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2020-12-19 廣州日報

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

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

《科克斯評論》年度好書 《書單》《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

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為什麼荷馬史詩的主題是男人的自我成長?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羅馬共和國的雕像體現了什麼政治思想?為何米開朗基羅死之前會把年輕的自己放在《創世》的畫面角落?

哥大藝術史權威學者沉澱多年,寫給大眾讀者的文化史入門力作,簡體版首度引進。

這是一本寫給大眾的西方文化史。「認識自我」這句格言,最早出現在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上,代表人類自我意識的啟蒙,直到2000年後的文藝復興時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響著西方文明的進程。西方人個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樣發展成今天的模樣?在本書中,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羅西裡尼探索了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人文思想的發展過程,她以橫跨歷史、藝術和心理學的方法,引用大量藝術品,向大眾講解了自我與藝術、個人與歷史的關係,講述西方人「認識自我」的歷程。

【作者簡介】

英格麗·羅西裡尼 (Ingrid Rossellini)

哥倫比亞大學文藝復興史專家,生於藝術世家,是好萊塢女星英格麗·褒曼和義大利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的長女,對西方古典文化浸染多年。她在哥大取得義大利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哥大、紐約大學、哈佛、普林斯頓等高校任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大話西方藝術史》:看懂藝術品,了解文史哲背景,小白自我修行
    媽耶,看完這本《大話西方藝術史》,我才知道原來斷臂維納斯是有腹肌和馬甲線的!可能就因為這本書不那麼「正經」,所以我的思緒也跟著天馬行空,比如:看到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突然發現為什麼只有猶大皮膚最黑呢?難道種族歧視?也可能這位天才左撇子是想藉助「黑暗」來反映人物的性格。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文藝復興運動是由哪個家族推動起來的?第一個給自己畫自畫像的畫家是誰?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一幅畫是哪個?達利《記憶的永恆》靈感來自哪本書?這些新奇有趣的問題來自意公子《大話西方藝術史》,如果你是西方藝術史的入門者,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會勾起你的興趣。
  • 《大話西方藝術史》:了解30000年西方藝術發展史,這本書就夠了
    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是成功縮短這種距離的產物。瀟涵,人送外號「意公子」,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創始人,所著《大話西方藝術史》講述的是新奇有趣的藝術故事。對藝術做大眾普及的工作,意公子一做就是八年,而《大話西方藝術史》可以看作藝術類脫口秀《藝術很難嗎》的文字版。
  • 《大話西方藝術史》:輕鬆入門西方藝術史,短時間提升審美品位
    然而,直到遇見《大華西方藝術史》這本書,讓我由一個門外漢成為了藝術愛好者,同時也真正的懂得了「月亮與六便士」的含義。02 簡介本書作者瀟涵,人送外號「意公子」,他在「用讓人聽得懂的話,講新奇有趣的藝術故事」這方面做得頗有成效。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試問,你能在任何一本藝術史導論教材裡讀到葡萄牙藝術史嗎?瑞典藝術史呢?或者保加利亞藝術史?一個字都找不到。難道這些歐洲國家沒有藝術史嗎?不是這樣的。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一點,恰恰是因為近來在收集各國發行的藝術題材郵票時,發現了上述三國許多本土藝術家的作品,為什麼我在書本上還有(西方)博物館裡從來不曾見過它們呢?
  • 情婦、金主、神經病,《大話西方藝術史》到底寫了些啥?
    《大話西方藝術史》一書將會為你一一揭秘。藝術到底是個啥?古希臘先賢柏拉圖說:藝術即模仿。而他的高徒亞里斯多德不這麼想,他認為藝術即認識。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又有不同意見了,藝術分明是理想嘛!阿爾達米拉洞窟壁畫從公元前30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左右阿爾達米拉洞窟壁畫,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對於神話和宗教的崇拜,再到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對於資助他們的金主爸爸美好肉體和英俊容貌的描繪和雕塑
  • 事實上成年人的藝術史是有答案的
    現在讀一本有點「功利色彩」的書:讀完這本書,我怎麼能和我的孩子們分享呢?這是我從《大話西方藝術史》開始的初衷:我對藝術一無所知。本書以簡潔詼諧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梳理了3萬多年西方藝術史的精髓,真正為我們的藝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藝術史認知框架小白。
  • 《大話西方藝術史》:時代變遷中,領略西方藝術之美的浮沉與覺醒
    這種學習態度,是真真正正的皓首窮經,當時的人一輩子能把一本書吃透就很了不起了。以《春秋》這本書第一句話為例:「元年,春,王正月」。短短的六個字,《公羊春秋》注釋為:『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
  • 藝術不但表現出心靈自我認識的程度,也表現出這種自我意識的提醒
    在過去,對藝術史的歷史的學習屬於美術院校藝術史論專業高年級學生的課程。過去的觀點是,似乎通過對藝術理論的學習,或者對藝術一般知識的學習就可以認識和理解什麼是藝術,可是,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藝術史就是文獻記錄下來的歷史,那麼,對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史文獻的了解,就很容易讓我們一開始就對「藝術」有更宏觀、更靈活、更富於歷史感的理解。
  • 義大利留學大師課帶你梳理古希臘藝術史—威尼斯美院Saverio教授
    藝術史能幫助人們完善知識體系,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在不同時期是如何用不同的材料與方法利用藝術來認識和表達世界的。學習藝術史也會影響學生的創作思想、拓寬學生創作題材等多項作用。今天,臨赴義大利考試的2017級泓鈺學子,迎來了威尼斯美院藝術史專業教授Saverio Simi De Burgis的古希臘藝術史課程,在奔赴考場的最後時間裡急速充電。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最接地氣的語言,講最高大上的藝術
    直到幾十年後,人們陸續在法國等地也發現了類似的洞窟壁畫,再加上"碳-14年代測定法"的檢測手段,這一發現才最終得以證實:這些洞窟壁畫確實是史前人類畫上去的。這些遠古時期的人相信,我畫下了你,我就佔有了你,我傷害了你的畫像,也就間接的傷害到了你本人。
  • 美術研究|好書推薦·專題:李軍《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
    所謂「絲綢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藝復興」,是本書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意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和現代世界的開端,既是一個與絲綢的引進、消費、模仿和再創造同步的過程,又是一個發生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的故事;是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在絲綢之路上,共同創造了本質上是跨文化的文藝復興。本編的研究為這一主題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作為本書的開端,第一章佔據一個特殊的位置。
  • 耶魯大學廢棄取消「藝術史導論:文藝復興至今」一課引眾怒
    今年,耶魯大學決定廢除其歷史悠久的「藝術史導論:文藝復興至今」一課。然而這一決定引起大批公眾關注乃至憤怒,甚至授課老師都感到相當驚訝。藝術史系主任蒂姆·巴林傑(Tim Barringer)稱之為「一次直截了當的現代化行動」,他在接受《耶魯每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在一學期的時間裡教授任何一門概論課都不可能是全面的。
  • 西方史綱:文藝復興只是文藝?
    實際上,從神本位到人本位的翻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宗教改革、國家崛起、社會崛起、市場崛起、科學興起、啟蒙運動、民主化這些大事件、大潮流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一翻轉大致經歷了五六百年時間,到19世紀才徹底完成,而它的起點就是文藝復興。
  • 西方藝術史:古希臘雕刻
    但就在這文明的廢墟上滋生出了古希臘文明。到了公元前12世紀,愛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蠻族入侵的嚴重破壞。但不屈的希臘人在這塊曾經有過豐厚文明的廢墟上重新建立了燦爛的希臘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真正始祖。進入奴隸社會的希臘半島,建立了200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每一城邦以城市為中心連同城郊農村組成大小不等的國家,各自為政。其中最強大的是雅典和斯巴達。
  • 李公明︱一周書記:走向跨越與交融的……藝術史研究
    從該書在「跨文化藝術史」概念下展開對藝術作品和圖像中的「事物、自我和文化之三重投影」的追蹤式跨文化探索的學術意圖來說,不妨看作是作者以嚴謹的知識建構與自由的歷史想像而向藝術史學術共同體發出的邀請和召喚。多年前,國內西方藝術史界就有「走出編譯狀態」之議;時至今日究竟走到哪裡,李軍認為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一本書讀懂古希臘文化,為孩子珍藏
    前段時間,出了一本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並不是一名歷史愛好者的我,其實原本不打算看這本書。但是,忽然想起上學時候的種種疑問,便毫不猶豫地入手了這套書。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古希臘的哲學、名人等,上學的時候,基本都是淺談,或者老師劃的一個重點。曾經好奇卻得不到解答的答案,在如今能夠通過一本書,輕而易舉的解惑,這種感覺只有一個字——爽!
  • 孫一洲︱文藝復興曲中人:評貢布裡希《瓦爾堡思想傳記》
    另一方面,佛羅倫斯必須在北方的寫實主義和羅馬的理想主義的夾擊中捍衛自我風格,而文藝復興藝術家之所以是巨匠,不是因為他們醉心於自我發揮,而是他們身處多種激流的中央博採眾長。事實上,布克哈特本人也曾注意到這一點,他在遺作中試圖分析佛羅倫斯買家對北方藝術的喜愛。
  • 古希臘文明是偽造的?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這種觀點多麼不值一哂
    在人文社科領域,凡是有些年頭的課程和理論,總是能在古希臘那裡找到它的源頭,希臘神話、城邦制度、雕塑建築、悲劇哲學……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奠基,古希臘的榮光照耀著整個人類歷史,堪稱西方文明之源頭和典範。所以讓一個學者不「言必稱希臘」,那倒是很難的一件事。
  • 「看最有品味的八卦,聊上下30000年的藝術」,這本書太逗了!
    我分不清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發展,搞不懂巴洛克和洛可可之間的愛恨糾葛,文藝復興大旗到底為誰而舉?直到看了《大話西方藝術史》,我這顆嚮往藝術的心終於有了著落:這本書太適合我這種入門級學員觀看了!然而,《大話西方藝術史》的打開方式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