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是怎麼完成回家「最後一公裡」的?
相信多數人都是以公交方式為主
地鐵+公交的出行方式已經成為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然鵝,最近南閔行的華僑城小區居民卻遇到了難題
好好的短駁車怎麼就被貼上了「超載」的標籤
???
從2013年入住浦江鎮華僑城小區4期起,嚴女士就一直乘坐由華僑城開發商提供的免費社區班車,實現從小區到約1.5公裡開外的軌交8號線浦江鎮站的來回「短駁」。嚴女士稱,近7年來,社區班車一直穩定運營,十分方便。可最近,她早高峰時坐不到這班車了。
據嚴女士描述,上午9點之前,班車為半小時發一班車,從「中意國際」小區始發,沿江樺路、浦馳路繞華僑城各小區一圈後,前往浦江鎮軌交站。早高峰時,她通常在浦馳路江梔路路口等候班車,而同在這個路口等候班車的,還有華僑城3期、5期、8期的居民們。
華僑城小區班車班次表
司機孟師傅揭曉了答案,他出具了一張皺巴巴的罰單遞:「已經罰200元扣6分了,不能再扣了,再扣6分,我就得『降級』,開不成這個車了。」
原來,罰單上顯示,去年12月6日上午8時許,孟師傅因「駕駛營運客車以外的其他載客汽車人數超過核定人數達到20%」,被處以罰款和扣分的處罰。他回憶,當時車上應該有40多人,其中10餘人站著,但並不算特別擠。
被處罰後,孟師傅開始嚴格控制上車人數,每每到站數人頭,車上乘客限定不超過23人。一旦座位坐滿,即跳過後面的站,直奔軌交站而去。
孟師傅出具的罰單
據孟師傅描述,上午7點半、8點、8點半的這3班班車最忙。限定乘客人數後,班車在浦馳路江櫸路站停靠時,基本就已滿員,也就是說,這3班班車僅能服務到附近的華僑城1期小區。
等時間來到上午9點,過了早高峰,能明顯發現各個站候車人數已明顯減少,班車終於恢復了正常線路。
班車從地鐵站駛回小區時,幾名乘客不願意坐在後排,選擇站在車中間,但車上乘客人數並未超過23人
對於因超載被處罰,孟師傅覺得自己有些「冤枉」——這不但是他3年來第一次被處罰,也是華僑城小區班車開通7年來的第一次被處罰。
他反問:「這個車是為小區居民服務的,一輛車來回跑,不能超員,你說現實不現實?」孟師傅認為,在華僑城小區,班車起著替代公交車的作用,速度不快、路程不長,從未出過任何安全事故,不應該參照賣票的大巴車來管理載客數。
根據《機動車安全運行技術條件》,城市公交按每人0.125平方米核定載客數,也就是1平方米內不超過8人就不算超載。
華僑城小區班車是小區開發商向租賃公司租賃,免費向小區居民提供短駁服務,以彌補公交車覆蓋不足帶來的不便
孟師傅的觀點也得到了許多居民的認同。居住在華僑城2期的陸女士就直言,班車無法正常按線路行駛後,給南側華僑城幾期的居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沒有了班車,又不想步行20餘分鐘去軌交站,唯一的選擇就是捨近求遠去坐公交車。要麼浦申路陳行公路乘坐177路去浦江鎮站、或者去浦錦路陳行公路乘坐986路去蘆恆路站。
但陸女士稱,這兩條公交線不僅車站設置得遠離小區,步行乘車所走的距離差不多已是去軌交站的一半;且間隔時間長,班次不穩定。「相比坐公交,我更願意自己走,起碼時間上比較穩定。」
華僑城小區班車正在浦江鎮軌交站上下客
對此,浦錦街道相關負責人稱,對於居民出行的不便街道已知悉。目前街道正在協調986路公交在華僑城小區範圍內增設車站。而由於986路為跨區公交線路,其調整權限在市級交通部門。浦錦街道已將相關情況上報閔行區交通委,請交通委出面加以協調推進。華僑城小區的「最後一公裡」,目前看來最終仍得由公交來託底解決。
對於居民提出的對小區班車「超載」認定能否放寬的建議,指望交警部門放寬執法標準不太現實。企業租賃的大巴面向固定的對象開設班車,這在性質上與公交車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車輛安全性能上、車上人員保險上,也有著天壤之別,不得超載、一人一座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眼下「班車之困」仍然無解
居民們強烈呼籲通過開設社區班車來解決難題
由屬地政府出面協調
將開發商用於租賃車輛和駕駛員的資金交由公交公司
再由居民們支付一定的車費
由公交公司開出正規的短駁巴士,增加運力
納入規範的公交管理體系
冬至雖過,但漫長的隆冬還在繼續
那些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來的定格
構成了小老百姓最真實也最心酸的生活
在此,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有效處理這樁難題
讓這「最後一公裡」多一些溫暖
THE
END
以下內容您可能感興趣
整 理| 小 南
編 輯 | 小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