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312億人民幣人民幣從美國公司處購買「雲銅」商標,交易數額之大、商標價值的真實性、無任何交易評估等細節公布,這些因素讓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雲銅」)日前的自曝行為疑點重重。
引發外界質疑之後,中國雲銅繼續在官網發布公布,撇清其和商標最早註冊方雲南雲瑞之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雲瑞之祥」)和此番的美國賣家奧洛海集團公司(下稱「美國奧洛海」)之間的關聯,並傳遞出保衛民族品牌的姿態。
然而,經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epr.cn)梳理公司資料,上述三方背後的股東或高管有著諸多交集,天價商標案實則一場自導自演的「內部戲碼」。
一家註冊「雲銅」商標的文化傳播公司
天價商標故事實際上起始於12年之前。
2008年1月21日,雲南雲瑞之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雲瑞之祥」)在昆明市五華區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0萬人民幣。最早股東為朱斌、李玉湘、葉芮均,分別認繳出資額5萬元、5萬元、90萬元。
目前,該公司股東為葉芮均、徐睿景和李玉湘,分別佔股75%、15%、10%,法定代表人為徐睿景。在天眼查顯示的變更記錄中,還有一條顯示,2018年9月,高級管理人員李鑫(1987年生)退出。
雲瑞之祥的經營範圍變更數次後,現為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承辦會議及商品展覽展示活動、企業形象設計及企業營銷策劃;企業管理;企業管理信息諮詢;健康信息諮詢;教育信息諮詢(不得開展教育培訓);國內各類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貨物及技術除外);國內貿易、物資供銷;禮儀慶典服務;房地產經紀業務;物業管理;計算機軟硬體的研發、應用及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應用及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普通機械安裝;網站建設;服裝出租;體育競賽組織;專業設計服務。
中國商標網信息顯示,這家文化傳播公司成立後的短時間內即註冊了大量商標。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8月,雲南省政府出臺了《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商標戰略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以優勢產業、優勢產品和大型企業集團為重點,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壯大一批馳名、著名、知名商標。《意見》的工作重點和措施的第一條為下大力氣重點培育、扶持和創建中國馳名商標,「『雲銅』等一批商標也已基本具備了中國馳名商標的條件,應作為我省申報和創建中國馳名商標的第一梯隊。」
而就在上述《意見》正式出臺前,「雲銅」商標搶奪站已率先打響。雲南地區的銅業巨頭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南銅業」,000878)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原雲南冶煉廠,其於199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然而雲南銅業在商標局部方面並不佔優勢,直到2008年1月,雲南銅業才開始申請「雲銅」商標。
雲瑞之祥成立不到4個月,就開始申請註冊「雲銅」商標。就在上述《意見》正式出臺前1個月,雲瑞之祥精準註冊了幾乎所有大類的「雲銅」商標。最終,在45類商標權中,雲南銅業只優先申請了其中的8類,其餘均被雲瑞之祥搶先一步。
正因上述原因,此後的十餘年時間裡,雲瑞之祥和雲南銅業進行了商標權訴訟馬拉松。在這期間,雲瑞之祥被外界評論為「碰瓷」央企國企。雲瑞之祥堅持「是對方侵權」。
而查閱「雲銅」商標可發現,2019年2月,大量「雲銅」商標被雲瑞之祥同時轉移至這樁天價商標案的另一主角美國奧洛海集團公司(下稱「美國奧洛海」)。這也就意味著,這批天價商標實際上頗有故事。
香港註冊「中字頭」企業
雲瑞之祥成立1年後,兩名身份證顯示為雲南昆明的自然人在中國香港註冊了一家「中字頭」企業。
一名為1969年生人張宸,另一名為1970年生人管震,兩人住址均顯示為昆明市五華區。公司註冊股本為普通股10000股,張宸承購9000股,管震承購1000股。
該「中字頭」企業名稱為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CHINA YUN COPPER GROUP CO.,LIMITED),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於2009年1月19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名稱冠以「中國」二字的民營企業往往讓外界誤認為是央企,這種現象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中居多。
為杜絕這種企業名稱亂象,2012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明確規定,可以申請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中國」、「中華」或者冠以「國際」字詞的企業為:全國性公司;國務院或其授權的機關批准的大型進出口企業;國務院或其授權的機關批准的大型企業集團;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的其他企業。2018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進一步明確:除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企業外,企業名稱不得冠以「中國」、「中華」、「中央」、「全國」、「國家」、「國際」等字詞。
據中國雲銅官網介紹,公司是雲南「雲銅」品牌總公司為了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經企業股東批准,於2009年1月在香港正式掛牌成立的綜合性國際公司,公司註冊資本為404403800港幣。
其自稱「資產規模已經超過千億美元,並成為銀行的資深優質客戶」。此外,官網介紹稱,「董事會決定對雲南進行全面投資,並於2014年4月在香港成立了『投資雲南』委員會。2015年1月11日,『雲銅集團』昆明代表處正式掛牌」。
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查閱香港公司註冊處的網上查冊中心資料發現,中國雲銅註冊成立不久,2009年3月,新增來自北京區海澱區的張險峰(1971年生)、雲南省昆明市的槐芳(1981年生)、雲南省昆明市的張建民(1961年生)、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李玉嫻(1986年生)為公司董事。2010年的周年申報表顯示,張宸、張險峰、槐芳、管震、張建民、李玉嫻分別持有公司4700股、3300股、800股、600股、400股、200股。
中國雲銅在2010年股東再次發生變動,第二大股東張險峰退出,VONGANAKASAME UMPON、劉曉茹和李鑫(彼時李鑫23歲)加入,劉曉茹地址顯示為遼寧省海城市,VONGANAKASAME UMPON和李鑫地址顯示均為香港灣仔莊士敦道181號大有大廈。截至2010年底,張宸、VONGANAKASAME UMPON、劉曉茹、李玉嫻、槐芳、李鑫、管震、張建民分別持有公司4600股、1000股、1000股、1000股、800股、600股、600股、400股。
而最近一份的周年申報表顯示,中國雲銅目前為兩名自然持有人張宸和李鑫,分別佔股99%和1%。兩人地址現均顯示為香港灣仔莊士敦道181號大有大廈。
中國雲銅昆明代表處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稱,「張宸和李鑫都是代持有,其實我們的股東在全球各地,是一些財團和公司組織。」
接連成立的雲瑞之祥和持股人主要來自雲南的中國雲銅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中國雲銅在6月1日的申明公告稱,「公司與雲瑞之祥非公司投資與被投資關係,為商業合作公司」。然而,上述提到的李鑫除為中國雲銅的股權持有人之一外,也是2015年2也成立的中國雲銅昆明代表處的首席代表,同時也是雲瑞之祥曾經的高管,其於2018年9月退出。另外,雲瑞之祥現股東之一李玉湘和中國雲銅早期股東之一的李玉嫻也存在交集。
除了上述人員之間的關聯之外,澎湃新聞記者在一份(2016)京行終4668號裁判文書中發現,雲瑞之祥向商標委員會提交的證據3中提到:雲瑞之祥公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投資設立「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註冊證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完稅證明以及《關於組建香港「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的決定》。
美國公司奧洛海:去年的受讓方今年的賣家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雲瑞之祥和中國雲銅之間存在關聯,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此次天價商標案的賣方也和上述兩家公司背後的持股人存在交集。
奧洛海英文名稱為「USA HAWAII ALOHA GROUP LIMITED」,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司註冊於2009年6月,經營「果汁和副食品銷售」,主要成員為雲瑞之祥最大股東葉芮均(YE,RUIJUN)、2010年加入中國雲銅董事名單的 VONGANAKASAME UMPON,以及CHI-CHEN,JAMES。
由此可見,相繼成立的雲瑞之祥、中國雲銅、美國奧洛海背後的操刀人是同一批人,是共同體。然而,中國雲銅在最新的官網發文中仍然完全撇清三者之間的關聯。
上述三家關係背後的關係浮現之後,此次所謂的智慧財產權收購則顯得十分荒誕。
目前公開可查的資料顯示,2019年2月,雲瑞之祥將其註冊的大批「雲銅」商標轉讓給了美國奧洛海;同年10月,中國雲銅首次在官網宣布以2億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買回「雲銅」商標,今年的5月30日,再次宣布以43.7億美元受讓美國公司持有的全部《雲銅》商標智慧財產權。
中國雲銅在其官網還稱,「意味著全部外國公司持有的《雲銅》等智慧財產權終於回到中國,而中國企業也完全消除了因為品牌長期侵權面臨美國方面的司法壓力和巨額侵權賠償風險。」這場三方之間的遊戲被描述成民族品牌「保衛戰」。
而前述工作人員在回應澎湃新聞記者時則另有說辭,「以防這些商標被一些利益集團流失,緊急轉讓到美國,轉到美國本來是很平常的事情,跟美國這家公司也是商量好的,平常有業務往來的,暫時借他們的公司商標避險,因為國內這邊要被查封凍結拍賣了。」
其所指的查封為,2019年4月26日,北京市海澱區法院立案(案號(2019)京0108執9645號),執行申請人北京市重光律師事務所申請執行合同糾紛一案,因雲瑞之祥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法院對雲瑞之祥及法定代表人徐睿景採取限制消費措施。該案的執行標的物為商標權,2019年11月12日,進行詢價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22日和2019年10月11日公開的信息顯示,雲瑞之祥分別在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法院(案號:(2019)雲0102破申1號)和雲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案號:(2019)雲01破終3號)申請破產。
實際上,圍繞著雲瑞之祥及其股東,周邊有一張龐大的公司群網,行業分布廣泛,其大多目前也註銷或被吊銷。
2008年之後,和張宸關聯的國內公司有4家,分別為北京中銅雲銅科技發展中心(2008年,註冊資本10萬人民幣)、昆明愛喝愛濼哈鮮鮮果汁有限公司(2010年,註冊資本50萬人民幣,已註銷)、雲南雲瑞之祥投資有限公司(2010年,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已註銷)、北京賽瑞蘭節能技術有限公司(2011年,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已註銷)、北京雲瑞塞沃斯節能技術有限公司(2011年,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已註銷)。
李鑫擔任股東的公司在國內也有4家,分別為雲南大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已註銷)、雲銅中銅礦業有限公司(2009年,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已註銷)、中銅工貿(雲南)有限公司(2015年,註冊資本100萬人民幣,存續)、江西會昌縣筠門嶺鎮半照村益農扶貧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2018年,註冊資本50萬人民幣,已註銷)。
李芮均在國內擔任股東的公司除雲瑞之祥和昆明愛喝愛濼哈鮮鮮果汁有限公司外,還有一家為雲瑞祥文化(昆明)有限公司(2019年,註冊資本4萬人民幣,存續)。
另外,在中國雲銅官網中曾經被稱為「中國銅業董事長、總裁、雲銅集團董事長」的許金亮名下也有北京國標博業諮詢中心(集體所有制,註冊資本3萬人民幣,已吊銷)、雲南莫頓格蘭環保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已註銷)。
曾計劃重組港股雲銅股份?
此次天價商標案中,除雲南銅業誤中招外,外界的質疑聲也波及到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雲銅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銅股份」,00033.HK),但這家公司和中國雲銅之間則並非「老對手」的關係。
雲銅股份是一家註冊地址在開曼群島的公司,最早名為「十有控股有限公司」,隨後改名為「和協海峽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亞投金融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6月20日,公司更名為雲銅股份,更名理由為「將改善本公司之企業形象及促使未來可形成具有獨立品牌的企業」。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實際控制人、主席及執行董事張軍(女士)持有公司15.55%的股權。2019年年底,雲銅股份董事會主席變更為30歲的吳宇。
據公司2019年中期報告,雲銅股份業務包括保安產品貿易及提供保安服務、派對產品貿易業務、證券經紀及資產管理、放債業務、信用擔保及投資業務、金屬及礦產貿易業務(尚未產生收益)。2019年上半年,雲銅股份總收益為74.2百萬港元,毛利為9.6百萬港元。目前,該公司總市值為1.9億港元。
雲銅股份和中國雲銅到底有無關聯?中國雲銅在6月1日的申明公告中稱,「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7月投資重組『中國雲銅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33)』,後因本公眾事件『雲南銅業』方面的法律原因(本案已上訴至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堅決撤資退出,目前『中國雲銅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雲銅集團有限公司已無公司投資關聯。」
與此印證的是,2019年7月25日,中國雲銅官網發布「高層人士調整決定」,稱「經雲銅集團黨、政、工聯席會議決定,由中國銅業副董事長、雲銅集團副總裁李鑫同志出任雲銅股份(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33)董事」。而早在2019年1月9日,雲銅股份(彼時稱「亞投金融集團」)已公告宣布,委任李鑫為公司非執行董事。
公告對李鑫的介紹為:31歲,擁有經濟學士學位,自2009年至今,擔任中國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職務。在企業管理及策劃方面有較多的經驗,尤其擅長於貨幣戰略、金融戰略、企業管理、品牌行銷策劃及投資管理等領域。
不過,正式更名為「雲銅股份」後僅8個月,今年的4月22日,該上市公司再次發布公告,董事會建議將公司更名為「安山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而自此前的2019年12月9日起,李鑫也不再擔任雲銅股份非執行董事。在2019年12月9日當天,中國雲銅在官網上也發布了一則決定,其中包括「免去張軍中國雲銅投資委員會主席、大中華區總裁的職務」。
實際上,早在2015年8月,中國雲銅即在官網宣稱,其與另一家在香港註冊的「中字頭」民企中國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PPER GROUP HOLDING CO., LIMITED,)重組完成,「將全力推進『雲銅股份』香港上市的步伐」。
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查閱發現,實際上,中國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國雲銅註冊成立一年之後,同樣由張宸於2010年1月在香港註冊創立。最新一份周年申報表顯示,李鑫為中國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現股東為前述提到的VONGANAKASAME UMPON(申報表中地址顯示為北京海澱區,佔股1%)、雲南中銅工貿有限公司(佔股51%,李鑫為大股東)、中國雲銅(佔股48%)。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