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崇拜什麼,那是他的自由。但是怎麼引導他們去崇拜,這卻是可以想想辦法的。
在引導之前,我們要想明白,為什麼崇拜明星的孩子,比崇拜科學家的多?
原因很簡單。
1、明星宣傳得多嘛;2、明星更光鮮亮麗嘛:
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父母是第一責任人,學校是第二責任人,社會是第三責任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不爭的事實,沒有聽說「明星是第一生產力」,如何引導,需要多方努力。
作為父母,孩子第一任老師,責任重大
為什麼有的人害怕生二胎,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壓力,另一方面,覺得生很容易,但是教育太難了!孩子有什麼樣的教養還得看家庭教育,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是很容易受影響的。父母帶給孩子一個什麼環境,孩子被動地接觸這個環境帶來的所有好的、負面的信息。
所以,引導孩子的科學思維,作為父母不能偷懶,你要做到:
帶孩子參觀科技館,博物館,而且不是去一次就完事,每個年齡段去的目的是不同的,更小的時候是為了培養興趣,再大點是去了解原理,或者是親身參與。帶孩子參加科技類活動的比賽,最好能親身參與帶孩子在家動手做實驗,培養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網絡上有很多這樣的視頻,與是否專業無關,就看父母懶惰還是勤快!陪孩子看相關書籍,家裡買了很多相關書籍,如恐龍類、太空類,自然類,科學技術類,其中有三本書加起來就有1000元,不能浪費,陪孩子一邊看,一邊講解,現在有的時候孩子自己就翻著看了。
只要有興趣了,剩下的就水到渠成了
作為學校,優化科學課程開發,讓學生參與其中
要積極營造崇尚科學的校園氛圍。在這一點上,以前比現在做得好。過去的時候,很多學校有傳統,會把對世界、對國家做過貢獻的科學家、文學家的照片、簡介,在學校走廊、醒目的地方進行展示。
但是,現在好多學校,校舍新了、學校美麗、自己的校園文化豐富了,就把這些科學家、名人都請出校園了,取而代之的是領導視察的照片、各類字畫作品、校園宣傳照片。美是比過去美了,但是科學味道就有些淡了。
其實,我們大可以借著這次的疫情,多宣傳宣傳為國而戰的鐘南山、李蘭娟等科學家、醫務人員嘛,學校科學的味道一下子就濃起來了!
目前各地學校都有科學課,課程的優劣也是參差不齊,大多以講授為主,如果加大點投入,讓孩子參與到科學探究中,取得的效果可能不一樣。可能從小學開始,每天放學回家後基本上以完成作業為主,有多少孩子會自己種點兒花草,然後觀察並記錄成長過程,有多少孩子會去拆拆舊物,看看有多少零件,零件之間是怎樣連接的。
很少!我們的學校又能提供多少素材,讓學生動手參與其中呢,所以如果對科學課程的重視跟語文數學外語一樣的話,相信孩子們的科學思維會有較大的提高。
到了初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如何進行,理科的授課教師就要多想辦法,在授課當中引入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現身說法,比如門捷列夫發現周期表的艱難過程、法拉第作為非科班出身卻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至高的科學成就等等,讓學生去體會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
作為社會,降低負面影響,傳遞正能量
1、流量明星的曝光率降低、科學家的曝光率增加。
多宣傳科學家對於國家的貢獻,著重培養各行各業裡對國家有實實在在貢獻的科學明星。讓孩子們在相互攀比時,比得不是自己的流量明星有多漂亮;而是自己關注的科學家有多偉大。
2、限制流量明星的天價薪酬、增加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性的褒獎。
很多時候,明星之所以光鮮,與錢是密不可分的。錢多了,開豪車、買豪宅、宣揚人上人的生活方式,這些不好的價值觀,對孩子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對社會風氣有很強的破壞力。
3、提高明星的學歷門檻。
很多明星,憑藉漂亮臉蛋,還高中、甚至初中還沒有畢業就成名了,成名之後還再也不學習了。這給學生造成的影響也是很惡劣的。會讓學生覺得,只要長得好、學習不重要。這樣一來,學生就對「知識就是力量」產生了懷疑,那又怎麼會想到去崇拜那些學習優秀的科學家呢?所以,個人感覺,明星也應該有學歷要求,起碼吧,我們要多樹立那種即使成名、也在不斷學習、也在不斷向學霸靠攏的明星。而不是一張漂亮的臉蛋兒走天下!
社會輿論是很難改變的,需要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來共同努力。孩子在人生觀、世界觀沒有形成的時候,是很容易受影響的。國家其實也不提倡娛樂至上、金錢至上的價值理念。
所以我們應該做到
儘量較少地讓孩子接觸不良的文化,負面的信息成人對不適的內容不評論,不轉發,做有責任的「社會人兒」充分利用好明星,明星可以被崇拜,但是必須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對於有劣跡、負面影響嚴重的明星就該封殺。家長和老師的話不聽,但是明星的話一般管用!大力弘揚科技正能量,身邊的輿論都是積極向上的,影響也將是積極的。
【寫在最後】我們要抓住每一個活生生的教育素材,去教育或者影響我們的孩子,比如這次疫情,醫生和科研人員的努力,科技在抗疫中的作用,都給我們提供了好的教育資源,只要我們用心,就會增加孩子對科學的崇拜!
不過,話又說回來,每個階段的學生,情況是不一樣的。
小學生,他的重要他人是老師,所以老師讓他崇拜誰,他基本就會崇拜誰。小學生估計是崇尚科學家最多的學生群體吧。中學生,他的重要他人是同伴,所以,老師的話他也沒那麼聽了,他會覺得誰酷,他就崇拜誰。有時他就是不崇拜科學家,我們也勉強不來。所以,在讓更多的學生崇拜科學家、而不是明星這件事上。我們只需要做好國家、社會、學校層面的引導工作,至於他們最後真的崇拜什麼,我們也是不需要過多糾結的。
家長以身作則,時刻對孩子往奉獻之路上引導。
學校正確導向,時刻把學生往雄才正義之路上帶領。
社會輿論宣傳,時刻弘揚社會正能量。
希望少看少聽到鋪天蓋地這星那星前呼後擁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的場面。對那些所謂的星們少關注少宣揚,現在的有些媒體關心到星們吃喝拉撒衣帽鞋襪,讓年少的孩子們爭相追捧……再不要過分宣揚過分關注,放過他們吧,多往正途上引導。
多對為社會進步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正面優秀人物做宣傳。
把鏡頭對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
農村的發展,城市的變化…
真沒事幹有閒工夫了,常同有正能量陽光之友交往。多陪伴父母妻兒。
多看看書學點知識,教兒孫們背幾句詩詞,講幾則寓言故事…
讓孩子們從小有分辯是非對錯的能力,增強探究的神秘好奇。
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才是釋放年輕人能量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