到劉政昌的家中開展慰問活動,向老戰士致以崇高敬禮。
  • 抗美援朝老英雄70年後見到了戰友……
    70年彈指一揮間兩位老英雄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並肩作戰新年第一天在中國軍視網特別直播活動中他們在煙臺龍口相約見面點擊下方觀看視頻70年前志願軍9兵團在長津湖經過艱苦鏖戰迫使不可一世的美第10軍倉皇逃竄經歷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9兵團隨即組織部隊追擊時任20軍58師174團班長的古文正時任26軍78師334團班長的高萬功在黃草嶺狹小的戰場上並肩戰鬥 追殲美軍70年後我們《尋訪英雄》小分隊遂兩位英雄心願請他們再次「相聚」追憶往昔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
  • 助學、捐款、捐獻遺體……抗美援朝老兵用這種方式致敬戰友
    他就是羅榮躍,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享年94歲的他沒有留下過多的遺言,卻留下了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幾萬元存款和一份捐贈全部財產的遺囑,這些是他一生最後的捐贈。學生送老人的賀卡省下的錢,我要拿來捐款2013年,深感教育之重要的羅榮躍萌生了助學的想法。從此他每年向天平村唯一一所學校——天平小學捐贈助學金。
  • 四位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崢嶸歲月
    10月22日下午,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西美社區幸福兵站的退伍老兵們,帶領蘇州市東大街小學校的少先隊員和轄區共建單位黨員共聚一堂,合唱《我的祖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致敬「最可愛的人」。
  • 67年後抗美援朝老兵前線日記曝光,日記主人卻已去世25年
    67年後抗美援朝「老兵」前線日記曝光。 一本突如其來的戰地日記打開了李進良塵封66年的記憶。 這本日記寫於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來自一位支援前線的無線電技術專家。他在1953年10月換上軍裝,跨過了鴨綠江,開赴朝鮮支援前線。彼時,戰爭雙方剛籤署停戰協定,仍未撤軍,沒有人知道戰事是否還可能重來。 這是抗美援朝歷史中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不是志願軍裡的通訊兵,但他們也一樣穿過軍裝、上過前線。
  • 抗美援朝老兵林從平:用生命守護公路運輸線
    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為了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致敬那些抗美援朝中最可愛的人,從今天起,煙臺福山新聞將對福山區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部分老兵進行專題採訪報導,今天我們首先走近抗美援朝老兵林從平,聽他講一講志願軍戰士是如何用生命守護公路運輸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