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會期間,位於二樓的鑑寶活動迎接了一批又一批收藏愛好者,他們帶著書畫、陶瓷、玉器、青銅器、雜項等上百件寶貝來到鑑定現場請專家們鑑寶。
濟南文物保護與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李曰棟表示,「今天是周五,來鑑寶的人總體上不算多,不過給我們最大的印象是精品很多。平時我們去鑑寶,看到的贗品比真品多,而今天是真品多、贗品少,這一點很是意外。」他接著介紹,「上午看到了劉墉的一幅四尺長中堂,算是今天的最大收穫,另外還有一位七品縣官的對聯。」
濟南文物保護與收藏家協會會員李軍說,一位市民收藏的唐代海獸葡萄鏡也足夠驚豔,可以並列「全場最佳」:「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最最輝煌的時期,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唐代的銅鏡在經濟價值、藝術價值都是最高的,是中國有銅鏡以來的頂峰時期,今天看到的這個海獸葡萄鏡就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一個題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銅鏡品相很好,尺寸也很大,直徑有二十釐米,而且是水銀芯,花紋清晰,工藝精湛。」
前幾年王剛的《鑑寶》節目引發大眾「鑑寶熱」,從今天的藝博會來看,這場熱潮仍未退去,不過遺憾的是,鑑寶活動僅在藝博會第一天進行,有些晚來的市民撲了個空,表示明年的藝博會一定要補上這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