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從春節假期延長的興奮,到掰著指頭盼疫情拐點,到今天全國疫情緩解,而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因為在這場戰役裡無數英雄用他們瘦弱的肩膀和頑強的毅力和新冠病毒抗爭著。
而隨著疫情逐漸好轉,一個熟悉的名字再次被人提起,他就是硬核醫生張文宏主任。
最近有網友爆出,張文宏主任的掛號費318元,預約人數已經達到了4000人。
而再一次被大眾熟知他的名字,是在今年的春天,自武漢而起的這一場無聲戰役中,這位帶隊馳援武漢的主任屢曝金句:
「你在家不是隔離,你是在戰鬥啊!你覺得很悶,病毒也被你悶死了啊。」
「第一批醫生全部換下來,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
「把所有人都換下來,共產黨員上。」
被別人認可,是一種能力看過一個故事。
公司招聘技術人才,許多工作資歷豐厚的人紛紛前來應聘,而聊及所做過的項目和工作細節大多侃侃而談,但是如果問對方「為什麼要採用這樣的方式而不是另一種方式處理細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因為大部分人從來不在做完工作之後,再去認真思考和總結這項工作背後的原理,所以註定只能成為執行者而不是領導者,更無法讓別人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在哪裡。
作為上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也是新冠病毒感染航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圈粉無數」的張文宏主任,每一次面對大眾發言,只說實話不說套話,字裡行間言簡意賅乾貨滿滿,每一波硬核語錄都能真正感受到他的專業實力。
越是敏感時期,張文宏醫生從不藏掖著的大實話,反而讓我們心裡有底了。
作為一名醫生,專業才是最單純的武器。他用自己的專業給予的實操性建議給大眾帶來了踏實感。
不得不說:疫情中一半的安全感,來自於張文宏主任的「逆耳忠言」。
用老百姓的話來時候,他就是一個接地氣的實在人,也是一個能為患者著想的人。這不僅僅是醫術上的認可,也是對人品的認可。
3月末,上海各大地鐵站多了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線,地鐵的廣告燈箱內均投放了上海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的事跡和照片。張文宏、鐘鳴等醫生的照片悉數亮相,上海地鐵站成了流量擔當的戰役英雄打卡地。
而被網民追捧之際,張文宏主任堅持自我,極力把自己往人間拽,坦言:「等這事過了,大家又不要聽我講話了。」
他自謙的說「當大幕落下的時候,我自然會非常安靜的走開,過了這個時間,你到我們醫院裡,繞著牆根走路的那個人就是我。」
不必向不認可你的人,證明你是誰曾被贊「終南山第二」的張文宏主任,在一次關於「特效藥」的採訪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了:研究結果沒有出來之前,不要亂宣傳所謂的「神藥」。
他的原話說:
美國專家也是根據非常初步的數據,得到的一個初步的結論。到底是不是神藥,要等所有臨床結果出來,才能下判斷。研究結果出來之前,所有的結論僅僅停留在醫生的個人經驗上,並不準確。小夥子你也知道,就像兩個年輕人談戀愛,沒有結婚之前,一切都有變數。結果出來前,女朋友一直都是你女朋友,結果出來後,才是你老婆。
可就是這句話,網上的評論區「炸了」。有的人說他「舞臺效果好」,「沒有專業度」,也有人說他「比喻不恰當」,甚至直接在評論區回覆:惡臭。
不是別人誇一句,你就成了更好的人,也不是別人批評一句,你就變得不好了。
面對躲在鍵盤後面噴人的鍵盤俠,張文宏主任的態度就是:不管你。
這需要勇氣,也需要底氣。
17年前非典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房,17年後率隊投身新冠肺炎第一線的張文宏主任,是不需要向那些貶低自己的人證明自己的。
就像《一代宗師》裡提到的:「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能證明自己是誰的,不是鍵盤,而是能力,還有格局。
成為自己認可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你要知道,你現在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幫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不過是一個過程而已。」
這是《極品老媽》裡的一個場景。
邦尼是一個公寓樓的管理員,新上任的老闆總是要求邦尼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務,否則就會把她辭退。
陷入了矛盾的邦尼很糾結:她不想失去這份工作,也不想把老闆交代的其他工作做好。
因為如果認真做了老闆交代的事情,那麼自己就只有永遠做一個不加薪但是也不會被辭退的公寓管理者,她想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而不是做一個公寓管理者。
而朋友對她的鼓勵,終於讓她放下了心結。
的確,如果不想做一個被自己認可的人,又怎麼可能成為被別人認可的人?
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內心決定的。想要同時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是一件需要很大運氣的事情,與其浪費時間在別人的眼光裡不斷地揣測自己,還不如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用一位記者的話說:如果我們時刻記得,人生苦短,人終有一死,就會明白,很多人和事不那麼重要,而什麼對你真正重要,也會明明白白。