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對於女性來說
始終是一件令人又愛又恨的家什
它美麗、撩人、性感
是平凡人生與平庸個性的
點睛之筆
穿上它
仿佛就有了對抗世界
或至少徵服男性的能量
自信是有了
力量卻耗光了
即使是高跟鞋的狂熱追隨者
也無法否認
這雙鞋毫無實用性可言
特別是旅遊的時候
爬山無能
走草地、雪地、石板路無能
租車開踩不到剎車
走過下水道竟然卡住了
走舒服了鞋跟斷了
鞋跟沒斷腳跟腫了
實在是作死
所以很多有心機的姑娘
旅遊時會在大包包裡塞一雙高跟鞋
到景點了換上凹造型
拍完照馬上換球鞋
畢竟
"只有照片記錄過的
才算真正經歷的嘛"
走很多路和發很多朋友圈
一個都不耽擱
美也是件體力活
但高跟鞋剛被發明的最開始
就不是穿來走路用的
最早的高跟鞋是用來
隻身打馬過草原
殺敵三千胡不歸的!
而穿它們的則是:男人
啊不不不
我說的不是現代這群小妖精
就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樣
第一個穿高跟鞋的男人
也是勇士
那是16世紀的近東,波斯
伊朗薩菲王朝的阿拔斯大帝一世
擁有世界上最棒的騎兵部隊
因為他們發明了一種帶跟的馬靴
當士兵腳踩馬鐙而立時
後面的跟可以幫助他固定站姿
從而更有效地彎弓射大雕
17世紀時的波斯男用馬靴,用鯊魚皮製成,底部粘了芥末籽。
現在我們很難想像
穿高跟鞋策馬奔騰
不過在當時真的是有用的裝備
而為了與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爭奪土地
只靠裝備遠遠不行
因此波斯向近在咫尺的西歐
派出了外交大臣
請求結盟和援兵
足蹬「高跟鞋」的波斯士兵
這最早的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爭端
反而為歐洲帶來一股迷人的波斯風潮
波斯的帶跟馬靴很快在歐洲貴族中
流行開來
穿上它就有戰士的鋒芒
就有男子的氣概
"雖然殺不了敵,但穿上戰靴我就是男人!"
這股穿帶跟鞋的風潮
向社會中下階層蔓延
歐洲貴族們覺得不爽了
說好的特權階級呢!
於是他們把跟越改越高
來凸顯自己的高貴血統
於是最早的高跟鞋就誕生了
17世紀的歐洲
根本還沒有下水道系統
街上泥濘不堪、臭氣燻天、沒法走路
這些跟兒高高的新鞋毫無用武之地
不過這才是重點
對於無用之物的推崇
才是社會階層的體現
越華而不實
越奢侈無用
穿著越不舒服
老子就越有錢
錦衣狐裘、賓客如雲,Wilhelm Gause於1900年描繪的奧地利貴族在霍夫堡皇宮中舉辦的舞會。
在這群無需下地幹活
也無需下地走路的貴族中間
出了一位
對高跟鞋愛到無法自拔的先生
他被譽為法蘭西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王之一
大文豪伏爾泰頌揚他的統治期
是永遠值得懷念的時代
他就是天上人間只此一位的太陽王
路易十四
王太子時的路易十四
童年時的他貌美如花
成年後的他矮成冬瓜
哎,這個神一樣的偉大帝王
據說身高只有1.63米
比拿破崙還矮5釐米
如何能在宮廷和臣民面前
拯救自己的形象工程呢?
答案就是:高跟鞋!
我們來看路易十四最有名的一幅畫像
▽
Louis XIV by Hyacinthe Rigaud, 1701
藏於羅浮宮
這幅國王的官方畫像
在國王外出時代表國王本人
接受人們的朝覲
畫中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小細節
首先在身側的大理石柱
和手中細小的君主節杖襯託下
路易十四顯出驚人的高大偉岸
來自畫面右側的光線潤色
和濃密黑色假髮的遮蓋
顯現出一張與60歲高齡
不相符的年輕臉龐
身披深藍綢緞內鑲貂皮的皇袍
袍子上繡著象徵法國王室的
金色鳶尾花紋章
鳶尾花飾從10世紀起就成為法國王室的象徵,除了紋章和盾牌,還被大量運用在皇宮建築、設計和皇室成員的衣物與珠寶上。
在掀開的袍子底下
是包裹著純白絲襪
交疊出芭蕾舞姿般矯健的雙腿
和一雙10cm的紅底高跟鞋
這雙一舉把國王送入標準身高的鞋
有著紅色的飾帶、底部和鞋跟
與作為背景的紅色窗簾
和腳下的金色地毯遙相呼應
紅色自古是財富和權利的象徵
出現在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易十四的另一幅畫像中,喧賓奪主的紅色元素讓人挪不開視線。
紅色的染料造價不菲
還能給人一種軍隊強盛的印象
畫面中的種種細節
其實都在傳遞同樣的信息
國王有錢有權
是上帝的人間使者
是強大軍隊的最高統帥
是天賦君權的最佳代表
肖像畫的心機
與路易十四一心想要並成功建立了
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王國的盛況
是一脈相承的
George Bladgen在法國電視劇<凡爾賽宮>中扮演路易十四,服裝細節還原十分到位。
為了達到權利最大化
路易十四把貴族們全部編入宮中
整天吃香喝辣、醉生夢死
從而削弱了他們手中的權利
而且為了最大限度展示
自身的品味和王室的財富
路易十四還主持了一檔
每日晨間的"個人穿衣秀"節目
整場秀持續90分鐘
大臣貴族們在等候室中濟濟一堂
等待窺見太陽王的私生活
凡爾賽宮中緊鄰國王臥室的接見等候室Bull's Eye Salon
個人秀分成不同的尺度
只有VIP嘉賓才能見到國王刮鬍子
連主教、元帥和總督
都只能聞聞須後水的氣味
有時來訪的達官顯要會被授予
為國王遞個襯衣穿穿的特權
路易十四在普通畫作中通常以駕著戰車、自帶光環且有天使庇佑的太陽神形象出現。想像一下,神也需要刮鬍子......
這般香豔的場面
刺激宮中的貴族
和來訪的歐洲其他皇室成員
紛紛效仿
甚至當時與波旁王朝對立的
奧地利和英國王室
在加冕典禮的肖像中
也穿著那雙紅跟高跟鞋
1661年英格蘭查理二世的加冕場景,180+的偉岸身材再配上高跟鞋!
這極大刺激了當地的絲織品貿易
直接導致了成衣製造產業佔據了
當時法國總工業的三分之一
路易十四還創造了
御用製鞋匠這樣的新職位
一下子提高了鞋匠的社會地位
1670年,任性的路易十四
還頒布了一項禁奢令
禁止宮廷成員之外的任何人
穿紅色高跟鞋
這與中國提倡勤儉的儒家思想
沒什麼關係
而只是為了
保持統治階層的特權
和屎尿不粘鞋的
逍遙度日的生活方式
路易十四與西班牙的特蕾莎公主的成婚典禮,男男女女的來賓都身著紅跟高跟鞋。
路易十四和他的子嗣們
而那個為了鞏固法國王室決策權
而把大貴族們圈養起來
日日賓客滿座
夜夜歌舞昇平的地方
就是著名的凡爾賽宮
建成後
即刻成為歐洲
最豪華最雄偉的宮殿建築
也是歐洲的藝術中心
和文化時尚發源地
凡爾賽宮中最有名的鏡廳,天花板上裝飾著歌頌太陽王的油畫,當年在這裡經常舉辦盛大的化妝舞會。
2012年在凡爾賽宮舉辦的一場以鞋子為主題的展覽,圖中的巨型鞋子由無數燉鍋搭成。
2015年,凡爾賽宮,人們化妝出席舞會紀念路易十四逝世300周年。
此後穿高跟鞋的美好風俗
就流入了巴黎和歐洲社會
與此同時女著男裝的時尚
也開始風靡
淑女們脫下泡泡袖禮服
剪短了頭髮
抽起了雪茄
戴起了男士禮帽
為了讓著裝更男性化一些
理所當然地套上了高跟鞋
直到啟蒙時代的來臨
對於理性和實用的推崇
削弱了特權的魅力
男裝揚棄了華服和珠寶
以更素淨暗淡的顏色
來襯託自己良好的受教育程度
社會階層的著裝差異越來越小
男女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清晰
女裝的鞋跟越來越高
線條優美、鞋尖突出
直到19世紀攝影技術的流行
把高跟鞋與女性的自我形象
牢牢綁在了一起
它才徹底掙脫歷史的束縛
成為一枚奪人眼球的時尚ICON
除了高跟鞋外
時尚圈內大家耳熟能詳的配件
包括領帶、香水、假髮等
都經由時尚男神路易十四的推崇
而廣泛流傳開來
因為有錢就能任性
更因為對權利的崇尚
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正如唐朝以胖為美背後的道理
就是有錢人才吃很多
若有朝一日
高跟鞋重又被賦予權利的象徵
男人們會和女性一樣
再次對它孜孜不倦、趨之若鶩
祝你穿著美鞋走遍天下
版權聲明:圖片來自網絡。[範西精品漫遊]對其發布的文字內容擁有版權等智慧財產權,受法律保護。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信息、材料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精品旅遊|資產移民
家庭管家 | 教育顧問
路線 | 場所 | 現場
歷史 | 食材 | 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