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變動同比減少近10億
上證e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問到,「隨著三季度全國疫情的逐步好轉,但公司業績不但沒有明顯增加,反而還在下降,請問是什麼原因?」太平洋證券方面回復到,「與去年同期比較,公司三季度業績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市場行情影響,權益類和非權益類證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
三季報顯示,太平洋證券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3.5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6.27億元,財報中解釋為「持倉市值變動所致」。
因財報並未完全披露其持倉的「權益類和非權益類證券」,然而《投資者網》注意到,太平洋證券被列入前十大股東的久日新材長期處於破發狀態,其股價低迷的表現,很有可能給太平洋證券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作為久日新材科創板IPO上市的聯席主承銷商,太平洋證券持有久日新材約140萬股的股票,持股比例為1.26%,是該公司第九大股東(見表1)。
作為科創板公司中破發幅度最大的公司,久日新材的股價大部分時間都低於發行價,12月11日,久日新材的股價收於43.37元,相較於發行價66.68元下跌35%。
太平洋證券投資久日新材是否算是「踩雷」,如今看來還為時尚早,但 「逆勢」雙降的前三季度財報,源於「受市場行情影響,權益類和非權益類證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盈利能力較為薄弱,業績穩定性較差。
其近幾年「過山車」式的歸母淨利潤變動也印證了這一點。2015年至2019年,太平洋證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33億元、6.68億元、1.16億元、-13.22億元、4.63億元,2018年甚至出現虧損(見圖2)。
單看第三季度業績,太平洋證券雖然營收同比仍下跌9.55%,但較第二季度跌幅53.9%環比已經收窄,歸母淨利潤增長8.19%,環比已扭虧為盈。
在資本市場整體回暖後的疫情階段,太平洋證券能否持續三季度的勢頭,第四季度能否交出不錯的成績單?市場將拭目以待。(思維財經出品)
來源:投資者網 丁琬瓔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太平洋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